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超過應納稅所得額15%的部分,最高給予全額補貼。」這是日前哈爾濱新區發布的《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關於加強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又稱「新驅25條」)有關人才政策之一,力度之大,堪比海南自貿港。
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多重政策利好疊加,聚力打造龍江版「新浦東」的大氣魄、大手筆,讓哈爾濱新區不僅成為資本大鱷北上投資的熱點,同時也成為吸引八方人才的「梧桐樹」。
不斷釋放政策紅利,為人才提供「硬核」保障;不斷集聚高精尖產業項目,為人才追夢圓夢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不斷加強服務,為人才提供最優質的宜居宜業配套環境……南雁北飛,海歸築巢,一段時間以來,哈爾濱新區成為人才回流的「新磁場」。
知名企業集聚,人才向科技高地回流
王珂是哈爾濱海能達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專員,這些天,她正在準備為25名應屆高校畢業生辦理入職手續。作為國內專業無線通信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全球領先的專業無線通信設備供應商,這家深圳企業在哈爾濱新區設立子公司後,成為聚集人才回流的高地。
「目前公司有碩士畢業生205人、本科畢業生292人、博士2人、5名海歸人才。哈爾濱新區的政策優勢和產業優勢對人才的吸引力越發顯現。」王珂介紹,企業現有員工中,60%以上來自211高校,復旦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工大、哈工程等名校畢業生達145人。
而同樣位於哈爾濱新區的哈爾濱海鄰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此次疫情中,因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研製生產的信息技術產品在抗「疫」中一戰成名。其董事長張海軍就是一位振翅北飛的「頭雁」。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在深圳打拼多年的他,選擇回哈創業,到目前已投資近億元。企業在新區茁壯生長的同時,也帶動了人才回流,而企業股票期權激勵機制進一步磁吸更多優秀人才留在哈爾濱。如今,海鄰科哈爾濱研發中心隊伍日益壯大,與深圳硬體板塊旗鼓相當,從外地吸引回哈人才20多人。今年,從哈工大又招聘8名應屆畢業生。
在安天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吳高琪看來,近年知名IT企業的聚集和成長,是哈爾濱新區吸引高端人才的硬體。哈工大碩士畢業的韓菂,一直在北京工作,專業方向是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去年7月,他做出返回哈爾濱的決定,入職安天擔任高級產品經理。「現在的科技創新城就像當年的中關村,有很多人才藏龍臥虎。」他說,安天科技是國內網絡安全領域的翹楚,有很多行業裡的「大師」,與「高手」同行有助於自己專業技能的成長,加快實現人生的夢想。
優秀「平臺」磁吸,打開逐夢圓夢空間
深圳(哈爾濱)產業園負責人奉均衡,來哈爾濱已有一年時間。去年6月,他率領深圳「9人男團」來到哈爾濱新區,投身深圳(哈爾濱)產業園項目建設。目前公司共有45名員工,今年預計再招收20人。去年社會化招聘的5人,都是從北京、深圳、大連等地北上入職產業園。
「深圳基因讓我們在企業運行上完全是深圳管理,思維方式、人才觀念上都是深圳風格,運行上更加市場化。」深圳公司的標籤、待遇和薪酬,讓深哈產業園在招聘中備受青睞。「去年在這裡過了一個夏天,我們深圳來的員工都愛上了哈爾濱!無論是氣候、生態環境,還是城市的歷史厚重感,哈爾濱都是一流的。更可喜的是,哈爾濱新區營造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具備了吸引人才回流、吸引外地企業投資的法治環境。」奉均衡說。
不僅有深哈產業園,省內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高端人才同樣具有磁吸力。該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孫大鵬介紹,2019年招聘3名博士、12名碩士、48名本科生,員工達到350人。「公司上市後,從江浙等發達地區引進20多名管理人才,包括過去求之不得的資本運作等專業人才也紛至沓來。」公司董事長康為民對記者說。
無論是攜手特區,還是插上「資本翅膀」,哈爾濱新區一系列搶抓機遇的舉措,都在託舉起吸引人才回流的高地,同時也加速了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扎堆」新區、快速成長,為人才提供了實現夢想的天地。
「高精尖的企業可以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追夢圓夢的平臺,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哈爾濱新區企業和投資服務局局長鄭向東說,新區還集聚了大科學工程、碧海產業園、綠地國博城、融創四季冰雪項目等投資體量大、帶動效應強的產業項目,必將會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新區。
為助力人才創業,哈爾濱新區積極引進基金39隻、100多億元,滿足創業企業資金需求。先後建成全省最大創新孵化平臺、12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46個專業孵化器和大批眾創空間,集聚技術成果轉化和研發機構240多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9個,吸納高端人才1.67萬人,其中院士2人、長江學者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1人。
政策紅利疊加,新區魅力持續彰顯
「從2019年新區發布的『黃金30條』到如今的『新驅25條』,關於人才待遇的內容始終是新區每次政策發布中重要部分。」哈爾濱新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於宏說,政策的激勵是吸引人才的先手棋。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省市層面出臺的人才政策為新區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硬核支撐」。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的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在落實引進人才事業編制上,大膽突破,通過事業編制流動化運用,幫助孵化的初創企業留住人才。2019年,通過事業編共招收博士碩士20多人,解決了企業急需的關鍵人才。
哈爾濱市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吸引培養人才支持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針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高校畢業生、創業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構建體系、分類施策,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培養開發力度,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哈爾濱英才集聚計劃實施方案》《哈爾濱企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實施方案》《哈爾濱企業博士後人才集聚工程實施方案》《哈爾濱特邀專家聘任工程實施方案》《哈爾濱海外人才智力引進工程實施方案》和《哈爾濱創新創業人才項目資助工程實施方案》等五項人才工程方案出臺,使哈爾濱新區率先受益。
有省市陸續出臺的組合政策做支撐,哈爾濱新區抓住「五區疊加」的窗口期,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哈爾濱新區條例》,單設「人才服務」專章,在政策性住房、社會保險、安家補助、配偶就業等多方面為人才提供支持幫助。新區還組建了專業化人才資源服務公司,成立專業化服務隊伍,讓企業和人才在新區盡享「一站式」便捷服務、「保姆式」貼心服務、「秘書式」專業服務。人才新政虹吸效應初步顯現,2019年新區新增人口10.1萬人,同比增長13%。
今年4月,辭去北京高薪工作入職哈爾濱海能達的丁冬告訴記者:「作為家鄉人,我一直關注哈爾濱新區,特別是2018年掛牌以來出臺的一系列重磅政策,讓我看到無限潛力,現在的新區,可以說遍地都是機遇。」此次,夫妻雙雙一同回哈,小倆口在新區買了房,對未來充滿信心。(記者 井洋 陳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