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們閒得都能在家孵蛋了?哦,那我就孵給你們看看。」
90後Leonard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市場工作,平時接觸各行各業的人比較多,自己又是一個興趣愛好廣泛並且閒不住的人,所以作出「閒到孵蛋」的舉動並不奇怪。
「宅在家的時間,我經常搜索關注很多有趣的生活小技巧,有一天突發奇想,想試試自己孵小雞。後來在『夸克』上搜索孵小雞的關鍵詞,找到了不少攻略以及視頻指導。」這個偶然的突發奇想開始落地發芽,Leonard從網上購買了孵化器和寵物雞的種蛋,準備工作就緒。
孵化的過程並不複雜。按照網上搜索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給孵化器插上電源,每天加一兩次水,讓溼度保持在60到80之間,保證三十七八度的恆溫,基本就可以放手不管了。之後,每隔一周將孵化器的溫度下調一度。按照說明,21天後,小雞將會破殼而出。
真正的樂趣在於分享。起初,Leonard只是將記錄下的視頻發到朋友圈,受到了一眾圍觀。隨後,在朋友的建議下,他開通了幾個視頻平臺的帳號,更新vlog並且每隔幾天直播一次。直播前,他會在微信群裡喊一聲,朋友們應聲而來。直播中,Leonard小心翼翼地拿起蛋,用手機屏幕光「打背光」,種蛋裡胚胎的影像顯現出來。不過,雞蛋並不能長時間在外面暴露,否則會影響胚胎的發育。所以每次直播「觀賞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我只是很快地給大家看一遍,然後就放回去,把蓋子蓋好。」Leonard說,更多的時間還是和網友互動,大家興致勃勃地討論著相關的話題。
在沒有完全復工,在家辦公的階段,Leonard通過網絡分享「孵蛋」的過程。慢慢地,粉絲群從身邊的朋友壯大到了更多的網友。孵化小雞的視頻很快受到了關注,先後被幾十個大號轉發,意外「走紅」。
19天後,第一隻小雞急不可耐地破殼而出。
「先是看到有小雞啄殼,蛋上出現一個小洞,但我沒想到那麼快。中午出去和朋友吃了個飯,回來就發現有兩隻小雞蹦出來了,身上溼漉漉的。」Leonard沒能親眼見證前兩隻小雞破殼的全程,不過看到兩個懵懂的站不穩的小傢伙,他特別地興奮。然後,寸步不離地守著剩下的蛋,整夜未眠,看著一隻又一隻的小雞破殼而出。
整個過程不到24小時。Leonard的十幾個種蛋中,有一個被不小心磕破,兩個蛋沒有受精或者中途停止發育,最終孵出了十隻小雞。其中九隻公雞,一隻母雞。「這個性別的概率可以買彩票了。」
但是同時孵化的柯爾鴨就沒那麼幸運了。
原來,Leonard孵雞蛋的同時,也孵了一些柯爾鴨蛋。柯爾鴨是王思聰的「同款」寵物鴨,長相圓頭圓腦,因為名人效應,一時間成了年輕人的熱門寵物。Leonard孵了十幾隻鴨蛋,只有四隻成功出殼,但前前後後也都夭折了。「有的快出殼的時候憋死了,有的出殼了但發育不好,體質差,也很快就死了。」後來,他加入了一些養柯爾鴨的群,才知道這種鴨子很難養活。群友的鴨子中,有的撞籠子死了,有的吃異物卡死……10086種不幸的死法,這讓他很難過。
幸運的寵物雞經常出鏡。它們和Leonard的寵物貓一起,或曬著太陽,或在客廳裡瘋跑……這些場景都被記錄在了他後期以做菜為主題的vlog裡。
小雞長得飛快。雖然每隻寵物雞不過巴掌大小,但十隻湊在一起,還是讓家裡的空間捉襟見肘。不過Leonard早有準備:爸媽住在北京的郊區,家裡有院子,並且有雞鴨「原住民」作陪,寵物雞們算找到了好去處。最終,他送走了八隻,留下了兩隻。
孵小雞的視頻「走紅」或許是因為它戳中了人們這個「閒」時期的「萌點」。不過對Leonard來說,還有著其他非同尋常的意義。「我從小就喜歡養小動物,也養過小雞小鴨,但是從來沒見過從一個蛋慢慢發育、到出殼、再到長大的過程。」看直播的朋友還會帶著家裡的小朋友、小寶寶一起看。Leonard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分享的過程。
也有很多朋友問孵化器從哪買,多少錢,想效仿Leonard孵蛋。「這個孵化器還沒咱們吃頓飯貴,但是如果有朋友說想給孩子孵兩個養著玩,我就會馬上勸阻。」Leonard平時也在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的公益活動,對小動物的生存環境非常在意。「因為我爸媽家裡有院子,孵完了可以接回家養,把它們照顧得很好。但如果人們只是抱著隨隨便便孵出來,給孩子玩一玩的心態,聽起來並不負責。很可能養大了沒地方放了,就不再照顧了,甚至扔了不管了。」所以,即使孵蛋的視頻走紅了,Leonard認為,對於沒有條件照顧小動物的人來說,這不是什麼值得效仿的行為。「生命並非玩物,不分貴賤。每個小生命都應該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