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邁的父母獨自在家,子女不管身在何處,都能隨時隨地看到父母的行動軌跡、各項生命體徵、睡眠質量等數據。不僅如此,經過大數據分析後,智慧養老平臺還能給老人提出針對性的看護方案——智慧養老新模式已經到來。
今年9月底,玉林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開始建設智慧養老項目,目前已投入試運行。如何通過科技實現智慧養老?5日下午,記者到該院探訪體驗。
老人房間「科技感」十足,各項指標一目了然
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老人們的房間滿滿的「科技感」。牆角處有實現數據傳輸的網絡中控器、天花板上有實現精準定位的藍牙信標。床頭安裝了伸手可及的緊急呼叫器,隨時可以按鍵呼叫。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床上還有睡眠監測帶。老人只要躺在床上,就能監測到心率、呼吸率、體動等相關生理指標,根據這些數據產生個性化睡眠報告。
展示屏上顯示在院老人的各項信息。
在護理站旁的大數據展示屏上,在院老人、護理人員等各項信息均錄入資料庫,老人們實時的監測數據、護理需求、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內容等數據在展示屏上一目了然。
據該福利院的工作人員介紹,智慧養老項目是用政府投入的50萬元福利彩票公益金進行建設,今年9月啟動。首先對老人們的房間進行網絡環境改造,安裝交換機、路由器、中控器、網線等各種設備。目前設備已安裝完成並調試成功,正在進一步完善老人、護理人員的相關信息數據錄入,各板塊功能正陸續投入使用。
24小時自動值守,有效降低老人的意外風險
在大數據展示屏上,記者看到,每個在院老人都有相對應的資料庫。資料庫裡既有實時的心率、呼吸率等健康監測,還有睡眠報告、個性化護理提醒等內容,個別老人的信息框裡顯示「心率異常」等紅色預警。
在其中一位老人的房間,一名工作人員一邊拉起床上的墊被一邊介紹道,每張床上都裝好了睡眠監測帶,這條監測帶既不影響老人休息,又能監測到老人所有的生命體徵。「老人在睡眠中因突發疾病去世的意外並不少見。在福利院,儘管晚上護理人員每2小時就查一次房,但我們還是擔心老人有突發狀況不能被及時發現、處理。睡眠監測帶可以24小時自動值守,提前發現異常並發出預警,降低了安全風險。」
「有些臥床的老人需要用到紙尿褲。用傳統的紙尿褲,護理人員只能用原始的方法,定時查看。如今改用智能紙尿褲,成本相差無幾,但智能紙尿褲可以感知尿量,及時通知護工進行科學更換,降低感染風險。」該工作人員說,此外,他們針對不同的老人在智慧平臺後臺錄入不同的照護計劃,定時給護理人員發送護理提醒和待辦事宜,對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個性化服務。與此同時,也可以讓福利院加強管理,通過系統打卡讓護理人員及時落實各項服務。
據悉,在深圳等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智慧養老平臺已從養老機構發展到進入居民家庭。智慧養老平臺在我市的運用也將越來越廣,進一步提升我市養老服務水平。
原標題:智慧「保姆」 24小時守護老人健康 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成為我市首家啟用智慧養老平臺的養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