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4月23日上午,廣州教育學會幼兒教育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策劃和主持的「講好中國故事」--廣州市幼兒園全科閱讀教研工作坊在廣東省委機關幼兒園、廣東省育才幼兒院二院、廣東省公安廳幼兒院、廣州市第二幼兒園、廣州市越秀區東方紅幼兒園等五間幼兒園內如期舉行,全市十一個區近千名園長、教師參與了活動,原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廣州教育學會吳強會長,廣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長助理、廣州教育學會譚健文副會長也蒞臨現場,與全市幼兒園園長教師代表一起度過這個意義深遠的「世界讀書日」。
為迎接「世界讀書日」的到來,也為了讓每位幼師及身邊3-6歲幼兒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付出和智力成果,廣州教育學會幼兒教育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3月初就啟動了這個項目,選擇在4月23日正式推出,旨在借「世界讀書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倡導全民閱讀,倡導幼兒園的全科閱讀,倡導對中國本土媒材的早期閱讀。在項目研磨的一個多月裡,工作坊主持團隊聚焦「講好中國故事」的活動主題,組織全市8個幼教中心教研組包括健康組、體育組、語言組、科學組、數學組、音樂組、美術組、社會組等組織學科組成員參與研磨,各負責一個工作坊的設計和組織,依據本領域的學科特點選擇閱讀媒材,確定展示形式和內容,完善方案,並付諸實施。工作坊的設計旨在拓寬視野,尋求幼兒園全科閱讀的有效方法,比如心理工作坊力圖將繪本故事解讀與沙盤遊戲、團體心理輔導、一人一故事劇場及肢體表達等團體心理輔導形式相結合,促使個體在參與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形成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美術工作坊以中國古典文學《西遊記》的盤絲洞為切入點,運用美術學科中視知覺感知的優勢,引導參與者通過多種材料、多種藝術製作形式去理解和表現故事文本,通過感受故事、解構故事和空間建構等途徑,達成深度閱讀和創造性表現的目的;社會工作坊的主題是繪本辯讀和主題研討,藉助悅讀、善思、辯讀,幫助幼兒在虛構的故事世界裡真實地體驗到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奇妙關係,在潛移默化中了解社會秩序和社會規則,形成獨立的思考力和判斷力;語言工作坊致力於拓展參與者的視野,關注面向未來的幼兒教育問題;音樂工作坊則通過講故事、微音樂劇、悅讀聲音劇場等形式,用多種音樂語言形式講故事、演故事、聽故事;科學工作坊、體育工作坊和數學工作坊均著力於中國傳統故事、繪本、民間體育及傳統工藝等閱讀素材與幼師素養之間的連接,希望引發參與者在體驗中反思,在研磨中成長。豐富、立體、多元的體驗式工作坊活動既關注到學科特點又著力於創新表達,打破了學科藩籬,拓展了跨學科閱讀的可能。在幼兒園階段推進全科閱讀有助於幼兒多元思維能力的發展,其指向是幼兒的終生發展,其最終的歸宿是以讀育人。(編輯 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