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珍寶陽燧珠,功能類似於凸透鏡,至今埋於趙佗之墓

2020-12-27 i聊科技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秦朝成為當時最強大的王國。在秦朝強盛時期時,有著許多猛將,趙佗就是其中一名。秦朝統一後,秦始皇開始處理位於未收復的嶺南地區。

屠睢被委以重任,而趙佗擔任副將,率領著50萬大軍向百越之地進發。然而屠睢卻是一個亂殺無辜的小人,在當地人的反抗之下,屠睢被殘忍殺害。

秦始皇又重新派了一員大將擔任總指揮,經過四年的戰爭,終於將嶺南地區劃到了秦朝的版圖之下。

然而秦朝後期,因秦朝統治者的暴政,激起了許多百姓的反抗,各路諸侯發兵要滅掉秦朝,中原地區陷入戰亂。

隨著秦朝的滅亡,趙佗佔據著嶺南地區,憑藉著自己的兵力建立了南越國,成為了南越國第一位皇帝。

趙佗死後,被埋葬在廣州城外的山上,但是沒有具體的地點。但是從種種史料中顯示,趙佗作為南越國的皇帝,有著收集世間珍寶的習慣,因此趙佗的墓肯定有著大量珍貴稀奇的寶貝。

陽燧珠是古代著名的珍寶,據說它是一枚璀璨的珠子,然而這個珠子卻有著凸透鏡的作用,將陽光可以聚到一點,從而使得這個亮點的溫度極高,最後點燃物體。趙佗死後,陽燧珠也就當作陪葬品被安葬在墓中。

還有一個寶貝名叫火珊瑚,從歷史記載中發現,劉邦過50大壽時,趙佗就千挑萬選,最終選擇了這個火珊瑚作為壽誕的禮物。火珊瑚呈現紅色,白天看起來和珊瑚沒有太大區別,然而到了晚上,火珊瑚竟然可以散發出紅色的光芒。

有人猜測,火珊瑚上面有著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將白天吸收來的能量,在晚上全部散發出去。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火珊瑚生長在海底火山的旁邊,是極陽之物,因此會發光也不足為奇。

隨著科學的發展,趙佗的墓遲早會被發現,那麼墓中的這些寶貝遲早會重見天日。

相關焦點

  • 神秘的趙佗陵墓:人人皆知它藏身廣州鬧市,至今卻無人找到
    人們都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是古代的王公貴族們偏偏"事死如事生",在自己的墓穴裡放入大量奇珍異寶作為陪葬品,招引無數盜墓者的惦記。然而有的君王為了防止這種驚擾,設置了很多防盜措施,墓內常常機關重重。但"十墓九盜",作為一種職業,只要確定了墓穴位置,盜墓者就沒有不下手的道理。但也有那不露廬山真面目的帝王之墓,讓尋找墓穴的人無從下手,甚至直到今天,我們也難以確定他們的墓穴所在地。
  • 「凸透鏡」簡單發展演變:眼鏡
    圖 《蘇州市景商業圖冊》局部+五人之墓在其中兩幅畫中出現了戴眼鏡的人,其中一幅繪製一家名為「益美齋精製水晶眼鏡店」,裡面有一人在試鏡,店旁有一塊「五人之墓」,而蘇州「五人墓」是明末抗擊魏忠賢犧牲的五位義士之墓,今仍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科普:凸透鏡
    凸透鏡分為雙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彎月形)等形式,凸透鏡有會聚光線的作用故又稱會聚透鏡,較厚的凸透鏡則有望遠、會聚等作用,這與透鏡的厚度有關。遠視眼鏡是凸透鏡。一、原理凸透鏡擁有放大作用。凸透鏡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實虛正倒。
  • 微課堂 | 透鏡——凸透鏡和凹透鏡
    照相機鏡頭是由幾片透鏡組成的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因此凸透鏡又叫做會聚透鏡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視頻《焦點和焦距》凸透鏡的焦距越小,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越強。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調整凸透鏡與紙的距離,直到紙上出現一個很小、很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測量凸透鏡到紙的距離,即可粗略的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 物理 |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3、凸透鏡成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4、物體離焦點越近,像離焦點越遠,且像越大。   凸透鏡成像公式,即透鏡成像公式、高斯成像公式,其形式為1/f=1/u+1/v。其中f為焦距,凸正凹負;u為物距;v為像距,實正虛負。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是1/u+1/v=1/f(即:物距的倒數與像距的倒數之和等於焦距的倒數。)一共有兩種推導方法 。
  • 都知道南越王趙佗墓在廣州,卻不知道具體在哪
    (只有趙佗,趙昧稱帝,其餘都稱王)南越第一任皇帝的墓歷經兩千多年,被歷朝歷代的人尋找,卻始終找不到。據說他在世的最後幾十年裡,一直在周密安排死後之事,為防死後墳墓遭盜,派重臣於都城番禺城外廣闊的山嶺之中開鑿疑冢幾十座。趙佗之孫趙胡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為他舉辦了一場充滿隱秘而聲勢浩大的國葬。
  • 八年級物理:凸透鏡成像規律超全梳理!
    放大鏡就是凸透鏡,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虛像。現象:同一個凸透鏡能成不同的像。問題:凸透鏡成的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跟物距 有什麼關係?1.物距(u): 物體 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2.像距(v): 像 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
  • 傳聞中藏寶無數的趙佗墓:藏身廣州2000餘年,其位置至今仍是個謎
    但是,也有一些不露廬山真面目的帝王之墓,讓他們無從下手,更無法確定具體位置,比如神秘的趙佗陵墓,每個人都知道它藏身在廣州鬧市。但是時至今日,也無人能確定墓穴的所在地。作為開國皇帝,趙佗的身後事,必定安排隆重,嶺南又是個盛產珍寶古玩的地方,加上他生前極愛美女與珍寶,所以世人皆知趙佗之墓必定隨葬物品豐富。趙佗生前也考慮了這一點,因此對自己墓葬做了許多安排。據說,他挖了很多墓穴,讓人猜不透他究竟要葬在哪裡。
  • 是凹透鏡還是凸透鏡?
    相信很多近視的朋友,只是知道近視了之後就要佩戴眼鏡,但是不知道近視眼鏡是什麼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還是其他的什麼鏡。今天小優為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近視眼鏡是什麼鏡這個問題。近視眼鏡,就是近視之後,為了能看清楚遠處而需要配戴的眼鏡。
  • 菲涅爾透鏡的原理及應用
    菲涅爾透鏡的在很多時候相當於紅外線及可見光的凸透鏡,效果較好,但成本比普通的凸透鏡低很多。菲涅爾透鏡可按照光學設計或結構進行分類。菲涅爾透鏡作用有兩個:一是聚焦作用;二是將探測區域內分為若干個明區和暗區,使進入探測區域的移動物體能以溫度變化的形式在PIR上產生變化熱釋紅外信號。
  • 南越國開國皇帝趙佗的陵墓在廣州盡人皆知,為何一直沒有發現?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97,閱讀約2分鐘南越武帝趙佗,河北石家莊人,秦朝南越國的建立者。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向嶺南百越之地挺進。他原是秦朝的大將,與任囂一起南下攻打百越。漢高祖三年,趙佗起兵,吞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高祖十一年夏,劉邦派大夫劉嘉到南越勸降趙佗。在陸賈的勸說下,他接受了高祖的禮物,歸順漢朝,從此南越國成為漢朝的屬國。呂后七年秋,呂后頒布禁令,禁止在南越邊境地區販賣鐵器等物品。於是趙佗自稱"南越武帝",發兵攻打長沙。
  • 現代西方珠飾的靈感源泉,古希臘黃金藝術
    希臘的珠寶珠飾從造型設計到工藝製作都是古代世界的佼佼者,黃金珠飾更是耀眼奪目,工藝和樣式至今仍是西方珠飾設計的靈感源泉。早在青銅時代,希臘人就已經用黃金製作所有可能的題材和器物,包括花冠、面具、項鍊、戒指、耳環、臂釧、手鐲、胸針、髮飾、腰帶、衣飾、墜子、飾片、容器、武器以及後來的金幣,使用過的工藝在後世的匠人也無創新。
  • 「單元測試」第六章 透鏡及其應用 標準評價卷參考答案
    第六章 透鏡及其應用 標準評價卷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解題思路】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會聚在焦點上;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之一:u<f,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於放大鏡。解析:兩個凸透鏡都對光線起會聚作用,通過作圖可以看出,平行光線經過焦距為3cm的A凸透鏡後,光線偏折得更多。
  • 光學球面凸透鏡與非球面透鏡的關係及成像原理/晶亮光電
    可以採用增加透鏡的方法,增加凹凸面,從而減小球差的大小;另外再不能增加透鏡的情況下,常使用二次曲面來消除球差,即常說的Conic 非球面。彗形像差,又稱彗星像差,此種像差的分布形狀以類似於彗星的拖尾而得名。軸外物點發出的錐形光束通過光學系統成像後,在理想像面不能形成完善的像點,軸外視場不同孔徑區域成像的放大率不同形成的。
  • 光學透鏡稜鏡生產廠家/晶亮光電
    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為凸透鏡也叫正透鏡和凹透鏡也叫負透鏡倆大類。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雙凸、平凸、凹凸三種;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雙凹、平凹、凸凹三種。平凸透鏡平凸透鏡是把平行光線聚焦到一個點上的理想選擇,這些透鏡可用於多種應用。它們有證的焦距,對於無限遠和有限遠共軛應用,它們有接近最佳的外形。平凸透鏡可以將準直光束匯聚在後焦點上,也可以將點光源變成準直光束。
  • 菲涅爾透鏡的故事
    菲涅爾透鏡是由法國物理學家奧古斯汀.菲涅爾(Augustin.Fresnel)發明的,他在1822年最初使用這種透鏡設計用於建立一個玻璃菲涅爾透鏡系統——燈塔透鏡。       通過將數個獨立的截面安裝在一個框架上從而製作出更輕更薄的透鏡,這一想法常被認為是由布封伯爵提出的。孔多塞(1743-1794)提議用單片薄玻璃來研磨出這樣的透鏡。而法國物理學家兼工程師菲涅耳亦對這種透鏡在燈塔上的應用寄予厚望。根據史密森學會的描述,1823年,第一枚菲涅爾透鏡被用在了吉倫特河口的哥杜昂燈塔上;透過它發射的光線可以在20英裡(32千米)以外看到。
  • 尋密嶺南|廣信探源——揭開趙佗蒼梧國與西漢蒼梧郡前後相承之秘
    趙佗稱帝始於漢高后5年(前183),因漢廷斷絕鐵器流入南越國而引發雙方關係緊張,邊境地帶更爆發了小規模的武裝衝突;看到陸賈帶來的漢文帝詔書有不少積極主動的親善舉措,包括修復趙佗在河北故鄉的祖墓等,趙佗立即抓住了改善雙方關係的良機。從史記陸賈傳和南越傳記載的這些史實看,趙佗頗善拿捏政治雄心與現實力量之間的分寸,十分注意搞好與漢廷的關係,避免嶺南陷入戰火,確有行仁政之風。
  • 「國家一級博物館」——南越王墓博物館 跟小宸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眾所周知,古代的政權基本集中在北方,嶺南地方很少能發現大型古代墓葬。所以當時在廣州發現西漢南越王墓的時候,震驚了全國。小宸很喜歡看考古紀錄片,看完了《南越王墓》,就特別想要到現場去看看。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君王趙眜的陵墓。這座墓是1983年的時候,挖掘土堆的時候偶然發現的,當時人們完全沒發現,居然在鬧市區發現了大型古代墓葬。喜歡考古的朋友都知道,古代人經常是視死如生,也就是死了也要把生前的東西帶到冥界。因而在秦漢時期,都是實行厚葬制度。
  • 流傳3500年,跨越時間與地域的古老護身符:蜻蜓眼玻璃珠
    圖三 土耳其伊茲密爾地區生產的玻璃工藝品:邪惡之眼護身符跨越時間與地域的稀世珍寶目前世界範圍內出土最早的蜻蜓眼玻璃珠可追溯至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約公元前16世紀~前13世紀)。最初主要當墜飾使用,即在珠飾上面留有小孔,可供穿系(圖四),其後逐漸演變為在珠飾中間穿孔,作為串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