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照片的拍攝者解海龍將這張照片命名為《大眼睛》,這張照片後來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用作希望工程的標誌。時隔多年,當年的那個大眼睛女孩早已長大成人,如今的蘇明娟已經成為副廳級幹部,並且建立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蘇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小時候家裡特別窮,不僅她們家,整個村子都是那一片出了名的窮溝溝。全家的經濟來源全部依靠父親蘇良友,為了維持生計,蘇良友一人同時幹著打魚、養蠶、餵豬、種地等好幾樣活,但還是僅僅維持家庭日常生活而已。
到了上學的年紀時,每個學期的學費高達100多元,這看似不大的數目,卻有著這個家庭所無法承載的重量,蘇明娟在上了一段時間後無奈退學。但是好在她的父母比較開明,硬是從杯水車薪中擠出來學費,使她重回課堂。
蘇明娟的父母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他們卻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雖然蘇明娟回到了學校,但是當時的教學條件實在是苦不堪言,教室是用簡單的木頭和瓦片搭建而成,課桌更是破爛不堪,但是如此艱苦的環境並沒有阻擋孩子們心中那份對知識的渴望。
1989年,由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了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為宗旨的希望工程,這項偉大的工程為全國無數貧困失學兒童帶來了福音,使得他們能夠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安心讀書。
1991年4月,來自北京的攝影師解海龍為了拍攝希望工程專題,帶著相機邁進了大別山。解海龍前前後後跑了十幾個村莊,直到他走進一間破爛的教室,發現了8歲的蘇明娟正在用那求知的大眼睛看著他,咔擦一聲,這幅畫面被解海龍手中的相機所捕捉。
這張照片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大眼睛》,一經發表,立馬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強烈反響,各大報紙、媒體紛紛轉載,很快成為了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誌,蘇明娟也成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隨著《大眼睛》的傳遍全國,蘇明娟所在的金寨也接受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愛心幫助,她所在的學校被翻新重建,再也不用在冬天坐在滿是漏洞的教室裡吹冷風了,也不用為學費而發愁了。蘇明娟和其他孩子們的我要讀書的夢想也得到了更好地實現。
14歲那年,蘇明娟被邀請前往北京參加會議,並推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同時在生活中,蘇明娟常常在課餘時間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去幫助更多的人。
2002年,19歲的蘇明娟考入了安徽大學金融系就讀,在大學期間,蘇明娟勤工儉學,將學校提供給她的助學金轉贈給其他的貧困學生,她常說,那些比我更苦的人更需要幫助。此外,蘇明娟還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儘自己所能,去回報社會。
畢業後的蘇明娟進入了銀行系統工作,昔日那個窮苦人家的小女孩已經變成了金鳳凰。雖然已經走出困境多難,但是蘇明娟從沒有忘記初衷,而是嚴格要求自己,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蘇明娟是這麼認為的,也是這麼做的。
參加工作後,蘇明娟義無反顧地把自己人生中第一筆工資悉數捐給了希望工程,之後每年都定期捐款,時至今日從未間斷,蘇明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和新時代青年的無私品行和良好品德。
其實這並不是蘇明娟第一次做公益了,早在大學暑假期間,蘇明娟就曾經和幾個同學回到家鄉金寨的另一個貧困村子裡做義務支教,後來蘇明娟會議到:當時那些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和自己當初的差不多,孩子們的家庭條件也十分窮苦。
當蘇明娟發現班裡有一個小女孩和母親相依為命,只能住在草棚裡,僅僅靠母親每天下河抓黃鱔度日卻連一口鍋都沒有時,蘇明娟和同學們哽咽了。那天,蘇明娟和同學們一起為她們做了一頓飯,買了鍋,臨走時還湊了1000餘元交給了她們。
在回去的路上,蘇明娟不由感嘆道,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僅僅因為一張照片就到了無數人的幫助,但仍有不計其數的人,為了生存而掙扎著。
2007年,蘇明娟受邀出任了北京奧運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形象大使,在她的號召下,安徽省上萬名熱心青年紛紛報名加入了志願者團隊。一年後,蘇明娟在樂平市參加了放飛希望·愛心助學公益活動,據悉,本次蘇明娟的到來,是主辦方特地邀請,前來宣傳希望工程,為的就是能讓更多的樂平貧困學子,從蘇明娟的身上看到希望,重新建立起上學的信心和欲望。
時過多年,蘇明娟已經從當年的受助者轉變為了資助者,據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稱,每年蘇明娟都會來到這裡,把一筆資助金交給我們,並了解相關資助工作的進展情況。
2017年,蘇明娟因其自身的影響力和長期以來對公益事業的奉獻,被推選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這個職位是副廳級,蘇明娟當選時僅僅34歲。
後來,蘇明娟又當選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團十八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這些都是社會對蘇明娟的一種認可和褒獎。而在她的本職工作上,蘇明娟同樣出色,如今她已經位居工商銀行安徽分行團委副書記的職位。
在個人生活方面,如今的蘇明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一兒一女,家庭幸福而美滿。而除了個人的公益事業,蘇明娟還於2018年6月份,在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蘇明娟助學基金,並拿出3萬元積蓄作為啟動資金,希望能夠將自身的公益事業更加擴大化,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是蘇明娟對整個社會的回報,她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行動是比語言更加有力地證明,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閃耀的人性光芒,而且,蘇明娟也是希望工程最好的例子,給那些人仍然生活在窮苦之中的家庭以希望。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蘇明娟只是千千萬萬的貧苦孩子中的一個縮影,她是極其幸運的,通過一張照片,能夠接受到無數人的幫助和愛心,但是那些未曾拍發現和記錄的孩子們,他們的命運又該如何改變?
時至今日,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義務教育全覆蓋,基本解決了學齡兒童無學可上的問題,但是我們也需要看清這樣的事實,在如今的一些貧瘠地區,如大別山之中,依然有著許多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仍然是生活在極度的貧苦之中。
比如我們可以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一些從事資助貧困學子們的視頻主,從他們的視頻中,我們就可以得知,在我國這個看似人人都過得還不錯的時代裡,依然有著不為人知的人們,為了明天而奮力掙扎著,所以,要構建一個全面和諧的社會,還需要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
蘇明娟,這個名字可能許多人會感到陌生,但是提起我國希望工程的那一張經典標誌照片,相信無人不知,照片上的那個女孩拿著鉛筆,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這個時年8歲的小女孩就是蘇明娟。
貧苦家庭的孩子,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經典照片《大眼睛》的緣由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儘自己所能回報社會
家庭事業雙豐收,身居副廳級要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