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 何川 管仁瑩
這是我和你分享的第 15 篇成長建議。
會低調,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功。
但工作十幾年後,我才發現,低調是一門大學問,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
有些人一直以為,低調是要表現得很「謙虛」,低調主要是避免「槍打出頭鳥」。
其實,這麼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只會讓你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窄。
今天和你聊聊:什麼是真正的低調?
兩年前,我們公司有過一個實習生。上班第一天,就趕上一個重要項目上線。
她其實不用加班,卻主動給團隊骨幹們打下手,一直熬到凌晨。後來,小姑娘的工作熱情只增不減,我破格提前轉正了。
轉正述職那天,她說了這樣一段話:
公司為我提前轉正,真的很激動。
要感謝前輩的指導,否則我不可能進步這麼快。也要感謝團隊每個人的包容和耐心,讓我在很短時間內,參與到具體工作中,也因此爭取到了提前轉正的機會。
能加入咱們團隊,很幸福很幸運。
當時,這個小姑娘還沒有正式畢業,卻掌握了很重要的職場心態:低調。
實際上,她在實習期間做出了很多成績,老同事都很認可她。她對團隊績效的真實貢獻,超過了30%正式員工。但她的述職發言,自信得體,不刻意,不矯情。
不僅讓推薦她轉正的我,感覺很踏實。還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她心裡裝著團隊。
相反,你會發現很多職場老人,雖然工作很多年,但並不懂得什麼是低調。他們在同樣的公開場合,往往會這樣說:
今天能夠站在這裡,我是很意外的。其實,我並沒有做得很好,我身上還有很多問題,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提升。
他們以為這樣說,會顯得很低調,顯得自己很謙虛,其實特別油膩,特別招人煩。
首先,一點都不真誠。
坦白講,哪個人被領導表揚認可了,不開心?哪個人站在講臺上公開發言,不激動?最沒勁的就是那種明明很開心,卻故意裝平淡。明明激動,卻故意裝冷靜。
做人,最起碼的一點心態是真誠。其實,很多時候,真誠才是真低調。
我記得前幾年,有一場很盛大的晚會,天后王菲念錯了一段發言詞,她沒有選擇搪塞了事,而是真誠地表達自己念錯了,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重新念了一段正確的發言詞。結果,反而受到了更多的讚美。
所以,不管你採用哪種形式的低調,你都必須記住一點:一定要真誠。
千萬不要假低調,明明自己很想要,卻說不要。你那根本不叫低調,叫悶騷。
真低調什麼樣?給你舉個例子:
2004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被央視評選為「十大經濟年度人物」,可他拒絕採訪,還派了一位華為高層領導,去央視公關部門,堅決要把自己的評選給「撤」下來。
2007年,華為被評為「2006年最受尊敬的企業」之一,央視再度邀請他出席頒獎典禮,任正非堅決不肯出席,只派手下去領獎。
2009年,任正非被評為「2008年度25位最具影響力企業領袖」,任正非依然不肯出面參加,照例讓手下代替自己去領獎。
任老先生這種作派,才是真低調,因為他真不想要這些,他知道什麼最重要。
其次,只考慮自己的感受。
你想低調沒問題,想謙虛也可以,但你要慎重說自己有問題。否則,那些推薦你認可你的人,怎麼辦?他們推薦你認可你,可不是為了讓你改進問題的。他們是希望你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承擔更高的目標。
你說自己有問題,那他們是不是也有問題?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領導推薦你、認可你,第一個層面是「表揚你」,第二個層面是是在「表揚自己」。表揚自己有眼光,能發現你這樣的人才。所以,你要替領導把這句話說出來,而且,要大大方方地說出來。
你要讓你的領導相信,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也讓別人相信,你的領導是有眼光的。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精神境界和現實成就,都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毛澤東曾評價他: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但曾國藩,也吃過「高調」的虧。
有一次,父親舉辦壽宴。曾國藩誇誇其談,全然不把席間的賓客放在眼裡,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見他狂妄自大,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萬分後悔。後來,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嚴格恪守低調原則。雖然他立下無數功勞,但每次都不忘歸於朝廷和同僚。
所以,真正的低調,不是一味謙虛,讓自己顯得很低。而是不僅有信心認可自己的好,還能通過自己的好,讓別人顯得更好。
理解到這個層面,才會收穫更多的讚美和支持,才會遇到更多的貴人和機會。
相反,很多人刻意低調,其實根本沒理解低調的真義。他們假低調,真虛榮,經常希望通過自嘲自貶,讓別人多再認可自己一點,卻不知道,別人也需要認可。
這些人凡事首先想著自己好受,怎麼會有人願意和你共事?怎麼可能混得好?
最後,再引申一點個人理解。
如果你反覆琢磨「低調」這兩個字,也會發現,這兩個字藏著不一樣的智慧。
如果「低」是一種姿態。那「調」是什麼?
是調性嗎?
其實,你完全可以換個角度去理解。
比如,「調」,是調動。
因為姿態「低」,你可以「調」動更多人,「調」動更多資源,進而成就更大的事業。
古人講,海納百川。海,就很低。因為低,才可以調百川入之,成汪洋。
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