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梁溪區五星家園的王先生收到來自市住建局綜合執法支隊開具的行政處罰決定單,罰款5000元。此時,王先生一家已經裝修好住了進去,沒想到不但要交罰款,還要將違規拆除的承重牆全部恢復原狀,這將給他家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不小影響。「一味追求自己舒適,違規裝修真是得不償失。」記者採訪時,該住戶一家流露出深深的悔意。
一些老舊小區住宅「二次裝修」,違規拆改房屋結構的現象比較嚴重。王先生一家今年7月開始對新入手的二手房進行重新裝修,為了使室內使用面積更大,擅自將客廳和臥室及客廳與陽臺間的兩處承重牆拆除,拆之前並未經房產行政部門許可,後經群眾舉報,市房屋安全鑑定中心及時派人前往現場處置,對房屋進行了安全鑑定,責令將拆改部分恢復原狀,並作出行政處罰。
「然而裝修期間,該住戶遲遲不改正違法行為,僥倖認為別人敲了,我為何不能敲?」市房屋安全鑑定中心負責人說,對於此類住戶,主管部門絕不姑息,將一查到底,追究責任,整改裝修市場亂象。該住戶收到行政處罰決定單後,不僅要交罰款5000元,還需自行承擔包括現有裝修拆除費用,恢復原狀的施工費,以及對現有裝修造成的損失。該住戶的「苦果」也給想要或者正在裝修的業主上了一課,「裝修安全絕非小事,要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負責。」
拆改房屋結構緣何如此隨意?物業監管缺失在哪?「對業主的裝修,小區物業好像在管,實際卻在放縱裝修亂象,收了裝修押金,卻對業主的『拆牆裝修』不勸阻、不制止,也不報告房產行政管理部門。」有市民在舉報違法裝修行為時表示。住建人士介紹,物業公司在戶主進行裝修時,都會收取一定的裝修保證金,若發現其拆改了房屋結構,物業公司常以「沒收裝修保證金」作為處罰,但亂拆亂改房屋的安全隱患並沒有消除。「裝修押金」變成部分物業自家的「創收地」。
據悉,今年以來,市房屋安全管理處已受理並處置違法裝飾裝修舉報400餘起、12345政府公共服務熱線綜合工單550多件,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50多份,移交市住建局綜合執法支隊行政處罰27起,因違規裝修拆改造成的鄰裡糾紛矛盾也同比增多。
想要提升裝修創意水準,但又不知哪些結構可以拆改?市房屋安全管理處推出了便民服務措施,建立了無錫市房屋裝飾裝修安全審定設計單位名錄,市民可在名錄內18家設計單位中任意選擇一家為自己的裝修創意把關。該名錄可通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查詢,或到小區物業服務企業諮詢。(孫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