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被捕後遭遇多種毒刑,犧牲前給兒子寫一封180字絕筆信

2020-12-28 淺弋道歷史

陽光是燦爛的,但比不上母親對我的愛。——王偉

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就是母愛了,雖然所有人都在歌頌愛情,然而母愛是所有人成長中所必須的一種感情。如果缺乏母愛的話,必然會對個人的成長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現代社會大部分人還是可以安然的享受母愛,可是在近代社會動蕩無比,幾乎可以說是容納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不光男性,很多女性也走上了抵抗外國侵略者的道路。

在我國犧牲的抗日革命烈士當中,有一位女士尤其的有名,小學課文當中都收錄了對讚揚的篇章。這位女革命家是誰呢?

她的名字叫做趙一曼,在不幸被捕之後,面對日本人的嚴刑拷打,絲毫沒有退縮。但是她的內心卻對自己的兒子十分的牽掛。

一、抗日烈士趙一曼

1905年趙一曼出生,她原名叫做李泰坤,後來又使用過李一超的化名。她是是一位四川女子,根據之後的人回憶,趙一曼擁有非常好的皮膚,她的氣質和容顏也是非常的出眾。這樣一個看起來柔柔弱弱的女子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能開槍的革命軍人。

讓她成為傳奇的,是她在抗日的一系列行動。趙一曼是黃埔軍校第六期的學員,黃埔前五期人才濟濟,第六期也不差勁,趙一曼不僅軍事謀略高超,而且實戰技巧也很強,槍法更是又快又準。日本人對於趙一曼恨得咬牙切齒。日本人還給趙一曼取了一個外號,叫做「紅搶白馬」

趙一曼在東北的抗日活動中非常的活躍,然而當時日本人在東北的勢力非常的大,趙一曼雖然有著出色的軍事技能,然而終究雙拳難敵四腿。

在1935年的一次戰鬥當中,趙一曼為了掩護突圍而身負重傷,彈盡糧絕的她成為了日本人的俘虜。

得知趙一曼身份之後的日本人立即便來了精神,他們想要從這位傳奇的中國女革命者身上套取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不過趙一曼卻將嘴巴閉得嚴嚴實實,任何有用的信息都不願意透露給日本人。

日本人對趙一曼進行嚴刑拷打,趙一曼就是死活不敢鬆口。日本人也沒有辦法,但是他們又捨不得讓趙一曼就此死去,畢竟她身上的秘密還沒有被挖出來,就這麼讓趙一曼死去,實在是太可惜了。

於是就在趙一曼被日軍折磨的奄奄一息的時候,日軍將她送到哈爾濱的一所醫院當中救治。為的是讓趙一曼能夠繼續存活下來。經過醫院裡醫生的一番救治,趙一曼有所恢復。

在醫院裡,趙一曼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她周圍看守她的人,最終她們決定協助趙一曼逃跑。在一個夜晚,趙一曼成功的從醫院當中逃脫,可惜的是日軍很快便發現了不對勁並追了上來。

最終日軍在距離遊擊隊不到10公裡的地方將趙一曼抓住。趙一曼再次被捕,此時的日軍也漸漸失去了耐心。她們決定對趙一曼動用最嚴酷的刑法,好從她的口中挖出信息。

日本人動用了極其殘酷的電刑,這種電刑曾經讓很多人痛苦的死去。不過趙一曼也明白,動用電刑就說明日本人實在是沒招了,所以她咬緊牙關,死活不鬆口。

最終那些負責審問趙一曼的人崩潰了,他們非人的折磨沒有讓趙一曼有任何的動搖,相反,在趙一曼的愛國情懷面前,日軍的行為顯得是那樣的可笑。

1936年8月2號,什麼消息也沒得到的日本人將趙一曼行刑,日本人此舉是想在死前最後利用一次趙一曼,利用她在東北巨大的影響力來恐嚇東北的民眾,告訴那裡的中國人反抗日本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就快要行刑的時候,或許是出於對趙一曼愛國情懷和寧死不屈精神的尊敬,有一位日本軍官走到趙一曼身邊詢問她是否還有什麼話要說。趙一曼此時內心非常的憤怒。這些日本人來到別人的國家,燒殺搶掠,卻還當自己是這裡的主人。

趙一曼雖然視死如歸,但是並不意味著她的心裡就沒有牽掛,她唯一的牽掛就是自己的兒子,自己被捕,兒子的生活將如何,趙一曼不敢想像。

她遞給這位日本軍官一封信,囑咐這位軍官將信帶給她的兒子。幾聲槍響,趙一曼便倒在了血泊之中,年僅31歲。

那麼,趙一曼的這些紙條寫的究竟是什麼呢?

趙一曼的紙條寫的是她對自己兒子無盡的思念與愧疚。她將自己對兒子的思念深深的埋在這180個字的絕筆信中。

二、趙一曼兒子的命運

趙一曼的兒子名叫陳掖賢,他看到自己母親的信已經是20年之後了,這封180字的絕筆信並沒有送到陳掖賢的手中,戰爭之中信件傳遞已經是極為困難,更何況趙一曼託付之人還是一個日本軍官。

陳掖賢在烈士紀念館裡閱讀這封來自母親的信時泣不成聲,他只知道自己的母親叫做李一超,而趙一曼這個名字,他只在抗日故事當中聽過。他知道趙一曼是革命烈士,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絲毫不屈服,可他沒想到,這個壯烈故事的女主人公,正是他從小便失去的母親。

失去母親的陳掖賢生活的並不好,在革命者的父親被同志們打成了叛徒以後,他就只能暫時居住在他的大伯父家裡。

雖然他的大伯父對他很好,但是畢竟不如自己的父親母親那般親近。失去父愛母愛的陳掖賢幾乎沒有什麼安全感,這也為他之後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陳掖賢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在這裡他接受了系統化的高等教育。可惜的是,在技能方面的培養並不能彌補家庭關愛缺失帶來的問題,陳掖賢在生活中依舊錶現得非常不成熟。

趙一曼在絕筆信中提到,她自己沒能盡到為人父母教育子女的責任,或許趙一曼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缺失母愛將給陳掖賢帶來巨大的影響。

可是作為一個被捕入獄的革命者,她又能做什麼呢?這短短的180字家書道不盡她對自己兒子的思念。

在畢業之後,掖賢就被分配到了北京工業大學,他沒有走上外交的崗位,那個崗位需要心智成熟的人,陳掖賢並不能適應那樣的環境。

他在北京工業大學裡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門課倒是很適合他,革命烈士的後代,他有資格講授這門課程。

然而,陳掖賢心智不成熟很快就在他的生活中展現出來,在月初的時候,拿到工資的陳掖賢吃學校最好的飯菜,到了月末的時候,他就只能吃最差勁的飯菜,他沒有最基本的生活管理能力,這樣的行為就如同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絲毫都不為將來考慮。

在工作一年之後,陳掖賢與自己的一位女學生結婚了,她的名字叫做張友蓮。與自己的學生結合,在那個年代讓他們受到了一些議論。

他們結合之後不久,那個動蕩的年代就開始了。陳掖賢被捲入了這場運動之中,他被下放去了農村「改造」,兩地分居的生活讓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出現了一絲裂痕。

所幸這一次下放並沒有很久,1959年1月陳掖賢就回到了北京工業大學繼續擔任原來的教職,這時他的人生迎來了一件喜事,張友蓮懷孕了,他們孕育了新的一代。為了方便兩人的生活,學校為他們安排了一間平房,以免住在職工宿舍裡不方便照顧孕婦。

1959年年底,陳掖賢的女兒降臨這了這個世界上,在女兒出生之後,一大堆事務就源源不斷的衝擊著這小兩口,家庭瑣事無疑增加了兩人之間的矛盾。1960年,陳掖賢與張友蓮離婚,兩人都陷入了痛苦之中。

陳掖賢的女兒被送到陳掖賢的四川姨媽處進行撫養,陳掖賢是因為失去雙親才寄人籬下,可是他卻在雙親還在時就遭遇如此變故。

失去了丈夫和女兒的張友蓮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而患上了精神疾病,得知消息的陳掖賢也陷入到了痛苦和後悔當中。

1961年底陳掖賢與張友蓮復婚,不久之後,他們又生下了第2個女兒。可惜的是張友蓮此時的病卻還是時好時壞。並不是非常的穩定。

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最終都難逃被利用的厄運。陳掖賢就被別有用心只能給利用了,當他反省過來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1982年著名的抗日英雄趙一曼之子陳掖賢自殺身亡,年僅54歲。

小結:

趙一曼是讓所有中國人都感到敬佩的女英雄,然而她心心念念的兒子結局卻是這樣,這無疑讓人心情非常的沉重,中國在近代革命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犧牲者。我們理應善待這些革命烈士的後代。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已經過去,再去追究歷史過錯並無必要,逝者已經遠去,生人應當繼續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趙一曼被捕後遭受哪幾種酷刑?行刑前給兒子留了封180字絕筆信
    具體,趙一曼在被審訊期間遭受了哪些酷刑呢?這個課本未曾詳細記錄的部分,日本戰犯大野太治曾在回憶中這樣講述道: 「趙一曼被捕後,我們先將她高高吊起,並採用了皮鞭抽打、拔光牙齒、電刑,鐵籤訂等「輕刑」。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赴刑場前留下一封遺書 兒子長大看到後哭倒在地
    1936年8月2日,已被日本人折磨了整整9個月的趙一曼感覺到了死亡的逼近。她找看守要了紙和筆,在押赴刑場的火車上給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遺書原文: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在獄中用了哪些酷刑?隻字未提,有個日本人服了
    ,字淑寧,四川省宜賓市白花鎮白花場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烈士。 【初次被捕】 趙一曼在被捕期間堅貞不屈,雖然飽受日軍的折磨,但是仍然沒有向日軍透露半點情報
  • 《信中國》劉濤「合體」趙一曼,177個字念哭所有人!
    周五晚,《信中國》播出第三期。劉濤讀抗日英雄趙一曼的遺書,讓無數觀眾淚灑螢屏。沒有沉重,只有震撼、振奮。
  • 姐姐尋找妹妹驚動周總理,趙一曼犧牲20年後,丈夫才知是自己妻
    20 歲時,趙一曼在宜賓女子中學畢業。1927年,趙一曼考入黃埔軍校第6 期,這在中國歷史上,軍事院校第一次招收女性。2月6日全家人在宜賓合江碼頭為她送行,這一走,她就再也沒有回過家鄉。由於趙一曼是她參加革命工作後取的化名,所以她的家人並不知道趙一曼就是李坤泰。以至於趙一曼犧牲20後,她的姐姐多方打聽才知道女英雄趙一曼就是自己的家人。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受日軍多種酷刑寧死不屈,20年後才知其身份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受日軍多種酷刑寧死不屈,20年後才知其身份記得剛了解到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時,還是從小學課本中。那時候就對這位面對殘暴的日偽淫威堅強不屈的巾幗女英雄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當筆者深入了解整個經過的時候,更是為趙一曼烈士而感到心疼!1933年,在日寇佔領下的東北一片灰暗。
  • 趙一曼兒子陳掖賢:拒領母親撫恤金,53歲自縊,身上刻三個字
    1928年,趙一曼與來自湖南的陳達邦結為夫妻,於次年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陳掖賢,小名「寧兒」。將寧兒養到一歲後,為了革命工作不得不將孩子寄養在丈夫的哥哥家中。巾幗不讓鬚眉在大革命期間,趙一曼進入武昌中央軍校女生隊,成為了中國近代第一批軍校女學員。後來在革命中軍校生編為獨立師,由葉挺指揮西進。
  • 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為救趙一曼而犧牲
    其中供奉著的更有當年因生活所迫闖關東,1936年為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而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的「牌位」 。因為都姓董,當時還對董憲勳的英勇行為很佩服,問過大人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直到今天才明白,原來英雄就在身邊,沒想到董憲勳還是我老家泰西董氏家族很近的本家爺爺,他當年因討生活,闖關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勇救趙一曼而犧牲的壯舉。趙一曼烈士是東北抗聯的民族女英雄,她的英雄事跡婦孺皆知。而為營救趙一曼烈士而壯烈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卻少有耳聞。
  • 趙一曼被捕後,受到怎樣的酷刑?一位日本戰犯晚年說出了實情
    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那些曾經為了守住中國這片土地而犧牲的人,我們應當時刻銘記他們。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們隨時上網購物,到處去旅遊的美好生活。 趙一曼就是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國人之一,她的英雄事跡,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的。
  • 趙一曼殉國之後:丈夫被迫害死 兒子自殺
    特別是趙一曼英勇就義前給她的兒子寧兒留下的遺囑,更讓人耳熟能詳,記憶猶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陳達邦和兒子陳掖賢。    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      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
  • 趙一曼兒子不肯領烈士撫恤金,晚年飽受折磨,最終選擇了自殺
    一封塵封的日本檔案,曾記載趙一曼生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對趙一曼女士施以電刑,操作準確電力十足,新式電刑工具功能發揮正常,給了趙一曼女士最大負荷的壓力,長時間遭受高強度電刑的狀態下,趙一曼女士仍然沒有招供,難以用人類生理醫學來解釋"。
  • 趙一曼殉國後:丈夫、兒子的結局卻是這樣……
    特別是趙一曼英勇就義前給她的兒子寧兒留下的遺囑,更讓人耳熟能詳,記憶猶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陳達邦。寧兒名叫陳掖賢,一直由伯父陳嶽雲撫養,在陪都重慶度過了他的童年,12歲時,才和親身父親陳達邦相認。陳掖賢的女兒陳紅1980年代初移居成都,這是趙一曼和陳達邦尚在國內的唯一後人。
  • 抗戰中的痴情漢左權,給妻子寫12封信後陣亡,絕筆寫道:念念念
    當時候的左權任副參謀長,軍務繁重,和妻子見面的時間本來就少,把妻子送到延安後,只能通過寫信來傳達每日的思念。據左太北回憶,左權剛開始的信中,大多都是在講生活中的瑣事,還有對妻子劉志蘭的叮囑。1941年5月20日,左權給劉志蘭寫了第三封信,信中他深深地自責:你走後,有人說我左權是個傻子,剛結婚就把老婆送到了延安,我知道你也難以理解,不管如何,請處理小孩子的讀書問題。
  • 趙一曼伴夫一年主動離去,丟下一歲兒子隻身抗日,兩次離別成絕唱
    趙一曼的生命終結在31歲那一年,但一路走來她並不孤單。曾向她表達過愛意的姐夫將她領上革命道路,犧牲20多年後才知道"趙一曼"是誰的丈夫和兒子一直都在牽掛著她,還有假丈夫老曹,以及百歲老紅軍的小姑子、幫她帶大孩子的大伯子……"川南農王"姐夫是她的引路人1905年10月27日,四川省北部白楊嘴村(現),趙一曼出生在川南富足的家庭。
  • 【紅色家書】《趙一曼與寧兒書》
    四年前她含著熱淚拋下聲聲呼喊媽媽不滿三歲的兒子,毅然投身東北抗戰第一線!(趙一曼)明天就要上刑場了,我最後的鮮血都要灑在我深愛的白山黑水之間;我最後的生命之光都將匯入抗日的熊熊烈火之中,把日寇焚燒殆盡!
  • 抗戰中他雙腿被炸斷,後拔劍自刎,只留一封淚流滿面的絕筆信
    小編之前看過一部抗戰劇,多年後大概就不記得情節了,但是裡邊的一句話卻讓人難忘。這句話就是今生有幸做一件衣服,來世再見,它只有十個字。但背後卻是數次極其慘烈的戰鬥的映像,是無數先輩在戰場上犧牲,以及他們無畏犧牲精神的縮影。望著它,思緒仿佛回到幾年前的戰場上,看見先輩浴血奮戰的情景。儘管上戰場會流血和受傷,甚至可能犧牲,但是他們沒有後悔。
  • 抗日女英雄林心平:遭遇30多種酷刑未招供,犧牲後被扔進硫酸缸
    寫這份家信時,林心平眼淚猶如斷線的珍珠,滴答滴答地落在了鋪平的紙張上,每寫一個字她都感覺心如刀絞。自古「忠孝兩難全」,為了國家和人民,林心平只能做個「不孝女」了。鬥爭最艱難時,林心平又寫了一封家信,信上表達了自己對家人的思念,同時也交代家人,如果將來再也沒有接到自己的回信,證明自己已經不在了。這封家信其實更像一封遺書,林心平知道自己隨時會有死的可能,提前給家人打個預防針。
  • 《春望》寫什麼歷史事件
    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並形成強烈的反差。
  • 17歲女孩跳長江,絕筆信寫受不了前男友騷擾,前男友:以為會遊回來
    家屬供圖起初,王女士不相信對方的話,在了解到對方是小欣前男友劉某後,她加了對方微信,直到對方發來小欣常穿的一件衣服的照片後,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立即報警。此時,小欣的父親鄒先生剛送兒子上學從宜賓城區返回,夫妻倆立即駕車前往女兒讀書的江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