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在疫情防控特殊狀態下,為確保「六穩六保」,廣西市場監管局狠抓食品質量安全,嚴把市場準入關,推動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嚴格監管執法,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以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同時,該局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探索「網際網路+監管」新模式,著力加強農貿市場綜合監管,取得了良好成效。市場環境髒亂差、食品來源難追溯、短斤少兩不誠信,這些曾經是農貿市場監管的「老大難」問題,如今在廣西各地得到很好的整治。
設定「高標準」引領市場提質升級
為了推動農貿市場監管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廣西市場監管局出臺了《關於實施農貿市場規範化管理的通知》,通過規範管理機構職責,明晰市場功能分區布局,嚴格食品市場準入,規範食品經營行為、完善追溯體系,推進誠信經營等十個方面,為廣西農貿市場基礎建設和制度管理設定了「標準」。同時,發揮「樣板」作用,傾力打造了梧州大塘菜市場、北海城東綜合市場、金城江江北市場、南寧海吉星市場等一批「標準化」的農貿市場,通過典型示範引路,以城市帶動鄉村,先進帶動後進的做法,引領全區農貿市場提質升級。
梧州市全力打造「無水化」水產市場,通過在攤位上統一加裝擋板的做法保證水產行「滴水不漏」,改變了水產區路面長期溼滑和髒亂差的狀況;北海市投入65萬元,為城東綜合市場和貴陽市場場內235戶銷售生鮮類食品的攤位配備了智能電子溯源秤及經營戶誠信顯示屏。消費者通過掃描購物小票上的二維碼可以追溯產品源頭及流通信息,同時根據消費體驗對經營戶進行評分,評分結果在電子屏上實時顯示。河池市在規定燒滷經營店統一使用不鏽鋼和玻璃製作的固定封閉式銷售櫃檯外,還要求有條件的熟食經營店在加工現場和攤點安裝監控設備,消費者可通過攤點視頻設備或手機網絡對熟食加工現場進行實時監督,保證了熟食製品全過程規範安全。
通過一系列整治和改造,全區共有976家農貿市場、14.79萬個固定攤位軟硬體設施得到優化改善,部分老舊農貿市場得到「脫胎換骨」,農貿市場整體得到提質升級。
緊盯「高風險」倒逼主體責任落實
上市的果蔬有無農藥獸藥殘留?禽畜肉類是否含有「瘦肉精」等有害成分?這些食品安全風險時常困擾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為了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2017年以來,廣西共投入1.1億元建設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監測系統,用科技手段把好農產品的「入口關」。各地每天上市銷售的蔬菜、禽畜肉類都須經檢測設備「驗明正身」後才能入市銷售,一旦發現有農藥獸藥殘留超標或含有「瘦肉精」「孔雀石綠」等有毒有害成分,將被禁止進入市場並接受監管部門調查。快檢結果每天都會在農貿市場大屏幕滾動播放,接受群眾監督,進一步推動農貿市場開辦者和場內商戶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截至2020年8月底,廣西全區1018個農貿市場快檢室覆蓋率已達99.4%,5.28萬戶入場銷售者銷售的農產品接受快檢篩查,農貿市場每月列入監測範圍的食品不少於 100個批次。同時,廣西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快檢系統可以對全區各地食用農產品每日快檢結果進行精準監控。據統計,2020年1-8月份,廣西全區共開展食用農產品快檢64.95萬批次,同比上漲78%,產品陽性檢出率1.11%,同比下降0.59%,農產品問題發現率和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
把好「入口關」的同時,廣西市場監管部門著力構建農產品溯源體系,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聯合農業農村廳在全區推行以承諾為主要內容的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所有進入市場銷售的農產品實行帶證準出,市場開辦者對農產品實行索證、查證準入。自此,廣西農產品入市有了「身份證」,生產者銷售有了「承諾書」,市場監管部門查驗有了「新手段」。通過實施合格證制度,倒逼種、養殖生產者和市場銷售者落實主體責任,落實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制度,構建和完善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
實現「高智能」 構建計量誠信體系
廣西市場監管局在全區集貿市場開展「以放權促誠信」試點工作,探索以計量誠信為基礎的農貿市場監管模式,進一步落實市場主體責任,引導市場主體實現計量自覺、自理和自律,營造政府部門、市場開辦者、經營者、消費者「共建共享」的集貿市場誠信計量經營環境。
欽州市市場監管局在轄區農貿市場試點「黃、紅牌警告,退市制度」動態監管,指導市場主辦方與經營者籤訂經營協議,壓實市場主辦方主體責任,加強對市場商戶管理力度,有效規範了農貿市場經營者行為。貴港市市場監管局引導試點市場開辦方充分運用「計量四統一+智能」(「計量四統一」即:統一配備、統一檢定、統一管理、統一維護)手段,將「智能計量」融入「智能農貿」,實時對計量器具作弊、到期檢定作出警報提醒,並在「智能農貿管理系統」上公示經營戶誠信計量信用等級,推動誠信計量智能化提升。梧州市怡景市場的固定攤檔經營戶均採用了統一配發的智慧農貿電子秤,消費者可以直觀看到購買產品的單價、重量、總價以及賣家的基本信息,使交易更加公開、透明和公平。
保持「高壓線」嚴打違法經營行為
「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先!」廣西市場監管部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積極部署開展打擊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食品安全監管專項整治行動,在全區形成打擊違法經營行為的高壓態勢。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間,針對農貿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亂象,對全區56家集中交易市場落實疫情防控新的「十嚴格」措施進行督導檢查,重點打擊非法銷售野生動物違法行為,通過12315熱線排查案件線索,受理處置涉及野生動物的投訴舉報17件,查獲娃娃魚、鳥類、蛇類等野生動物一批,查處非法銷售野生動物案件11起。同時,對查處的案件通過市場監管門戶網站、農貿市場公示欄等平臺進行曝光,對違法行為人相關信息錄入信用信息系統檔案,通過「一處受罰,處處受限」的懲治措施,在社會上營造食品安全違法犯罪「零容忍」氛圍,促使經營者守法經營。
今年上半年,廣西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食品違法案件2025件,案值404萬元,罰沒金額1570萬元,吊銷許可證6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7件,有力地打擊了違法經營行為,保證了全區沒有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故。(李佔平 蔣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