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
從曲折蜿蜒的羊腸小道,到國省道的高速暢通;從搖搖晃晃的擺渡船,到立體交通網絡的風馳電掣。滄桑巨變,這顆淮畔明珠,正奮力書寫著交通發展的壯麗史詩。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面對重大歷史機遇,蚌埠交通已然準備充分。融入長三角,是發展趨勢所在,也是交通優勢所在。在這場與長三角的牽手共謀中,蚌埠交通將抓住機遇,堅持規劃引領、適度超前、優化提升、協同推進的原則,加快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智能綠色、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鞏固提升蚌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優勢,當好「先行官」,以一往無前的姿態奮勇前行。
鐵路發力
打造一小時快速交通圈
早上乘坐高鐵列車,中午就可以在淮海路上愜意地閒逛,欣賞完外灘美景再坐上晚班高鐵,到家不過十點鐘。對於珠城市民來說,一日往返長三角早已不是夢。
40分鐘可抵南京,2個多小時可達上海,京滬高鐵自通車以來,成為珠城市民往返長三角的快速通道。百年前津浦鐵路上一聲長鳴,為蚌埠這座小城拉來了興旺。而今沿著交錯的鐵軌,無數個自強發展的故事正次第上演,蚌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著長三角狂奔。
「在既有京滬高鐵、京福高鐵、京滬鐵路、水蚌鐵路基礎上,加快推進淮宿蚌城際鐵路、合新高鐵五河段,規劃建設沿淮鐵路、亳蚌滁寧城際鐵路,實施蚌埠南站東站房及城際站場建設工程,推進蚌埠南站動車運用所建設,完成水蚌鐵路蚌埠段外遷工程。」《蚌埠市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中,全市未來鐵路發展勾勒出了時間表,循著這個「大綱」向遠看,蚌埠市與鄰近主要經濟節點或重要城市之間的1小時快速交通圈已現雛形,為全市深度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打下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每一條在建鐵軌、每一個工程節點,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響了蚌埠這座鐵路交通樞紐城市的發展強音——
淮北至宿州至蚌埠鐵路自淮北北站引出,新建淮北南站、宿州西站、雙堆集站、固鎮南站,引入蚌埠南站京滬站場,在蚌埠境內全長約60公裡。合肥至新沂鐵路北起江蘇省新沂市,向南經江蘇省宿遷、泗洪、安徽省泗縣、五河、明光、鳳陽、定遠,終至合肥市,其中五河段52.5公裡。上述兩條跨區域鐵路將於年內開工建設。
沿淮鐵路淮南-蚌埠-五河-淮安段項目已列入皖北城際鐵路網規劃,其中蚌埠至五河段為近期實施項目,蚌埠南至淮南南為遠期實施項目。線路在我市境內約100公裡,我市已委託設計院完成項目預可研。
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際鐵路串聯商合杭、京滬高鐵、京福客專、沿淮鐵路等多條高速鐵路,規劃線路跨渦河引入蒙城站後,經懷遠(機場)引入蚌埠南站,在我市境內約120公裡,線路將途經我市懷遠縣並設站,爭取年內計劃開展預可研編制工作。
備受市民關注的水蚌線外遷工程也有了新進展。8月12日,隨著水蚌鐵路蚌埠段改線工程東站疏解線特大橋(S63—S65)64米T構轉體梁到達設計位置,標誌著安徽省首座跨越京滬鐵路轉體橋成功實現「第一轉」。
百年鐵路,為城市發展積澱了深厚底蘊,也為未來升級提速增加了底氣。「加快淮宿蚌、沿淮等皖北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形成連通皖北、打通沿淮、貫通江淮的快速鐵路網;謀劃建設亳蚌滁寧城際,將進一步提升我市與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態經濟帶、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快速通道。」市發改委鐵路辦負責人何晉信心滿滿,互通互達是鐵路發展的題中之義,融入長三角,鐵路大有可為。
公路暢通
外強骨幹內通經脈
我市在全國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顯著,京滬、京臺、沿淮等多條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穿境而過,經濟社會發展對交通的需求持續旺盛,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交通運輸需要不斷增長,交通運輸大發展、快發展的潛力巨大、空間廣闊。
家住禹會區陳郢村的陳興發經營花卉生意,經常來往江浙一帶運輸跑貨。今年6月,塗山懷遠高速收費站開通運營後,他第一時間開車去嘗了鮮。「天天在家門口瞅著這高速出入口建設,這下終於通車了,咱出了門五分鐘就上了高速,想去哪去哪,別提多方便了。」陳興發感慨,「以前開車出趟遠門多不容易,現在可好了,油門一踩,路路暢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全面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性工程,蚌埠市《深度對接方案》出臺後,市交通局積極行動,迅速投入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項目謀劃工作中。
為深度融入長三角,讓更多人能夠像陳興發一樣嘗到甜頭,我市將在提升公路通達能力上做文章,加快實施5條高速公路和6條國省幹線公路。通過加快公路運輸通道建設,暢通對外公路通道。高標準對接國家高速公路,推進沿淮通道規劃對接和前期工作。加快推動省際高速公路加密擴容,消除國省幹線公路「瓶頸」路段。
對外強化骨幹路網,對內暢通血管經脈。在高速公路項目方面,除目前已經開工建設的蚌五、蚌固高速公路外,固鎮至宿州高速公路、五河至蒙城高速公路、蚌明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都將於今明年陸續開工建設。國省幹線項目中,加快推進G329蚌埠長淮衛淮河大橋至懷遠段一級公路項目建設和G206懷遠至宿州段項目,協同鳳陽縣快速推進G329臨淮關淮河大橋項目工作,謀劃推進G345馬城至唐集段、G344固鎮至宿州段以及公路項目建設。S313頭鋪西至望淮嶺段改線工程(含淮河特大橋)項目,並實施外環路擴容改造。
「這些項目實施後,將補全我市交通運輸發展短板,路網規模持續擴大,進一步改善結構布局,提升公路通達能力,暢通對外公路,高標準對接國家高速公路,助推我市交通運輸在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起到先行官作用,為建設蚌埠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物流延伸
發揮「黃金水道」優勢作用
6月12日上午9時許,一艘滿載國際貨櫃的貨輪駛離蚌埠港,這艘貨輪是蚌埠港二類口岸通過聯合驗收後在港區報關後開行的首航貨輪。貨輪的首站是江蘇太倉港,在那裡裝上遠洋貨輪後,蚌埠貨物將可遠達日韓,也可以通過上海洋山港,運往東南亞或歐美等國家。在蚌埠港國際貨櫃碼頭一片繁忙之際,位於蚌埠火車東站的蚌埠到上海、蚌埠到寧波港的鐵海聯運班列也正在開行。
基礎設施暢通,物流發展迅速。蚌埠(皖北)保稅物流中心通過多平臺聯動,加強與蚌埠港、鐵路無水港業務拼接,打造「公、鐵、水、保」四位一體物流鏈條,運用平臺優勢為企業降低運輸成本,保障皖北地區矽基、生物基等特色產業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進出口,實現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多輪驅動,業務已輻射長三角及周邊區域。
暢通「黃金水道」,推進港航一體化,為深度融入長三角提供了「水上」保障。我市有序推進幹線航道建設,圍繞全面建成淮河航運樞紐,加快推進淮河、渦河、沱澮河、茨淮新河航道整治,推進懷洪新河懷遠至固鎮九灣段四級航道建設,構建「一幹四支」「內暢外聯」高等級航道網絡。謀劃淮河蚌埠閘以下按一級航道升級改造,啟動蚌埠三線船閘建設和津浦鐵路老淮河大橋升級改造,打通淮河通航瓶頸。
記者從市交通局獲悉,我市依託《蚌埠港總體規劃(2019-2035年)》,完善「一主三輔」港口群,支持項目單位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推進中誠國際長淮衛大型綜合碼頭、長淮衛臨港產業園綜合貨運中心、中糧集團五河城南大型綜合碼頭、中孚集團蚌埠油品綜合碼頭、固鎮工業園區綜合碼頭等港產城一體化項目,規劃蚌埠港長淮衛作業區等鐵路專用線工程。在建成二類水運口岸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港口物流功能,加快推進中心港區口岸、綜合保稅區建設,並向各縣港區延伸服務。實施水運物流工程,不斷豐富貨櫃航線,搭建水運信息物流電商平臺,建設綜合性臨港產業和臨港物流園區。
同時,實施集疏運通道建設,謀劃實施長淮衛鐵路集疏運通道,大力發展鐵水聯運。謀劃推進開通蚌埠到上海、淮安、揚州貨櫃外貿班線,實現蚌埠淮河運輸通江達海、全面開放的新發展格局。力爭到2025年,全市幹線航道達到294公裡,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000萬噸以上、貨櫃吞吐量20萬TEU以上,蚌埠市的水運潛力和交通區位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對臨港工業、商貿物流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蚌埠日報記者 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