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煙臺日報全文刊登了「煙臺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有關高等教育的兩項內容,引發了市民廣泛討論。
這兩項內容支持的是哪四所大學呢?哪兩所大學要升格「大學」,哪兩所大學要衝擊「雙一流」?為什麼說升格「大學」很難?為什麼說衝擊「雙一流」更難呢?
一、兩所大學要衝擊
文件當中提到:要全力支持煙臺大學、魯東大學開展國家「雙一流」和省「雙高」建設。
山東省內的高校,實力最強的應該算山東大學,緊隨其後的是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第一次雙一流評選當中,山東總共也就只有這三所大學入圍了雙一流。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等等,都屬於雙一流大學的異地校區,不能算山東省的大學。
山東省其他院校當中,綜合實力排名靠前,有希望在下一次雙一流評選當中入圍的高校有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省最強的師範大學,全國省屬師範大學中,學科綜合排名很靠前)和青島大學(山東省省屬大學中,高考考取難度最高的大學),最多再加上山東農業大學(歷史久、學科好)和山東科技大學(論文多、排名高)。位於煙臺的煙臺大學和魯東大學想要突破重圍,進入雙一流,基本很難。
煙臺大學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援建,這種情況在全國實屬少有。另一所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援建的大學,是位於特區的深圳大學(一起參與援建的大學,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對比深圳大學和煙臺大學的昨天和今天,怎不令人感慨「滄海桑田」?
煙臺大學最好的學科是法學,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只拿到了一個B。魯東大學的前身是煙臺師範學院,綜合實力與山東師範大學不在一個檔次,比曲阜師範大學也要差不少。
二、兩所大學要升格
文件中提及:要全力支持山東工商學院、濱州醫學院更名升格大學。
不得不說,山東工商學院的歷史很有些意思。這所大學源自中國煤炭經濟學院,2003年才開始使用現在的校名。在我國院校中,很少有捨棄「中國」二字不用的例子,這就是一個。近幾年,還傳出過學校想更名山東財富管理大學的消息,此後不了了之。獵豹移動的CEO傅盛,就是山東工商學院的校友。
濱州醫學院也是一座頗為「傳奇」的院校,它源自青島醫學院北鎮分院,後改名為濱州醫學院,2001年在煙臺建設了新校區。目前的濱州醫學院雖然名字還帶著「濱州」二字,但主校區和註冊地都已經放在了煙臺,符合這樣條件的院校同樣是全國難找。
名稱與所在地不符院校中,四川外國語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都在重慶而不是四川,這是「歷史遺留問題」。濱州醫學院的發展,恐怕需要校方、煙臺市和濱州市三方共同發力,才有可能做好。
這兩所院校想要更名為大學絕非易事。原因主要是教育部目前嚴控「學院更名大學」。全國各地有多所大學在硬體、師資、學科廣度和辦學實力上都不弱於這兩所大學,卻依然沒有更名成功。未來教育部會在什麼時間放開這項政策,還是未知數。
你認為濱州醫學院和山東工商學院能夠升格為大學嗎?你認為煙臺大學和魯東大學未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你認為在眾多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紛紛引進高校的今天,是否還會有其他大學落地煙臺呢?來評論區聊聊吧。
長按點讚,一鍵三連,鼓勵我多多創作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