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朋友在南京路上開了個音箱店,經常去蹭聽,天天好聲音煨著,可以說耳朵都被寵壞了,因為我覺得了解一個箱子,應該是新鮮感過後,才算是真正的了解,而且音箱,耳機都有一個煲的過程(有些器材煲的變化小,有些變化大,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對於一個新的東西,總得煲一段時間,才知道需不需要煲)。說說AB這個音箱,到手也有小半年了,聲音還不錯,今天有空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對於愛菲以前的機器,我都比較熟悉,就一路聽過來,總體風格還是比較不一樣的,在論壇平常也和朋友們有過一些簡單的交流。這次之所以買AB,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看過論壇的朋友對不同音源的AB做的不同的評測,非常不錯,我對音箱的聲音特別挑剔,但是對AB,確實是特別好奇,想自己試試它的精妙之處,不知道他能不能滿足我的要求。外 對於AB的外在表現,我得先點個讚。
首先是體積,國產的HIFI音箱。AB終於可以算是真正的」小型「音箱」了,官方公布的體積大小我沒太關注,簡單說來,就是比天弦之類的機器,還小那麼一丟丟。對於這一點,我很知足了。藝 然後就是做工,我關注的AB最早發布設計圖的時候,我比較擔心它的做工,因為這種小體積的加工,要做得很精緻,並不太容易(我學機械設計的,我所說的不容易,指的是在成本限制的範圍內),但是實物到手之後,總體的做工,無論是表面加工,還是蝸殼箱體等工藝,都很NICE,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不過和朋友們的交流過程中,AB的蝸殼外殼是經過了多次打樣,反覆修改,最終才做到這個程度的)。
最後說說材質,雖然不少市面不是音箱採用木質打造,但從細節上可以感受到愛菲工藝相當成熟。良好的切割與拼合工藝,在AB的外觀不會發現任何膠水的痕跡。這就很好地還原木的感覺,沒有被多於的物質破壞。搭 AB的設計方面,官方其實說得很清楚,屬於英國聲風格,但是對於搭配問題,有多種說法(我看AB的帖子,也證實了這一點),據客服的說法,小小的AB,同樣有多種搭配,這大概就是目前看到的帖子,對於聲音的評價,說法各異的最大的原因吧。 對於我手上的這一對箱子,我就用了官方搭配的X6功放,因為我對於拆解這一塊還不是特別懂,所以我就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大概說一說我對我手上這一臺機器的猜測以及綜合構架的理解。
嚴苛測試一:各種音源轉換測試要綜合判斷一款音箱的真實水準,還需要參考在不同前端搭配下的實際效果。這也是我認為此前很多旗艦定位的音箱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不同前端搭配下的效果差異化太大,而且比較挑剔音源,普通的音源往往難以產生出彩的聲音,於是結合手頭現有音源做了一些嘗試:入門級播放器—乂度X2
這可以算是一個無心之舉,卻帶來意外驚喜!我完全沒有想到兩百多的入門前端搭配千元級的小音箱能產生如此奇妙的化學反應,純屬就是想多個音源多個對比的感覺而已,但是聲音卻讓我大吃一驚,這種搭配下的AB音色相對中性,聲音中正飽滿,具有強烈的輪廓感和突出的立體感。一則說明乂度X2本身素質不差,二來也證明AB不挑音源,即使是普通的入門級播放器也能推出相當不錯的聲音來。手機前端---水果5S
平時用手機聽歌時間較多,但感覺以前的箱子中5S難以推出理想的效果,聲音完全不是我的標準,相對來說AB的表現算是比較出彩的,雖然解析沒有足夠好的發揮,聲音厚度不及其它搭配,但寬鬆的聲場,偏暖的音色和細膩的人聲足以滿足日常所需,已經比原來聽的人聲好了。國磚—C4
C4搭配下的AB是最讓我滿意的,甚至很接近我心目中的那個理想聲音,它的聲音既通透又有力量,人聲位置適中,飽滿醇厚,聲場開闊,輕重層次分明,聲音密度集中,而且能聽出其它前端上容易忽視的細節迴響,信息量超大!AB硬是將C4這部高冷的「古典神器」 馴服成了走心的「流行利器」,甚至能聽出些許箱子的味道來,讓我有種起雞皮疙瘩的感覺。這種搭配唯一的不足就是低噪和齒音都稍重了一點。聲 對於AB,官方表述,一個字--暖,不過在我看來,很合適,畢竟AB是一款英國風的音箱,而且在調音上,也是從溫潤出發,所以「暖」字用在AB上,我感覺就是最好的,但是我還有另外一個感覺,是什麼呢?我個人感覺,應該是「淨」,清爽乾淨之意。淨,聲音比較純,幾乎0底噪,但是AB的淨,則與傳統的淨又有所不同,它的特點表現為,細節豐富,聲音通透,層次清晰,少了一絲黏味,多了一些透徹,聽起來,比較的清爽。
除了「淨」之外,AB的聲音還有什麼特點呢,再概括的話,那就是「實」,充實的實,這個「實」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就是信息量比較豐富,無論是解析,還是泛音,都算是不錯的水準,這應該得益於超強瞬時反應技術所賜了,其次,就是AB的聲音密度比較高,聲音顯得比較的瓷實,不會含混和拖泥帶水。在聲場方面,也不會顯得空曠,簡單說來,就是橫向聲場,並沒有拉得很寬,而縱向聲場則能表達出一定的層次感,這樣的話,整個聲場會比較的規整,顯得比較的充實而理性,這一方面,還是不錯的。 對於這樣的聲音特點,有些朋友可能就要問了,這樣的聲音表現到底如何呢?或者說適合表達哪種類型的歌曲呢?總的來說,AB這種偏英國的風格,需要聽者自己依據需求來搭配,比如搭配播放器,由於錄音師偏中低頻的表現,加上AB的密度和力度,聽流行一類,比較帶感。又比如搭配CD機,聽學友一類男聲,也顯得比較的有磁性,因為它的表現力,需要搭配不同的耳機,來實現不同的風格特點。又假如是喜好人聲的朋友,拿AB和天弦比較,儘管AB各種信息都不會缺少,但是AB卻缺少天弦那種飽滿的中頻,所以人聲情感方面,要些許比天弦差一些。然後,低音方面,如果讓AB去表現那種快節奏的金屬樂等,會顯得有些吵,有些刺激,但是雖然如此,卻能把金屬樂表現的那種感覺表現出來。
因此AB的特點,適合演繹一些溫暖或者本土的歌曲,具體的特點,取決於聽者的喜好和搭配。嚴苛測試二:發燒天碟輪番轟炸
另外片源也很重要,不同的片源對音質也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利用現有的碟片做了一些嘗試:AB單挑雨果《發燒碟一》
這是我聽的第一張雨果發燒碟,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記得有天我到朋友家裡,拿他淘汰下來的CD聽,看見茶几上放著幾張。我就順手借了回家,那是雨果發燒碟一到五。記得那時我還滿心疑惑,這個雨果跟那個雨果有什麼關係嗎——就是那個寫《悲慘世界》那個雨果。我沒敢問出來,就一知半解算了,反正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 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聽些雜錦CD是有好處的,它能很快捷地提供了選擇方向。裡面的民樂曲目我大多都已經聽過,只是從中發現了些沒聽過的東西,例如西方古典音樂,更傳統的中國民樂和一些地方音樂等等。的確是為我開闊了視野。 不過今天我想說的是這張《雨過發燒碟一》裡面的最後十幾首,是25Hz-20KHz測試訊號,那這個有什麼用呢,這裡就涉及一個知識了,叫頻響範圍,大家可以看下圖:
這是AB的頻響範圍,在縱線上表示的是聲壓,橫線表示的是頻率,我們可以看到從30HZ開始就已經有有效的聲壓輸出了,雖然截止於22KHz,但是一般cd的聲音重放是綽綽有餘了。 這張CD針對測試AB音箱是非常好的,首先這幾段可以測試音響是不是真的高低上限能達到輸出功力,另外也能檢測出人耳是不是已經退化,反正我是到了16Khz是聽不出來了。。。 總之這是一張非常好的碟片,除了以上的測試曲目我還推薦一首《夜深沉》,這首歌播放給自己三歲的女兒聽,上來打擊樂大鼓的時候,女兒竟然也一起做打擊動作。。。用AB播放《夜深沉》中的一段大鼓能聽出鼓擊的力度大小,鼓皮的鬆緊程度等等,大鼓與小鼓都有驚人的表現力。大鼓音色偏軟而略減威力,小鼓剛硬卻力量十足,音色層次的變化快速多變,偶爾兩下鼓擊甚至能嗅出潛低至30至40Hz的極低頻區,這令我對AB還是刮目相看的。看AB如何應對TIS《黑毒》
這張碟大有來歷,其錄音質量堪稱前所未有。它的錄音太真實了,你在播放這張CD的時候,鄰居可能真的以為你在彈鋼琴。也許你的朋友聽了之後半夜還不肯走。也許你的朋友硬要你將這張CD讓給他,你卻不肯因而傷和氣。甚至你必需在唱片店跟別人搶這張CD。足見其魅力。 用這張碟測試AB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施坦威鋼琴的音域之寬廣無人能企及。有一張表能說明問題:
所有的樂器發聲所產生的頻率都在鋼琴的範圍之內,而且這88個琴鍵能從最低的27.5Hz延伸到最高1.5KHz,如此寬廣的音域,稱之為「樂器之王」一點都不為過。 另外這張碟片的動態是巨大的,CD背面也有註明:
所謂動態就是指音樂響度(音量)的最高最低範圍,見圖:
這張黑毒唱片的動態完全超過的120DB,可謂是前所未有!金光燦爛!數十萬級別的器材也難擋其縱橫凌厲之勢,當然以AB一己之力,恐難從容對應。不過好在力雖不足但心有餘,AB在原鋼琴音質音色方面還是非常突出的,黑毒在AB的演繹下就好像能感覺到手指在琴鍵上輕靈的跳動,每個音符絲絲入扣,沉穩大氣,保留了些許靈動的同時增添了幾分力量。 主動圍捕!AB拿下蔡琴《金片子》
了解蔡琴的人大部分是遵循《民歌》《老歌》等主流唱片,而這張《金片子》則是其個人發行了32張個人專輯後,於2001年推出的首張UNPLUGGED演唱專輯,Unplug一詞的原意為「不使用(電源)插座」,轉指不使用電子樂器,不經過電子設備的修飾加工的現場化的音樂表演形式。 「不插電」是對以多軌錄音和電子音響合成技術製作出來的高度人工雕琢化的音樂的一種反動,意在保持音樂純樸、真實的藝術靈性,崇尚高超精湛的現場表演技藝。
最著名的三場不插電演唱會分別是由艾力克斯克萊普頓、涅槃樂隊以及愛爾蘭的可兒樂隊創造的,分別如下圖:
而《金片子》不同於克萊普頓的技巧與編排、涅槃的彷徨與安靜、可兒的細膩流暢,自然的形成一種穿梭與濃情爵士與俏皮流行之前的形態,用AB去播放,自然是側重於測試人聲的表現,就連樂器一絲一絲敲擊及彈撥的輕重度,均可忠實地呈現在耳畔,與樂手一起感受每個樂句的停頓及延續,流洩出音響的旋律不再是生硬平板的,溫暖飽滿的音質,具有讓聽者身歷其境的魔力,猶如置身於煙霧瀰漫的小酒吧,靜靜聆聽歌壇女伶蔡琴在昏黃燈下,娓娓訴說她的愛恨禎痴。嚴苛測試三:各個頻段針對測試 由於家裡的發燒碟比較多,加上AB已經初步煲機完畢,所以要為AB「上大菜」了,我選的曲目全都是經典測試音箱的曲目,對音箱的素質要求很高,所以各位看官看好了。 以下通過一些試聽曲目來談談感受:
低頻部分選曲:
男聲:秋意濃—張學友(流行)
女聲:LonelinessIs A Well—Anita O『Day(爵士)
這兩首歌均為年代久遠的老歌,也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經典作品,前者是委婉曲折,婉轉動人的感人情歌,後者是以鋼琴三重奏為伴奏的爵士佳曲。很多箱子出來的感覺把聲音的低頻弱化了,所以可以說這兩首詩測試低頻的極佳音樂。但是AB聽這兩首歌的時候可以感受其在低頻細節動態上的拿捏具有相當的火候,量能配比和下潛深度相輔相成,程度適中,兼具了良好的彈性,泛音適中,且有一定厚重感,就像一杯熱摩卡,甜而不膩,回味香醇。AB溫暖的音色對情緒渲染也有著天然加成,因而對流行情歌的演繹顯得非常細膩有代入感。聽爵士的時候則感覺AB的人聲飽滿,位置適中,非常適合演繹Anita O『Day這類富有磁性的嗓音。中頻部分選曲:
男聲:老虎的眼睛—生存者(搖滾)
女聲:Tom’s Diner--- suzanne vega(民謠)
「老虎的眼睛」是美國著名搖滾樂隊生存者樂隊創作並演唱的搖滾歌曲,同時也是奧斯卡獲獎影片「ROCKY」的主題曲。這首歌鏗鏘有力,節奏感強烈。聽這首歌的時候我也著實吃了一驚,感覺AB仿佛搖身一變成了性感辣妹,人聲相對低頻更為凸顯,聲線飽滿踏實,定位和節拍非常精準,聽起來激情澎湃,有種拳拳到肉的暢快感。作為80年代民謠運動復興的領軍人物,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了,其中Tom’s Diner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代表作之一,這首歌以一個旁觀者的口吻描述了一段平淡無奇的餐廳際遇,旋律起伏不大,難得的是AB表現出了上乘的聲音密度,甚至把唇齒張合間的細語低吟都表現得鬆弛有度,有條不紊,細節表現豐富,聲音悠揚飄逸,但女聲的線條感稍弱,不及男聲的粗獷聲線表達得那麼淋漓盡致。高頻部分選曲:
男聲:智取威虎山---孫楠(戲曲)
女聲:南泥灣---郭蘭英(民歌)
戲曲和民歌應該是大家平時甚少接觸的音樂種類,說實話我個人平時這類音樂也聽得不多,直到最近熱映的同名電影讓我不禁回想起孫楠前年在「全能星戰」中翻唱過的戲曲「智取威虎山」,其實這些經過很長時間沉澱流傳下來的音樂中反而蘊含著無可比擬的特色,也獨具魅力。個人很喜歡孫楠頗具新意的改編,這首曲子的前奏部分用到的樂器可謂相當豐富,前一分二十秒左右的前奏除了傳統的中國樂器二胡、月琴、三弦、鑼、鐃鈸、堂鼓等以外還加入了現代樂器的電吉他,完全可以當成一段獨立器樂來欣賞,從這段前奏中可以聽出AB演繹下的器樂表現不俗,層次分明,不同樂器的辨析度清楚而且沒有出現粘合擁擠的狀況,轉換到人聲部分的時候則表現出了相當不錯的高頻延伸和分離度,人聲和器樂一近一遠,層次分明,齒音控制得不錯,也未聞毛刺和尖銳感。而高頻女聲比男聲更有光澤度,能量集中,甚至有種噴薄而發的爆發力。器樂選曲:ACG音樂:一陣の風----《真實之淚》插曲
kaiser walzer皇帝圓舞曲--Johann Strauss
聽歌久了偶爾也會換純粹的輕音樂放鬆心情,個人比較鍾愛主旋律清澈悅耳的ACG音樂,比如這首《真實之淚》的插曲,融合了多種樂器的演繹,透露出淡淡哀傷讓人久久難以平靜。聽這首曲子的時候我發現AB很善於把握歌曲意境和情愫,不但對不同的樂器音色有著細膩的展示,而且加上了一層潤色,當前奏響起的那一刻起,你就很容易被它所營造的那種情感意境所深深吸引。 皇帝圓舞曲是奧地利作曲家JohannStrauss的代表作,以華麗的旋律、典雅的風格廣為流傳。在聽這首曲子的時候AB表現出了不俗的瞬態和動態,樂器定位精準,彈指間時而奔放激烈,時而內斂含蓄,尤其把大提琴和管樂演繹得悠揚婉轉,端莊細膩,泛音豐富,更將整個曲子的氣氛推向了高潮。但從中也能發現一些不足,那就是欠缺了那麼一點伶俐的氣勢,樂感的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器樂本身的真實感。
嚴苛測試四:八小時古典樂連續不斷測試接下來就是殘酷的古典音樂反覆播放的八小時。都知道古典音樂是最考驗音箱的了,但是其實事實。 我們採用《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這個是德國音樂家華格納作曲及編劇的一部大型樂劇,由四部歌劇組成,總共歷時十五小時,但是我們這邊只摘取部分選段進行不間斷的測試。
為了讓大家理解測試曲目的人物關係,我整理了一下人物系譜供大家參考:
第一段:《萊茵的黃昏》之降E大調序曲
在高頻的表現方面優秀的空氣感和泛音AB對於小提琴協奏曲這類曲目來說演繹的更加出色,在中頻方面並沒有過分前凸但是依然保持了非常不錯密度感和厚度的中頻表現在很多樂器的表現上都顯得非常飽滿並且細節出色,在低頻的演繹上這款產品雖然有著不錯的量感,但是相比很多中低端產品來說,低頻的透明度則完全不在一個級別,在低頻量大的樂曲段中依然能有非常優秀的透明度保證。第二段:《女武神》之馳騁
第一次聽這個旋律是在一部二戰的電影裡,影片中盟軍的轟炸機編隊伴這這段旋律飛向法西斯的領地,曲子仿佛是神話中那自信的女武神,手持著象徵自由的利劍一般.壯麗至極,是我超級喜歡的一首曲子,在AB的聆聽當中,音箱恰好的表現出當時熱血沸騰的氣氛,AB將《女武神》重放出來時,金屬球頂高音清晰的將長號、小號和繁複的弦樂一一分辨出來,女高音清澈靚麗,低音提琴和管樂的低音撲面而來,緊湊而又激烈,直至高潮時低音大號、鈸的強烈敲擊與兩個定音鼓奏出的巨響,被AB完整的原來出來,全部頻段展示細膩無比,音場及動態極為壯觀。第三段:《諸神的黃昏》之葬禮進行曲
在這段音樂的表現上,AB最出彩的地方與之前人聲的口型表現類似,都來自於其清晰到針尖一般的結像,整體空間的位置感非常清晰。音樂欣賞過後,可以說AB在三頻調音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極其精準的結像表現,這也是很多國際大牌的頂級型號也很難有的表現。 做完這些測試我整個人都累得不行了,可是AB的聲音卻隨著聲音的放出而越來越好,不得不說,我這個挑剔的人都是敗了,哈哈。
總之,此箱聽感極佳,解析較強,素質尚可,舒適耐聽,喝杯茶靜靜品味,絕對是上佳享受,這就是我對AB的個人看法,望諸位燒友勿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