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圖片和文字資料都由張黎明提供)
你從歷史走來 散發著迷人的風採 幾千年風雨的洗禮 你豐富的內涵 越來越輝煌的盛開
我愛你瀋陽 願你更加美麗富饒 願生活在你懷抱裡的人民 更加幸福開懷……
這裡,與你的憶念相同
這裡,同你的行影相近 這裡,和你的聲響相似 這裡,有你有我還有他
奉天郵便局舊址
奉天郵便局舊址,位於瀋陽市和平區中山路50號,現房為瀋陽市郵政局所用。被瀋陽市文物局列為瀋陽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
1914年,日本人在現在的中山路(當時稱「昭德大街」)上,開始投資10萬餘元,興建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的二層樓房,第二年竣工。據《瀋陽郵政志》記載:1915年10月1日,「奉天郵便局由西塔附近遷入奉天鐵道附屬地昭德大街新建樓房辦公。」這座奉天郵便局是日本人將第17野戰郵便局改革後所建,設立了庶務、郵便、電信三課,辦理郵政、電信的全部業務,當時有職工426人。到「九·一八」事變之前,以「奉天郵便局」為中心的日郵系統已經形成,與中國政府開辦的中華郵政公開分庭抗禮。
這座近百年的建築結構獨特、材質結實,其使用的紅磚比現今所見的磚要小一些,但較厚、堅固。解放後,為瀋陽市郵政局使用至今。
瀋陽站西廣場水塔瀋陽站西廣場水塔於1950年2月15日開始設計,同年12月28日竣工,是瀋陽現有老水塔中較為年輕的一座。水塔直徑10.6米,上部蓄水部分高9.5米,容積1200立方米,下部高30米。該水塔也已納入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
清真南寺舊址 清真南寺是一座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為東北地區最大最有名望的伊斯蘭教禮拜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寺位於瀋河區奉天街清真南路23號,於1627-1636年創建,1662-l 722年擴建,1796-1820年維修。據《鐵氏宗譜》載:"先祖鐵魁清初有軍功,官拜騎督尉,封顯將軍、光祿大夫,熱心教門事業,門廷顯赫,施捨家資而建南清真寺於小西關回民聚居區內,擴大寺址始具規模"。
該寺坐西朝東,佔地面積6116平方米,建築面積1706平方米。這是以青磚牆圍廓的中國古代殿宇建築,三進院落,具有民族和宗教特點。全寺以禮拜殿(亦稱大殿)為中心,前後院建有遙殿、講堂、經掌堂、男女沐浴室、教長室、辦公室、外賓室等60餘間。
永安橋
永安橋,俗稱大石橋,位於瀋陽市于洪區馬三家子鄉永安村。該橋始建於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瀋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石拱橋。永安橋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橋梁,是清朝各代帝王東巡的必經之路。
永安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37米,外寬14.5米,路面寬8.9米,橋頭寬12米。橋身兩側分別立著十九根石欄杆,橋端的石柱上是圓雕的獅子,其它為荷葉狀柱頭。橋頭兩側各有一對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獅。橋的欄板上裝飾著柿蒂花紋和捲雲紋,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圖案。橋身的北側有二龍探首,橋身南側則露出一對龍尾,從遠看,呈二龍馱橋之勢,造型生動,別具匠心。
永安橋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橋面損壞嚴重,1963年該橋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奉天八卦街舊址 奉天八卦街舊址位於瀋陽南市場,建於1919年。1918年,張作霖令省長王永江督辦,開闢南市場和北市場。1919年,修建南市場的工程開始,湯玉麟、吳俊升等人建議修成八卦城,得到了張作霖的批准。八卦街的設計者叫何毅夫,是日本留學回來的高材生時任商埠局工程科科長。
八卦街的中心華興場,是資本家李蓬山購領的第20塊地號,他用青磚灰瓦建成的半圓式排列的二層樓房,俗稱「圈樓」,也是南市場最熱鬧的地區。
當年,八卦街最多的是妓院,據稱二等妓院有26家,不入流的妓院更多。原來,當時妓院分為四等,一等妓院在日本站,二等妓院在南市場,三等妓院在北市場,四等妓院在大西門。有資料稱,建八卦街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有錢人圈進來,七繞八繞,錢不花光、絕不出城! 2017年,改造升級後的八卦街,已初步成為具有民國範兒的文商、文旅、文創氣質的特色街區,街路入口設置統一標識,居民樓外簷及立面等都有民國設計元素融入其中,初步實現了樓下文創、文商、文旅與樓上居民住戶共融共生共享的模式。
宋任窮舊居 宋任窮舊居,位於和平區和平北大街55號,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居建於20世紀20年代,為三層小樓,主體建築具有清朝末年與民國初年的建築特點,並顯現歐式風格。此建築曾為朝鮮公使館。
宋任窮(1909年2005年),湖南瀏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0年9月,宋任窮同志任東北局第一書記、瀋陽軍區第一政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居住於此。
佐藤齒科舊址 佐藤齒科舊址位於和平區廣州街與中山路交界口西北角。建於1925年,磚木結構。是日本人在瀋陽開的私人齒科診所。
萬福麟公館舊址 萬福麟公館舊址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和平北大街17號,有資料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遼寧省委員會、省僑聯、省臺聯均在此辦公樓,解放後黃火青同志曾在此居住,2004年被列為瀋陽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之一。現在大門口只掛有「瀋陽市對外友好協會」一塊牌子。
該公館建於1920年,佔地面積2960平方米,建築面積727平方米,東臨九經街,南為民宅,西臨和平大街,北臨三緯路。該公館建築主體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為非常優美浪漫的仿巴洛克式建築。外部為白灰色水泥罩面。走進整個建築後才發現,原本二層的建築內部實為三層結構,前部上層有方形陽臺,屋頂起脊。外牆柱頭裝飾華麗浮雕,樓內皆為木板裝修,並有各種造型獨特的雕刻,頗具保留價值。 萬福麟(1880-1951),字壽山,祖籍直隸寧河(今河北省寧河縣)官莊。吉林省農安縣(今吉林省長嶺縣)人。出身靖威軍列兵,東北軍張學良的部下。自幼家貧,替富戶牧牛,被稱為萬半拉子。1900年八國聯軍時期俄國入侵東北,農安鄉紳組建聯莊會,萬福麟成為團丁,後來成為土匪,受招安編入吳俊升的靖邊軍,以槍法精準著稱。1902年代理哨長。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任奉天康平縣巡捕隊正巡長,多次參與剿匪行動,1911年因功升為馬四營管帶。1914年擢升為陸軍上校,任一一四團團長。1921年任安泰鎮守使,晉升為少將。1922年受任東北陸軍第十五混成旅旅長,駐防滿洲裡。1924年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攻下熱河一帶,升任東北陸軍第十七師師長兼騎兵副軍長;1926年又因平定郭松齡有功,晉升為第八軍軍長,授予陸軍中將、驍威將軍等職銜。1928年7月,任黑龍江保安副司令。1932年9月任新編第四軍軍長。中日戰爭期間,任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五十三軍軍長,受命在熱河省 的凌源、平泉一帶抗擊日軍。抗戰勝利初期,被派任東北行轅副主任、東北行營政務委員會主任。1948年瀋陽失守前夕,轉赴臺灣,任中國國民黨政治諮詢委員會委員。1951年7月,病逝於臺中,終年71歲。
東北書店
東北書店位於和平區中華路220號。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書店成立,同年11月12日,新華書店馬路灣門市部正式開業,僅半個月就發行《東北日報》90餘萬份,圖書10餘萬冊。
1946年國民黨壟斷了瀋陽的圖書發行權。1948年瀋陽解放後,東北書店重建馬路灣門市部,是解放後瀋陽市開業時間最早的綜合性書店。1949年東北書店瀋陽分店改稱新華書店瀋陽分店。馬路灣新華書店隸屬瀋陽分店。
秀水河子烈士陵園
秀水河子烈士陵園位於法庫縣秀水河子村北山,於1968年設計動工,1970年建成,為國家二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有秀水河子殲滅戰烈士紀念碑、秀水河子殲滅戰紀念館、石雕牆一座、烈士墳墓84座、圍牆、大門等建築。紀念館內存有當時戰爭的照片、圖片、烈士遺物及當時的戰事文件、捷報等資料。陵園內安葬著秀水河子殲滅戰中犧牲的800餘名烈士。1997年秀水河子烈士陵園被瀋陽市委、市政府確立為瀋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被瀋陽市國防教育辦評為市級國防教育基地。
瀋陽中心廟 瀋陽故宮東北角,有一塊向內凹進的宮牆,牆內是「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牆外,便是明清瀋陽古城的中央座標點瀋陽中心廟。 中心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與明中衛城屬同期建築,因位於明中衛城內的東西、南北十字大街的中心而得名。清建都瀋陽之初,雖然將十字街改為井字街,但中心廟依舊是整座城市的正中心。它佔地不到半畝,但由於它所處的位置在瀋陽故宮大政殿北面,恰恰是明、清瀋陽古城的中心,所以中心廟成為瀋陽古城中心的標誌,地位十分重要。
滿鐵奉天公所舊址 滿鐵奉天公所舊址,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朝陽街131號,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建築始建於1921年,為封閉式四合院,兼具中國和日本古建築風格。1946年12月,國民黨政府將其改為瀋陽市圖書館。瀋陽解放後,由人民政府接管。1992年起,為瀋陽市少兒圖書館。
滿鐵奉天公所以滿鐵對沈外交事務為名,搜集東北地方政權和瀋陽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報,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充當了重要角色。
奉天邊業銀行舊址 奉天邊業銀行舊址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朝陽街240號,實際是張作霖家族的私人銀行。 該建築由德國設計師設計,1930年建成。主樓正面為羅馬式建築風格,十級臺階之上矗立著6根愛奧尼式立柱,頂託著寬大的露臺,顯得宏偉氣派。
內部結構複雜,如同迷宮。入口是銀行營業大廳,現在以足可以亂真的蠟像原狀重現。左拐右拐穿過一間間辦公室和展室後可以進入地下金庫,庫裡雖沒了銀子,金庫那厚厚的門足以說明這裡面曾經裝了不少好東西。這裡也被日本人佔了,裡面的東西的去處也可想而知。
現為瀋陽金融博物館,館內對外展出分為東北金融發展史、貨幣的故事、金融主題公園、交流展覽等部分。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萬泉公園給水塔 萬泉公園給水塔(俗稱水樓子),位於瀋陽市大東區萬泉街1號,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
1934年,當時的自來水籌備處開工修建萬泉水源地。水源地佔地10560平方米,建37.3米高水塔1座,圓形井4眼,配套電機水泵3臺套。1936年水塔向大東、中街、南市、北市一帶供水。
光陸電影院 光陸電影院位於瀋河區中央路2號,影院始建於1935年,翌年夏建成,為當時瀋陽市內中國人自己建造的規模最大的影院之一。該影院坐南朝北,兩層,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瀋陽解放後對該院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維修擴建。1984年該院發生大火,1986年重建,1987年竣工。該影院重建工程榮獲1987年哈、長、沈三市觀摩評比金獎。
奉天東三省官銀號舊址 奉天東三省官銀號舊址位於瀋河區朝陽街21號,設立於1909年,其前身為奉天官銀錢號。1906年,盛京將軍趙爾巽奏請清政府改奉天官銀錢號為奉天官銀號。1909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把奉天官銀號改為東三省官銀號。1924年東三省官銀號與奉天興業銀行和東三省銀行合併,下設80處分號,遍布東北各地,並在天津、上海等處設分號。
1926年,由東三省官銀號設計建造該樓。該建築立面造型為古典三段式手法,對稱構圖,分主樓、附樓兩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侵佔,後改為滿洲中央銀行,而行內所存的66萬斤黃金和200萬大洋均被日軍掠走。
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裡成為國民黨中央銀行東北分支機構所在地。瀋陽解放後做過銀行和辦事處,現為中國工商銀行瀋河區支行。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楊宇霆公館舊址 楊宇霆公館約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現為瀋陽市大東區國稅局,1996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宇霆公館由主樓和四合院組成,主樓為西式,磚混結構,地上二層,地下一層,仿石牆面,窗呈拱券形,飾弧形窗套,二層窗與窗間飾半圓形柱,愛奧尼式柱頭。正門前建門廳,廳前有高臺階,大廳內木雕裝飾精美。西山牆外建一橢圓形敞廳與主樓相通,廳為二層,一層飾愛奧尼柱頭,二層簷頭飾木雕垂蘇。地下室一層,有窗高出地面。四合院位於主樓南,建築早於主樓,由正房、東西廂房和門房組成,為中國傳統式青磚灰瓦前廊硬山式建築,正房五間,明間前有抱廈,東西兩側有耳房。四棟建築皆檁枋彩畫廊柱塗朱,廊下地面鋪花釉面磚。院中央有漢白玉雕蓮花噴水池一座。
楊宇霆,字鄰葛,生於1885年,遼寧省法庫縣人,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奉後曾任奉天軍械廠廠長、軍械局局長、二十七師參謀長,逐步獲得張作霖的信任。1916年張作霖掌握奉天軍政大權後,楊宇霆被任命為奉天督軍署參謀長,輔佐張作霖稱霸東北,進軍關內。1922年,升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後兼任東三省兵工廠督辦,成為張作霖的左膀右臂。1929年,楊宇霆被張學良槍決于帥府老虎廳。
趙爾巽公館舊址 趙爾巽公館,又稱趙爾巽府邸,趙爾巽別墅或趙爾巽故居,建於1905年前後,坐落在今大東區萬泉街1號,即萬泉公園的西南角。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趙爾巽,字公鑲,清末漢軍正藍旗人。清代同治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安徽、陝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肅、新疆、山西布政使,後任湖南巡撫、戶部尚書、盛京將軍、湖廣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宣統三年(1911)任東三省總督。
奉天市營東關市場奉天市營東關市場位於瀋陽撫近門附近,也是瀋陽最早的菜市場,被譽為「盛京第一行」。大約形成於清道光(清道光元年為1821年)年間。當時在小東門一帶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早市,經營蔬菜、副食等,也叫「東關菜行」。至同治初年已頗具規模。1933年偽滿將市場遷至撫近門附近,即今大東副食現址,改為奉天市營東關市場,俗稱「大東菜行」(也稱大東圈樓)。而原來的東關市場稱為「小東市場」。1958年正式定名為瀋陽大東副食商店,現為大東副食品商場。
大佛寺 大佛寺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號,古名「保安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始建於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漸荒廢。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發現了唐朝遺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統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國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師弟常智法師再次主持重修。該寺為比丘尼修行道場,佔地543平方米。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等,地藏殿的東、西山牆內各有碑銘,記載著建寺經過和重建地藏殿的概況。原有乾隆所書匾額和大銅佛,現已不存。
觀瀋陽舊照有感 文/凌秀華
青磚黛瓦訴昔情,歲月修㾗幾代更。 亦嘆炎涼懷故去,曾吟愛恨喚新生。 傾聽瀋水千年詠,喜看奉天一脈承。 風雨走來擔重任,古城圓夢又中興。
步韻化草觀瀋陽老建築有感 文/吳剛 獨吟歲月幾多情,記錄人間政事更。 將相王侯隨古去,黎民百姓步新生。 聞說長子千斤任,目染雙肩萬擔承。 歷雨經風仍屹立,欣逢盛世看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