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的廣泛普及,流量資費不斷降低,五花八門的短視頻非常容易爆紅網絡,「大咖們」「語出驚人」搶佔熱門屢見不鮮。
比如一位北師大心理學女博士在視頻中一本正經地指出「強勢的女人禍害多」,就吸引了10萬+的點讚熱度以及近萬條激烈的爭論。
一、「乾坤不能顛倒」,男強女弱才是家庭和睦之道?
「爆款」視頻中的這位女博士認為,女性無論在外面如何強勢,在婚姻家庭中必須貫徹「低調、謙虛、溫柔」的弱勢之姿。
理論依據就是國學經典《易經》曰「男為陽,女為陰,男為乾,女為坤」,因此「乾坤不能顛倒,女人回家就應該站在坤位上」。
換而言之,男性強勢的「一家之主」地位不容動搖,這樣一來生活就能幸福和睦了。
看完這番「高論」只覺啼笑皆非,腦子裡頓時響起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背景音樂。
從一些公開的法院離婚訴訟案件庭審紀錄來看,「弱女子」的陳述軟綿溫和、詞不達意、自我否定的從屬性根深蒂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接有力、斬釘截鐵的「大男子」話語風格習慣性地一錘定音。
而強勢的女性當事人邏輯清晰、言辭敏銳,通過得體、粗暴語氣的自如切換據理力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法官你們可以隨便去查證真實性。/你胡說八道,我不認可。/你憑什麼不讓我說話?」
任何人都會被長期的忍氣吞聲磨滅心智。在現代社會,男女理應平等溝通,莎士比亞筆下「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的觀念早該隨著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而湮沒。
真正「禍害」家庭不是性別的強勢與弱勢,而是必須要分出強弱的男女不平等的不良心理暗示。
二、從「女子本弱」「陽盛陰衰」到強勢女性的轉變是歷史的必然
「強勢女人禍害論」得到許多「大男人」以及不少以「傳統女性」自居的「小女人」的大力點讚並不奇怪,畢竟我國是一個經過數千年嚴密父權範式統治的古老國度。
漢代班昭《女誡》宣揚的「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觀念深入人心,深受社會青睞的「弱女」文化心理不是短短百年的宣傳、實踐所能徹底扭轉的,有心人以此博取流量,自然「一呼百應」。
然而人類社會的歷史文化不斷演變的進程是大勢所趨。如今的中國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絕對的長幼尊卑、孝道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人格尊嚴與平等的思想日漸成為大眾共識。
作為組成社會單位,人們的婚姻家庭生活同樣也在經歷變革。
不幸的婚姻也許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歐文·斯通說過:「愛情是鹽,沒有它不會嘗到生活的真味。」
和睦的兩性關係應該是以愛情為基礎,張弛有度地經營一個家庭。男女雙方既能夠就內外分工達成共識,又尊重彼此的個性,留出雙方性格健康成長的空間。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是否「大呼小叫」「頤氣指使」分出強弱之勢。
自古以來,史料中記載的各種「妻管嚴」故事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實際上並不以為然。
但自建國以來,中國女性法律、經濟、政治以及平等接受教育權利得到了全方位的保障,掙脫數千年的「女德」束縛,頂起了新中國的「半邊天」。
隨著澎湃的「她力量」興起,固守傳統「男尊女卑、三從四德」價值觀的大眾對「自立、自強、自愛、自信」的強勢女性難免心生不安。
明明是骨子裡的性別歧視積重難返,或者是存心以「弱者」之名好逸惡勞、逃避奮鬥打拼。卻高舉「傳統文化」大旗,以「家庭的和睦美滿」為名說教,實在是可笑。
三、如何避免被強勢女性「禍害」?
如今的「女德專家」普遍都振振有詞地表示,強勢的女人給男人帶來巨大的身心雙重壓力。然而他們也該清醒清醒了,社會已經變了。
無論外在如何,男人的內心都是充滿雄性徵服感的,女人太強就會剝奪男人做強者的原始欲望,痛苦和壓抑沒有出口宣洩,家庭就不會和睦,因此「強勢的女人禍害多」。
這番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迎合了不少受眾的心理,卻讓有常識的人都嗤之以鼻。人類社會根本不同於純粹自然的動物世界,人生在世也根本不可能憑原始的自然本能生存,基於歷史和文化的社會秩序是所有人都必須奉行的。
現代社會男女平等,女性個體覺醒自主意識所創造的社會紅利是前所未有,所有人都受惠於此。
否則「女德專家」怎麼會鬆口承認女性在外打拼可以強勢?怎麼又不堅守傳統的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封建教條了?
男性習慣了以絕對的主導力量、權威、尊嚴為標誌的社會主體角色,面對女性大勢所趨地變得「強勢」並非束手無策,似乎仍有反攻的空間——婚姻與家庭。
男性既要女性有蓬勃的創造力,又要在家庭中讓女性以「賢妻良母」之名依附於自己,擁有「大男子」的話語霸權,事實上確實也不乏操作的空間。
「噹噹霸總」李國慶試圖讓身為聯合創始人的妻子俞渝回歸家庭,旁人支的招不就是「讓她生二胎」嗎?
早在上個世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美國作家索爾·貝婁就在其重要的《赫索格》《洪堡的禮物》《更多的人死於心碎》這三部小說中顛覆性地塑造了唯諾軟弱的丈夫、專橫強勢的妻子形象,收穫了「對當代文化富於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美譽。
書中的男性知識分子理想主義、逆來順受,對咄咄逼人的妻子百般忍讓,根本不能換得家庭的和睦幸福。
反觀強勢的妻子們,都是才貌雙全、進取心強烈的女士,不僅積極攻讀學位,取得學術聲望,還要求不輸於人的經濟、家庭、社會地位,堅定信奉現代的「成功學」。
從男性視角來看,這些熱衷物質享受、工於心計、雄心勃勃的「進取心」,給她們的丈夫帶來了極大的身心壓力,甚至遭到報復。
從女性的視角來看,男人弱得愚蠢,婚姻和家庭簡直是自己成功的絆腳石。但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讓生機勃勃的強勢女性回歸家庭「小鳥依人」,由「愚蠢的理想主義者」來創造未來,無異於舍了西瓜撿芝麻。
由此可見,以強弱之分來劃分兩性之別其實是非常不靠譜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實現人生價值沒必要以性別論,而應該無視偏見,在適合自己的位置充分發揮才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