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疫情下,去年養猴的都賺了」

2021-02-10 中原鵝廠

新野猴戲藝人正在訓練猴子騎小車。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攝


猴子騎著小車,楊林貴通過栓在車把和車尾的木桿,輔助猴子掌握方向和平衡。按照計劃,今年春節,楊林貴將和往年一樣,受邀要到一個特色小鎮表演,從正月初一演到十五,報酬兩萬元。


楊林貴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猴藝」的資深表演者,除節假日受邀外,他已多年未外出街頭表演過。近年,表演者以四海為家進行街頭表演的模式逐漸式微,又因新冠肺炎疫情等,更至絕跡。表演開始向景區轉場,也越來越受企業年會、節假日慶典的歡迎。


儘管如此,因年輕人不願接班,還在表演的新野猴戲藝人,僅剩兩百人左右。

2014年10月,河南省新野縣鮑灣村,2歲的於佳鑫懷抱著兩隻小獼猴坐在父親腿上。村裡的孩子大都從小就與猴子非常親近。澎湃新聞記者 徐曉林 攝

在新野縣獼猴藝術養殖協會會長張俊然看來,新野猴戲還有發展空間,但藝人越來越少也是必然。「以前,耍猴是為謀生,討口飯吃,現在,年輕人隨便打個工,收入都可以。」


如今,年輕的新野猴戲藝人在思考如何「觸網」,將猴藝視頻化、流量化。


與此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野獼猴養殖行情大漲。相比往年,猴子價格翻了一番,最貴的賣到兩萬多一隻,依然供不應求。「客戶主要是科研單位,做新冠肺炎疫苗等實驗。可以說,新野獼猴養殖,為抗疫做出了貢獻。」1月7日,張俊然說。

新野縣是三國古城。當地從何時有了猴戲?「始於兩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傳至當下」是當地比較認可的說法。在當地出土的「舞樂百戲」系列漢畫像磚上,依稀有猴戲的形象。


多名新野猴戲藝人回憶,上世紀80年代,當地人開始外出耍猴。忙完秋收,上萬人的耍猴隊伍、兩三人一隊,肩挑扁擔,手牽猴狗,浩浩蕩蕩。如新野縣樊集鄉鮑灣村,當年全村95%的人家都養猴、耍猴。如今,該村仍在表演的新野猴藝表演者,只剩10多人。


68歲的張志中,已經20多年沒出去耍猴,現在靠養猴、種地為生。「過去文化落後,看猴戲的多。錢也值錢,給二分,你還要找人家一分。工人每月36元,耍猴有時一天就賺二十元。」


「這(猴戲)是老輩人傳下來,饑荒時討生計的,不是光彩職業。」新野猴戲藝人於紅波自嘲說,對初中沒讀完的自己來說,當時只這一條路可以走。


1997年,16歲的於紅波就跟著師傅張志中外出耍猴。「條件太艱苦了,交通靠扒火車,風餐露宿,從來不捨得住旅館。出去一次兩三個月,一身衣服、一雙鞋、一條被子。那時候高樓少,下大雪時,就住在別人樓房前沿底下,醒來時,要先捅掉被子口的雪。」


在於紅波看來,街頭猴戲大概率要消亡。「那次獲罪風波後,街頭耍猴就少了很多。」


2014年,4名新野猴戲藝人因無運輸證在黑龍江被追究刑責,引發輿論關注。此後,二審改判4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可不認為是犯罪」。雖然數年後,《陸生野生動物或其產品出省運輸證明》被取消,沒了犯罪風險,但仍要向目的地林業部門提出申請,經許可後方可運輸,無固定目的地的街頭耍猴難以為繼。


「五年前,全縣還有四五百名猴戲藝人。現在,還在表演的,只剩200多人,而且基本都在景區,街頭耍猴可以說已經絕跡。」新野縣獼猴藝術養殖協會會長張俊然對澎湃新聞說。


多名猴戲藝人分析,街頭耍猴絕跡,有疫情因素,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收入問題,二是年輕人選擇多了。「街頭耍猴路越來越窄。你現在出去,先不說運猴的行政許可,交警不讓你耍,衛生不讓你耍,城管不讓你耍,不受待見。年輕一代也不喜歡,人家都想乾乾淨淨的。」


楊林貴是2015年出版的紀實攝影圖書《最後的耍猴人》中的主角,今年63歲。他已多年只在節假日受邀才出去表演,客戶主要是景區、特色小鎮和企業慶典。今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他受邀要到一個特色小鎮表演,談好的價錢是兩萬。這是老客戶,他已去過三年。


往年,市場價是一個人帶三隻猴,每天一千五,受疫情影響,今年降到一千多。2020年春節,楊林貴只表演了兩天,就回老家了。去年表演這塊,他收入近三萬元。

新野猴戲藝人於紅波的另一個身份,是南陽市一家旅遊開發公司老闆。


目前,於紅波和江西廬山西海、南京寶華山等景區有合作,除為景區配套新野猴戲這個非遺表演項目外,還在景區放養猴群,使遊客在休憩時可以餵猴、與猴群互動。


「許多景區有野猴,但看不到。我們放養的猴,是馴過的。形成習慣後,就不用馴了,但也要管理,否則它可能跑掉。」於紅波介紹,每個景區,猴戲表演和放養管理,少的需要4-6人,多的要8-10人。其中,猴戲藝人工資最高,如果是自己帶藝猴,每月最低8000元。


還有些新野猴戲藝人,承包動物園,或在景區、動物園負責馴養動物。


今年50歲的蘇玉辰,和媳婦兩個人打一份工,負責餵養、訓練北京一家景區萌寵動物園的動物,管吃住,每月1萬元。「所謂一通百通,你會餵猴馴猴,就會馴豚鼠、馴小香豬等。」


臨近春節,因疫情許多景區已停業,不少猴戲藝人都從景區回到老家。有的景區,對過完春節什麼時候營業,猴戲表演還能不能上,都沒明確。


新野縣獼猴藝術養殖協會會長張俊然說,疫情對新野猴戲衝擊不小,使其傳承問題更加突出。在他看來,新野猴戲頗有發展空間,除影視拍攝,現在,企業年會、慶典活動邀請表演的,越來越多,價格也不便宜。「猴戲從地攤,登上了大雅之堂。」


「2020年我們曾到一個教育機構演出,小孩子看到猴,都圍在臺前,喜歡得不得了。」張俊然說,猴戲節目也有提升空間,服裝、道具、表演師傅等,也要進一步包裝。


和張俊然的思考不同,老一輩猴戲藝人張志忠,更擔憂傳統猴戲的傳承。

其介紹,傳統猴戲,特色是唱詞、臉譜。猴子變臉有多張臉譜,包公臉、關公臉、黃忠臉、楊六郎臉、老頭臉、姑娘臉、豬八戒臉、馬武臉、猴臉,變什麼臉要帶對應的帽。至於唱詞,接近當地的地方戲——南陽梆子。但上世紀80年代開始,傳統猴戲逐漸演變為現代猴藝,偏重雜技、動作、故事性,傳統猴戲消失,非但臉譜少有人會製作,會唱的更沒幾個了。


33歲的於飛,是最年輕的新野猴戲藝人之一,2021年1月13日接受採訪時,他剛從山東一家景區回老家10多天。


「最近很鬧心。」他說,年輕時,因相親被嫌棄是街頭耍猴的,他曾轉行。後來找到景區,才重操舊業。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景區一直未開,他一度想把猴子賣掉,在老家承包土地,後來景區開了,也就作罷。如今,他再次面臨抉擇。


「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肯定是想傳承下去。但總沒收入,也不是辦法。」於飛說。


於飛曾在視頻平臺開通直播,也經常錄些猴子視頻,最高時,粉絲達到兩萬。但總被一些網友舉報,導致帳戶被封或限制流量——儘管他有合法馴養手續,猴藝還是非遺項目。


「有個女網紅,播播小猴子,就有兩百萬粉絲。」在採訪中,張俊然、於紅波都談到,他們在思考,如何「觸網」,將猴戲和猴子視頻化、流量化。因為文化素質不高,許多猴戲藝人對新生事物有牴觸情緒,儘管也有人嘗試直播等,但他們的表達能力或客觀條件太差。


「全國網紅最多的是東北。最近,已經有東北的公司來考察過,尋求合作。我們提供猴和合法手續,他們提供女主播,搞直播,拍視頻、情景劇,相信效果會不錯。」張俊然說。

因為自然繁殖,許多新野猴戲藝人家,少的三四隻猴,多的二三十隻。由此,催生了當地的特種獼猴養殖行業,近二十年來,當地養殖規模一直在擴大。


2015年,新野縣大大小小的獼猴養殖場12個,獼猴總數將近4000隻。2021年1月6日,南陽市南陽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目前,新野縣規模以上(50隻以上)獼猴養殖場近30家,獼猴存量六七千隻。辦有獼猴馴養繁殖證的藝人約300名,獼猴存量三四千隻。


2020年疫情後,許多獼猴養殖戶擔憂獼猴養殖會被禁止,後來才吃了定心丸。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疫情影響,新野獼猴養殖業行情反而大漲。


「今年養猴的都發財了。」張俊然向澎湃新聞介紹,往年一隻猴七八千元,2020年翻了一番,今年漲到兩萬多。「今年的還沒開始繁育,但只要賣都有人預定,問題是還沒貨。客戶主要是科研單位,用來做新冠肺炎疫苗等實驗。可以說,新野獼猴養殖為抗疫做了貢獻。」


獼猴養殖場老闆鮑鑫介紹,四五年前,自己不想在外耍猴了,就回了老家,專職獼猴馴養繁殖。從最開始引進種源,規模逐年發展,到目前為止,蓋有20多間猴舍,養著100多隻獼猴。


澎湃新聞注意到,養殖場堆著許多奶粉空罐,這些都是小猴斷奶後補充營養喝的。「現在猴子生活好得很,早上吃特製飼料,中午水果,晚上用紅薯、蘿蔔等打碎,拌麵蒸饅頭。」


猴舍傳來伴隨鐵閘門「框框」聲的激烈嘶打聲,鮑新的妻子急忙跑過去「勸架」,猴舍馬上安靜下來。鮑鑫說,一隻大公猴的爆發力,比大狗都厲害,因為它非常敏捷。「根本離不開人,現在猴子處於發情期,像剛才,如果不及時制止,可能就有猴被咬傷,出現傷殘。」


鮑鑫不願談現在的猴價。他表示,因為供不應求,有許多來預定的,承諾「到時候市場什麼價,就出什麼價」。在他看來,該行業不好做大,主要是農民沒錢投資,都是滾雪球發展。


南陽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獼猴養殖專業委員會、新野麒麟崗獼猴馴養培訓基地負責人黃愛青從2001年開始養猴,現在養殖場有三四百隻猴。他介紹,當地人對猴子生活習性很熟悉,養殖方面沒有問題。只是,藝猴一般是兩三隻,平時像寶貝一樣,很少生病。規模養殖,疾病就會多一些。「最開始養時,附近有猴子生病了,我就專門買過來,治療、研究。最後,感冒、發燒、拉肚子等常見病,基本都沒問題了。」黃愛青說。


「現在的價錢,比往年翻了一番,市場價一兩萬。賣兩萬多的,那是極個別的。」他說,以往,都是養殖場到處聯繫科研單位、動物園,現在倒了過來,「這個東西(繁育)快不了,一年只生一個。現在還有人來找,但都訂出去了,沒有了。」

黃愛青介紹,有外地科研機構過來,甚至想在當地收購一個養殖場,主要是為儲備實驗猴資源。其表示,4歲以上的成年猴就是種源,實驗用猴主要是指2-4歲的,也就是商品猴,目前,這個規格的猴子基本全被買走。「出售的時候,都要辦手續,還要打晶片。」


南陽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工作人員介紹,獼猴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繁育馴養,經營利用等行為均需要取得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許可。因為疫情,實驗猴需求增加,這個行情會隨疫情結束曇花一現,但從另一方面講,價格漲了上來,想降下去,也不太容易。


養殖場每年可以出售多少只猴,與存欄數和新繁育數有關。


「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本意,包含鼓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主要是為增加種群數量,用於科學實驗,滿足觀展等需求。根據目前市場需求,獼猴養殖場可以給科研機構儘可能出售一些,但絕不能把種源給賣了。鼓勵他們儘量留一些新繁育的作為種源,滾動發展,這才符合立法本意,辦場宗旨。」前述工作人員說。

相關焦點

  • 「疫情下,去年養猴的都賺了」
    如新野縣樊集鄉鮑灣村,當年全村95%的人家都養猴、耍猴。如今,該村仍在表演的新野猴藝表演者,只剩10多人。68歲的張志中,已經20多年沒出去耍猴,現在靠養猴、種地為生。「過去文化落後,看猴戲的多。錢也值錢,給二分,你還要找人家一分。工人每月36元,耍猴有時一天就賺二十元。」「這(猴戲)是老輩人傳下來,饑荒時討生計的,不是光彩職業。」
  • 網紅違法直播養猴被抓
    網紅違法直播養猴:今年二十多歲的小潘,從去年七月開始在網上直播養猴,並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多條養猴視頻。
  • 比亞迪電子(00285)去年少賺27% 股息待議
    原標題:《神州民企》比亞迪電子(00285)去年少賺27%,股息待議
  • 疫情下,華人美女每天少賺1000元,所有男人都想讓我摘下口罩
    摘下口罩,就是把自己暴露在可能的染疫風險中,還等於默許了男客人的騷擾行為;不摘口罩,她又擔心對方會找她麻煩、不給她小費……在疫情之前,桑迪每晚都能靠著小費賺200美金(約人民幣1310元);而現在她經常站好幾小時都等不來一桌客人,只能拿著可憐的$2.13的基本時薪勉強度日,因此她非常需要錢
  • 疫情下的香港翠華餐廳都怎麼樣了?
    去年中反修例風波持續,及至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均重挫本港零售餐飲業,做遊客生意的傳統消費旺區更面臨巨大挑戰,其中,港式連鎖餐飲品牌翠華餐廳,過去一年有超過10間分店結業或暫停營運,且逐步撤出核心消費區。
  • 郭德綱養猴,德雲社被鬧翻天,嶽雲鵬卻只用一招就搞定
    如今德雲社發展得真的是如日中天,每次商演都是一票難求,令人羨慕不已,當然這也是他們的實力所致,每次說的相聲總是能令人捧腹大笑,怪不得觀眾能捧場呢。其實他們說的這些段子,很大一部分都是源於生活,比如嶽雲鵬說孫越和大象搶食的事情,其實很大一部分也是真實的,只不過不了逗樂觀眾進行了改編而已。
  • 「姥爺不讓我進門」,河南疫情防控被贊「硬核」!
    河南火了!  這幾天,全國各省市地區紛紛採取防控行動,但河南省卻被頻頻被網友稱讚「硬核」,有幾個話題還登上熱搜,讓許多網友們紛紛喊話各省市地區「來抄河南的作業」,稱河南的這些舉措為「教科書」。  河南到底做了什麼防控措施?
  • 你沒有資格瞧不起河南人!河南將誕生下一個「上海」,心服口服
    去年全國17個城市GDP突破萬億,經濟穩步發展。北上廣深是中國老牌一線城市,其中廣州和深圳的GDP都超過2萬億,上海和北京的GDP都超過3萬億。上海是目前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中國有一個發展潛力很大的城市,有希望成為下一個「上海」。
  • 湖南的兩個千億富豪,男首富去年賺520億,女首富去年賺7百億
    之前中國知名的富豪都集中在廣東跟浙江的沿海一帶。不過最近10年湖南的發展非常快,也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湖南男首富陳邦跟女首富周群飛了。這兩個湖南千億富豪在去年財富都實現了暴漲,其中男首富陳邦賺了520億,女首富周群飛賺了700億。
  • 開放盛會 河南作為:參加進博會能給河南帶來什麼?
    規模更大、質量更優、創新更多、層次更高——全球疫情下,進博會的如期舉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全球商界注入極大信心。  對進博會這一全球頂尖的開放平臺和貿易創舉,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籌備,連續三屆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吸引外來投資、拓展合作領域、助力產業轉型、推動消費升級,向全世界展示著中部大省堅定的開放決心和磅礴的開放力量。
  • 疫情期間進口食品競爭激烈!有商戶擔心異國「封國」,緊急下400萬元...
    近日,常逛進口超市的黃女士發現,進口超市的產品裡越來越多產自於東南亞、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北美洲、澳洲產地的產品正在減少,甚至在整個超市裡想找出這些區域的產品都要費一番功夫。 一家進口超市門店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樣的現象並不意外。實際上,無論從產品產地還是從產品供應數量上,今年進口零售尤其是休閒零食類產品,正在加速更迭。
  • 河南兩會召開在即,政協委員要連續「封閉」五天!快看下大家都帶了啥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文/圖河南即將進入「兩會時間」,河南商報記者帶你全程「圍觀」。1月15日下午,出席河南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們陸續來鄭州駐地報到。在大河錦江飯店報到現場,河南商報記者邀請多位政協委員「開箱」,看看委員們帶來了哪些稀罕物件?
  • 銘記和奮進|2020河南公安十大新聞事件之二:疫情防控,河南公安硬核...
    每個人都是歷史親歷者、都是歷史見證者,讓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共同掃描一起走過的不尋常的歲月。最振奮的是,我們有了自己的旗幟。這是中國人民警察史上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日子,也是人民警察隊伍必將永遠銘記的歷史性時刻——2020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訓詞。全省民警無不振奮。最考驗的是,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 微光:疫情大考下的暖心瞬間
    新華社鄭州2月3日電 題:微光:疫情大考下的暖心瞬間新華社記者 雙瑞
  • 河南衛視抗擊疫情特別報導:《我們一起戰「疫」》漯河篇
    服務類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採編發布服務、轉載服務    這裡是河南衛視和新聞頻道並機直播的抗擊疫情特別報導:《我們一起戰「疫」》。首先我們來關注河南的疫情。2020年2月24號0點到24點時河南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出院病例59例。
  • 疫情下,河南19位中小學校長這樣談育人……
    河南中小學校長紛紛響應,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引導廣大師生開展「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 在抗擊疫情中上好德育這門大課 吳振民,河南省實驗中學校長
  • 河南洛寧好樣的!疫情無情人有情,洛寧縣50噸蘋果沙梨馳援武漢
    此次洛寧縣捐贈武漢的有13噸上戈蘋果、8噸金珠沙梨、29噸青蘿蔔共50噸,支援湖北武漢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蘋果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願這滿載河南洛寧人民情誼的有機蘋果給抗疫一線送去安康和幸福,早日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海升集團洛寧基地總經理楊永鋒滿懷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