渥太華時間2018年10月17日凌晨的鐘聲一過,加拿大各城的街道上看得到一副舉國歡騰的景象。
同一時間,作為一個海外華人聚集的國度,在中文社交媒體上,人們對於加拿大卻是怨聲載道。
原來這一天,加拿大正式實行了全國性的大麻合法化。
大麻合法化的議題在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加兩地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熱門新聞。
學術界有專門研究大麻合法化運動的學者,媒界也有專門追蹤大麻問題走向的記者和專欄作家。
為什麼一個在華人社會看起來十惡不赦的「毒品」,在西方可以堂而皇之進入合法化的議程,甚至在政治層面有相當的主流勢力給予支持?
背後的歷史文化背景是什麼?西方政府通過大麻合法化的政策邏輯是什麼?合法化後又會有什麼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這些問題值得展開討論。
(藍色為全面合法化地區)
除了加拿大,美國有九個州及首都華盛頓特區大麻是合法的,其中包括整個西海岸。
此次加拿大是全國層面合法化,不同省份和區域對具體的法例和法則會有不同的規定。
大體來說,規定如下:
合法購買大麻年齡為19歲(魁北克為18歲);
每人在公共場合可以攜帶30公克(在家裡的限制各省不同);
每個省份對可使用的區域規矩不同,原則主要是身邊不得有未成年人和涉及駕駛環境;
一些省份可以自家種植大麻;
各省對於購買渠道有不同的規定;
大麻所制產品有限制,如食用大麻包括蛋糕和糖果目前沒有開放(中文社交媒體瘋傳的關於合法化後,萬聖節孩子要防止吃到「大麻糖果」根本上是一種以訛傳訛。不論合法與否,市面上或許都有「大麻糖果」。但是此次合法化不包括「大麻糖果」);
大麻產品的廣告宣傳有相當的限制。
以上是加拿大此次大麻合法化的大致內容框架。另外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治療性大麻從2001年開始就已經在加拿大合法。
(社交媒體上的中文誤傳)
純粹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大麻對人體有短期和長期的影響及傷害。
短期影響包括反應遲鈍、認知困難、影響情緒和心理健康及狀態;長期影響包括傷害肺、心臟、影響情緒和上癮。
短期內,大麻的反應會像飲酒過度那樣有迷醉感(但是不致幻)。長期的影響類似於抽菸,對肺和心臟有嚴重傷害。
從娛樂性藥物的角度看,大麻的吸食群體排名世界第三,僅此於酒精和尼古丁(菸草)。
至於長期而言,吸菸和吸食大麻到底哪一種類對人體傷害更大(致癌率),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結論。
但大麻與菸草對人體傷害的差別沒用「質」上的大差異(面上有差異)。事實上,不論是抽大麻還是抽菸,「抽」這個方式本身就是極不健康的。
總之一句話,若追求健康,不論是大麻,還是香菸,都儘量不要去碰,特別是上癮。
從這裡可見,大麻的合法爭議,從立法的邏輯上與控制菸草和酒精有相似處。
說得更坦率點,支持大麻合法化者試圖把大麻與菸酒歸為一類,反對者則把其與毒品歸為一類。
這樣的分類各自都能拿出些依據。若嚴格劃分,目前全球都合法菸草其實也可以往毒品類去理解。
不論是加拿大還是美國實現大麻合法的幾個州,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大麻不合法的情況下已經有穩固的大麻吸食群體。而且這些人並非所謂的社會邊緣人。
根據加拿大的官方數據,2017年(當時還沒有合法化)全加拿大有490萬人吸食大麻。要知道,全國人口也就只有3600多萬(平均每人一年吸食20克左右)。
在非法的情況下,大麻市場完全被黑市壟斷,價格高到安全都沒有保障(加拿大去年的大麻產業收入為57億加幣,由於娛樂性大麻沒有合法,這個收入的90%流入了黑市) 。
所以,合法化裡面的一大立法訴求是要規範市場和保障消費者安全(以及保護未成年人)。
另一方面,既然在黑市上已經形成產業,政府自然也希望從中抽稅,最終投資到公共建設。所以第二大立法訴求其實是賺錢。
事實上推動大麻合法化的一些利益集團,本身也希望進入這個產業。目前加拿大好幾支「大麻股」在美股和加股成為了香餑餑。
長期非法的狀態下,西方人民為何如此熱衷大麻?
要知道,不論加拿大、華盛頓州、華盛頓特區還是加州,都屬於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全民素養在整個西方世界都達到一定高度的地區,似乎都不應和大麻有如此緊密的關聯。
這要從大麻的文化含義說起。食用大麻在北美社會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嬉皮士」(hippie)群體和嬉皮士運動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甚至比這個群體早一代的嬉普士(hipster)已經開始流行大麻。
而嬉皮士群體本身則是上世紀西方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和反戰運動的主力軍;嬉皮士運動更是這些社會大運動的組成部分之一。
這就產生兩個文化上的效應:其一,大麻並不被視為負面的東西,甚至與崇高的理念如反戰和追求個人自由有了連結;其二,對於西方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大麻所產生的文化符號某種程度是「青春記憶」、理想主義精神。
於是,儘管大麻還存在許多爭議,還是有很多反對人士,但是總體的「惡感」相比中國人對於大麻負面的認知來說要弱很多。可以說,社會層面對於大麻有一種文化和心理層面的「集體合理化」。
這種文化氛圍是大麻合法化運動走到今日,並在美加兩國有歷史性突破的重要因素。
但是大麻合法化真的能消滅黑市、保護消費者並幫助政府和企業大賺鈔票嗎?
長期的效果很難去判斷,但是短期從經驗上看,加拿大可能要準備面對一個「陣痛期」。
首先,為了規範化大麻,加拿大政府實際上給這個產品從製作、宣傳、銷售到食用設定了很多的限制。其結果就是合法的大麻產品製作成本和宣傳成本相當之高。
以加州為例,黑市的大麻花為$6.25美金一克,而正規渠道為$11.08美金一克。消費者很可能還是選擇黑市交易。
從供應方的角度看,沒有政府監管的情況下製作成本低,那麼「黑道轉白道」的動力自然也就不足了。
加州2018年大麻產業的合法收入是$34億美金,並沒有比去年的合法收入$30億美金(去年只有醫療性大麻可以合法兜售)多多少。所以許多商家認為更寬鬆的大麻制度,更低的成本才是消滅黑市的利器。
從2015年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上任以來,大麻產業透過遊說集團對國會進行了583次遊說行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希望大麻產業更加開放。
但是,根據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10月15日的一篇文章的分析,大麻合法化對社會的危害很可能就是來自於這些合法的大麻公司。
從市場經濟規律看,甚至從菸酒產業的歷史經驗看,這些公司為了利潤擴張,會自然希望擴大大麻的社會普及率和市場。
該文擔心這些公司會進一步遊說立法體系放寬政策,從而開拓原本沒有吸食大麻癖好的群體包括年輕人,成為其消費者。
原本通過黑市交易的大麻吸食者是老客戶,對於大麻的使用規範、衛生和安全有相當認知。但是新客戶很可能完全沒有相關知識和經驗,容易產生許多連帶的社會和健康問題。
不論大麻合法化從道德和政策的角度看是對是錯,它是西方社會不可避開的議題和文化現象。
本周透過加拿大這樣一個爭議性立法,希望能幫助讀者對於「西洋怪象」有個整體性的認知。
加拿大大麻合法化:
Legalizing Recreational Marijuana, Canada Begins a National Experiment
作者:Dan Bilefsky
媒體:紐約時報
https://www.nytimes.com/2018/10/17/world/canada/marijuana-pot-cannabis-legalization.html?rref=collection%2Fsectioncollection%2Fcanada&action=click&contentCollection=canada®ion=rank&module=package&version=highlights&contentPlacement=1&pgtype=sectionfront
Watching Canada’s experiment with legal cannabis
作者:Diane Kelsall
媒體: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
http://www.cmaj.ca/content/190/41/E1218
Cannabis is legal in Canada —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作者:Patrick Butler
媒體:CBC
https://www.cbc.ca/news/canada/marijuana-faq-legalization-need-to-know-1.4862207
其他:
亞裔美國人對陣哈佛案情全解讀
媒體:紐約時報
中國知識分子隱疾:改不掉的種族歧視和民族自大症
作者:程映虹
媒體:社科研社
解密粉絲站子:經濟不只8個億,能力不只能讓微博癱瘓
作者:林苗苗
媒體:一顆土逗
蔣介石:陽明學的力行者
媒體:東方歷史頻道
作者:陳鐵健 黃道炫
收聽德培,
看懂形勢,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