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在一般讀者眼裡,是一個鼎鼎有名的武俠小說作家,而他作為一個文史研究專家的身份,卻知之甚少。事實上,他對『文史研究專家』這一頭銜還是比較看重的。」——李斌《梁羽生傳》
梁羽生在封筆之後,從1986年1月一直到1987年5月,持續500多天一直在香港《商報》上開寫《金瓶梅》專欄,專門點評這部「第一奇書」。這些點評後來被收入《梁羽生閒說<金瓶梅>》這本書中。
讀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梁羽生先生對《金瓶梅》中各色人物是怎麼認識的。今天朱朱老師就來帶大家看看梁羽生對潘金蓮和武松的點評。
01潘金蓮:渴望愛,敢愛的女子
在傳統觀念中,一般都相信「紅顏禍水」的說辭,因為它可以把男人的責任撇個乾淨,而把所有髒水都潑到女人身上。但梁羽生開篇就否定了這個說法,他認為:贊成「紅顏禍水」的人只看到了「禍」而沒看到「禍水」的成因。
一般的批評家認為,潘金蓮就是「淫婦」,但梁羽生仔細剖析後指出:潘金蓮的「淫」並不是天生如此,她是一步步被逼而成的。而且梁羽生還特別指出:
但她並不是天生的淫婦,在《金瓶梅》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是封建社會中,受侮辱與受損害的婦女的典型人物。
也就是說,潘金蓮起先是一個受害者,而不是去加害他人的人。
《金瓶梅詞話》第一回寫得清楚:
後日不料白玉蓮死了,止落下金蓮一人,長成一十八歲,出落的臉襯桃花,眉灣新月,尤細尤灣;張大戶每要收他,只怕主家婆利害,不得手。一日,主家婆鄰家赴席不在,大戶暗把金蓮喚至房中,遂收用了。
可見潘金蓮一開始就是被張大戶侮辱迫害了的,她的確是一個受害者。
所以,梁羽生說,贊成「紅顏禍水」的人,只是看到了男人是受害者,卻沒看到潘金蓮是一個受害者。
而潘金蓮在被男人世界逼迫後,她遇到了武松,她希望向武松傳達愛慕之情。
梁羽生認為,武松是潘金蓮第一個真正愛慕的男子,所以她才主動去撩撥武松,希望得到武松的接納和認可。
那麼,梁羽生怎麼看待武松的呢?
02武松:被世俗道德約束的英雄好漢
潘金蓮數次向武松暗示愛慕之情,希望武松有所回應。其中的細節描寫頗多,梁羽生抓住了這些細節,分析了武松的心理狀態和背後根源。
比如看到武松見了潘金蓮挑逗低頭的情節,梁羽生就認為:
武松是打虎英雄,天不怕,地不怕,卻怕了嫂嫂的「妖嬈」,不敢看她。心中若是「一塵不染」,又何須怕?
異性相吸,是一種本能。只不過在武松這一方面,只是「暗寫」而已。
如果深入武松的潛意識去探討的話,美色當前,不敢平視,恐怕乃是因為受到俗世的道德觀念束縛之故,而他也恐怕多少有點害怕自己把持不定吧。
在梁羽生看來,武松的內心是有所鬆動的,不過他被俗世的觀念束縛,只能守之以禮。
因此,在小說中,前期武松在和潘金蓮的相處狀態是十分拘謹。這在潘金蓮看來,多少還帶有幾分可愛。
梁羽生還「批評」武松,認為武松既然要斷絕潘金蓮的意想,就不應該接受她的「厚意」,但他偏偏又接受了,這說明武松的內心並不是完全拒絕。
當然,武松非常理智。如果自己單獨和嫂嫂潘金蓮相處,必定會被人落下口實,那麼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所以他做了一件聰明事,即讓縣撥了個士兵過來供使喚,這樣也就能避嫌了。
也正是因為遵守禮法,不敢接受這份愛慕,所以最終武松沒有越過那條紅線。
最終,武松面對潘金蓮的終極撩撥也爆發了:
武二是個頂天立地的噙齒戴髮的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傷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羞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我武二眼裡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得的是嫂嫂,再來休要如此所為!
梁羽生說,武松之所以爆發,原因是為了維護自己「男子漢」的氣概,同時也害怕敗壞名聲成為「傷風敗俗的豬狗」。換句話說,武松是站在大男子漢的立場上去斥責潘金蓮的。
武松第一個問題是不敢去愛,第二個問題是他從不考慮潘金蓮和武大在一起生活是否幸福,他只覺得潘金蓮應該守婦道。
從這方面來看,潘金蓮的確是一個叛逆者。而武松呢,卻是一個老衛道士了。
其實,潘金蓮內心一直保留了內心對武松的愛慕。所以最終,武松故意說謊可以娶她,她偷聽之後居然仍信以為真,最終被武松騙出來,結果了性命。當時潘金蓮已然經歷了諸多人事,但心裡仍舊保持著那份愛慕,不得不說,這正是她悲劇的來源。
可以說,表面「淫蕩」的潘金蓮,在梁羽生看來,既是一個受害者,也是一個叛逆者,他同情她。而武松呢,其實不過是萬千封建男子中的一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