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著140多年歷史的北京老拳種,起源卻不在北京;它的歷史上產生過眾多的傳奇故事:「神拳宋老邁」技驚神機營、會友鏢局威震四方、「小辮於」偷拳學藝、李堯臣「大刀隊」威震日寇等等,它就是著名的三皇炮捶拳,這個曾經名動京師的武術流派現在的發展狀況又如何呢?
夫子三拱手
漫步北京琉璃廠東街,古色古香的古董字畫店、古玩店讓人覺得時光倒流,沿著曲折的小巷,停步在一條胡同入口,抬眼可以看到兩個白底黑字的牌匾——「北京市武術協會三皇炮捶研究會」、「北京市武術協會京華武館」。順著一米來寬的胡同前行,盡頭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落,一頭銀髮、滿面紅光的老人已迎出堂屋,他就是81歲高齡的三皇炮捶名家、北京市三皇炮捶研究會名譽會長張凱老人。
30來平方米的堂屋,已被幾個書櫃和牆邊滿插著十八般兵刃的兵器架擠得沒有多少空餘的地方。兵器架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俱全,最扎眼的還有一條長得出奇的大槍。「這條槍一丈二尺四」。張凱微笑著說,「原來我練的那條更長,有一丈四,這是三皇炮捶獨有的兵器」。
提到三皇炮捶在北京的發展情況,老人說,北京習練三皇炮捶的愛好者大約有數百人,另外在山西、遼寧和吉林等地三皇炮捶也有眾多的練習者,平時他也經常出席愛好者入門的拜師儀式。「我在日本和美國都有學生。」別看老人已八十多歲,但精神矍鑠,舉手投足間輕捷無比,思路也很敏捷:「我現在還經常在附近的中國書店門口空地上練練拳,身體幾乎沒什麼毛病」。
談到門派發展所需要的經費問題,老人有些無奈:「我們這研究會和武館這兩塊招牌,每年都要向市武協交200元的管理費。」因為資金困難,很多時候研究會開會,就在張凱自己的家裡開,這樣可以省一點場地費。說到現在電視上很火爆的《武林大會》,老人說節目組也曾經跟他聯繫過,但是據說光海選、訓練和加盟的費用就得幾十萬元。「誰會出這筆錢呢?」老人搖搖頭,「另外,在武林大會擂臺上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而炮捶門裡的武功較高的大多已經四十以上」。老人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萬一參賽的隊員在擂臺上有什麼閃失,落下什麼殘疾,善後工作會很麻煩。
現在,北京的三皇炮捶研究會每年大約有兩次集體活動,主要在天壇和陶然亭公園,其他時間主要是一種自發的練習,網上沒有發現三皇炮捶培訓班的招生廣告,也沒有三皇炮捶的專門網站,只是在一個名叫「中華國術論壇」的武術論壇裡,有三皇炮捶的專版,一位對炮捶感興趣的愛好者發帖尋找拜師的門徑,得到的回答是:「天壇東門有練的,炮捶的名家王景禮老師在那裡,每天早上都在,具體地方在丹陛橋往東到頭,再往南走30米的小樹林。」看來,現在三皇炮捶的傳承渠道主要還是靠愛好者的口口相傳。
三皇炮捶老拳師袁敬泉授徒「拱」手
三皇炮捶功夫中最有名的絕技名叫「夫子三拱手」,是由集大成的第四代傳人宋邁倫手創,這個名字多少反應了目前三皇炮捶拳的現狀,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商品社會中,這個古老的武術流派像一位老夫子,雖然不無失落,但仍默默堅守著自己的傳統。
神拳宋老邁
三皇炮捶傳自於清朝初年,起源於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一位僧人普照所創,據拳譜記載,目前各地流傳的炮捶拳藝都是第二代傳人喬三秀所傳,而喬三秀的家鄉是河北冀縣馮管村,喬三秀傳給了兒子喬鶴齡,喬鶴齡收了宋邁倫和於連登為弟子,自此三皇炮捶拳分成了於、宋兩派,為流派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資料記載,喬公過世後,宋邁倫在家閉門三年不出,探求拳理,意求深造,汲取了所學各種拳法的精華,為三皇炮捶所用,創造出「夫子三拱手」,形成風格獨特的宋派三皇炮捶拳。宋邁倫創藝成功後,江湖上人稱「神拳宋老邁」。36歲時,宋邁倫進北京後投軍到清朝神機營,得到管營老七王的讚賞,與眾教習比武,眾人皆敗在宋邁倫手下,老七王視為奇人,賜五品頂帶。總教習劉二不服,與宋邁倫比武,劉二手持大槍,而宋邁倫只用兩根火筷子,只兩個回合劉二臉上就被印上兩道黑印,劉二大驚,佩服得五體投地。老七王大悅,又賜了宋邁倫五品亮紅頂子大花翎。
宋邁倫在北京傳授的弟子很多,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車夫小販。清朝鹹豐年間,宋邁倫在北京大柵欄糧食店街南口路西創立會友鏢局,從此開始了鏢局和三皇炮捶的共同輝煌。宋邁倫晚年回到故裡,親自傳授子孫武藝,宋邁倫死後,民國六年眾弟子立了一塊《前清欽加五品諱彥超字邁倫宋老夫子之神道碑》在他的墓前,這塊神道碑一直到現在還在他河北冀縣的老家。
自從宋邁倫1846年帶藝進京開始, 北京才有了三皇炮捶拳,而三皇炮捶在北京和會友鏢局結合,才發展到了頂峰。「可以說三皇炮捶起源地在河北冀縣,而他的發祥地應該是北京。」張凱說,上世紀80年代,三皇炮捶被定為北京市的古老拳種。
「於拳宋手」
在江湖上被稱為「小辮於」的於鑑是於派炮捶的創始人於連登的兒子,關於他的學藝經歷,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於連登有六個兒子,其中五個兒子跟隨父親習武,而小兒子於鑑因為體弱沒有練習武功,於連登病危的時候,把兒子們叫到床前演練,以便做最後指導,而於鑑突然在病榻前懇求演習武藝,於連登很疑惑,等看到於鑑的演練後大吃一驚,他的武功竟然比其他兒子更好,原來於鑑素來懷有大志,一直在偷偷學習父親的武藝,日久竟然功夫大成。於連登感慨不已,不過對於鑑說:你雖然武藝已成,可惜只有拳法卻沒有使用的手法,待我修書一封,我死後,你進京投奔宋邁倫師伯深造,大器可成。於連登謝世後,於鑑手拿父親的書信,進北京會友鏢局投奔宋邁倫深造,深得於宋兩家拳藝的精髓,所以有「於拳宋手」的說法。
於鑑武功造詣極深,單手發功可將人擊出一丈以外,是於宋兩家唯一的兩派合一的繼承人,於鑑身材瘦小,日光深邃,手託水菸袋,腦後有條小辮,故江湖人稱「小辮於」。他和孫德潤、張殿華等在北京主持會友鏢局時,專走西北中鏢,使會友鏢局發展到頂峰,和大刀王五創建的源順鏢局並稱為北京影響最大的鏢局。
張凱介紹說:「當時鏢師要進入鏢局,有一個條件:必須練三皇炮捶。」「小辮於」曾戰勝山西軍閥閻錫山的副官長李德茂,揚威太原城,從此三皇炮捶傳入了山西,在北京會友鏢局期間,於鑑長期在前門外九門錢市傳徒授藝,弟子眾多,威名遠播,所以於式炮捶在北京流傳較廣。
「大刀隊」威震敵膽
三皇炮捶的傳人中,還有個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李堯臣,他是河北冀縣人,和宋氏炮捶的創始人是同鄉, 1890年李堯臣進京謀生,1894年拜師宋彩臣學習三皇炮捶的拳械及軟硬功夫、暗器等,在京都會友鏢局任鏢師,精於大槍、六合刀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二十九路軍將士正在摩拳擦掌,準備給來犯的日軍迎頭痛擊,因為考慮到武功可能增強士兵的拼殺能力,副軍長佟麟閣邀請李堯臣給戰士們傳授刀法。李堯臣以三皇炮捶的無極子路刀法為基礎,再結合戰場的需要,創造出一種刀法,被稱為無極刀。這趟刀實戰性很強,揮舞起來,既可當刀劈,又可當劍刺,大大增強了士兵白刃戰本領。在著名的喜峰口戰役中,二十九軍「大刀隊」大發神威,追殺日軍六十餘裡,砍殺敵人近百名,繳獲大炮十八門。在此期間,李堯臣還兩次打擂擊敗日本武師,打擊了日本人的囂張氣焰。
新中國成立後,李堯臣多次擔任北京市及全國武術比賽裁判長。因德高望眾,曾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武協理事。
因為和北京會友鏢局結為一體,三皇炮捶這一古老的拳種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隨著鏢局的衰落也面臨考驗。解放後,傳統武術紛紛向比賽套路和體育健身轉變時,三皇炮捶也有過不適應,原因是長期由鏢師習練的三皇炮捶強調的是技擊實戰,並不注重套路練習和姿態的優美。此後,經過三皇炮捶門人們無數次比賽的磨練,才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儘管張凱在1979年北京市的武術比賽中獲得大槍第一名、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績,但他和同門的老拳師們心裡都明白,面臨商品經濟社會的挑戰,三皇炮捶要想開拓更大的生存空間,還得多費些心思。
京師名拳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拳歷代相傳沿襲至今,早已成為有影響力的傳統拳種之一。150多年來,在北京有雄厚的群眾基礎,深受廣大武術愛好者的青睞。因此,在1982—1987年國家體委組織的武術挖掘整理工作中,三皇炮捶拳被確定為北京的地方拳種之一。
三皇炮捶拳的理論依據是三皇炮捶老拳譜中講的《炮捶根》和《五形和五要》。三皇炮捶拳的技術包括八捶、八式、八法、八掌、八肘和夫子三拱手與十二炮以及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腰法、身法、眼法等。
三皇炮捶拳的風格為:剛健充實之力,龍虎雕蛇之形,以氣為主,以理當先,側重於技擊實用和健身養生。
三皇炮捶拳門派脈絡
三皇炮捶拳傳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普照僧人。自明末清初始,後傳喬三秀、甘鳳池,又傳喬鶴齡,再傳至第四代宋邁倫、於連登,自此又發展為宋、於兩大派系,一直沿襲至今。第四代傳人宋邁倫帶藝進京投神機營比武受皇封,再後創立京都會友鏢局。宋邁倫收徒傳藝,使得三皇炮捶流行於京城的四鄉八鎮,尤其以前三門的魚市、肉市、九門錢市,以及永定門外東西羅園、孫家長(現在的五間樓)等地習練人數眾多,此後,三皇炮捶門人中,名聲威震京城的當數第五代傳人「小辮子」於鑑。於鑑膝下弟子大刀劉德勝、鐵羅漢王福全、大槍候候金魁以及「四大亭」(孫立亭、王蘭亭、王豪亭、王顯亭)等,也成為當時聞名京師的鏢師,因此,高手雲集的京都會友鏢局,那時的生意自然是其他鏢局不可比肩的。第八代傳人張凱師承祖仲惠,其師爺就是第六代傳人王福全。解放前, 三皇炮捶拳開始傳至河北、山西、遼寧等地,解放後,又傳至河南、江西、安徽、陝西,以及海外的美國、瑞典、日本等地,現在已有第十代傳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QQ:276026888
網址:http://www.wushu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