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0年代的吉他熱到現在,這件樂器在我國一直風靡,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了一把,兩把甚至更多的吉他,給孩子,或者自己報了吉他班。對於大家來說,到底該買哪種吉他,學習哪種吉他呢?
基本上,所有的家庭或者消費者在買第一把吉他時,對於自己該買什麼吉他,學什麼吉他是沒有概念的。有的是覺得好看,有的是根據老師推薦。碰到懂的老師,消費者能聽得進去的還好,有的吉他工作者自己也不懂,消費者再一固執,從消費的角度來理解樂器的選購,課程的選擇這就尷尬了,結果肯定是對學習和興趣帶來非常大的麻煩,困難。
對於所有想學吉他的朋友來說,古典吉他是第一選擇。特別是對於6到13歲左右的兒童,甚至是唯一選擇。古典吉他的教育方法,教材都經過了教育家,演奏家們幾百年不斷的探索,研究,形成了嚴謹的體系。只要老師專業,學習的方法正確,都可以打下紮實的基本功。一個學習方法正確的學生,兒童兩年左右,青少年,成人,半年到一年左右,只要每天能堅持一個小時左右的練習,手指能力完全能夠滿足極大部分大家在電視節目中所看到的吉他彈唱的水平需要。流暢,連貫,不存在任何技術難度。
民謠吉他,指彈吉他,電吉他彈好了都很棒。各有側重點,又都有融合的地方。但整體的技術體系建立上,相對古典吉他的體系來說,要缺乏得多,存在明顯的差距。成人還好。兒童的話,手指軟,力度比較弱,為了把音按出來,彈響,只能用很大的力氣,基本上,很多同學在學習的同時,手指不放鬆,按弦,撥弦方法錯誤,一旦方法錯誤,後面的練習,學習困難重重。聲音不清晰,雜音多,彈琴累,怎麼練習整首樂曲都不連貫,毫無美感。在這種狀態下,學習,練習,還不如不學,不練。家長們,同學們有時候會覺得,沒事,我們多練就好了,我們不追求那麼專業。這不是專不專業的問題,是對錯的問題,學得不對了,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不用彈得很好就行了,一般好就行了,而是可能完全就彈不好。就好比讀一篇課文,結結巴巴,怎麼能好呢?方法錯誤了,對於這個專業的學習等於就沒有意義,沒有希望了。浪費錢不說,浪費時間。
如果是一直學習古典吉他,當然也好。但確實,每個人的側重點不一樣,有的同學,家長,朋友們確實不喜歡古典,就是喜歡彈唱,指彈,電吉他,沒關係的,哪種風格學習好了都好。建議6到13歲的孩子儘量學習古典吉他,這是建立專業體系的黃金時期,很容易出水平。而且,這個年紀的學生,學習吉他彈唱,指彈吉他,電吉他的話,手指機能還不具備。硬練的話真的很難。
14歲以上的同學,確實不喜歡古典吉他的,可以通過學習古典吉他的手型,左右手按弦,撥弦方法,發力,音色來建立自己的技術體系。只要是找對老師,按照要求和方法來練習,每天平均一個小時練習時間的話,基本上,半年到兩年左右的時間,手指能力就能完全具備條件了,再去學習吉他彈唱,指彈,電吉他,都會容易很多,而且,也很有必要。有一點特別強調,我們要學習,掌握的是古典吉他的一系列方法,不要把注意力放到了這個曲子我會彈,那條練習對我來說很簡單等等方面,方法沒掌握,音色沒理解以前,所有的練習都是為了培養這些能力,能力沒培養好,彈什麼練習,樂曲,都等於不會,達不到練習的要求和目的。
對於很多說古典吉他難的人來說,不管是學生,還是練習了多年的老同志,要麼是練習方法不正確,要麼是自己認識錯誤。新時代,工業製造,科技進步的同時,教育方法也在不斷的進步。追求簡單,高效的練習,學習方法,才是每一個學生需要的,也是每一個吉他老師的責任和義務。讓學習變得簡單,輕鬆,就要不斷的鑽研教學方法。問題從來不是出現在難的地方,而是簡單的地方。一條練習,一首樂曲,沒有培養出來能力時,就一味的追求速度,樂曲難度,導致後來越來越難。不管處於哪一個階段,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去提高,才是唯一正確的學習,練習方法,才能越來越好。
彈吉他,是為了表現音樂的,所以,不管你學習哪種風格,都必須好聽。不要把彈吉他變成單純手指運動,自己累,體會不到音樂真正的含義和魅力不說,也違背了音樂學習的初衷。
最後,祝大家的吉他學習之路都簡單,輕鬆,快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