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大:豐收村裡「話」豐收

2020-12-22 中國人大網

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青銅關鎮豐收村村民,最近樂開了花。71歲的村民朱立戶看著田裡種植的魔芋,心裡美滋滋的。整理清除著魔芋田間的雜草,朱立戶在心裡默默算了筆帳:今年魔芋出苗率大概在90%以上,等到明年10月份要是這些魔芋全部賣出去,家裡將有一筆10多萬元的收入。

豐收村是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對口幫扶村。雖然名字叫豐收,但過去大多數年份豐收村的收成並不好。豐收村處於兩座大山夾一條溝地帶,常年廣種薄收。為幫助村裡發展集體經濟,今年4月,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協調省農村信用聯社籌資30萬元,採購16噸魔芋種,發展集體魔芋基地50畝,採用聯合種植、分散管理的方式,帶動6戶貧困戶和4戶非貧困戶發展產業。

豐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健說,「駐村工作隊不但為種植戶提供種子、農藥、化肥和種植技術,還給種植戶一年每畝4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魔芋成熟後,他們還會幫忙尋找銷路。按照魔芋的生長情況,種植戶今年10月就能見到效益。」

「輸血」為「造血」,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大力扶持豐收村產業發展,讓一批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務工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

陝西省人大駐豐收村工作隊查看煙苗長勢。(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供圖)

如今的豐收村,嶄新的水泥路蜿蜒起伏,通聯家家戶戶,建成的集中聚居點坐落在山水之間遙相呼應,一棟棟黃牆紅瓦的村民新居特色鮮明,特色養殖、魔芋種植、農家樂和特色民宿……這個曾經貧困落後的小山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豐收村集體經濟現有蠶桑產業項目兩個、光伏電站1個、集體魔芋基地50畝;截至今年6月,273戶建檔立卡戶中,有272戶貧困戶887人已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8.9%降至0.22%;2019年度人均收入達到11400元……如今,每每提起村裡的變化,豐收村村「兩委」都會道出這樣一組數據。漂亮的「成績單」背後,離不開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的辛勤付出。

把貧困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

2013年4月,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進行駐村幫扶。截至2020年上半年,共選派了3名扶貧幹部掛職副縣長、三批駐村第一書記和六期駐村工作隊員。

「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實際行動確保豐收村脫貧攻堅完勝收官。」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陝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辦副主任陸德平被派到豐收村時,就暗暗下定了決心。

「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豈止陸德平一人,選派到豐收村的駐村幹部個個如此,而他們的決心和底氣,來自於身後的黨組織。

陸德平介紹,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兩級黨組領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把「兩聯一包」精準幫扶工作當成重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來抓,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制定幫扶計劃,配強幫扶隊伍。

駐村伊始,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堅持實地走訪調研,敲開了農戶家門,走進了群眾心門。「今年4月以來,我們還結合『三級幹部大走訪』『三排查三清零』、舊宅騰退、環境大整治等活動,詳細了解村民家庭收益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將疫情後家庭收入降低戶作為重點關愛戶和監測戶,及時給予幫扶措施,解決問題。」陸德平說,「貧困戶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只有把貧困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當作自己親人的事,貧困戶脫貧工作才能真正做好!」

與此同時,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25個黨支部還定期赴豐收村深入結對幫扶的脫貧戶家中拉家常、講政策、謀發展、樹信心,並制訂鞏固提升幫扶措施。

扶智扶技助力產業脫貧

「清洗、切塊、加料、翻炒、小火、起鍋……」8月11日15時,豐收村第二搬遷點廣場上,陝西省人大機關服務中心組織的烹飪技術幫扶培訓就擺起鍋灶拉開了陣式。

首先進行的是擺臺技術培訓,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將一張疊好的桌布放在檯面上,從容地將其在轉盤上小範圍展開,隨後兩手將桌布摺疊抓住兩端,用力向前一甩,一張桌布完整地鋪在餐桌上,四周垂沿長度均等。鋪桌布、放轉盤、擺碗碟等工作看似簡單,其實有嚴格規定。轉盤中心與桌面中心對齊,碗碟等物品的間距必須是2釐米,溼巾與碗筷平行,匙柄朝左……

隨後是烹飪技術培訓,服務中心廚師長王三洋身穿廚師服,頭戴廚師帽,身前的操作臺上整齊擺放著炒鍋等炊具和油鹽醬醋等各種調味品。只見他嫻熟地翻炒,並不時地講解著其中的技巧與訣竅,講解相關食材的營養及加工常識,講解餐飲行業風險控制,臺下的村民和農家樂業主看得十分認真。不一會兒,特色地道的家鄉菜品就出鍋了,嘗完師傅的手藝,徒弟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部分農家樂業主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師傅的指導下各自練習起來,廣場上熱鍋爆炒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幾年,位於豐收村的童話磨石溝項目帶動了豐收村經濟的發展,如今已有57戶農家樂和民宿建好運營。但發展鄉村旅遊首先要留得住人,當地農家樂的服務質量與市場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陝西省人大機關服務中心主任王小龍表示,服務水平是經營的基礎,科學管理是創收的保證,只有不斷提高農家樂服務和管理水平,提升顧客消費體驗,打造「口碑效應」,才能提升當地農家樂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遊客。「所以,我們組織開展這次餐飲對客服務、烹飪技巧、客房標準化整理等培訓工作,旨在以特色產業帶發展,以競爭優勢促創收,助力豐收村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不用進城,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烹飪技巧,送技能下鄉活動真正方便了我們。」豐收村村民、農家樂經營者朱西民說,2015年豐收村在陝西省人大常委會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不斷向好發展,加之周邊旅遊景點也逐步完善,特別是白果樹農家樂開始經營後,如今一年收入也有10餘萬元,在旅遊旺季還能增加部分貧困村民的收入。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多少錢,現在是坐在家裡,遊客把錢送到家裡來。「我準備今年旅遊淡季時,把農家樂重新裝修,提升軟硬體設施,爭取留住更多的遊客。」朱西民說。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赴豐收村開展民法典「送法下鄉」活動。(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供圖)

「有了健康,才能奔小康」

伍淑江是陝西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黨支部結對幫扶戶。2015年,伍淑江的兒子伍正彬在江蘇務工時突發疾病,伍淑江帶著兒子四處求醫,為看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高昂的醫療費和漫長醫治過程,壓得伍淑江喘不過氣來。當年,經過個人申請,伍淑江被識別為貧困戶。

2017年,在陝西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黨支部的幫助下,伍正彬住進了寶雞市的一家醫院。經過3個多月的住院治療,伍正彬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陝西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黨支部黨員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多次到其家中看望伍正彬,並積極提供幫助。「真的很感謝幫助過我的人,我的這個病,幾乎拖垮了我父親。」伍正彬說,現在他已經可以正常生活,還能幫父親幹一些農活。

同年,陝西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黨支部根據伍淑江的意願,幫助他發展養牛產業,解決牛棚破敗和牛飼料不足的問題。伍淑江貸款購買了6頭種牛進行養殖,兩年多來,通過養牛、售賣小牛犢,年收益達4萬餘元,自此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有了健康,才能奔小康」,這是伍淑江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對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與駐村工作隊工作實效的肯定。

疫情期間,駐村第一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堅持每天入戶走訪巡查,保證了全村無一例疫情。(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供圖)

「新的生活越過越美」

「以前最害怕下雨,一下雨屋頂就漏水。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家裡的鍋碗瓢盆叮噹叮噹地響。」從下雨漏水的瓦房搬到安全溫馨的單元樓,曾經的貧困戶汪長紅感覺心裡暖乎乎的。

汪長紅的丈夫在外地打工,她獨自在家照顧一雙兒女,但腰部受傷後,她便無法乾重活,家中經濟壓力太大,不得已申請成為貧困戶。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來村之後,不僅資助其女兒上學,還幫助她一家人搬進了豐收村第二搬遷點單元樓裡。「搬到新家共花了1萬元。」她說,現在家裡就她一個人,平時會在村裡打打零工,種地、餵豬、養雞,「村裡只要有活叫我,我什麼都幹。現在一家人全年收入能有個十來萬元,新的生活越過越美。」

大山裡的「板慄種植專家」

一進豐收村,就能看到9組村民高宗玲在家門口的地裡忙活著。今年46歲的高宗玲,原本對板慄種植技術全無了解。「之前在家照顧公婆,全家的收入都靠丈夫在外務工。」高宗玲說。

自從高宗玲家被識別為貧困戶後,陝西省人大駐村幫扶幹部多次到她家裡了解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為她想出了一條種植板慄的新路子。為此,駐村幹部找來專業人員給她培訓板慄種植的相關技術。「培訓中,我發現板慄種植不僅成本低,工作量也相對較少,適合我這樣需要料理家務的人。」於是,高宗玲在家門口種植了10畝板慄。

高宗玲不僅經常在地裡記錄板慄的生長情況,還不斷研究種植技巧。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現在她成為了豐收村遠近聞名的「板慄種植專家」。

高宗玲說:「現在我靠種板慄,每年能增收1萬餘元,為家裡減輕了不少負擔。」

「養雞場開啟幸福路」

2016年,因一起意外事故,楊清政右手和雙腿受傷,手術不但花光了他的所有積蓄,還讓他欠下40多萬元外債。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上門走訪,詳細了解楊清政存在的困難及其個人發展意願。2019年,楊清政決定養雞。駐村工作隊為他籌措資金,修建了養雞場,還提供貸款和養殖技術方面的幫助。

去年,楊清政養了1000隻土雞,「最初我很擔心銷路問題,多虧了駐村工作隊,在產品銷路和市場開拓方面給予我很大支持。我去年賺了3.8萬元,過了一個好年。」他告訴記者,今年養雞場已擴大規模到1萬隻,「目前已經賣出3000隻,要是全賣出去能淨賺20多萬元。」楊清政說。

幾年的時間,在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楊清政從無收入到挖到第一桶金,從門外漢變成了村子裡的養雞大戶。「今年我還談了一個女朋友,幸福的生活已經開啟,我會更加努力的。」楊清政滿面笑容地說。

8年來,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和豐收村「兩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整合各類資源,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板慄、烤菸、魔芋等產業,在當地脫貧攻堅、農民增收、全面助推鄉村振興建設等方面成效顯著。現在全村種植烤菸1460畝,54戶村民參與烤菸產業,其中貧困戶24戶,實現戶均增收11.22萬元,全村增收606萬元。魔芋產業種植面積達到200餘畝,年收益達到20餘萬元。

今年9月份,豐收村建檔立卡戶273戶,全部通過國家普查考核驗收,滿意度100%。

一項項惠民措施,一件件好事實事,溫暖著百姓的心。說起現在的好日子,平時不善言語的朱立戶一直念叨著:「有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在村上,讓大家有了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相關焦點

  • 紅色年代農村宣傳畫,豐收的喜訊,豐收果兒運不完,豐收的季節
    本組宣傳畫和年畫是農村豐收題材的繪畫作品,時間在新中國50年代至70年代。畫面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一派豐收祥和的景象。是一個時代的藝術風格。作品:豐年瑞雪。郭常信畫。1974年年畫作品:豐收場上,畫面是生產隊的社員們在一起,他們身旁是剛收穫的糧食,遠處有「農業學大寨」的標語。
  • 14億中國人的豐收地圖
    ▲ 豐收季金黃的麥田。攝影/邱會寧中國人對「豐收」的感情是刻在基因裡的這個帶著被陽光烘熱的香氣的詞不僅意味著物質的充裕更意味著無可替代的安全感▲ 甘肅平涼市涇川縣柿子豐收場景。攝影/張永鋒從「傳統吃辣大省」雲貴川到陝西、甘肅、湖北、江西、廣西、海南……這種介於蔬菜和香料之間的神奇作物「點燃」了中國人的舌尖創造出數不清的迷人風味
  • 豐收是團圓最炫的底色!
    中華民族向來對「圓滿」寄予了無限美好的情愫和嚮往,人們之所以選擇八月十五過「團圓節」,顯然不只緣於月到中秋分外明、格外圓這一自然節律,而更緣於中秋正值秋收時節一起分享成熟的甜蜜、豐收的喜悅格外甜、分外香。今年中秋節連著豐收節,看似巧合恰恰契合了這一點,由此也清楚地表明豐收是團圓最閃亮的底色。
  • 分享豐收味道|「中國薯都」迎豐收
    豐收已成定局。最後,村裡一家雪菊採摘基地向她敞開大門。「多虧村裡有個好產業,真心為咱們老百姓著想,我這日子才算緩了過來,才有了盼頭。」有了奔頭的烏蘭察布人,眼光放遠了,腳下的路更寬廣了。「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這句烏蘭察布人都知道的口號,不僅押韻,也很貼切。兩地相隔300多公裡,隨著京蒙幫扶項目的深入和經濟生活往來,烏蘭察布漸漸成了北京的優質農牧場。
  • 【收藏】14億中國人的豐收地圖~
    ▲ 豐收季金黃的麥田。▲ 山西運城下起了豐收雨。▲ 廣州從化人家豐收荔枝。攝影/張永鋒從「傳統吃辣大省」雲貴川到陝西、甘肅、湖北、江西、廣西、海南……這種介於蔬菜和香料之間的神奇作物「點燃」了中國人的舌尖創造出數不清的迷人風味
  • 攝影師用影像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 重慶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鏡頭」攝影大賽評選揭曉
    金鏡頭獎《稻穀豐收》 ——攝於秀山縣。作者 唐磊
  • 金秋·豐收
    金秋·豐收 2020-11-11 08:4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河南各地如何歡慶豐收?大河網開展融媒大聯播 展現中原豐收「畫卷」
    金秋時節,碩果飄香,中原大地呈現了怎樣一幅豐收「畫卷」?各地如何歡慶豐收?大河網聯合河南多地宣傳部門、融媒體中心,開展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融媒大聯播,全媒體展示河南農業新發展、農民新風採、農村新變化。今年河南省中國農民豐收節慶典設置1個主會場活動、4個分會場活動,主會場設在開封市祥符區西姜寨,分會場設在平頂山市葉縣、鶴壁市淇縣、南陽市西峽縣和信陽市羅山縣。
  • 豐收中國·豐收頌|合川雙槐鎮:四季檸檬四季豐收
    有一種水果,四季開花四季結果;有一個地方,四季種植四季豐收。今日豐收中國·豐收頌大型公益直播活動帶你走進重慶合川區雙槐鎮,帶你走進酸酸甜甜的世界。檸檬,被稱為美容聖品。農戶在檸檬採摘園中辛勤的勞作,享受著豐收果實的喜悅。據我們了解呀,在雙槐鎮有許許多多的貧困戶都是靠種植檸檬而成功脫貧的,在鎮政府的支持下種植檸檬,擴大檸檬種植地,成立農村合作社一起進行檸檬種植,成功消除了「空殼村」的現象。小小的檸檬帶動了整個鎮的經濟發展呢!其中我們的「檸檬大戶」唐川唐大哥向我們介紹了當地檸檬與其它檸檬的不同之處。
  • 東北大豐收--豐收的季節
    東北亂燉無人不知,但東北大豐收你卻未必知道,這道經典的燉菜,把當季豐收的豆角,玉米,土豆,南瓜燉在一期,名氣起的也霸氣直接,味道也是鮮香四溢,一鍋抵一桌菜,把豐收的滋味全部拿下
  • 豐收之歌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對於辛苦耕種的農民來說,豐收是幸福、是鼓舞,也是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對於農業來說,今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豐收的內涵更加豐富。在這個稻黃粟熟、瓜果飄香的季節,記者走近種糧大戶、創業先鋒、果業大王、託管大戶,聆聽他們的豐收故事,感受他們的喜悅心情。
  • 分享豐收味道 | 「中國薯都」迎豐收
    ▲在希望的田野上,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德包圖鄉七支箭村村民在自己門前的麥場收拾著豐收的小麥。最後,村裡一家雪菊採摘基地向她敞開大門。「多虧村裡有個好產業,真心為咱們老百姓著想,我這日子才算緩了過來,才有了盼頭。」有了奔頭的烏蘭察布人,眼光放遠了,腳下的路更寬廣了。「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這句烏蘭察布人都知道的口號,不僅押韻,也很貼切。兩地相隔300多公裡,隨著京蒙幫扶項目的深入和經濟生活往來,烏蘭察布漸漸成了北京的優質農牧場。
  • 姚林輝、王二妮央視秋晚放歌《豐收中國》
    「……豐收中國唱的醉誒/家家戶戶小康誒/風調雨順永相隨/幸福安康天下美……」晚會中,姚林輝和王二妮聯袂演唱的歌曲《豐收中國》格外引人注目,兩人精彩的演唱盡情展現了農民朋友豐收時分的喜悅。 參加秋晚對姚林輝來說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感受。
  • 共享豐收喜悅 共話美好願景!江蘇各地歡慶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在這個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裡,江蘇各地農民朋友舉辦了特有的歡慶活動,共享豐收喜悅,共話美好願景。在全省各地,多個多會場活動精彩紛呈。大家品特色美食,展示豐收盛況,分享豐收喜悅。常熟的34家種養殖大戶、農業企業展出了優質糧油、精品蔬菜、特色水產、時令果品等各類農產品。
  • 消費扶貧 讓昔陽金秋豐收「豐」味濃濃
    絕活拉麵,手藝盡現 嶽潤子 攝(一)年年歲歲,四季更迭,又是一年豐收季。金波麥浪的田野裡,碩果纍纍的枝頭上,飄著穀物與瓜果的香甜,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臉上。更多農民群眾參與其中,共同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享豐收,盡情享受自己的節日。隨著震天響的威風鑼鼓演出,豐收節的節日氣氛瞬間調動起來,在場群眾更是情緒高漲,不斷送上喝彩和掌聲。豐收節,話豐收。現場擺滿了火紅的蘋果和辣椒,翠綠的白菜和大蔥,金黃的稻穀和玉米……從空中俯瞰,猶如給大寨鋪上了一層彩色的錦緞,整個空氣中都瀰漫著豐收的香甜,呈現出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曬秋圖」。
  • 「豐收禮讚 大地頌歌」紫雲:豐收節裡話豐收 農民增收笑顏展
    白石巖鄉人大主席吳崇雨說,目前,已經挖收了30畝,為加快挖收進度及儘快栽種第二季紅芯紅薯,將不斷增加工人數量,力爭在8月中旬前完成雙季種植區的第一季紅芯紅薯的挖收及第二季紅芯紅薯的栽種。 「從第一季紅芯紅薯的挖收情況看,每畝產量1200斤,第一季紅芯紅薯的畝產量雖然不高,但市場銷售價格可觀。」
  • 《姜子牙》預售票房過億,《急先鋒》口碑豐收,誰能笑著收收官?
    《姜子牙》預售票房過億,《急先鋒》口碑豐收,誰能笑著收關?《姜子牙》預售票房過億,《急先鋒》口碑豐收,誰能笑著收關?《姜子牙》預售票房過億,《急先鋒》口碑豐收,誰能笑著收關?還有從陸續放出的宣傳資料來看,每一次讓人大呼精彩。《姜子牙》預售票房過億,《急先鋒》口碑豐收,誰能笑著收關?
  • 豐收中國萬裡行之江蘇高淳丨一年產值20.3億元,這兒的螃蟹了不得!
    舞蹈《稻香蟹肥慶豐收》糧、蟹和民俗的融合盡顯豐收喜悅,地方風味濃鬱的「賣蟹謠」唱出高淳農民喜迎小康的喜悅心情,《螃蟹秒扎王》比賽充滿樂趣……9月19日,高淳喜迎八方來客,齊聚水慢城賞美景慶豐收共同見證蟹鄉二十年的精彩!
  • 禮讚豐收,致敬農民,祝福祖國!農民豐收節今起持續至10月7日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北京市將舉辦以「禮讚豐收、致敬農民、祝福祖國」為主題的系列豐收節慶祝活動,從即日起將持續至10月7日,包括房山秋收節、通州農民豐收藝術節、京西稻開鐮節、郭莊子農時薈等33項基層慶祝活動。平谷 今天上午,平谷區舉辦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來自田野的農民代表、農業技術員、農業企業代表歡聚一堂,分享豐收的喜悅。
  • 城固桔子豐收了,桔農卻
    本是豐收的季節,可當地桔農卻高興不起來。與幾位桔農攀談後得知:因為疫情的原因,來收購的人很少,大量的新鮮蜜桔賣不出去,儘管當地政府組織了促銷活動但效果差強人意。零售只能賣到8毛/斤左右,不到往年的1/3,遊客自己進園採摘的價格也不過1元。桔農們紛紛感嘆今年可能連本也收不回來了!看著滿目豐收的美景和臉上掛滿愁容的桔農們,心裡真不是滋味。農民兄弟們真是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