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局官宣,電影院7月20日起恢復營業。
社交網絡上影迷們奔走相告,簡直像過年了一樣,這確實是半年來聽到的最好消息了。
1月23日,《唐人街探案3》《奪冠》等七部春節檔大片宣布撤檔。
1月24日,全國影院陸續停業。
原以為這場和影院的分別只會持續一兩個月,沒想到卻經歷了180天的沉寂。
隨著確診人數越來越少,餐飲、旅遊、娛樂陸續開放,電影院卻遲遲沒有動靜,等到的卻是一家家影院倒閉,不少工作人員轉行。
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這是孤獨且艱難的半年,好在,終於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雖然我們知道,疫情對電影行業造成的影響並未結束。
但至少,影院還在,2020年它不會缺席。
不過,雖然影院獲得了開業的資格,但還有諸多要求需要讓大家知道。
首先是規定了低風險地區的影院才有開業資格,在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營業。
一旦從低風險地區調整為中高風險地區,要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及時按要求暫停營業。
除此之外,影院將全部採用網絡實名售票,觀眾買票需要和購買火車票、飛機票一樣填寫實名信息。
也就是說,大家或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便轉票給他人了,同時也意味著電影節不會有囤票的黃牛了。
而且,觀眾在影廳內必須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還會有工作人員全程監督。
電影院也不允許售賣零食、飲料。
對觀眾而言,爆米花和可樂這些影院標配要暫時缺席了。
對影院而言,失去了最為重要的盈利方式,生存處境依舊非常艱難。
另外,對排片場次和上座率也有嚴格限制。
單日排片場次要減少至正常時期的一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實行交叉隔座售票,陌生觀眾間距1米以上。
喜歡在影院裡搞小動作的情侶們怕是要失望了。
而且,影片長度也有限制,每場不能超過兩個小時。
之前撤檔的「春節檔」新片好幾部都超過了這個時長,《唐人街探案3》136分鐘,《奪冠》 135分鐘,《緊急救援》 138分鐘。
包括諾蘭的新片《信條》,DC重頭戲《神奇女俠2》,也都是兩個半小時起步。
也就是說,這些片子想和大家見面要麼得刪減,要麼就再等等看後面會不會放寬要求。
原本還指望靠重映《哈利波特》和《指環王》兩大系列來為影院暖場,看來也沒可能了。
如果疫情成為常態的話,這個時長要求會不會也對接下來國內的電影創作者產生影響呢?
雖然我們常常嫌棄一些爛片太長,但如果是一部好電影,那還是完整性更為重要,本來審查就非常嚴格了,沒必要再加上個時長限制。
當然,一切的要求都是為了讓觀眾能更安全的在影院裡看電影,所以還是值得的。
畢竟,有的看已經很不容易了,希望之後越來越好吧。
說了這麼多,大家更關心的一定是接下來影院能看到哪些電影。
今天中午剛通知開業,下午就有幾部新片明確定檔。
前兩天就官宣要在復工首日上映的《第一次的離別》,率先把海報上的檔期換成了「7月20日」。
這部電影是導演王麗娜聚焦自己家鄉新疆的一部作品,用平實的鏡頭記錄下了幾個維族孩子之間的一段成長經歷。
之前在柏林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上海電影節、海南島電影節上都有所斬獲。
故事非常普世,雖然是發生在新疆,但應該能戳中很多人成長的點,文藝片的觀眾可以去影院支持一下。
原本去年年末上映的《妙先生》也重新定檔7月31日。
這是《大護法》原班人馬打造的新作,也是又一部自主分級的國產動畫片,延續了暗黑國漫的風格,建議十三歲以上觀看。
往年都會有動畫電影在暑期檔發力,願半年的等待不被辜負。
還有因疫情撤檔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從原本的2.14情人節換到了七夕情人節。
李鴻其和李一桐主演的愛情奇幻劇,很適合這個檔期。
無獨有偶,同樣從2.14情人節撤檔的《蕎麥瘋長》也換到了七夕8月25日上映。
希望之前定檔情人節的片子們也都能跟上這個節奏。
還有一批電影也在今天發布了全新物料,包括從春節檔撤檔的成龍新片《急先鋒》,以及宣傳了很久的《紐約的一個雨天》《鄰裡美好的一天》《絕地戰警3》。
海報上的各種宣傳語,都表達了大家對於影院的迫切需要。
之前3月份公布的那一批公益片單應該也會安排上,這些電影不參與分帳,票房收入全算作影院收益。
包括《中國合伙人》《狼圖騰》《何以為家》《戰狼2》《十二生肖》《北京愛情故事》《美人魚》《捉妖記2》《風聲》等。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影院重新看看,全當支持電影院了。
除此之外,年初在海外上映的《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刺蝟索尼克》《1/2魔法》早已確認引進,也希望片方快點安排起來。
包括上個奧斯卡季的《1917》《小婦人》《喬喬的異想世界》《婚姻故事》,無論是時長還是熱度都很符合當前影院的要求。
尤其是《1917》這種一鏡到底的戰爭片,影院絕對是它最好的打開方式,如果上映應該能吸引到不少觀眾。
國內影院一旦開放,海外大片也就有了同步「進門」的可能。
北美現在全指望著《信條》和《花木蘭》作為影院頭炮,這兩個片子目前也都定在8月上映。
150分鐘的《信條》能否在國內上映還不知道,但115分鐘的《花木蘭》可以期待一下中美同步。
無論是故事題材,還是劉亦菲、鞏俐等華人影星在國內的號召力,想必都能成為國內院線的一劑強心針。
不光是院線電影,電影節和藝術影院也都準備好開啟銀幕。
7月24日,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將在青海西寧開幕,在這裡可以看到中國電影人最新的作者表達,而且西寧的天氣也非常適合夏天前往,還能順道去青海湖玩玩。
還有上海國際電影節也終於要來了,7月25日正式開幕,又是一輪搶票大戰要開始了。
另外,北京的迷影陣地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也宣布7月22日晚恢復放映。
聽說疫情期間資料館的1號廳換了全新的座椅,迫不及待想去體驗一下。
總之,今天對於國內影迷來說絕對是開心的一天。
尤其是傳統影院受流媒體平臺衝擊的當下,疫情讓在線觀影成為一種更被大家所接受的形式。
但作為電影的誕生之地,影院不該成為時代發展的消逝之地。
影院裡的光與影、聲與畫,銀幕內外的共情,陌生觀眾之間的形成情感勾連,這一切都是在家上網觀影所不可比擬的。
疫情以來,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也不能承受再多失去什麼了。
影院開業不光對影視行業有意義,也標誌著所有人的生活離恢復正常又近了一步。
那束光可以重新點亮,那生活也一定能如往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