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計在於晨,俗話說「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早餐可不光是吃得好,早已經成為飲食文化的縮影。早餐已經不是單一的油條、麵包或包子、饅頭,各地根據自身的文化底蘊與特產創造出了品種多樣,味道多樣的特色早餐小吃。在全國有名的這些早餐中,有6種早餐,離開老家在外無法發展,「混」不下去,光北京就佔了3個。
一、豆汁兒
豆汁兒是北京的經典早餐,老北京人習慣早上來一碗。大家別以為豆汁兒是黃豆漿,豆汁兒可不是豆漿,加點糖很好喝哪種。豆汁兒是北京獨有的,是綠豆磨漿製作綠豆粉後剩下的青綠色的湯水,經過發酵熬製成的。老北京有句話說不喝豆汁兒,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可是外地人去吃早餐,慕名喝碗豆汁,怎麼品都覺得有一種魚腥味,很難適應,出了北京這地兒,肯定沒人喝。
二、炒肝
炒肝是北京的傳統早餐,一碗混著豬肝和豬大腸,經過滷煮之後,切成豬肝片和大腸段,經過水澱粉勾濃芡,出鍋時多放蒜末。老北京人吃炒肝的時候,不用勺子和筷子,一定要沿著碗邊小口吸溜著喝,肝、大腸和蒜汁一起吸進嘴,是正宗的吃法。配上豬肉大蔥餡的包子,這頓早餐的營養真是豐富。這樣的味道可以想像,口味太濃重了,內臟的油脂超高,估計這一份早餐下肚一上午都不會餓。除了北京人之外,其它地區的朋友很難接受吧?
三、麵茶
麵茶是北京、天津地區特色的早餐小吃,麵茶可不是茶湯,而是用小米麵或者黃米麵煮的糊糊粥,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拿高點拉絲狀轉圈淋在麵茶上。老北京喝麵茶講究不用勺子、筷子,而是一手拿碗,嘴貼著碗邊吸溜著喝。小米糊糊加上芝麻醬是什麼味道,是不是又燙又黏嘴,不知道離開了北京,還有沒有人喜歡!
四、腸粉
腸粉是又一種離開廣東就「混」不下去的早餐,用米漿製成粉皮包裹上當地的食材,比如生蠔、生菜、空心菜、鮑魚、豬肉等,口感軟糯,配菜多樣,調料多用蠔油,口味非常清淡。
而且腸粉都是現熬米漿現製作,無法批量生產,對於北方人來說,一塊腸粉不夠塞牙縫的,一個人就能吃數個人的份。北方根本沒有賣腸粉的,腸粉也只能在廣東作為流行早餐。
五、螺螄粉
一個同事在家吃了一包螺螄粉,老公把家裡所有的窗戶都打開了,寧可凍著也要散味。在廣西柳州正宗的螺螄粉,比袋裝的味道還要濃鬱,裡面有螺螄熬的湯,散發臭味的酸筍,紅油以及豆腐泡,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但很多外地人,聞到螺螄粉的味道,都說聞到一股廁所的味道,勇於嘗試的外地人還是少數啊。
六、胡辣湯
胡辣湯是河南的傳統早點,以逍遙鎮的胡辣湯最為出名,口味偏重,以胡椒的辣味為主,加入粉皮、油炸豆腐、菠菜、海帶,用香醋調口味,比一般的酸辣湯口味重。據說顏值很差,曾經被《舌尖上的中國》拒絕過拍攝,這樣的美味在外地很難流行。
—END—
版權聲明
1、本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