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凌晨2:21分,著名肺移植專家、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發布消息稱,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雙肺移植手術於2月29日在無錫完成。
圖據陳靜瑜微博
據陳靜瑜實名認證微博轉發「心肺移植」公眾號發表文章:整個新冠肺炎病例雙肺移植手術歷經5個小時鏖戰,患者為59歲男性,1月23日發病,1月26日確診新冠肺炎,2月7日氣管插管,2月22日ECMO,2月24日轉至無錫市傳染病醫院,經過插管+ECMO和藥物治療後,連續核酸檢測呈陰性,但雙肺功能已嚴重受損且不可逆。
「這臺新冠肺移植,對我們團隊來說也是一個心理+體力的考驗,2月28日患者因為右側病肺內持續出血,量估計有2500ml,出血性休克,己在瀕死狀況,29日幸運等到外省腦死亡病人愛心捐獻肺源,我們團隊奮力一博。」 陳靜瑜3月1日上午9時許在微博中寫道。
陳靜瑜同時配發相關圖片,從照片上看,手術室內約有7名醫生,每個人都身穿如太空衣般的連體服,佩戴巨大的「頭盔」。據介紹,手術在無錫市傳染病醫院的負壓手術室中施行。「這類手術風險很大,移植醫護人員要在負壓手術室間、全程穿著隔離防護服開展手術,對心理和體力考驗極大。」陳靜瑜說。
圖據陳靜瑜微博
3月1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致電陳靜瑜教授,他介紹,新冠肺炎病例接受肺移植手術最主要有3個醫學前提條件:一是病人經呼吸機+ ECMO維持,雙肺呼吸衰竭不可逆;二是核酸檢測連續多次呈陰性;三是其他臟器功能基本正常,全身狀況能夠承受肺移植手術。「這三點是個原則」。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相比,對肺部的侵害程度有何異同?陳靜瑜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病例雙肺移植手術的開展,臨床和科研也在同步進行。包括病理切片,病肺裡面有沒有新冠病毒核酸等,都在做研究,最終還需等病理報告結果。
有網友擔憂在陳靜瑜微博留言詢問,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肺移植後,是否會有再次感染新冠病毒風險?
對此,陳靜瑜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正在密切觀察患者情況。他說:「任何手術都會有再次感染的風險。肝移植、腎移植手術也會有腺病毒等感染(的風險),肺移植也可能會有別的病毒感染,這個都是一樣的。」
據陳靜瑜微博透露,肺源系外地腦死亡患者愛心捐獻,在外省獲取經高鐵轉運7小時至無錫。截至目前,該病人術後已經清醒,移植雙肺功能氧合良好,生命體徵平穩。業內專家認為,這例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肺移植救治手段對降低死亡率有較大意義。
陳靜瑜說:「為了病人移植手術成功、同時力爭醫護人員零感染,醫療團隊術前進行了周密的部署準備工作,下一步團隊將密切維護好病人,重點探索此類患者的圍術期管理,做好移植後抗排異、抗感染後續治療,總結經驗為更多晚期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救治打開希望之門。」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張炎良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