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置頂「維小維生素」
一起做一個有料的人
這是維小維第148篇原創文章
全文閱讀約需4分鐘
翻了翻最近的朋友圈,我發現不如狗的生活越來越多了。
男到中年不如狗,女到中年更不如狗,連月薪五萬也活得像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狗年將至,大家突然都覺得狗的生活相當的富足美好。
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月薪五萬在真正的貧窮面前,意味著什麼呢?
月薪五萬,是別人100個學期
最近,我參加了公司的一個慈善基金會的項目。
我們撥付了幾萬塊錢資助了50個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每年都會收到他們的一些感謝信和反饋,其中一些信真的讓人看著眼眶一紅:
那些稚嫩的字裡行間,我看不到悲情苦楚,愁雲慘霧,反而看到了一雙雙帶著陽光充滿希望的眼睛。
它們發出的光芒,足以清澈了我們的唉聲嘆氣。
其中還有一個小朋友,娟秀的字跡下面,是讓人汗顏的學習成績。「優秀」兩個字不用我說,赫然紙上。
而他們拿到的救濟金是多少錢呢?一個學期,500塊人民幣。
月薪五萬的人在他們面前意味著什麼呢?
一個月的薪水,就是他們100個學期的學費。還好意思說自己活成狗嗎?
人生的坎本來都不容易。
一個寒門學子,讀了書,走出大山,看過世界,有固定工資,在大城市站穩了腳尖。只不過,因為家裡貧窮不能買奢侈品,相親時被認為家庭背景不合適,就認為自己不如狗。
我想,那些山裡寫著感謝信的小朋友,城市裡兢兢業業還只拿著月薪幾千的清潔工、司機、保姆……應該會覺得這些思維特別不能理解。
我只想默默說一句,流量文的世界裡,遇到什麼事都可以給自己加很多戲。
真正的貧困是壓抑、絕望、沒有出路
香港富豪田北辰,曾在一個叫《窮富豪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中體驗做掃街清潔工。他住進籠屋,每天的生活費僅僅是50港幣。
但是,兩天後,田北辰提出退出體驗請求。
他說,這種生活真的太可怕。在便利店裡也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錢太少),努力工作只不過為了吃一頓好的,每天關到籠屋狹隘的空間裡面,他感到自己的人生鬥志已經喪失。
這個真人秀的節目監製王祿霞說,
讓富人像下層階級那樣生活,能讓觀眾從細節上理解貧困意味著什麼,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絕望。
貧困,意味著度日艱難,沒有出路。
這才是真正的「貧窮」的狀態。掙扎在溫飽線上,連大小便都要戰戰兢兢,別人口中的曬窮的「吃便利店」都成了一種奢侈品。
而且這種日子,日復一日,一眼看不穿明天。
與之相反,還有機會靠自己的奮鬥能看到未來的人,又是怎樣一種狀態?
我曾經在請過一個月嫂,她的工資是8000元,在大城市裡絕對算不上大富大貴。
月嫂的工作這麼辛苦,她卻少有埋怨,眼神裡總有著一種異於其他育兒嫂的神採奕奕。
她跟我說,自己很感恩能做上月嫂,賺的錢比之前在工廠多了5000塊,這樣可以讓兒子更好地讀書。
只要一領到工資,她就會給兒子買課外書,買學習機,甚至花的錢比我花在兒子身上的還多。
我想起其他我接觸的大部分保姆,幾乎都會跟我說,她家孩子不愛讀書無所謂啊,小學畢業早點出來工作幫補家用好了。
然而這個月嫂卻非常明白自己的未來何在——她就是要賺錢供孩子讀書,改變這一家人未來的命運。
我並不覺得她月薪8000還要供養兩個孩子有多麼的貧窮,反而覺得她有著一般人所不企及的幸福和滿足。
所以,月薪五萬的人,不用去看只穿兩件衣服在零下9度的山路中奔赴課室的「冰花男孩」,也不用去看為了和妻子通視頻在大冬天的上海地鐵站蹭網的農民工,只消看看這個普通月嫂,大概也感覺生活其實並不是那麼的糟糕。
階級標籤只會擋住你的視野
下面這幅電影截圖你也許在很多場合都已經見過了:
它出自於2005年上映的電影《天氣預報員》,事實上它的臺詞上下文,才道出了所有「不容易」的成因:
要得到有價值的東西,你就得做出犧牲。
你知不知道,難做的事和應該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凡是有意義的事都不會容易,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年薪24萬刀,開沃爾沃,住公寓,名副其實的美國中產。看上去啥都不缺,可是他依然很困擾。
他困擾於親人不能好好相處,他困擾於孩子成長的各種難題,困擾於預測的天氣難以精確。其實說到底,他是困擾在自己想擁有一切,又無能為力的心態裡。
看來中產狀態的困惑,並不限於國產。
這個典型的美國人的生活狀態,像極了一批批總是認為自己活得不如狗的國產中產:給自己貼上中產的標籤,不屑與屌絲是一族,但又不願意放下身段去承認生活的脆弱。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甚至不如經濟較差的印度人,無非是因為中國人心裡常常有一種「不服」,所以無論貧窮還是富裕,都快樂不起來。
我認識的一個BAT出來的總監,40歲左右,高薪去了華為呆了半年,然而卻因為和老闆不合又被離職。
他每天擔心著說,我還有兩套房子貸款要還呢,一個月就要還3萬多。
我跟他說,你只要賣一套,就可以把另外一套的貸款還上了,有什麼好擔心的。
他卻死活不願意,說現在深圳房價這麼高,不捨得賣。我接下來就無話可說了。
畢竟,他焦慮的並不是溫飽,而是有人動了他的奶酪。
從來沒有人定義,中產階級就必須擁有兩套房產,也從來沒有人規定,月薪五萬就是人生巔峰。
如果為此焦慮不堪的話,只能怪自己玻璃心之餘,社會標籤還貼得太多。
也許,馬家輝在《圓桌派》上的一句話,道出了真相:什麼是貧窮?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塊錢就是貧窮。
商業就是最好的慈善
最近我看了最新的一期《最強大腦》,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猷君和眾多普通出身的學生站在一起比拼。
本來預賽只是排第七的他,卻在前兩關「數字華容道」和「層疊消融」裡,憑著過硬的心理素質,以遠遠超過第二名的速度,拿到了第一名,直通進入決賽。
整個比賽過程,有裁判,有計時,是公平公正的,沒有偏向任何人。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富二代的勝出,才顯得讓人心服口服。
這讓我想起了吳曉波老師提過的一句話:商業才是最大的慈善。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對於相對起點低的人來說,給他們讀書的機會、就業的工作,給他們更加公平的舞臺,比直接給他們錢更有意義。
月薪五萬的寒門貴子,事實上已經得到了這一份來自社會的恩賜。
雖然,當中少不了他們自己的努力,但是相對公平的高考、默認能力的社會準則、繁榮的商業世界,可以說是世界給予任何人的一份最大的善意。
電影《龍馬傳》有一句話特別在理:人生下來就要拼命活著,拼過、活過就是一輩子。
活在激烈競爭下的普通人,試問,誰又可以倖免呢?
小維的叨逼叨:
我兒子說,只要一聽到樓上彈鋼琴的小女孩的鋼琴響起來,就知道要專心做作業了。我奇怪,她那麼吵你還能專心啊?他說,是啊,她家那麼有錢能買鋼琴都在練習了,我還不努力啊,我的孩子就買不起鋼琴了!……這孩子算是非常有見地了。
你對於月薪五萬還喊自己活得不如狗這件事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分享一下,抽一位發紅包哦!
-END-
置頂「維小維生素」不再錯過有料文章
點擊即可回顧舊文
原創文章,轉載請獲得授權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