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科技
近日,經過508項檢測的數位化「超級蘋果」,引發蘋果科技圈的廣泛關注。
今年12月底,這些由中化農業和阿里巴巴數字農業打造的超級蘋果將登陸盒馬等全國各類銷售渠道。
國家蘋果體系權威科學家孫建設認為,為了檢驗農藥殘留,經過508道檢測工序,讓消費者吃得放心,這背後是通過消費需求指導農民種植的行業趨勢。
研究了38年蘋果的孫建設,把「中國所有蘋果產區都跑了個遍」,先後在13個國家和地區學習蘋果種植技術,「我們之前把種蘋果的日本模式、美國模式、歐洲模式都引進了,在中國改良許多年,如今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模式,種中國自己的未來蘋果」。
孫建設說,過去幾年蘋果行業走入了誤區,產端追求的是顏值而不是好吃。超級蘋果是阿里聯手中化,為改變中國農業邁出的重要一步。超級蘋果讓果農用新的辦法種出好產品,賣出好價格,實現果農真正增收。
孫建設認為,這也是國產蘋果自我突破和升級的方向。未來的蘋果需要專家指導,技術支撐,用技術幫助消費者找回蘋果的本真味道。
目前國產蘋果的一大困境是,競價趨勢太明顯,導致經營品類趨於廉價,好蘋果不為人知,賣不出去,所以行業運營模式走偏,劣幣驅逐良幣。
「因為我們沒有一個讓消費者發聲的通道,市場培育了非理性的消費需求,也因此綁架了種植戶,我們現在蘋果都跟去了韓國一樣,表皮都整了容,顏值很高,光為了這個顏值每年種蘋果就多花100多個億,結果卻是大家最後還把花費最高的那層皮給削了。」孫建設說。
孫建設認為,中國蘋果需要尋找中國自信,正如洛川的果農自己都說,「以前在西安的超市裡,看著國外的蘋果挺羨慕,幾個就幾十塊。現在覺得自己種的蘋果也不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