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騰訊娛樂」並關注,在這裡讀懂娛樂圈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蓋飯人物ThePeople)」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你有多久沒看過春晚了?如今,過年的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
記憶裡大年三十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的景象,似乎已經離我們(年輕人)越來越遠了。
而春晚上熟悉的面孔,也變得越來越少。
上過27次春晚的蔡明,見證過春晚鼎盛時期的星光熠熠。
前幾年,她在採訪裡說:「每年春晚剛開始,都要去開會。每年坐在那裡,就會想起對面曾有他、有她、還有他……」
「春晚還在繼續,開會的辦公室不會變,桌子還是那張桌子,坐在桌子後面的人不一樣了。」
那些離開春晚的人,有的開闢了新的道路,有的卻再也見不到了。
但無論如何,他們都給無數觀眾帶來了歡聲笑語。
|1983年春晚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新春樂文藝晚會」,這是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第一屆春晚,老藝術家紛紛登場,大家最熟悉的聲音,也伴隨著節目開場。
這個聲音,來自於趙忠祥。
他雖沒有正式參與主持,卻登臺說了春晚開幕詞。
第二年,他正式成為主持人,陪伴了觀眾整整12屆春晚。這麼多年來,他最引以為豪的,是沒有給主持詞添一字、少一字。
2000 年,他最後一次主持春晚時,還搭檔倪萍表演了微型短劇《品茶》。
2020年1月16日 ,趙忠祥在北京去世。
這一天,剛好是他的生日。
從此,春晚和央視,少了一塊金字招牌。
而當年除了說開幕詞的趙忠祥,相聲界泰鬥侯寶林,在電視機前向全國觀眾送祝福,也讓春節的歡樂氣氛持續升溫。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侯寶林的名字有些陌生。
但在相聲界,他可是極具開創性的一代宗師,兒子侯耀文、侯耀華也都是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
他還以錄像相聲的形式,和搭檔郭全寶大師共同表演相聲《戲劇雜談》。
然而,那也成了老爺子唯一一次登上春晚。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因病逝世,享年76歲。
而侯老爺子的搭檔郭全寶大師,幾年後也因病去世了。
郭全寶晚年常與羅榮壽表演雙簧,還精通京劇、單弦兒、數來寶等,是位多才多藝的老藝術家。
但2004年,83歲的他因患癌症逝世。
這兩位大師的離去,是相聲界莫大的遺憾。
不過,那是相聲發展的鼎盛時期,無數優秀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前赴後繼,比如姜昆的「黃金搭檔」李文華。
人如其名,李文華樸實又沉穩,與姜昆一唱一和,被觀眾稱為「蔫包袱」。
馬三立大師也曾盛讚過他:「李文華呀,好捧哏的!」
這年春晚,姜、李二人配合默契,登臺表演了三場相聲《錯走了這一步》、《對口詞》、《戰士之歌》,臺下觀眾被逗得前仰後合。
2009年5月9日,李文華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2歲。
去世之前,他曾給探望自己的老友寫下字條:「等我好一些時候再和大家一起聽新相聲 」。
可惜,這句飽含著對相聲藝術熱愛的話,成了老人的絕筆。
更令人惋惜的是,同樣貢獻了精彩表演的馬季和侯耀文,也先後離世了。
馬季的兒子馬東,曾在訪談中提到父親時說:「當馬季的兒子,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
他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和父親關係不好,而是因為父親真的太牛了。
馬季不僅是家喻戶曉的相聲大師,還是第一屆春晚的總策劃、主持人。
就是他,把相聲變成了春晚的固定表演節目。
1984年,他再登春晚,表演了一段單口相聲《宇宙牌香菸》。
節目播出後,有商家搶註了 「宇宙牌香菸」 的商標,在大街小巷銷量極好。
1987年,他帶著徒弟姜昆、馮鞏、趙炎等人,登臺表演了相聲《五官爭功》,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經典。
到了晚年,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出中國相聲教育的初級教材。
因此,他沒事兒就在家對著錄像機錄段子,還得意向記者比劃道:「已經錄了 52 個小時了。」
2006年12月20日他在家中因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而逝世,享年72歲。
這個夢想,終究是沒能順利實現。
侯耀文跟他一樣,為相聲事業鞠躬盡瘁。
去年6月份,郭德綱在社交平臺發文,「一十三年一場大夢,五十九歲兩字無常。」
說的正是當時去世整整十三年的師父侯耀文。
侯耀文先生的大名,即使是現在的90後、00後也有所耳聞。
上了11屆春晚的他,是當仁不讓的「臺柱子」,給觀眾帶來無數歡聲笑語。
1983年,侯耀文和石富寬登臺表演了兩段相聲《語言的藝術》、《講禮貌》。他西裝革履,打著格紋領帶,意氣風發的模樣不輸當下的小鮮肉。
1989 年,他和趙麗蓉合作了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皮夾克、大背頭、背著相機,妥妥的時尚達人範兒。
1994 年,他還和黃宏合作了小品《打撲克》,老同學在牌桌上鬥智鬥勇,也是一代經典。
還有1997年的相聲《京九演義》,2002年的《馬年賽馬》,2005年的《相聲說雞》,每場表演都令人回味無窮。
2006 年,侯耀文缺席了春晚,深入基層,去121 個城市進行了 343 場巡演。
沒想到,2007年6月份,他因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終年59歲。
侄兒侯軍說:「他太累了,是累病的。」
他將戲曲和小品、相聲結合到一起。
一年到頭四處演出、推廣相聲。
候耀文像苦行僧般,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相聲藝術事業。
春晚的舞臺上,除了大家愛看的相聲,「國粹」京劇,也是歷年春晚的保留節目。
以演曹操而聞名,有「活曹操」之美譽的袁世海大師,就在第一屆春晚上貢獻了經典現場。
那個年代的表演藝術家們的自我要求很高,老爺子常說:「演戲要先做人,人正了,戲才能演得好。」
67歲的他獻上一曲 《坐寨盜馬》,一出場便氣勢十足,盡顯大家風範,觀眾紛紛叫好。
2002年,袁世海在瀋陽劇場表演了《紅燈記》,回京後不久便病逝,時年87歲高齡。
同樣帶來精彩表演的,還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長禮。
馬先生是譚富英的弟子,又是馬連良的義子。
他在舞臺上獻唱了一出《空城計》,一句「我本是臥龍崗上散淡的人」,字字穩重蒼勁,餘音繞梁不絕。
2016年11月22日,馬長禮因病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86歲。
相聲和京劇,是早在春晚之前就盛行的表演藝術形式,但觀眾們最喜歡的「小品」,是被嚴順開老師搬到春晚舞臺上的。
歷年經典小品回顧合集裡,一定少不了嚴順開的名字。
他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1981年初登銀幕,主演了電影《阿Q正傳》。
1983年,他穿著西裝、打著領結,在春晚舞臺表演了小品《阿Q的獨白》,博得滿堂喝彩。
1993年,他再度登上春晚表演《張三其人》,憑「張三」這個小人物的糗事,激起了觀眾的共鳴。
1999年,他與凱麗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中合作表演了小品《愛父如愛子》,並收穫觀眾最喜愛的節目獎。
而他不上春晚的那些年,去拍了偶像劇,導了都市劇,還演過話劇和電影,成了觀眾熟悉的「老戲骨」。
2017年10月16日,嚴順開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
但他眯著眼睛微笑的樣子,深深印在了一代人的回憶裡。
當年,歌舞表演也十分精彩,來自東方歌舞團的歌手索寶莉,就憑藉甜美長相、動聽歌喉,吸引了所有觀眾的目光。
索寶莉師從王昆,擅長印巴歌曲。
春晚舞臺上,她與牟玄甫演唱了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和歌曲《竹林沙沙響》。
她的歌聲清甜圓潤,在春晚上一炮而紅,成為80年代最受觀眾喜愛的歌手之一。
然而,內心傳統的她,沒有繼續在歌壇大展身手,而是遠嫁德國,過上了相夫教子的平靜生活。
2015年,德國時間10月19號,索寶莉在杜塞多夫因病醫治無效逝世,終年56歲。
|1984年春晚有了上一屆的圓滿成功,第二屆春晚開播前便備受期待。
主辦方也樂於嘗試各種各樣的節目形式,豫劇、評書、電影主題曲輪番登上舞臺,百花齊放,精彩紛呈。
首當其衝的是京劇演員方榮翔。
方榮翔6歲開始練功,12歲首次登臺演出,是備受崇敬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1984年春晚,方榮翔演出了京劇《將相和》。
1989年4月22日因心臟病逝世,享年63歲。
當年,豫劇丑角大師、國家一級演員牛得草老師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1980年,牛得草在電影《七品芝麻官》中飾演「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小芝麻官,一舉成名,並獲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戲曲影片獎。
香港《大公報》在評價牛得草時,給予了他「東方卓別林」的美稱。
1984年,牛得草演出豫劇《迎春曲》,贏得滿堂喝彩。
1998年5月30日,牛得草因病逝世,享年65歲。
而緊隨豫劇之後的,便是風趣的評書表演。
與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並稱「四大評書藝術家」的袁闊成,自幼隨父習藝,後拜金傑立為師,14歲登臺,借鑑話劇、電視、音樂等多種藝術,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
當時,他受邀在春晚表演了一段評書《贈羽扇》。
他穿著筆挺的中山裝,搖著一把鵝毛扇,一開口便氣魄十足,狀態很好。
那是評書表演第一次出現在春晚舞臺上。
彼時年幼的郭德綱在電視機前看得心潮澎湃,多年後仍歷歷在目。
2015年3月2日,袁闊成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6歲。
袁闊成老先生去世一年多以後,當年同登春晚的民歌演唱家郭頌,也因病去世。
郭頌最著名的歌曲是60年代的《烏蘇里船歌》。
他接連在春晚上演唱了三首歌曲:《甜透了咱心窩》、《串門》、《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2016年,85歲的郭頌去世,但他的歌聲永遠留在了春晚的記憶裡。
那一年,主辦方還邀請到了當時最紅的電影演員陳思思,擔任春晚主持人。
陳思思與香港著名演員夏夢、石慧並稱「長城三公主」。
1984年,陳思思作為香港地區藝人代表,擔任了春晚主持人。
她一頭時髦短髮、身著白色旗袍,令觀眾眼前一亮。
她還演唱了電影《三笑》中的插曲,歌聲清脆嘹亮。
2007年10月7日,陳思思在上海東華醫院逝世,享年 69歲。
而她嫋嫋動人的身影,永遠留在了影迷心中。
|1985年春晚這一年,春晚導演對晚會的表現形式做了大膽的嘗試,把春晚舞臺搬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主持人和表演嘉賓的服裝也變得更加時髦。
但意外的是,由於當時直播技術有限,舞臺上失誤連連,最終辦成了史上「最失敗」的春晚。
輩分高、資歷老、造詣深的「相聲泰鬥」馬三立老爺子,下了臺就表示以後再也不來了。
當時,他表演了一段相聲《大樂特樂》。
他表演完畢,準備下臺時,觀眾們拍手叫好,熱情高漲地喊道:「再來一段!」
馬三立見狀,想返回舞臺再說一段,卻被春晚導演攔下了。
因為每個節目都有固定的時長,不能隨意改動。
經歷了這次「小事故」,馬三立自認相聲不適合春晚舞臺。
儘管每年都接到春晚的盛情邀請,但他態度堅決地一一婉拒了。
2003年2月,89歲的他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無論哪裡的舞臺,都尋不到他的蹤影了。
而特意從香港趕到內地,精心準備了服裝造型的歌手羅文,也沒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1983年,羅文憑藉與甄妮合唱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鐵血丹心》以及《世間始終你好》一炮而紅。
爆紅後的羅文,應邀在春晚上演唱了《共享快樂年》、《在我生命裡》、《中國夢》,都是傳唱至今的經典曲目。
遺憾的是,當時的音響、燈光、攝像等設備條件有限,現場狀況百出,觀眾反響平平。
而羅文也一直沒有機會彌補這個遺憾,他於2002年患肝癌去世,終年57歲。
那年春晚,同樣在臺上賣力演唱的,還有內地歌手吳念祖。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的武俠片在內地備受喜愛。
歌手吳念祖翻唱了電視劇《霍元甲》的主題曲,名叫《萬裡長城永不倒》,在國內風靡一時。
於是,作為當年的流行元素之一,他被春晚邀請,演唱了《萬裡長城永不倒》。
同年,他還在「紅棉杯」歌唱大賽上獲得「羊城十大歌星」稱號。
但他沒在歌手這條路上繼續發展,1990年起,他在廣州電視臺擔任主持人,逐漸淡出歌壇。
2012年10月2日,他因肺癌逝世。
|1986年春晚雖然上一年的春晚舉辦得不算成功,但把流行元素與表演結合的方式,被主辦方沿用了下來。
1983年,中國第一部大型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播出。
分別在劇中扮演反派角色「大赤包」、冠曉荷的演員李婉芬和周國治,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於是,老藝術家閆肅參與策劃1986年春晚時,特意找來二位演員,量身定做了小品《送禮》。
李婉芬會說各地方言,閆肅便讓她一人分飾多角,用不同的方言來詮釋不同角色。
創意十足的表演形式大獲成功,成為那屆春晚裡觀眾最喜愛的節目之一。
遺憾的是,兩位演員身體都不太好,2000年11月14日,李婉芬因病辭世,享年69歲。
2007年3月20日,周國治也因哮喘病去世,享年68歲。
那一年的相聲表演也有突破,唱得比說得還「好聽」。
相聲演員笑林在「說學逗唱」裡,最擅長「唱」。
他原本師從曲藝家劉司昌學習山東快書,進了北京曲藝團後,開始跟隨馬季學習相聲。
那年春晚,笑林和搭檔李國盛表演了相聲《怪聲獨唱》,成了觀眾心目中相聲界最出色的「歌手」。
之後幾年,他陸續登上過春晚。
2015年03月23日,他因白血病離世,終年59歲。
|1987年春晚還記得承包暑假的1986年版《西遊記》嗎?
當年,《西遊記》首播便引起巨大轟動。
於是,1987年春晚便以「齊天樂」為主題,邀請了劇組的主創人員。
唐僧、沙僧、悟空、八戒、王母娘娘等經典角色,一一在舞臺上亮相。
飾演沙僧的閆懷禮老師,一改劇中的木訥形象,在臺上講起了笑話。
閆懷禮73歲那年,因肺部感染在北京與世長辭。
歲月無情,曾經鮮活的面孔,終究成了觀眾腦海中褪色的記憶。
那年春晚以影視劇為主題,舞臺自然也是屬於炙手可熱的演員們。
和陳佩斯、陳寒柏並稱為「喜劇三陳」的陳裕徳,也是電影界的「河南怪人」。
他和女演員王馥荔表演了小品《恩愛夫妻》。
夫妻倆千方百計地藏「錢匣子」,鬧出了不少笑話。
節目播出後,陳裕德聲名大噪,戲約不斷。
就在他的演藝事業如火如荼時,不幸因鼻咽癌逝世,終年56歲。
除了小品,主持人的陣容中也少不了演藝界前輩。
李默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知名演員,曾在電影《甲午風雲》中飾演過鄧世昌。
1986年,他獲得了「話劇表演藝術家」稱號和「話劇終身榮譽獎」。
因此,他受邀在1987年、1989年和1990年春晚舞臺上擔任過主持人,台風穩健大氣。
2012年11月8日,李默然老師離世,享年85歲。
|1988年春晚這一年,大家熟悉的小品演員趙麗蓉,第一次登上了春晚舞臺。
有人說,是趙麗蓉教會了全國人民說唐山話。
這位60歲的老太太,出現在了一個叫《急診》的小品中。
她穿著夾襖,戴著紅袖章,顫悠悠地走上了舞臺。
一口地道的唐山話,讓人聽了直樂呵。
觀眾愛極了她身上的樸實、接地氣和親切感。
老太太的表演深入人心,金句也堪稱一絕。
她教會大家「跳探戈」:「趟戈趟戈揍是趟呀趟著走,三步一回頭,五步一招手。」
她還會來幾段「Rap」:「我張不開嘴兒,我跟不上遛兒,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
《英雄母親的一天》、《如此包裝》、《打工奇遇》,她留下了太多難以磨滅的經典作品。
1999 年,她最後一次登上春晚,在後臺咳出了血。次年7月,她因肺癌去世。
最痛苦的時候,她還會給藥物起外號,管噴霧的藥叫「小噴氣兒」。
她在臺下的樂觀,比臺上的幽默更值得被銘記。
而跟趙麗蓉老師一樣,有的人天生就是吃「表演」這碗飯的。
說相聲,能拿全國大獎;演小品,能登春晚舞臺;拍電影,也能獲東京電影節影帝。
其貌不揚的牛振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璀璨的一顆星星。
遇見最佳拍檔馮鞏後,牛振華在小品界大展身手。
兩個人相輔相成,配合默契。
1988年,他們在春晚表演了相聲《求全責備》,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1992年,他再次搭檔馮鞏表演小品《面的與皇冠》。
兩位計程車司機在臺上互懟,接地氣的段子流傳至今。
此後十年間,名聲大噪的牛振華,拍了多部影視作品,事業順風順水。
2004年,牛振華駕車回家時,因打滑追尾了一輛大貨車。
他直接被撞飛了10多米遠,當場死亡。
他的意外隕落,讓演藝界失去了一份獨一無二的光芒。
那屆春晚,還有一位登臺的演員,已經遺憾離世。
他就是出演過電影《渡江偵察記》、《永不消逝的電波》、《雷雨》的孫道臨。
1988年,他加入到春晚的主持人隊伍,氣質儒雅,風度翩翩,極具親和力。
2002年,他還登臺演唱了《記得那時年紀小》、《溫馨時刻》,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2007年12月28日,他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
|1989年春晚1989年,春晚已經辦到了第七屆,舞臺設計愈發出色,優秀的歌舞節目得到了主辦方的重視。
人稱「霹靂舞王子」的陶金,就把激情四射的霹靂舞引進到了中國。
他的經歷非常傳奇,19歲考上北京舞蹈學院第一屆本科,24歲成為舞蹈大賽最年輕的評委。
1988年,他投資拍攝了自傳電影《搖滾青年》,被稱為「中國的邁克·傑克遜」。
1989年,他首度登臺表演現代歌舞《跳起來》,舞姿活力四射,霹靂舞便隨之在國內流行起來。
1993年,他又表演了大型集體舞《聞雞起舞》,開創了現代舞蹈的先河。
1995年,他與歌手謝津表演歌舞《你想看什麼》,再次火遍全國。
正值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陶金患上了肝癌。
1997年,年僅36歲的他因肝癌去世。
那年春晚,不僅有活力滿滿的舞蹈,還有美妙動聽的歌曲。
「澎湖灣啊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
試問誰的童年裡沒有一首《外婆的澎湖灣》?
而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出自「臺灣民歌王」潘安邦之口。
那一年,他登上春晚,演唱了《外婆的澎湖灣》、《跟著感覺走》、《太陽與月亮》,歌曲流傳甚廣。
沈凌還在《百變大咖秀》的舞臺上模仿過他的春晚造型,足以證明他當年有多火。
遺憾的是,2013年,59歲的他因病逝世。
那年春晚,歌手陳汝佳也獻上了一首傳唱至今的經典歌曲。
來自廣東的陳汝佳,登臺演唱了自己的成名曲《故園之春》。
出眾的外形,動聽的歌聲,讓他一夜成名,並獲得當年的「全國十大歌星」稱號。
那時候的他,遠比後來翻唱這首歌的毛寧要紅得多。
但他自幼身體不好,2004年患上心肌梗塞,意外離世。
從此以後,再沒人能把《故園之春》唱出他的韻味。
|1992年春晚這一年的春晚創造了一個「歷史」,開啟了兩岸三地音樂人交流互動的先河。
毛阿敏、劉德華、張雨生分別在內地、香港和臺灣一起合唱。
通過無線電連接的方式,他們共同演唱了歌曲《心中常駐芳華》。
劉德華溫厚,毛阿敏大氣,張雨生高亢,歌聲交織在一起,令全國觀眾聽之動容。
其中,被譽為「音樂魔術師」的張雨生,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他的《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等歌曲,深深烙印在幾代人的腦海中。
可惜,五年之後,年僅31歲的他,便因車禍去世。
他的離去,讓華語樂壇的光芒黯淡了許多。
而那年春晚上,別出心裁的節目不止這一個,演員趙子嶽也留下了「名場面」。
他因飾演電影《呂梁英雄》裡的康天成走紅,出演過大大小小40多部影視作品。
1992年,趙老先生在春晚上表演了節目《手影》。
一束燈光,一雙手,他通過投影的形式,為小朋友們變幻出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小動物。
設備的簡陋,不影響老藝術家的創意和用心。
登臺時,趙老先生已經83歲了。
五年後,他因病去世。
但當年那場別出心裁的表演,如今看來依舊令人感動。
那一年,也是「春晚釘子戶」潘長江,第一次登上舞臺。
當時,他和郭昶作為替補,登臺表演了小品《草臺班子》。
此後,潘長江一炮而紅,成了春晚上的老面孔。
同樣表現精彩的郭昶卻沒了消息。
其實,郭昶演了不少電視劇,比如《外來媳婦本地郎》,被內地觀眾冠以「廣東周星馳」的稱號。
不幸的是,2003年,他患上胃癌,三年後便病逝了。
|1994年春晚這一年,春晚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喜劇演員,比如高秀敏、洛桑。
遺憾的是,他們的舞臺生涯有些短暫。
很多人是從 2001 年的小品《賣拐》,第一次記住高秀敏。
其實,早在1994年,她就與何慶魁在春晚上表演了小品《密碼》。
當時,高秀敏魔性地唱了幾句:「1937年啊,八路軍拉大栓啊,瞄了一個準,打死個翻譯官。」
不僅成就了春晚上的名場面,還被電視劇《小兵張嘎》改編為主題曲。
1998年,高秀敏開始與趙本山、範偉合作,組成了「東北鐵三角」。
在三人合作的那些年裡,高秀敏貢獻了很多沿用至今的梗。
比如「要啥自行車」、「我這心拔涼拔涼的」、「大哥你真是爺們,純爺們,絕對純!」
她在臺上非常親切,在臺下也不擺架子。
當時,範偉名氣不及她和趙本山,討論劇本時比較被動。
高秀敏察覺後,熱心地幫助範偉豐滿人物形象。
她安排大家坐在一起,研究了一個晚上。
但2005年,高秀敏突發心臟病去世,徹底從舞臺上消失了。
隨後,範偉宣布單飛,趙本山幾年後也退出了春晚。
「東北鐵三角」成了春晚舞臺的遺憾過往。
而被稱為「天才笑星」的洛桑,經歷更加令人唏噓。
他本是一名文工團的舞蹈演員,因體重飆升陷入職業困境。
學過相聲的尹博林發現他很有模仿天賦,便勸他轉行學了相聲。
1993年,他在《曲苑雜壇》上表演系列相聲《洛桑學藝》,紅遍大江南北。
1994年,他被邀請參加央視春晚,再次表演《洛桑學藝》。
看起來外表憨厚的他,憑藉高超的模仿技藝,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馬季先生看了他的表演驚嘆連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天賦異稟,一夜爆紅,他的人生本有無限可能。
只可惜,第二年,他就因車禍意外身亡。
所有故事戛然而止,一代天才笑星遺憾隕落。
|1995年春晚如果你喜歡看川劇裡的「變臉」,一定對歌曲《說唱臉譜》不陌生。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是不是看見歌詞就能跟著唱起來?
這首歌的原唱是歌手謝津。
她因演唱《亞運之光》走紅,當年可與那英、毛阿敏、杭天琪等歌手比肩。
1995年春晚,她和陶金一起表演了歌舞《你要看什麼》。
兩人載歌載舞,中途還下臺與觀眾互動,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然而,春晚之後,她再也沒有登臺表演過。
1999年2月14日,27歲的謝津從自家寓所墜樓身亡。
關於死因,有人說是擦玻璃時不小心跌下,也有人說是工作壓力大而導致抑鬱。
至今,我們仍不知道紅極一時的她,為何在最絢麗的時候凋落。
|1999年春晚一代天后梅豔芳,也曾登上過春晚舞臺。
梅豔芳作為香港最大牌的歌手,接到了央視春晚的邀約。
1999年,她登上春晚舞臺,獻唱《床前明月光》,成為了那年春晚唯一真唱的歌手。
不過,由於直播現場的音響設備狀況連連,梅豔芳的表演效果大打折扣。
同時,《床前明月光》的曲風太超前,在當時的觀眾看來「鬼氣森森」。
下臺後,她也覺得自己「唱砸了」,喝醉酒大哭了一場。
初登內地舞臺,與歌迷和她自己的期望相去甚遠,終歸是件憾事。
但更遺憾的是,2003年12月30日,梅豔芳因宮頸癌離世。
當年的「車禍現場」,也成了不可磨滅的經典。
|2000年春晚前幾年,花旦和鮮肉們,都喜歡營銷「國民閨女」、「國民初戀」的頭銜。
但跟文興宇的「國民爺爺」比起來,說服力可差遠了。
很多人知道文老爺子,是因為1993年播出的《我愛我家》。
2000年,他登上了央視的春晚。
他在小品《愛笑的女孩》中,飾演了一位替兒子找對象的老父親。
搭檔蔡明鬼馬精靈,耍寶搞笑,文老爺子故作嚴肅,一臉無奈,極具喜劇效果。
節目表演完,他還搭檔崔永元當起串場主持,兩人你來我往,捧哏逗哏,臺下觀眾也笑得合不攏嘴。
2007年, 66歲的他因肺癌去世。
10 年後,《我愛我家》的主演們復刻了一張當年的合影。
只有文興宇的位置,空空蕩蕩。
但不必遺憾,這個位置會一直留在觀眾心裡。
|2002年春晚一頭長捲髮,一張「馬臉」,笑起來一臉褶子。
李詠一直都是央視舞臺上的「異類」。
但同時在央視手握兩檔王牌綜藝的,你找不到除李詠之外的第二個人。
《幸運52》裡,他標誌性的大笑深入人心。
《非常6+1》裡,他的手勢被無數觀眾模仿。
2002年,他登上春晚舞臺,延續自己嘴貧滑稽的主持風格。
但你不會覺得他格格不入,反而習慣了他十年如一日的陪伴。
《幸運52》最火的時候,他在春晚上參演了一個智力比拼的小品。
最有名的「非常6+1」手勢,還被範偉在小品裡模仿過。
2013 年,他最後一次上春晚,和其他主持人唱了首歌。
2018年,他的妻子哈文突然公布了他因癌症去世的消息。
他臨終前留下一句話:「沒有遺憾,只有不舍。」
他捨不得這個世界,而世界也同樣捨不得他。
|2004年春晚有的演員,你也許不記得姓甚名誰,但一定在哪裡看過Ta的臉。
柏青老師就是這樣的演員。
她是評劇、影視演員,國家一級演員。
2004年春晚與鞏漢林合作小品《都市外鄉人》。
她還在電視劇《美麗的契約》中,飾演過範明的「媽媽」。
因肝腦病晚期,於2014年4月14日病逝,享年76歲。
|2007年春晚姚貝娜也許是年輕歌手裡,最能「鎮」得住各大晚會的。
2006年,姚貝娜參加第十二屆央視青歌賽,獲得通俗唱法個人單項亞軍。
次年,她就登上了央視春晚,和火風合唱《老公老婆我愛你》。
臺上的她一臉青澀,但唱功不俗。
2014年,參加完《中國好聲音》的她,人氣高漲。
再登春晚的她,也多了幾分從容,在零點前獻唱壓軸歌曲《天耀中華》。
她身著華服,帶領眾人合唱,成為那年春晚最大的亮點。
2015年,她因乳腺癌復發去世,年僅34歲。
她這一生,雖如驚鴻般短暫,卻似夏花般絢爛。
|2012年春晚「華夏有奇才,誕生在中原地。」
這是很多網友對小神童鄧鳴賀的評價。
鄧鳴賀很有戲曲天賦,4歲登《梨園春》,6歲獲「中國戲曲小梅花」金獎。
2012年,鄧鳴賀登上了春晚舞臺,成為龍年春晚開門娃娃。
2013年,他帶著妹妹再登春晚,表演創意節目《剪花花》。
這個聰明可愛的小男孩,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年畫娃娃」。
然而,天妒英才,鄧鳴賀不幸患上白血病。
2015年4月28日,他因病逝世,年僅8歲。
如今,時間一年年過去,大家都在成長。
只有鄧鳴賀,永遠停留在了8歲。
|結語從1983年至今,春晚的主題、場地、舞美等,不停地隨著時代更替。
但無論如何變化,都帶不走那些令人驚豔的瞬間。
舞臺上「老面孔」們的精彩表演,也會永遠留在每位觀眾的記憶裡。
然而,時代的車輪不會為任何人停駐,一代代新人,終將在春晚舞臺書寫別樣的篇章。
我們也期待春晚源源不斷注入的新鮮活力,為祥和歡樂的中國年,帶來更多驚喜。
| 熱門文章推薦 |
↓↓↓騰訊新聞已開啟「2021牛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直播平臺,趕快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預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