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家鄉,首先映入你腦海的會是善良淳樸的家鄉人民?還是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抑或是讓人流連忘返的秀麗風光?或許對於我們年齡尚小的孩子們而言,家鄉留給他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傳統美食。
這不,百善鎮中心幼兒園孟祖大班的小餐館「京味兒小吃」,在經過了一個月的精心設計和籌備,終於在2016年9月23日上午,在孩子們期待與激情中盛大開業啦。我們這個小吃館和別的餐館有所不同,以老北京傳統美食為主,提供真實的材料和工具,讓孩子們真玩、真做、真感受,在體驗的同時幫助孩子們更真實的感受傳統文化,將老北京的「京味兒」融合到孩子的生活中,真正展現了一飽眼福、口福的饕餮盛宴。
這麼盛大的開業活動,當然要邀請重量級的嘉賓啊,看,我們提前好幾天就親手製作邀請函啦,邀請我們的爺爺奶奶和叔叔阿姨來見證我們的開業活動,給我們的小吃館增添力量!
開業當天,孩子們興致勃勃的來到幼兒園,今天要做什麼小吃呢?別著急,我們昨天都計劃好了,先從洗菜開始吧!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都穿好圍裙,迫不及待的想要開始製作好吃的啦,楊老師還不忘囑咐我們要注意安全喲。
好啦,我們的製作開始啦,對於無美食不歡樂的孩子們來說,這次的開業活動是一場多麼有意義的活動啊,每個小組都忙碌的不亦樂乎。
製作一組——「貼餅子」組
貼餅子是老北京民間的一種主食,過去家裡能吃上貼餅子就像是過節了一樣,現在生活富裕,孩子們很少吃到粗糧,都爭著搶著和面,並且開啟了「十萬個為什麼模式」,奶奶也開始邊教孩子們製作邊給孩子們講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奶奶說,現在已經很少能找到傳統的貼餅子鍋了,他們小的時候是沒有電餅鐺的,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真的覺得我們好幸福。
製作二組——「烙糕子」組
烙糕子是北方漢族的一種傳統小吃,由專業的烙糕子鍋製作而成,外焦裡嫩,含有餡料,我們今天這組的製作是經過了精心商討改良製作的喲,味道也是和傳統的一樣好吃!
我們這組製作步驟比較多,所以決定分工合作,這樣才能早早地吃上美味的烙糕子喲!
快看,大班的我們,是不是手法比小時候更專業了呢?
製作三組——「炸排叉、油餅」組
炸排叉,老北京的特色美食,是過去老北京人們過年時候的主要零食。除了初嚼時的脆感之外,留下的還有滿口的酥香。
媽媽說,在她小時候過年就可以吃排叉,我們現在過年媽媽也會給我炸排叉,今天我要跟媽媽學,以後我也做給媽媽吃!
製作四組——「驢打滾」組
驢打滾是老北京的傳統小吃之一,因其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驢打滾」
帥帥說「我奶奶做驢打滾可好吃了,我讓我奶奶來教咱們做驢打滾,以後咱們小餐廳就可以自己做著吃了!」隨著帥帥的介紹,奶奶指導孩子們開始和面.
偷偷嘗嘗奶奶帶來的黃豆面,結果……被發現了,好好吃的黃豆面啊!
驢打滾也可以這樣的吧?我來試一試。
送去食堂阿姨幫我們蒸,出鍋之後再裹上黃豆面就成功嘍,我們自己做的驢打滾味道就是不一樣。
製作五組——「蒸包子」組
包子,中國傳統小吃之一,通常用面做皮,肉、菜或糖做餡兒。今天孩子們自己準備了白面、豆沙、紅糖、茴香和肉餡。在爺爺的指導下,包子肯定特別香,爺爺可是有名的老北京大廚呢!
我們包子組可是最難的一組喲,要和面、擀皮、活餡,還要各種不同的餡料,快看,我們捋起袖子準備開始啦!
製作六組——「壓餄餎」組
壓餄餎,老北京先人發明的一種面,是利用槓桿原理的模具,專門壓制粗糧麵條,配以打滷而轉變的一種民間粗糧小吃。現在生活富裕,孩子們都很少見到粗糧小吃,當奶奶拿出壓餄餎的工具時,孩子們一下被吸引了,這不,壓餄餎組也熱火朝天的開始了!
壓餄餎出鍋啦,第一次見到長得這麼奇怪的食物,迫不及待嘗嘗我們組的美食嘍!
我們每個小組都在緊張的忙碌著,經過了半天時間的努力,我們和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一起製作出了很多的傳統美食,看著自己做的好吃的,我們的心裡驕傲極了。
尊老愛幼、尊敬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師也教過我們孔融讓梨的故事,所以我們要把好吃的先給我們的長輩,感謝您對我們小餐館的支持,快來嘗嘗我們的手藝吧!
我們相信,我們孟祖大班的「京味小吃」館兒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定會越來越紅火,會做出更多的美食分享給大家。
通過這一道道家鄉傳統美食,孩子們見識了家鄉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的歷史,了解了自己的家鄉、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著如此飽含歷史感、妙趣橫生的文化,增進了幼兒對家鄉的認識,更培養了對家鄉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