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雲南骨科患兒愛心手術後只能平躺 滬急救中心伸出援手助力轉運

2020-12-19 瀟湘晨報

在上海接受愛心免費治療的患兒,術後只能平躺回家,往返路途多有不便,這該如何是好?近日,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伸出援手,3輛轉運車搭載患兒,為他們鋪就回家的「彩虹之路」。

事情緣起於今年9月,市志願服務公益基金會再度啟動「關愛雲龍兒童健康愛心天使計劃」,來到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在對諾鄧鎮、團結鄉、關坪鄉的學校前期摸底的基礎上,為眼科和骨科疾病重點病患兒童篩查診斷,並於11月24日將其中11位需要手術的患兒接至上海免費治療。經過兩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志願者陪伴後,8名孩子已平安回家。餘下3名骨科患兒,回家之路牽動了大家的心。

12月10日出發當日下午,在市醫療急救中心瞿承康醫生的帶領下,3輛轉運車來到位於萬源路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6名市醫療急救中心的黨員骨幹及優秀青年,耐心專業地將患兒及其家屬轉運至上海南站。一路上有專業急救人員仔細、耐心、嚴謹的看護,救護車平穩有序抵達南站,3名患兒及其家屬被順利送至站臺,進入車廂……一切都安頓好並仔細交代後,急救人員在離開時又與列車長做了交接,順利完成了轉運任務。這一系列暖心舉措,獲得兒科醫院和鐵路方面工作人員的稱讚。

「小朋友患病是不幸的,但他們又是幸運的,這麼多愛心人士伸出援手、默默守護,匯成暖流。」市志願服務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陳振民說。據悉,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市志願服務公益基金會近幾年來多次組織志願服務醫療隊赴雲南省迪慶州進行先心病、眼科、骨科篩查。目前已對24600多名孩子篩查,其中98名孩子來滬接受免費治療。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滬滇愛心接力鋪就溫暖「彩虹路」
    在上海接受愛心免費治療的患兒,術後只能平躺回家,往返路途多有不便,這該如何是好?近日,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伸出援手,3輛轉運車搭載患兒,為他們鋪就回家的「彩虹之路」。
  • 32周危重早產兒緊急轉運北京! 請為瓊A88132讓出生命通道!
    結婚3年,經歷兩次習慣性流產,白薩礎拉對這個孩子的到來格外期待。然而,因白薩礎拉在孕期患有妊高症伴隨重度子癇前期,1月4日這天,她出現了大出血和胎盤早剝現象,需要做緊急剖宮產才有希望同時保住大人和孩子,瑄瑄不得不提前降生。   「當我手術醒來時,家人都告訴我孩子很好,在保溫箱養一陣兒就回來了。
  • 「移動ICU」將運送3個月大危重嬰兒來京救治
    瑄瑄「當我手術醒來時,家人都告訴我孩子很好,在保溫箱養一陣兒就回來了。可我發現丈夫好像總是有事瞞著我,直到我一次『逼問』他,他才紅著眼睛告訴我真相,原來孩子一直在重症監護室裡,醫院已經下了3次病危通知書……」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經過88天的治療,瑄瑄的病情仍不見好轉。
  • 得知血液病患兒的困難後,有人購買捐贈一千個兒童醫用口罩
    來自商丘的董先生介紹,孩子因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已經斷斷續續住院半年,包括蘭月亮在內的很多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讓他很感動。他說河南商報這樣的行為很贊,很感謝記者。3月23日下午,管女士在醫院病房樓下收到愛心企業捐獻的兒童口罩。回家後,她立馬給琪琪換上新口罩。「非常感謝你們和愛心企業。」管女士說。【長垣一家企業液病患兒捐獻口罩20000個】據初步統計,3月23日~24日,河南商報記者與志願者蘭月亮一共為血液病患兒送去了大約10000個兒童醫用外科口罩。
  • 《撿來的棄嬰不幸患上白血病》追蹤 面對募集8萬多愛心資金,母親聲聲說—— 「真心感謝伸出援手的好心人」
    11月3日,本報在一版倒頭條的位置刊發了《撿來的棄嬰不幸患上白血病,面對遭遇母親抹淚說——「不管怎樣,我們都不會放棄》一文,報導了我縣家住牛山街道公路小區張彥因無錢給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養子小昊昊治療的事情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目前,張彥母子已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捐款達到8萬多元。
  • 「救心神器」AED落地廈門山海健康步道 首批急救培訓同步展開
    當天,近百名志願者和熱心市民參加急救培訓,學習人工心肺復甦術和正確使用AED。本次培訓由廈門弘愛醫院公益支持,廈門志願者服務隊「救心圈」參與。AED設備在國外覆蓋率非常高,尤其在機場、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但在國內,公共場所AED配備非常緊缺,加上急救知識宣傳薄弱、培訓體系缺失等原因,民眾急救意識和能力都有待提升。
  • 高三女生遇車禍重度昏迷11天 愛心企業員工紛紛伸出援手捐款救治
    小李父親所在單位的同事得知後,紛紛伸出援手,253名職工捐款51750 元,讓這個家庭感受到了溫暖。5月8日晚上,高三學生、19歲的小李騎著電動車回家途中遭遇車禍。很快,她被送到淄川區醫院急救 ,可是,小李受傷嚴重,被診斷為腦出血、腦幹損傷。現在,陷入重度昏迷的小李還在醫院重症監護室 搶救,每天高額的醫療費讓這個原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陽江聽障患兒輾轉多地就診,終於在惠州找到了救星!
    莫老伯的妻子和兒子都是精神病患者,兒媳和兩個孫子又是聾啞人,一家老小的生計只能依靠70多歲的莫老伯。惠州三院副院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王豪在了解小莫莫的家庭狀況後深表同情,當即私人捐贈了2000元給莫老伯,並向惠州市港惠愛心基金會申請,將小莫莫的治療列入耳聰工程愛心活動,對其全程免費資助。
  • 看骨科醫生如何「乾坤大挪移」!骨科治療還有這絕招?
    兩年來,鄭東院區骨科全體醫護人員辛勤耕耘,從初具雛形到平穩運行,再到現在的院區優秀特色科室,成為了醫院創傷中心、疼痛中心的一大助力,以開放手術、微創手術、疼痛性疾病特色診療為專業發展方向
  • 百餘名愛心人士為腫瘤患兒捐發 30名患兒從中受益
    患有腫瘤的貧困少女,在化療脫髮後不能用化纖製品假髮,但人發製成的假髮,要數千元一頂剪去我的長髮,溫暖你的心長春多名「長發寶媽」相約剪髮,為腫瘤患兒捐發的消息感動了許多人,這個由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發起的公益活動,至今已吸引百餘名愛心人士踴躍參與,30名患兒從中受益。
  • 山東「共享陽光-關愛殘疾兒童」救助活動完成100名患兒神經修復手術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山東省婦聯、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諾萊醫學功能神經外科中心等單位代表,部分參與救助活動的家長,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等200餘人參加啟動儀式。2019年12月8日,由山東省殘聯、山東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與諾萊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萊醫學)共同發起的「共享陽光—關愛殘疾兒童」救助活動在泰安市啟動。
  • 南寧急救醫療中心主任郭澤強帶隊到新冠肺炎急救轉運特勤站檢查...
    2020年9月4日上午,南寧急救醫療中心主任郭澤強帶隊前往南寧急救醫療中心新冠肺炎急救轉運特勤站檢查指導工作,急救科、通訊調度科負責人陪同。郭澤強主任首先慰問了特勤轉運站的轉運隊員們,對他們炎炎夏日仍然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不辭辛苦所做的努力與貢獻表示感謝。在特勤站內,郭澤強與堅守崗位的特勤隊員們親切交談,詢問有何困難需要解決,囑咐大家在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定要落細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特別是目前天氣炎熱,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和急救轉運各項工作。
  • 紹興這對龍鳳胎剛出生就重症監護 社會各界伸出援手
    近日,金孝龍接到紹興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重症監護中心(NICU)的電話,緊繃的神經稍許松泛了些。一個多月前,家住柯橋區齊賢街道曙光居的金孝龍、馬莎莉夫婦苦等5年,終於懷上了雙胞胎,可沒來得及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就陷入不幸的旋渦。懷孕26周,孩子們便「迫降」人間,體重都只有一斤多,面臨呼吸困難、器官發育不成熟等情況,一出生便被送進NICU。
  • 事髮膠州:老人路邊摔倒滿臉血跡,緊急時刻倆青年伸出援手
    就在老人孤獨無助之時,膠州交警大隊張健和郵政局投遞員劉鵬兩名好青年正好路過此處,緊急時刻兩人立即伸出援手展開救治,並撥打120聯繫急救人員將傷者送往醫院。經檢查,楊女士頭面部受傷,經救治後脫離危險。5月26日上午,膠州人的朋友圈中轉發著一個視頻,一名老人摔倒在路邊,額頭上到處是血,而且地面上還有血跡,一名青年在一旁照顧著,旁邊還有一名青年不停的安慰著老人,等待120前來救援。
  • 患強直性脊柱炎 男子駝背畸形 手術後彎了17年的腰直了
    3月26日,該院脊柱外科醫生與麻醉醫生、神經監護技師、手術室護理團隊等密切配合,克服矮小症、強直性脊柱炎、氣道狹窄、頸椎活動受限等難題,在「天璣」機器人、脊髓神經監護等高精尖設備的輔助下,順利完成高難度的脊柱截骨矯形手術。術後,小張嚴重的駝背畸形獲得完美矯形,近十年來第一次可以平躺睡覺。手術前,小張後凸畸形嚴重無法挺直腰杆,眼睛只能看向地面。
  • 輕鬆集團•輕鬆公益助力嫣然天使西藏行 籌集善款支持唇顎裂患兒...
    輕鬆集團·輕鬆公益作為嫣然天使基金的親密合作夥伴,積極助力此次嫣然天使西藏行活動,上線「幫孩子們說清楚話」公益籌款項目,籌集善款為接受過唇顎裂修復手術的兒童送出語音訓練愛心包,幫助他們通過語音治療實現清楚發音。
  • 安順22名唇顎裂患兒免費手術!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和健康扶貧,由安順市衛生健康局主辦,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安順市婦幼保健院聯合開展的唇顎裂義診及免費手術治療項目正式啟動後,11月19日--21日,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專家團隊攜手安順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手術麻醉科醫護人員為符合手術指徵的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創新打造遠郊急救新體系
    市六醫院東院常務副院長範存義告訴記者,醫院距離上海市中心76公裡,周邊方圓30公裡沒有醫院,這意味著危重患者只能就地搶救,守護生命對他們來說沒有退路可言。  打通「關節」再造急救流程,確保「術前黃金1小時」  臨港地區是高端製造裝備集聚區,也聚集多所高校。市六醫院東院自建立之初就思考起一個問題:如何守護好臨港地區百姓群眾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