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提到了潮人們喜歡「跟風」的流行現象,大致上是「換上一身潮牌,將姿勢擺成嘻哈模樣」,那這些成片除了發在自己的朋友圈裡也可以分享在更大的平臺。
雖然此 ACU 非彼 ACU,但這個由潮流愛好者們自發的組織也被人們熟知,自從將貼吧的重心轉移到微博後也經營得十分火熱。
從每天的粉絲投稿來看,不得不承認它們的數量以及質量!各路潮咖都紛紛在上面秀自己的 look,我自然也喜歡在微博上欣賞大家的展示。
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條評論說圖上的女生穿的格子襯衣為 fake,主頁君也回復會酌情處理。其他人也接著發出疑問,毫無 logo 的純格紋衣服是怎麼看出來假?
或許這就是「高手」在民間,一眼辨真假。其實這樣的「舉報」以前也出現過,只是更為明顯的圖案或是款式。
再回到那件「無名」襯衣,是不是沒有露出 logo 就表示這張照沒有含金量,無法為自己正名呢?
⍫⍫ 一邊 diss logo,一邊需要 logo
每當一些品牌在出新的時候我們都會評論「不就是印個 logo」,大牌之間聯名合作的時候也會出現「不就是印倆 logo」,批判它們沒誠意、沒設計……
可是沒有 logo 之後又無法證明「身份」,可能就會被貼上 fake 的標籤,實力背鍋。了解之後又會引來「花這錢,不如買#¥%(某品牌)」
⍫⍫ 層出不窮的 logo 標記 APP
「標記一下我的生活……」這句小紅書的廣告詞是不是很熟悉?近日因為《偶像練習生》節目也是頻繁出現在熒幕上,其意思就是說這張照片上出現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被標記名字,地點、服飾、食品等。
其實它並不是標記 APP 的先河,早在幾年前就有了十分火熱的「nice」,成為潮人們分享自己穿搭 look 的新天地。也有很多所謂的網紅、博主是靠這樣一種方式走紅,以致到後來發展自己的生意。
產業鏈大致就是:po 美照→詢問美物→藉此推薦連結→打廣告
⍫⍫ 哪裡有沙漠,哪裡就有綠洲
潮流從來不會被牽著鼻子走,也從來不缺乏愛唱反調的反之行者,「你們愛 logo 我就不愛」的 MUJI style 也同樣是深受多數人喜愛的一種穿搭方式。
我們可以標記生活,但不能被標記,標榜身份正確的打開方式是生活方式,無論你是喜愛張揚的街頭還是簡約的精緻,我一直相信高手在民間。
⑅⑅⑅ ⑅⑅⑅ ⑅⑅⑅
至於我們需要 logo 麼,我認為我們需要的是有誠意的 logo,至少在質量、設計上對得起定價,粉絲也會細水長流,品牌文化建築才會愈砌愈強。
大家不單單只會憑藉 logo 來識別,憑設計、剪裁、質感……也能辨別出個一二,這也是一種共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