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提檔於國慶節前上映,但依舊沒有磨滅觀眾對《奪冠》的熱情,打響影院復工「第一炮」,首日票房就高達5500餘萬,上映第二天便票房過億,之後更是與兩部國慶檔熱門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共同位列票房榜單前三甲的位置。如今,上映12天的《奪冠》,已經突破5.5億票房,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開了個好頭。
影片《奪冠》的上映可謂是一波三折,不僅經歷過改名(原名為《中國女排》),而且還遭遇過撤檔(疫情)和提檔(國慶),相信如果不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和演員辛苦的付出,得到觀眾的一致認可,這樣的作品早被扼殺在「搖籃裡」,根本不可能獲得如今的好成績。
導演陳可辛表示:「能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本身就是件很幸運的事,此次創作過程中沒有留下遺憾,無論觀眾和市場給予怎樣的反饋,自己都會欣然接受。」事實上,《奪冠》雖然斬獲了可觀的票房,但口碑卻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認可演員演技的同時,不少網友反對片中大肆渲染主人翁「郎平」的劇情,並發文斥責「不如改名為《郎平傳》」。
對於《奪冠》拍成了《郎平傳》的說法,導演陳可辛認為:「《奪冠》並非是《郎平傳》,因為劇情中並沒有介紹郎平的婚姻、家庭、女兒等個人故事,而這些都是人物傳中必備的要素。拍中國女排,最大的難題就是怎麼取捨,這個題材時代跨度四十多年,容納了許多的人物和故事,郎平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幾乎每一段歷史都與她息息相關,因此,她的鏡頭自然格外的多,這也就造成了觀眾認知上的偏差。」
《奪冠》的成功,帶火的不僅是故事原型人物郎平,還有郎平的扮演者鞏俐,精湛的演技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圈粉無數,成為當下眾人稱讚的對象。
陳可辛表示:「除了鞏俐,再也想不到還能找誰出演郎平。我一輩子沒拍過一條過的重場戲,三頁紙的臺詞,整部電影的主題,憋了一部戲,鞏俐一個鏡頭完美演繹出來。那一刻我心裡在想,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買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於前者!我永遠都會記得,我拍過一個一條過的鏡頭!」
帶女兒醒醒一起去影院看《奪冠》的章子怡,事後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表示:「鞏俐姐演郎指導,兩位各自領域裡最傑出的女性,欣賞她的表演,感受她的故事,熬過九個月的等待又如何?」這是章子怡時隔多年後,首次主動在公開場合稱讚鞏俐,而在此之前,一直網傳著關於她兩不和的消息。
鞏俐出演的「郎平」,不僅得到黃渤、周潤發等眾多圈內人士的稱讚,還得到了郎平本人「神似」的高度認可,包括網友也紛紛在網上以留言、發影評等形式,對她的精彩演繹稱讚有加。
但就在去年《中國女排》還未改名為《奪冠》,剛宣布鞏俐出演「郎平」一角的時候,網上可是謾罵聲一片,不少網友堅決抵制由外籍藝人鞏俐出演中國郎平的行為,當時她客串出演的《花木蘭》也因國籍問題被一同抵制。
國籍問題瞬間成為藝人背在身上的「炸藥桶」,許多藝人為了不受牽連,紛紛在網上自證中國籍身份,其中寧靜、趙薇、鄧亞萍就在社交平臺曬出自己的戶口簿或身份證,而蔣麗雯和高曉松則通過聲明和發文解釋等方式證明。
身處輿論風波的鞏俐,因為沒有出面給出相應的解釋,又一次遭受到網友的「口誅筆伐」,甚至還被深扒出此前她關於「國籍」問題的相關說辭。
早年,鞏俐在接受央視主持人楊瀾的採訪時,曾公開回應過關於自己外籍藝人身份的問題,她坦言:「改國籍是個人的選擇,沒必要去解釋什麼。」也正因如此,網友對鞏俐的抵制熱潮更加高漲,甚至還出現了許多「鞏俐滾出中國」的過激言論。
如今,鞏俐憑藉在《奪冠》中的出色表現贏得滿堂喝彩,雖然還有不少網友對她的國籍問題耿耿於懷,但卻也只是吐槽一下而已,那些「口誅筆伐」的尖銳聲音被消磨,更多的是觀眾對她演技的認可和稱讚,畢竟郎平是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不僅多次率隊徵戰賽場為國爭光,而且還為弘揚中國女排精神做出了巨大貢獻,鞏俐能在螢屏上如此神似還原郎平,就足以說明她對中國女排精神的認可和的強烈民族榮譽感。
還和當初回應國籍問題一樣霸氣,對於網上的吐槽和讚美,鞏俐全盤接受,她表示:「但我還是我,我還是會一意孤行,走自己的路。」從昔日「滾出中國」的抵制聲,到如今「神似」的高度認可,鞏俐靠的並非僅僅是《奪冠》的出色表現,而是她那時常牽掛祖國的心。
一個不懂排球的小個子女性,是如何演活女排傳奇人物的呢?據悉,郎平回到國家隊的時候,曾因為出任過美國女排主教練,遭到國人的抵制,後來是許家印的力排眾議,才成功擔任國家女排主教練一職。或許正是這樣的感同身受,讓鞏俐能更好地走近郎平,去表達自己的民族榮譽感和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因為家人的關係而入籍,這是很自然的事。我覺得沒什麼,而且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這是鞏俐曾公開說過的一句話,話糙理不糙,看得出她並沒有忘記自己華人的身份。
鞏俐受李安導演的邀請,出席某頒獎典禮並擔任評審團主席一職,這本是屬於兩岸華人盛典,結果卻因某人的不當言論,弄得現場「火藥味」十足。身為評審團主席的鞏俐,顧全大局絲毫不給老朋友李安面子,當場霸氣拒絕上臺頒獎的邀請,不僅堅決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而且還為國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鞏俐因多次參加坎城國際電影節,被稱為「坎城的女兒」。多倫多電影節上,主持人用英語向觀眾介紹鞏俐,但鞏俐並沒有理會旁人的介紹,而是在開講的第一句話就介紹自己華人的身份:「大家好,我是中國演員鞏俐」。僅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觀眾就記住了這位華人國際巨星叫鞏俐。
「我就是我,不管你們說什麼也無法改變我」,這就是真實的鞏俐,態度堅決而又強硬,即使知道「改國籍」會招來非議並被抵制,但依然我行我素,因為愛國的初心從未改變,她相信時間和行為能證明一切,堅持熱愛和默默付出,才是她從被抵制到備受稱讚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