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李小龍通過「功夫片」,將中國武術推向世界,並在香港掀起了一波習武狂潮。
一群又一群滿懷功夫夢的年輕人在影視界迅速崛起。
而其中佼佼者要數成龍、洪金寶。他們一個成了中國首屈一指的功夫巨星,另一個成了香港叱吒風雲的太師爺。
殊不知,在這武林中,有一個男人能讓這兩位大佬都十分畏懼,在他面前他們從不敢放肆,甚至可以說是「聞風喪膽」。
論輩分他和葉問平起平坐,李小龍見了他也要低頭行禮。
他拳頭上立得起人,胳膊上跑得起馬,是香港武林呼風喚雨的一代宗師,上到當紅影星,下到武術指導,都是他的門徒。
他開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堪稱功夫電影裡的「黃埔軍校」,其中培養了洪金寶、成龍、袁和平、元彪、元奎、元華、元秋等一票武打巨星,佔據了香港武打動作片的半壁江山。
這位武林至尊,就是中國武打戲劇開山鼻祖,鼎鼎大名的香港功夫影視劇教父——于占元
1905年,正值山河劇變,軍閥土匪橫行,就在這風雨飄搖的時代中,于占元出生了。
他的父親原在順天府中當差,然而家道中落一夜衰敗,導致一家人落魄潦倒,就連基本的生存也無法保證。
由於常年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小小的于占元變得體弱多病,無奈之下父親只能將他送進梨園。
梨園的日子雖然艱苦,但好歹能讓孩子有口飯吃。
就這樣細胳膊細腿的于占元來到了梨園,開始了他的戲劇生涯,在師父的棍棒之下,于占元度過了他的童年。
1917年以來,京劇開始湧現出以梅蘭芳、餘叔巖為主的各路名角,流派紛呈的京劇也到達了鼎盛期。
梅蘭芳
年輕的于占元趕上了京劇黃金年代,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伶角。
可惜好景不長,北平陷入軍閥混戰,炮火連天百姓民不聊生,于占元只能一路逃荒到上海。
來到上海的他依舊沒有著落,後來聽說香港的戲曲界一片繁盛,于占元又拖家帶口和眾多北派藝人一起輾轉到香港,尋找新的出路。
來到香港之後,于占元並沒有放棄對京劇藝術的追求,他開辦了一所「中國戲劇研究學院」。
學院順利落成,這時的于占元遇到了一個重大的難題,那就是該如何廣招門生。
初來香港的他沒有名氣,加上學校的設施條件十分簡陋,就連教室看起來都是破破爛爛的。
所以,這所戲劇學校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前來求學的弟子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
反倒是他的女兒混的不錯,她一夜之間聲名鵲起,成了當紅的武打女明星「黑牡丹」。
于素秋,于占元的女兒,8歲學習刀馬旦,擅打脫手北派,18歲順利出演電影。
她曾和7位著名的粵劇演員結義金蘭,號稱「八牡丹」,于素秋就是當中的「黑牡丹」。
她出演的電影《如來神掌》,就是後來周星馳電影《功夫》的創意來源。
中:于素秋
隨著于素秋主演的電影越來越多,于占元偶爾會去女兒的電影裡客串幾個角色。
一來二去于占元認識女兒于素秋的老闆,洪濟。
洪濟的太太正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功夫女俠」錢似鶯。
錢似鶯,8歲開始習武,練了一身硬功夫,21歲出道後立即走紅,是中國第一代武打女星,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女俠」。
錢似鶯
錢似鶯一眼就看上了于占元的好功夫,她決定資助他教學經費,並把她最喜歡的6歲小胖孫子送去跟著于占元學功夫。
而這個小胖孫子,就是洪金寶。
有了資金,學院的條件有所改善,前來學武的人也就多了一些。
很快他就招收了元樓、元華、元奎、元彬、元彪、元慶(袁和平)等眾多弟子。
元秋
他成立了「七小福」戲班。
這裡儼然就像一個大家庭,而于占元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
戲學院按照舊式梨園行的規矩,徒弟拜師學藝,需要籤生死約,父母一旦將孩子送入戲校,契約期內便要全聽憑師父的教導。
于占元,是個絕對的嚴師,遵從傳統的棍棒教育。
他要求弟子每天清早五點起床練功,吃過早飯,就要開始練聲調嗓或讀書,吃過晚飯都還要繼續練功,直到晚上十二點。
平日裡,弟子們只有在練壓腿的時間可以小憩,那時架著腿「打瞌睡」是每個弟子必備的技能。
洪金寶回憶,自己小時候很頑皮,常常被師父懲罰和責打,他前後逃跑了三次,又三次被師父抓回來狠狠的教訓。
洪金寶
成龍也不例外,他7歲時就被父母送來跟師父學武,可是第三天就開始計劃逃跑。
因為除了每天辛苦的練功,還有師父異常嚴厲的要求。
挨打受罰對於他就是家常便飯。
第一次成龍犯錯的時候,師父說:「是時間給你吃炸醬麵了。」
成龍心想:「吃炸醬麵?好好好。」
結果沒想到被師傅一拉按下來,連著打了他三下,那三下當時就把成龍打得哭鼻涕。
弟子們只要遠遠聽到師傅的腳步聲,就不敢再說話,師傅要是哼一聲,腿都要嚇的發抖。
就算後來他們都已經有了名氣,可是在師父面前,洪金寶、成龍等弟子就連翹個二郎腿也是不敢的,吃飯師傅不動筷子,徒弟再餓也只能幹瞪眼。
隨著時代的發展,戲曲開始一步一步沒落,後來很少有人再去請戲團唱戲,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了收入,學院好幾次慘遭關閉。
洪金寶回憶說,當時有60多位學生在學院吃住,師父從來都沒有收過他們一分錢。
平常他們吃的飯,是大鍋飯,燒飯就由女孩子輪流負責,飯師父會儘量保證夠吃,至於配菜,就少的可憐。
後來,于占元的弟子關正良,由於經常在電影裡演繹龍虎武師,他看到了電影武術的前景。
電影收入比唱戲高,而且如今又需要一些會功夫的小演員,於是他建議師傅讓小徒弟到電影行業裡鍛鍊鍛鍊。
關正良
于占元的女婿,韓英傑不僅是李小龍的熒幕搭檔更是他的摯友。
一次李小龍和韓英傑來到學校,李小龍對于占元老前輩早有耳聞,心中一直對他充滿敬畏。
見到前輩的李小龍十分激動的喊了一聲「於師傅」,並向他深深的行了個禮。
當李小龍了解到學校的狀況,便敞開心扉建議於師傅讓徒弟們去拍功夫片。
一來二去,于占元也漸漸的有了讓弟子們去拍戲的想法。
李小龍和韓英傑
最初辦學,他的教學方向是希望能培養出色的梨園子弟,但是經過深思熟慮,于占元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他的營生開始由唱戲變成了演戲,他放開手讓孩子們自由接戲。
大師兄洪金寶率先進入影視圈,最初他只能演演替身,跑跑龍套。
但是,很快師傅教給他的真本事就派上了用場。
他演了一場被李小龍踢飛的戲,在戲中他的功夫被導演發現,於是漸漸開始演一些露臉的戲。
隨著他演繹事業的發展,他開始以武術指導的身份在圈內走紅,他自導自演的首部電影《三德和尚與舂米六》就找來了師弟們一起出演。
在于占元的教導下,徒弟們非常團結,曾經一起窮過、苦過、一起挨師父打的師兄師弟們有活一起幹,有飯一起吃,慢慢的就在香港電影界闖出了一條大道。
第二個走出來是成龍,他最初也是跑龍套,也是被李小龍一擊KO。這時的成龍還是默默無聞。
直到1978年,成龍接拍吳思遠的《醉拳》,其中的武術動作都是由師兄袁和平(元慶)設計。
活潑靈巧兼具雜耍性的人物設定,簡直就是為成龍量身定做,也正是這部電影讓他迅速走紅。
成龍走紅後不忘恩師,請師父出演了電影《師父出馬》,後來又請師弟們一起出演了《師弟出馬》足可見他對元家班的感情。
之後,元彪、元秋、元華等眾多師弟先後成名,于占元的元家班,幾十年合作依舊不斷,可見當時這些師兄弟之間的感情有多深,關係有多鐵。
元彪
元華
元秋
袁和平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徒弟都能出人頭地,但是他們在師父那裡學到的品德卻是終身受益的。
從元家班出來的徒弟,人人都有伴隨一生的好習慣。
比如說愛乾淨,節省不浪費。
成龍的節約眾所周知,那些也都是當徒弟的時候養成的。
洪金寶到現在都有一個習慣,就是離開每一個屋子都會趕緊把燈關掉。
而弟子們有一個共同的習慣,就是都會在洗澡的時候順便把襪子內褲洗了,每天都洗。
教學生做人,真的比教學生本事更重要。
晚年的于占元漸漸衰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人生的最後時間都是在美國的醫院度過。
洪金寶和成龍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看望他。
就在1997年,洪金寶再去時,師傅突然推開他:「你是誰?」
洪金寶一驚,看向了護士。
原來,恩師于占元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記憶力迅速衰退,前程往事全都記不得了。
洪金寶聽聞之後大悲落淚,他對著師傅大喊:我是七小福的三毛啊。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程,洪金寶始終陪伴左右,餵水餵飯,添衣添被,直到師傅永遠的睡去。
于占元送給成龍的照片
噩耗傳來時,成龍正在拍攝電影《我是誰》。
他不顧劇組反對,當即停止拍攝,飛到了美國。而和他一起到達的,還有元家班上上下下幾十個兄弟,當他們看見大哥洪金寶的那一刻,擁抱在一起泣不成聲。
師父的離世,讓成龍悲痛不已,他回到賀蘭繼續參加拍攝。
而那天他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從鹿特丹三十層高的摩天大樓上跳下去。
成龍在傳記中寫到:「後來我也曾問過自己,這一跳真的有必要嗎?答案是,有,因為我這一跳是獻給師父。對於我來說,陳志平是陳港生的父親;但是,于占元是成龍的父親。」
後來,成龍以師父之名的這驚人一跳,還獲得了吉尼斯最危險動作鏡頭紀錄。
縱觀于占元的一生,幾度流離失所,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漫長歲月裡,飽嘗人情冷暖,受盡生命中的悲歡離合。
他不僅讓徒弟學到中國功夫的一招一式,更讓他們習得了中華武術的精神。
俠者已去,中華武術的黃金時代也悄然散場,曾經的堅守已經搖搖欲墜,但是俠肝義膽在江湖裡永遠不會消逝。
武林來源於傳說,旋即歸隱於傳說,徒留下英雄與俠客的故事,代代流傳。
武以俠而傳,形具意則久,人因情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