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過很多的一個詞一定是「水逆」了吧!只要不如意的事情都用「水逆」來安慰自己,朋友們,2016的第一次「水逆」在昨天已經結束啦!
陰影期還有一周,恭喜摩羯,水瓶,雙子,處女,天蠍和雙魚終於可以「撥開雲霧見天日」了……
可能很多人還在很疑惑水逆究竟是什麼?會產生什麼影響?
今天扒婆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放鬆身心~
水逆開始的第三天,一覺醒來,股市都成這樣了。聽說證券公司剛上班半小時就下班了,哭著回家。水逆。
新聞說,人民幣也跌了,以後出國不能裝土豪了,乖乖吃方便麵吧。
有人家裡漏水了。
有人家裡停電了。
有人家裡斷網了。
房子要燒起來了啊啊啊啊!
有人家裡連暖氣也停了!
不就是水逆嗎!
讓不讓活了啊!!!
本次水星將在水瓶座和魔羯座之間逆行。
重災區:水瓶座、魔羯座、天蠍座、雙子座(參考太陽及上升星座)。
帝都人民,乾脆連地鐵都大範圍延誤了,多少人上班遲到啊(哭)。
好不容易平安到達公司,電腦打不開了。
重啟試試,沒用。
「我肚子好疼。」
「多喝點熱水。」
然後我們分手了。
真·水逆。
墨丘利,羅馬神話中諸神的信使,管理畜牧、商業、交通旅遊和體育的神。由於水星在天上運行的速度很快,所以用了他的名字而命名。
佔星學中,水星掌管一切溝通形式,包括聽說讀寫,學習理解,銷售購買等,以及正式的合同協議和重要文檔。
因此,水逆時期通常是文書錯誤、信息丟失、機械故障以及各類細節問題頻發的時段,要麼被混亂搞得焦頭爛額,要麼陷入莫名奇妙的拖延。
總之就是一個字,亂。
鑰匙掉了。
飯卡掉了。
手機也掉了,廁所裡,還是自動衝水的。
手機沒掉的不準笑。水逆碎屏天王在此!
吃完午飯,剛想走結果踩到自己跌一跤。
胡歌有了女朋友,心碎。
1. 深呼吸,勿炸毛,水逆是周期性的不是永恆的,就像人不會一輩子倒黴一樣。
2. 水逆不可怕,怕的是自己逆還逆別人。愛宅請深宅,愛玩請自玩。
3. 慢下來,inner peace,從容不迫注意細節,天氣冷可以考慮織毛衣。
4. 混亂導致健忘,把重要日程寫下來,貼在顯眼的地方。不過別把撕X名單寫出來啊!
5. 做好重要數據的備份。別找公司的IT了,要相信自己,別忘了他們也在水逆呢。
6. 選擇適當的方式釋放情緒,比如回家打枕頭,打遊戲機,總之不可以打男朋友。
7. 水逆適合靜下來思索。比如愛情,好好思索一下,特別是水逆打完男朋友之後。
8. 水逆期間不要亂花錢。幸好,水逆時你要買的東西一般都斷貨了。
9. 完善個人食譜,為減肥做準備,其實就是讓你別出門在家好好吃飯免得倒黴。
10. 消除一些過去的誤解,和沒必要撕破臉的人握手言和吧,順便把晦氣傳給TA。
11. 報個瑜伽班吧,正好給自己靜下來消消氣。反正水逆過了你也就不會去了。
12. 回復任何信息之前,思考至少15分鐘。這會很有用的,相信我。
在這寒冬之夜,TA遙望窗外滿天星鬥、百無聊賴之時,你從枕頭底下掏出準備已久的《天文學概論》,給TA好好講一講水逆是怎麼回事,順勢來一個抱抱,不管是漢紙妹紙小攻小受都會投降哦~
(乖,別怕,水逆有我在~)
首先,水星逆行是個真實存在的天文現象。
水星離太陽最近,公轉周期88天,大家都繞著太陽打轉,它跑道最短當然跑最快。與恆星們東升西落、位置相對固定不同,行星與恆星之間是存在相對運動的。
雖然八大行星都圍繞太陽做簡單的圓周運動,但是以地球為參照系來觀察的話,情況卻複雜了很多,我們稱其為「行星相對於恆星的視運動」。
從地球觀測太陽,永遠都是逆時針運動,這是因為地球繞日是順時針。
古代人觀測天象時,發現其他行星大部分時間都跟太陽一樣做逆時針運動,但隔三差五地會出現「逆行」的狀況——本來從東向西走得好好的,突然搞倒車了。
於是,對這種異常現象,佔星學家解釋為災難的啟示。
美國現在佔星家蘇珊·米勒,在水星逆行上大做文章,然後在天朝火了。
這張圖可以告訴你水星逆行的原理。綠點是地球,白點是太陽,紅點是水星。
上面那個S型軌跡,其實就是地球、太陽、水星之間的運動不一致,造成水星逆行的錯覺。就像兩輛車一起前進,你坐在後面的車上,等到你超過前一輛車時,那輛車看起來就像是在後退。
此刻你的表情↓
不只水星,太陽系內所有行星都會逆行。下面這張圖就是火星逆行的原理。
金星也是各種逆行。水逆已經那麼可怕了,其他各種逆加起來,還讓不讓人活了……
說到這裡,相信TA都是一愣一愣的。這時你只要深情且堅定地抱住TA說:「別怕,無論水逆時發生什麼事,我都能幫你解決。」
扒婆認為,水逆只是網友們為自己最近諸事不順找的小藉口,娛樂嘛,不用太擔心咯。而且水逆已經結束!祝大家黴運去光光!快在新的一天好好振作起來吧!
圖文來源網絡
星扒婆
【微信號:xingbap】
專業星座百科大全,深度揭秘星座運勢
精準解讀星座心理,發布最新潮星座資訊
懂自己,也要懂別人
十二個星座,到底藏了多少事?
讓最懂星座的星扒婆來告訴你!
勾搭傳送門:
【QQ:2850252025 微信:xiaoxintech】
長按二維碼或掃描關注本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