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帕爾 Martin Parr
1952年 英國
前瑪格南圖片社主席
馬丁·帕爾Martin Parr,1952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薩裡郡的愛普森。在祖父喬治·帕爾George Parr的影響和鼓勵下,童年的馬丁·帕爾對攝影充滿了興趣。
1970至1973年,馬丁·帕爾在曼徹斯特理工學院學習攝影。
1975年至90年代早期,為了實現他成為自由攝影師的夢想,馬丁·帕爾同時兼任多份工作。
八十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反映英國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折射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勞工階級的衰微和貧困。因其在社會紀實方面的獨特視角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形式而贏得了國際性聲譽。
1994年,經過一番針對其極富挑釁性的攝影風格的激烈討論,馬丁·帕爾成為瑪格南圖片社的正式成員。2014年,馬丁·帕爾被成員們投票選舉為瑪格南新主席。
馬丁·帕爾冷嘲資本世界裡庸俗、可憐的全球化生活、英美快餐式生活、所謂的「中產」生活,就像他拍的牆紙一樣,花裡胡哨卻言之無物。他的作品中到處都是窘迫、尷尬的英國人,紳士也紳士不起來。彩色+閃光燈,讓細節更分明、色彩更飽和,揭示出那個更喧鬧的真實。如著名的《超市》系列,關注消費主義,人的物質欲望,更突出的是在此欲望驅使下人的種種不堪。《小世界》系列直接關於全球化,來自發達國家的鴨子團遊客在世界各地留影、掠奪、尋歡。「生活的成本」拍攝中產階級的派對,拍攝他們身邊、身上無聊的附加價值。《最後的度假勝地》系列中,本應該快樂的人都麻木如白痴,新布萊頓也猶如世界末日後的廢墟。
馬丁·帕爾的作品雖然尖刻,卻非常冷靜,他從來不嘲笑自己所拍攝的對象。他說:「我所拍攝的不過是一種休閒娛樂的生活,一種我親眼所見的現象。我對我們生活的世界感到著迷。如何解讀它並把它變成具體的圖像,且嘗試通過它們去講述一個戲劇性的故事,那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為此感到興奮,畢竟,那些都是我一直在嘗試去做的事情。」
2002年費登出版社出版了傳記《馬丁·帕爾》。同年,倫敦巴比肯美術館開始了帕爾的大型作品回顧展,這個展覽也在馬德裡瑞內索菲亞美術館,巴黎歐洲攝影之家,漢堡堤壩門展覽館進行了展出。2004年馬丁·帕爾被委任為威爾斯大學的攝影學教授,同年還被任命為阿爾勒聚會的客座藝術總監。馬丁·帕爾對電影業產生了興趣,也開始在不同領域例如時尚界、廣告界運用他的攝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