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代冒出的歌手,總有一種一開口就能將人拉回過去的魔力。
一月底,孫燕姿在凌晨悄悄上線了一首新歌:《餘額》。
沒有聲勢浩大的宣傳,這首新歌依然在零點準時霸佔了朋友圈。
儘管青春的餘額所剩無幾,孫燕姿的歌聲響起時又讓人如同置身於那個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
滄海橫流,她依然保持著倔強的音樂審美和高於標準的唱商,把途經的洶湧澎湃娓娓道來。
「青春餘額已不足」
坦白說,這首《餘額》脫離了流行旋律的範疇,記憶點不算多,一遍聽完徒留清風一陣。
如果只是淺淺地聽,很難在第一時間體會到詞曲中強勁的感受。
疫情之下,被按了暫停鍵的2020年於孫燕姿而言是一場「空」。在沒有飛行的日子,她卸下超載的行李以輕盈的姿態敲響心門,觸碰一些深藏的情緒。避開程式化的旋律與內容,譜寫了一段私人的、不太流行的,但真誠走心的詞曲。她把這場「空」投射到《餘額》中,藉以平實的語句輕輕戳破你的防備後又給人一劑安慰。雲淡風輕的表達,閒散慵懶的咬字,往返輕顫的音線緩緩溢出綿長的悲憫。像猛然噙住一口酸度超標的柳橙汁,香氣漫過味蕾,入喉後那股酸澀才蔓延開來,忍而不發亦是孫燕姿的迷人之處。偏愛她從不歇斯底裡的淡然,不去追逐某種華麗的浪潮,哀戚或歡愉,掰開揉碎才釋放出來。旋律雖不夠抓耳,好在足夠耐聽,《餘額》屬於第二眼美人,平淡卻耐人尋味。新歌評價兩極分化,情懷黨滿分致敬,嚴格派一星苛責,這首歌在豆瓣的評分不算高。但是當一個非創作型歌手反覆斟酌詞曲全情投入到創作當中,鎮定自若地將最真實的內心掏出來給你看,這般誠懇真摯,其中的驚喜便不言而喻。更何況於大多數人而言,除了「聽懂」孫燕姿,其實更需要的是聽到某種心情的安慰。就像一位網友說:「其實,大多守在零點等新歌的人,於青春二字早就沒餘額可言,之所以願意明天要上早班卻還熬到午夜沒睡,可能是因為,總覺得,如果還有這麼一種方式能夠銘記時間的流逝,也就算還沒徹底老去吧。」青春的餘額雖已不足,孫燕姿的出現猶然是一代人的安慰劑,戴上耳機仿佛又能回到那個安靜聽歌的年代。千禧年是華語樂壇的一個分水嶺,天王周杰倫空前成功的同時,一位新人女歌手在眾目睽睽之下突破重圍成為當年的新人王。第一張專輯個人風格已十分明顯,一首《天黑黑》驚豔四座,當時外界對她的評價是:這個瘦小的女生居然有如此驚人的爆發力。一代音色流氓就這麼讓人在她的歌聲裡沉迷得昏天暗地,在兵荒馬亂中找到和平。出道第一年,孫燕姿打敗了周杰倫,拿下12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除此之外,另外14個亞洲各地的最佳新人獎的得主也是孫燕姿,至今仍是華語樂壇這項記錄的保持者。同為樂壇享有盛譽的女歌手,蔡依林直到2018年才用一首《怪美的》回擊了在她身上持續十年有餘的網絡暴力。與蔡依林一路的坑疤相比,孫燕姿的平坦的確惹人羨慕。出道即是巔峰,華納的力捧加上孫燕姿獨具一格的唱腔,註定傳奇。有人說,如果每一個歌手的首張專輯都有如此精良的製作,樂壇將永遠不朽。但還有個詞,叫天賦,好音樂配上好嗓音,才能產生多倍疊加效應。孫燕姿用敘事的方式展現自己率真又治癒的聲線,念白式的呢喃,清澈地唱著厚重的情緒。感情的處理層層遞進,《遇見》副歌爆發力一打開,一個渴望愛情的倔強懵懂的女孩形象就出來了。有很多人翻唱過這首歌,換聲區、炫技式演唱,對歌曲對處理更有心思了,卻再也唱不出孫燕姿直接抵達心房那種明亮溫暖的感覺。那個靠作品站穩腳步的年代,孫燕姿憑著首首經典在唱片經濟幾度低靡的時期包攬了各項人氣獎,而獎項的評估標準之一就是專輯銷量。出道專輯在臺灣地區賣出41萬張,2000年年度總冠軍。之後的《風箏》、《Start》、《Stefanie》等專輯的銷量,也都是發布當年的年度前三。沒有當今流量經濟之下整齊劃一的重金刷榜,上乘的作品才值得當年的聽眾心甘情願掏腰包。2005年,不管是臺灣地區還是內地的唱片市場,都在經歷短暫的輝煌之後迎來了斷崖式下跌。唱片界風雨交加,這一年孫燕姿發布了專輯《完美的一天》,亞洲銷量220萬,年度第三名。作品的傳唱度,專輯的質量和銷量,多次入圍金曲獎,孫燕姿無疑是當時樂壇歌手中的領軍人物。曾經有記者問王菲,你覺得誰能是你的接班人,成為華語樂壇的天后?王菲想了想後回答,我覺得只有孫燕姿了,不過我們倆是不同類型的,不知道算不算。偶像和粉絲,歌手與歌手,存在於她們之間的顯然是後者的惺惺相惜。有人說,孫燕姿是最任性的歌手,因為她想走就走,沒人會去阻擋。想回就回,同樣無人可擋。2004年,孫燕姿處在事業的巔峰時期,頓然宣布暫別娛樂圈。 千禧年前後華語樂壇神仙打架,男歌手那邊的「周陶王林」基本已成定居,女歌手裡的「四大三小一蛇團」還處於角逐期。孫燕姿貿然退圈的舉動,放在今天可能會被事業粉們大肆抨擊沒有事業心。但在十幾年過去後的今天再開上帝視角去查看當年的影像,發現一切都有跡可循。在宣布休息前的專輯《The Moment》mv裡的孫燕姿,身形消瘦,眼神迷離,後來的活動返圖,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連軸轉的工作是如何將一個人的身體與靈魂剝離。害怕在忙碌中迷失自己,她「任性」退圈,一年後,帶著一張新專輯重返樂壇,拿下第16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這張專輯就是《Stefanie》,孫燕姿的英文名。同名歌曲開篇就用「站在最頂端上卻失去光芒,曾留下的痕跡我無法想像」表明心跡。一首宣告回來的歌,一首給歌迷的歌,喜憂參半又鼓舞著每一個踏入人生新起點的人勇敢。深陷「埃及風波」,人氣口碑雙下滑,一個不卑不亢且平和捨得的人,在輿論的壓力之下選擇減少曝光量。埃及事件真相的羅生門,也為孫燕姿出走華納埋下了引線。第三次隱退,是2017年宣傳完《跳舞的梵谷》,她留下一句「璀璨的年華在飄逸,我們忘了沾沾自喜」後選擇暫別事業回歸家庭,徒留我們在狂歡之後尋得一處平靜來倚靠。到了這個時期,歌迷們對她隱退的舉動已經見怪不怪,還多了幾分心疼的體諒。
把惘然與釋然融合在一首歌裡,透著點涼氣,又捨不得吃掉那一份感覺。
看著她從當年在鋼琴邊唱著《天黑黑》的小女孩,變成一個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一代天后,就好像參與了一部分她的人生。
新歌苛責再多,那又怎樣,誰能在一分鐘讓人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去,孫燕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