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原來他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2021-03-03 騰訊娛樂

點擊上方「騰訊娛樂」並關注,在這裡讀懂娛樂圈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蓋飯人物ThePeople)」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你有多久沒看過春晚了?

如今,過年的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

記憶裡大年三十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的景象,似乎已經離我們(年輕人)越來越遠了。

而春晚上熟悉的面孔,也變得越來越少。

上過27次春晚的蔡明,見證過春晚鼎盛時期的星光熠熠。

前幾年,她在採訪裡說:「每年春晚剛開始,都要去開會。每年坐在那裡,就會想起對面曾有他、有她、還有他……」

「春晚還在繼續,開會的辦公室不會變,桌子還是那張桌子,坐在桌子後面的人不一樣了。」

那些離開春晚的人,有的開闢了新的道路,有的卻再也見不到了。

但無論如何,他們都給無數觀眾帶來了歡聲笑語。

|1983年春晚

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新春樂文藝晚會」,這是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第一屆春晚,老藝術家紛紛登場,大家最熟悉的聲音,也伴隨著節目開場。

這個聲音,來自於趙忠祥。

他雖沒有正式參與主持,卻登臺說了春晚開幕詞。

第二年,他正式成為主持人,陪伴了觀眾整整12屆春晚。這麼多年來,他最引以為豪的,是沒有給主持詞添一字、少一字。

2000 年,他最後一次主持春晚時,還搭檔倪萍表演了微型短劇《品茶》。

2020年1月16日 ,趙忠祥在北京去世。

這一天,剛好是他的生日。

從此,春晚和央視,少了一塊金字招牌。

而當年除了說開幕詞的趙忠祥,相聲界泰鬥侯寶林,在電視機前向全國觀眾送祝福,也讓春節的歡樂氣氛持續升溫。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侯寶林的名字有些陌生。

但在相聲界,他可是極具開創性的一代宗師,兒子侯耀文、侯耀華也都是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

他還以錄像相聲的形式,和搭檔郭全寶大師共同表演相聲《戲劇雜談》。

然而,那也成了老爺子唯一一次登上春晚。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因病逝世,享年76歲。

而侯老爺子的搭檔郭全寶大師,幾年後也因病去世了。

郭全寶晚年常與羅榮壽表演雙簧,還精通京劇、單弦兒、數來寶等,是位多才多藝的老藝術家。

但2004年,83歲的他因患癌症逝世。

這兩位大師的離去,是相聲界莫大的遺憾。

不過,那是相聲發展的鼎盛時期,無數優秀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前赴後繼,比如姜昆的「黃金搭檔」李文華。

人如其名,李文華樸實又沉穩,與姜昆一唱一和,被觀眾稱為「蔫包袱」。

馬三立大師也曾盛讚過他:「李文華呀,好捧哏的!」

這年春晚,姜、李二人配合默契,登臺表演了三場相聲《錯走了這一步》、《對口詞》、《戰士之歌》,臺下觀眾被逗得前仰後合。

2009年5月9日,李文華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2歲。

去世之前,他曾給探望自己的老友寫下字條:「等我好一些時候再和大家一起聽新相聲 」。

可惜,這句飽含著對相聲藝術熱愛的話,成了老人的絕筆。

更令人惋惜的是,同樣貢獻了精彩表演的馬季和侯耀文,也先後離世了。

馬季的兒子馬東,曾在訪談中提到父親時說:「當馬季的兒子,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

他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和父親關係不好,而是因為父親真的太牛了。

馬季不僅是家喻戶曉的相聲大師,還是第一屆春晚的總策劃、主持人。

就是他,把相聲變成了春晚的固定表演節目。

1984年,他再登春晚,表演了一段單口相聲《宇宙牌香菸》。

節目播出後,有商家搶註了 「宇宙牌香菸」 的商標,在大街小巷銷量極好。

1987年,他帶著徒弟姜昆、馮鞏、趙炎等人,登臺表演了相聲《五官爭功》,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經典。

到了晚年,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出中國相聲教育的初級教材。

因此,他沒事兒就在家對著錄像機錄段子,還得意向記者比劃道:「已經錄了 52 個小時了。」

2006年12月20日他在家中因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而逝世,享年72歲。

這個夢想,終究是沒能順利實現。

侯耀文跟他一樣,為相聲事業鞠躬盡瘁。

去年6月份,郭德綱在社交平臺發文,「一十三年一場大夢,五十九歲兩字無常。」

說的正是當時去世整整十三年的師父侯耀文。

侯耀文先生的大名,即使是現在的90後、00後也有所耳聞。

上了11屆春晚的他,是當仁不讓的「臺柱子」,給觀眾帶來無數歡聲笑語。

1983年,侯耀文和石富寬登臺表演了兩段相聲《語言的藝術》、《講禮貌》。他西裝革履,打著格紋領帶,意氣風發的模樣不輸當下的小鮮肉。

1989 年,他和趙麗蓉合作了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皮夾克、大背頭、背著相機,妥妥的時尚達人範兒。

1994 年,他還和黃宏合作了小品《打撲克》,老同學在牌桌上鬥智鬥勇,也是一代經典。

還有1997年的相聲《京九演義》,2002年的《馬年賽馬》,2005年的《相聲說雞》,每場表演都令人回味無窮。

2006 年,侯耀文缺席了春晚,深入基層,去121 個城市進行了 343 場巡演。

沒想到,2007年6月份,他因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終年59歲。

侄兒侯軍說:「他太累了,是累病的。」

他將戲曲和小品、相聲結合到一起。

一年到頭四處演出、推廣相聲。

候耀文像苦行僧般,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相聲藝術事業。

春晚的舞臺上,除了大家愛看的相聲,「國粹」京劇,也是歷年春晚的保留節目。

以演曹操而聞名,有「活曹操」之美譽的袁世海大師,就在第一屆春晚上貢獻了經典現場。

那個年代的表演藝術家們的自我要求很高,老爺子常說:「演戲要先做人,人正了,戲才能演得好。」

67歲的他獻上一曲 《坐寨盜馬》,一出場便氣勢十足,盡顯大家風範,觀眾紛紛叫好。

2002年,袁世海在瀋陽劇場表演了《紅燈記》,回京後不久便病逝,時年87歲高齡。

同樣帶來精彩表演的,還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長禮。

馬先生是譚富英的弟子,又是馬連良的義子。

他在舞臺上獻唱了一出《空城計》,一句「我本是臥龍崗上散淡的人」,字字穩重蒼勁,餘音繞梁不絕。

2016年11月22日,馬長禮因病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86歲。

相聲和京劇,是早在春晚之前就盛行的表演藝術形式,但觀眾們最喜歡的「小品」,是被嚴順開老師搬到春晚舞臺上的。

歷年經典小品回顧合集裡,一定少不了嚴順開的名字。

他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1981年初登銀幕,主演了電影《阿Q正傳》。

1983年,他穿著西裝、打著領結,在春晚舞臺表演了小品《阿Q的獨白》,博得滿堂喝彩。

1993年,他再度登上春晚表演《張三其人》,憑「張三」這個小人物的糗事,激起了觀眾的共鳴。

1999年,他與凱麗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中合作表演了小品《愛父如愛子》,並收穫觀眾最喜愛的節目獎。

而他不上春晚的那些年,去拍了偶像劇,導了都市劇,還演過話劇和電影,成了觀眾熟悉的「老戲骨」。

2017年10月16日,嚴順開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

但他眯著眼睛微笑的樣子,深深印在了一代人的回憶裡。

當年,歌舞表演也十分精彩,來自東方歌舞團的歌手索寶莉,就憑藉甜美長相、動聽歌喉,吸引了所有觀眾的目光。

索寶莉師從王昆,擅長印巴歌曲。

春晚舞臺上,她與牟玄甫演唱了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和歌曲《竹林沙沙響》。

她的歌聲清甜圓潤,在春晚上一炮而紅,成為80年代最受觀眾喜愛的歌手之一。

然而,內心傳統的她,沒有繼續在歌壇大展身手,而是遠嫁德國,過上了相夫教子的平靜生活。

2015年,德國時間10月19號,索寶莉在杜塞多夫因病醫治無效逝世,終年56歲。

|1984年春晚

有了上一屆的圓滿成功,第二屆春晚開播前便備受期待。

主辦方也樂於嘗試各種各樣的節目形式,豫劇、評書、電影主題曲輪番登上舞臺,百花齊放,精彩紛呈。

首當其衝的是京劇演員方榮翔。

方榮翔6歲開始練功,12歲首次登臺演出,是備受崇敬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1984年春晚,方榮翔演出了京劇《將相和》。

1989年4月22日因心臟病逝世,享年63歲。

當年,豫劇丑角大師、國家一級演員牛得草老師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1980年,牛得草在電影《七品芝麻官》中飾演「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小芝麻官,一舉成名,並獲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戲曲影片獎。

香港《大公報》在評價牛得草時,給予了他「東方卓別林」的美稱。

1984年,牛得草演出豫劇《迎春曲》,贏得滿堂喝彩。

1998年5月30日,牛得草因病逝世,享年65歲。

而緊隨豫劇之後的,便是風趣的評書表演。

與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並稱「四大評書藝術家」的袁闊成,自幼隨父習藝,後拜金傑立為師,14歲登臺,借鑑話劇、電視、音樂等多種藝術,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

當時,他受邀在春晚表演了一段評書《贈羽扇》。

他穿著筆挺的中山裝,搖著一把鵝毛扇,一開口便氣魄十足,狀態很好。

那是評書表演第一次出現在春晚舞臺上。

彼時年幼的郭德綱在電視機前看得心潮澎湃,多年後仍歷歷在目。

2015年3月2日,袁闊成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6歲。

袁闊成老先生去世一年多以後,當年同登春晚的民歌演唱家郭頌,也因病去世。

郭頌最著名的歌曲是60年代的《烏蘇里船歌》。

他接連在春晚上演唱了三首歌曲:《甜透了咱心窩》、《串門》、《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2016年,85歲的郭頌去世,但他的歌聲永遠留在了春晚的記憶裡。

那一年,主辦方還邀請到了當時最紅的電影演員陳思思,擔任春晚主持人。

陳思思與香港著名演員夏夢、石慧並稱「長城三公主」。

1984年,陳思思作為香港地區藝人代表,擔任了春晚主持人。

她一頭時髦短髮、身著白色旗袍,令觀眾眼前一亮。

她還演唱了電影《三笑》中的插曲,歌聲清脆嘹亮。

2007年10月7日,陳思思在上海東華醫院逝世,享年 69歲。

而她嫋嫋動人的身影,永遠留在了影迷心中。

|1985年春晚

這一年,春晚導演對晚會的表現形式做了大膽的嘗試,把春晚舞臺搬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主持人和表演嘉賓的服裝也變得更加時髦。

但意外的是,由於當時直播技術有限,舞臺上失誤連連,最終辦成了史上「最失敗」的春晚。

輩分高、資歷老、造詣深的「相聲泰鬥」馬三立老爺子,下了臺就表示以後再也不來了。

當時,他表演了一段相聲《大樂特樂》。

他表演完畢,準備下臺時,觀眾們拍手叫好,熱情高漲地喊道:「再來一段!」

馬三立見狀,想返回舞臺再說一段,卻被春晚導演攔下了。

因為每個節目都有固定的時長,不能隨意改動。

經歷了這次「小事故」,馬三立自認相聲不適合春晚舞臺。

儘管每年都接到春晚的盛情邀請,但他態度堅決地一一婉拒了。

2003年2月,89歲的他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無論哪裡的舞臺,都尋不到他的蹤影了。

而特意從香港趕到內地,精心準備了服裝造型的歌手羅文,也沒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1983年,羅文憑藉與甄妮合唱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鐵血丹心》以及《世間始終你好》一炮而紅。

爆紅後的羅文,應邀在春晚上演唱了《共享快樂年》、《在我生命裡》、《中國夢》,都是傳唱至今的經典曲目。

遺憾的是,當時的音響、燈光、攝像等設備條件有限,現場狀況百出,觀眾反響平平。

而羅文也一直沒有機會彌補這個遺憾,他於2002年患肝癌去世,終年57歲。

那年春晚,同樣在臺上賣力演唱的,還有內地歌手吳念祖。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的武俠片在內地備受喜愛。

歌手吳念祖翻唱了電視劇《霍元甲》的主題曲,名叫《萬裡長城永不倒》,在國內風靡一時。

於是,作為當年的流行元素之一,他被春晚邀請,演唱了《萬裡長城永不倒》。

同年,他還在「紅棉杯」歌唱大賽上獲得「羊城十大歌星」稱號。

但他沒在歌手這條路上繼續發展,1990年起,他在廣州電視臺擔任主持人,逐漸淡出歌壇。

2012年10月2日,他因肺癌逝世。

|1986年春晚

雖然上一年的春晚舉辦得不算成功,但把流行元素與表演結合的方式,被主辦方沿用了下來。

1983年,中國第一部大型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播出。

分別在劇中扮演反派角色「大赤包」、冠曉荷的演員李婉芬和周國治,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於是,老藝術家閆肅參與策劃1986年春晚時,特意找來二位演員,量身定做了小品《送禮》。

李婉芬會說各地方言,閆肅便讓她一人分飾多角,用不同的方言來詮釋不同角色。

創意十足的表演形式大獲成功,成為那屆春晚裡觀眾最喜愛的節目之一。

遺憾的是,兩位演員身體都不太好,2000年11月14日,李婉芬因病辭世,享年69歲。

2007年3月20日,周國治也因哮喘病去世,享年68歲。

那一年的相聲表演也有突破,唱得比說得還「好聽」。

相聲演員笑林在「說學逗唱」裡,最擅長「唱」。

他原本師從曲藝家劉司昌學習山東快書,進了北京曲藝團後,開始跟隨馬季學習相聲。

那年春晚,笑林和搭檔李國盛表演了相聲《怪聲獨唱》,成了觀眾心目中相聲界最出色的「歌手」。

之後幾年,他陸續登上過春晚。

2015年03月23日,他因白血病離世,終年59歲。

|1987年春晚

還記得承包暑假的1986年版《西遊記》嗎?

當年,《西遊記》首播便引起巨大轟動。

於是,1987年春晚便以「齊天樂」為主題,邀請了劇組的主創人員。

唐僧、沙僧、悟空、八戒、王母娘娘等經典角色,一一在舞臺上亮相。

飾演沙僧的閆懷禮老師,一改劇中的木訥形象,在臺上講起了笑話。

閆懷禮73歲那年,因肺部感染在北京與世長辭。

歲月無情,曾經鮮活的面孔,終究成了觀眾腦海中褪色的記憶。

那年春晚以影視劇為主題,舞臺自然也是屬於炙手可熱的演員們。

和陳佩斯、陳寒柏並稱為「喜劇三陳」的陳裕徳,也是電影界的「河南怪人」。

他和女演員王馥荔表演了小品《恩愛夫妻》。

夫妻倆千方百計地藏「錢匣子」,鬧出了不少笑話。

節目播出後,陳裕德聲名大噪,戲約不斷。

就在他的演藝事業如火如荼時,不幸因鼻咽癌逝世,終年56歲。

除了小品,主持人的陣容中也少不了演藝界前輩。

李默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知名演員,曾在電影《甲午風雲》中飾演過鄧世昌。

1986年,他獲得了「話劇表演藝術家」稱號和「話劇終身榮譽獎」。

因此,他受邀在1987年、1989年和1990年春晚舞臺上擔任過主持人,台風穩健大氣。

2012年11月8日,李默然老師離世,享年85歲。

|1988年春晚

這一年,大家熟悉的小品演員趙麗蓉,第一次登上了春晚舞臺。

有人說,是趙麗蓉教會了全國人民說唐山話。

這位60歲的老太太,出現在了一個叫《急診》的小品中。

她穿著夾襖,戴著紅袖章,顫悠悠地走上了舞臺。

一口地道的唐山話,讓人聽了直樂呵。

觀眾愛極了她身上的樸實、接地氣和親切感。

老太太的表演深入人心,金句也堪稱一絕。

她教會大家「跳探戈」:「趟戈趟戈揍是趟呀趟著走,三步一回頭,五步一招手。」

她還會來幾段「Rap」:「我張不開嘴兒,我跟不上遛兒,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

《英雄母親的一天》、《如此包裝》、《打工奇遇》,她留下了太多難以磨滅的經典作品。

1999 年,她最後一次登上春晚,在後臺咳出了血。次年7月,她因肺癌去世。

最痛苦的時候,她還會給藥物起外號,管噴霧的藥叫「小噴氣兒」。

她在臺下的樂觀,比臺上的幽默更值得被銘記。

而跟趙麗蓉老師一樣,有的人天生就是吃「表演」這碗飯的。

說相聲,能拿全國大獎;演小品,能登春晚舞臺;拍電影,也能獲東京電影節影帝。

其貌不揚的牛振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璀璨的一顆星星。

遇見最佳拍檔馮鞏後,牛振華在小品界大展身手。

兩個人相輔相成,配合默契。

1988年,他們在春晚表演了相聲《求全責備》,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1992年,他再次搭檔馮鞏表演小品《面的與皇冠》。

兩位計程車司機在臺上互懟,接地氣的段子流傳至今。

此後十年間,名聲大噪的牛振華,拍了多部影視作品,事業順風順水。

2004年,牛振華駕車回家時,因打滑追尾了一輛大貨車。

他直接被撞飛了10多米遠,當場死亡。

他的意外隕落,讓演藝界失去了一份獨一無二的光芒。

那屆春晚,還有一位登臺的演員,已經遺憾離世。

他就是出演過電影《渡江偵察記》、《永不消逝的電波》、《雷雨》的孫道臨。

1988年,他加入到春晚的主持人隊伍,氣質儒雅,風度翩翩,極具親和力。

2002年,他還登臺演唱了《記得那時年紀小》、《溫馨時刻》,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2007年12月28日,他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

|1989年春晚

1989年,春晚已經辦到了第七屆,舞臺設計愈發出色,優秀的歌舞節目得到了主辦方的重視。

人稱「霹靂舞王子」的陶金,就把激情四射的霹靂舞引進到了中國。

他的經歷非常傳奇,19歲考上北京舞蹈學院第一屆本科,24歲成為舞蹈大賽最年輕的評委。

1988年,他投資拍攝了自傳電影《搖滾青年》,被稱為「中國的邁克·傑克遜」。

1989年,他首度登臺表演現代歌舞《跳起來》,舞姿活力四射,霹靂舞便隨之在國內流行起來。

1993年,他又表演了大型集體舞《聞雞起舞》,開創了現代舞蹈的先河。

1995年,他與歌手謝津表演歌舞《你想看什麼》,再次火遍全國。

正值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陶金患上了肝癌。

1997年,年僅36歲的他因肝癌去世。

那年春晚,不僅有活力滿滿的舞蹈,還有美妙動聽的歌曲。

「澎湖灣啊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

試問誰的童年裡沒有一首《外婆的澎湖灣》?

而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出自「臺灣民歌王」潘安邦之口。

那一年,他登上春晚,演唱了《外婆的澎湖灣》、《跟著感覺走》、《太陽與月亮》,歌曲流傳甚廣。

沈凌還在《百變大咖秀》的舞臺上模仿過他的春晚造型,足以證明他當年有多火。

遺憾的是,2013年,59歲的他因病逝世。

那年春晚,歌手陳汝佳也獻上了一首傳唱至今的經典歌曲。

來自廣東的陳汝佳,登臺演唱了自己的成名曲《故園之春》。

出眾的外形,動聽的歌聲,讓他一夜成名,並獲得當年的「全國十大歌星」稱號。

那時候的他,遠比後來翻唱這首歌的毛寧要紅得多。

但他自幼身體不好,2004年患上心肌梗塞,意外離世。

從此以後,再沒人能把《故園之春》唱出他的韻味。

|1992年春晚

這一年的春晚創造了一個「歷史」,開啟了兩岸三地音樂人交流互動的先河。

毛阿敏、劉德華、張雨生分別在內地、香港和臺灣一起合唱。

通過無線電連接的方式,他們共同演唱了歌曲《心中常駐芳華》。

劉德華溫厚,毛阿敏大氣,張雨生高亢,歌聲交織在一起,令全國觀眾聽之動容。

其中,被譽為「音樂魔術師」的張雨生,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他的《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等歌曲,深深烙印在幾代人的腦海中。

可惜,五年之後,年僅31歲的他,便因車禍去世。

他的離去,讓華語樂壇的光芒黯淡了許多。

而那年春晚上,別出心裁的節目不止這一個,演員趙子嶽也留下了「名場面」。

他因飾演電影《呂梁英雄》裡的康天成走紅,出演過大大小小40多部影視作品。

1992年,趙老先生在春晚上表演了節目《手影》。

一束燈光,一雙手,他通過投影的形式,為小朋友們變幻出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小動物。

設備的簡陋,不影響老藝術家的創意和用心。

登臺時,趙老先生已經83歲了。

五年後,他因病去世。

但當年那場別出心裁的表演,如今看來依舊令人感動。

那一年,也是「春晚釘子戶」潘長江,第一次登上舞臺。

當時,他和郭昶作為替補,登臺表演了小品《草臺班子》。

此後,潘長江一炮而紅,成了春晚上的老面孔。

同樣表現精彩的郭昶卻沒了消息。

其實,郭昶演了不少電視劇,比如《外來媳婦本地郎》,被內地觀眾冠以「廣東周星馳」的稱號。

不幸的是,2003年,他患上胃癌,三年後便病逝了。

|1994年春晚


這一年,春晚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喜劇演員,比如高秀敏、洛桑。

遺憾的是,他們的舞臺生涯有些短暫。

很多人是從 2001 年的小品《賣拐》,第一次記住高秀敏。

其實,早在1994年,她就與何慶魁在春晚上表演了小品《密碼》。

當時,高秀敏魔性地唱了幾句:「1937年啊,八路軍拉大栓啊,瞄了一個準,打死個翻譯官。」

不僅成就了春晚上的名場面,還被電視劇《小兵張嘎》改編為主題曲。

1998年,高秀敏開始與趙本山、範偉合作,組成了「東北鐵三角」。

在三人合作的那些年裡,高秀敏貢獻了很多沿用至今的梗。

比如「要啥自行車」、「我這心拔涼拔涼的」、「大哥你真是爺們,純爺們,絕對純!」

她在臺上非常親切,在臺下也不擺架子。

當時,範偉名氣不及她和趙本山,討論劇本時比較被動。

高秀敏察覺後,熱心地幫助範偉豐滿人物形象。

她安排大家坐在一起,研究了一個晚上。

但2005年,高秀敏突發心臟病去世,徹底從舞臺上消失了。

隨後,範偉宣布單飛,趙本山幾年後也退出了春晚。

「東北鐵三角」成了春晚舞臺的遺憾過往。

而被稱為「天才笑星」的洛桑,經歷更加令人唏噓。

他本是一名文工團的舞蹈演員,因體重飆升陷入職業困境。

學過相聲的尹博林發現他很有模仿天賦,便勸他轉行學了相聲。

1993年,他在《曲苑雜壇》上表演系列相聲《洛桑學藝》,紅遍大江南北。

1994年,他被邀請參加央視春晚,再次表演《洛桑學藝》。

看起來外表憨厚的他,憑藉高超的模仿技藝,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馬季先生看了他的表演驚嘆連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天賦異稟,一夜爆紅,他的人生本有無限可能。

只可惜,第二年,他就因車禍意外身亡。

所有故事戛然而止,一代天才笑星遺憾隕落。

|1995年春晚

如果你喜歡看川劇裡的「變臉」,一定對歌曲《說唱臉譜》不陌生。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是不是看見歌詞就能跟著唱起來?

這首歌的原唱是歌手謝津。

她因演唱《亞運之光》走紅,當年可與那英、毛阿敏、杭天琪等歌手比肩。

1995年春晚,她和陶金一起表演了歌舞《你要看什麼》。

兩人載歌載舞,中途還下臺與觀眾互動,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然而,春晚之後,她再也沒有登臺表演過。

1999年2月14日,27歲的謝津從自家寓所墜樓身亡。

關於死因,有人說是擦玻璃時不小心跌下,也有人說是工作壓力大而導致抑鬱。

至今,我們仍不知道紅極一時的她,為何在最絢麗的時候凋落。

|1999年春晚

一代天后梅豔芳,也曾登上過春晚舞臺。

梅豔芳作為香港最大牌的歌手,接到了央視春晚的邀約。

1999年,她登上春晚舞臺,獻唱《床前明月光》,成為了那年春晚唯一真唱的歌手。

不過,由於直播現場的音響設備狀況連連,梅豔芳的表演效果大打折扣。

同時,《床前明月光》的曲風太超前,在當時的觀眾看來「鬼氣森森」。

下臺後,她也覺得自己「唱砸了」,喝醉酒大哭了一場。

初登內地舞臺,與歌迷和她自己的期望相去甚遠,終歸是件憾事。

但更遺憾的是,2003年12月30日,梅豔芳因宮頸癌離世。

當年的「車禍現場」,也成了不可磨滅的經典。

|2000年春晚

前幾年,花旦和鮮肉們,都喜歡營銷「國民閨女」、「國民初戀」的頭銜。

但跟文興宇的「國民爺爺」比起來,說服力可差遠了。

很多人知道文老爺子,是因為1993年播出的《我愛我家》。

2000年,他登上了央視的春晚。

他在小品《愛笑的女孩》中,飾演了一位替兒子找對象的老父親。

搭檔蔡明鬼馬精靈,耍寶搞笑,文老爺子故作嚴肅,一臉無奈,極具喜劇效果。

節目表演完,他還搭檔崔永元當起串場主持,兩人你來我往,捧哏逗哏,臺下觀眾也笑得合不攏嘴。

2007年, 66歲的他因肺癌去世。

10 年後,《我愛我家》的主演們復刻了一張當年的合影。

只有文興宇的位置,空空蕩蕩。

但不必遺憾,這個位置會一直留在觀眾心裡。

|2002年春晚

一頭長捲髮,一張「馬臉」,笑起來一臉褶子。

李詠一直都是央視舞臺上的「異類」。

但同時在央視手握兩檔王牌綜藝的,你找不到除李詠之外的第二個人。

《幸運52》裡,他標誌性的大笑深入人心。

《非常6+1》裡,他的手勢被無數觀眾模仿。

2002年,他登上春晚舞臺,延續自己嘴貧滑稽的主持風格。

但你不會覺得他格格不入,反而習慣了他十年如一日的陪伴。

《幸運52》最火的時候,他在春晚上參演了一個智力比拼的小品。

最有名的「非常6+1」手勢,還被範偉在小品裡模仿過。

2013 年,他最後一次上春晚,和其他主持人唱了首歌。

2018年,他的妻子哈文突然公布了他因癌症去世的消息。

他臨終前留下一句話:「沒有遺憾,只有不舍。」

他捨不得這個世界,而世界也同樣捨不得他。

|2004年春晚

有的演員,你也許不記得姓甚名誰,但一定在哪裡看過Ta的臉。

柏青老師就是這樣的演員。

她是評劇、影視演員,國家一級演員。

2004年春晚與鞏漢林合作小品《都市外鄉人》。

她還在電視劇《美麗的契約》中,飾演過範明的「媽媽」。

因肝腦病晚期,於2014年4月14日病逝,享年76歲。

|2007年春晚

姚貝娜也許是年輕歌手裡,最能「鎮」得住各大晚會的。

2006年,姚貝娜參加第十二屆央視青歌賽,獲得通俗唱法個人單項亞軍。

次年,她就登上了央視春晚,和火風合唱《老公老婆我愛你》。

臺上的她一臉青澀,但唱功不俗。

2014年,參加完《中國好聲音》的她,人氣高漲。

再登春晚的她,也多了幾分從容,在零點前獻唱壓軸歌曲《天耀中華》。

她身著華服,帶領眾人合唱,成為那年春晚最大的亮點。

2015年,她因乳腺癌復發去世,年僅34歲。

她這一生,雖如驚鴻般短暫,卻似夏花般絢爛。

|2012年春晚

「華夏有奇才,誕生在中原地。」

這是很多網友對小神童鄧鳴賀的評價。

鄧鳴賀很有戲曲天賦,4歲登《梨園春》,6歲獲「中國戲曲小梅花」金獎。

2012年,鄧鳴賀登上了春晚舞臺,成為龍年春晚開門娃娃。

2013年,他帶著妹妹再登春晚,表演創意節目《剪花花》。

這個聰明可愛的小男孩,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年畫娃娃」。

然而,天妒英才,鄧鳴賀不幸患上白血病。

2015年4月28日,他因病逝世,年僅8歲。

如今,時間一年年過去,大家都在成長。

只有鄧鳴賀,永遠停留在了8歲。

|結語

從1983年至今,春晚的主題、場地、舞美等,不停地隨著時代更替。

但無論如何變化,都帶不走那些令人驚豔的瞬間。

舞臺上「老面孔」們的精彩表演,也會永遠留在每位觀眾的記憶裡。

然而,時代的車輪不會為任何人停駐,一代代新人,終將在春晚舞臺書寫別樣的篇章。

我們也期待春晚源源不斷注入的新鮮活力,為祥和歡樂的中國年,帶來更多驚喜。

| 熱門文章推薦 |


↓↓↓騰訊新聞已開啟「2021牛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直播平臺,趕快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預約哦!

相關焦點

  • 不止他突然離開,原來童年偶像已經走了那麼多個了
    和前兩位自殺女明星一樣,他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了36歲。因為我們看著臺灣偶像劇和綜藝長大的內地年輕觀眾,大多記憶裡都有黃鴻升,對他無比熟悉。小鬼2001年出道,當時才18歲。節目裡他突然回憶起了小時候的夢。
  • 不止他突然離開,原來童年偶像已經走了那麼多個了
    和前兩位自殺女明星一樣,他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了36歲。不過原因不同,小鬼的去世完全是個不幸的意外,死因是浴室滑倒撞到頭,因獨居在家無人發現沒得到及時救治,被發現時已去世多時。因為我們看著臺灣偶像劇和綜藝長大的內地年輕觀眾,大多記憶裡都有黃鴻升,對他無比熟悉。小鬼2001年出道,當時才18歲。
  • 以為謝園還很年輕,沒想到他已經離開了我們
    突然看到新聞,才知道謝園已經去世的消息。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謝園是個喜劇演員,其實後來深入了解後才知道他真的不僅能演喜劇。無論是《孩子王》還是《棋王》,還有《寡婦村》、《上海一家人》無不展示了謝園紮實的表演功底和對角色深入的理解。
  •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他......
    人這一輩子,最害怕突然某一天聽懂了一首歌,因為那一刻往往已經物是人非、曲終人散。「你曾說過會永遠愛我,也許承諾,不過因為沒把握,別用沉默再去掩飾什麼」後來,她來到西安上大學,我們的距離在一點點靠近。分開後,有一天晚上,她突然撥通了我的電話,我開心又難過,各種情緒一瞬間湧上心頭,她說一不小心就打到我這裡了。那晚我們聊了會兒,她說不是要聽歌嗎,我唱給你聽,她唱完了這首《盛夏的果實》,我的眼淚早已奪眶而出,我才發現原來她一直在我心中。
  • 突然想起你,然後笑了笑自己
    我們會一起聊天,會一起說笑,然後默契地一起離開咖啡館,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直到華燈初上,街上人來人往,昏黃的燈光裝點著夜空。一切都處於安寧,處於祥和中。幻想著他用低沉性感的語氣對我說:嫁給我,好嗎?事實,「他」也真的如期而至了。他吸引我的地方其實很簡單,好聽的語言、好爽朗的個性、好看的字。從小我就對「好」情有獨鍾,沒想到偶然間遇到了這樣一個人。
  • 突然想起了伍佰
    我問朋友有伍佰嗎,他說是那個很醜的唱挪威的森林的搖滾歌星嗎,我說是的,他說沒有,這人太醜了,他不喜歡,我說你是不喜歡他的人還是不喜歡他的歌,他說歌還行,人就不敢恭維了。我看著書桌旁唯一的一盤磁帶,笑了,他確實很醜,但看了二十年,也麻木了,也好像看的太深了,瞥一眼都是滿滿的回憶,揮之不去。
  • 聽到一首歌,想起一個人。儘管不在了,可他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你是否有過,在某一天,在某個地方,偶然聽到一首歌,想起一個人。儘管把他藏在心底最深處,可還是不經意觸動了心靈,瞬間淚如雨下,不能自已。是啊,他消失不見了,他再也不會回來了,可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曾經相互陪伴,相互溫暖,已經足夠。
  • 雖然張國榮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但奇蹟的見證永遠不會被記住
    當你看到燦爛的星河,請在你的心中記住我十七年前香港東文華酒店,一代巨星倒下了,就像《阿飛正傳》中的無腳鳥的命運,這隻鳥一生只能降落一次,而那一次就是他死的時候。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哥哥的張國榮,帶著萬千的愛,毅然告別了這個世界。
  • 離開你後,我真的沒有很想你了,我只是偶爾想起了你
    離開你後,我真的沒有很想你了,我只是偶爾想起了你01前段時間妹妹讓我幫她找一些我以前用的高中資料,我跑到地下室,翻騰著塵封很久的各種高中課本和資料。我隨意翻開一本高二的物理課本,封皮上落了一層厚厚的塵土,我拿著書朝地上甩了甩,一張米白色的小紙條輕輕地飄到地面上。
  • 靈異第六感,我們永遠看不到結局
    最後只扔下一句「結婚周年快樂」就離開了,只留下馬爾科姆一個人坐在那裡悵然若失,曾經那麼相愛的兩夫妻突然變成這樣,馬爾科姆百思不得其解……聽到這話,媽媽十分堅定的告訴小科爾:「我絕不等會因為你是怪胎,永遠不會」看到這裡,突然覺得很感動,其實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非常需要父母的信任和支持。為了讓媽媽相信自己,小科爾講起了自己的外婆,並說起了一些外婆和媽媽的舊事。
  • 作家賴寶突然去世,原來他早有預感
    賴寶的突然離世,便上了熱搜,而查看他的微博裡,經常就是發些日常,也有比較有意思的事。像7月11日這天微博裡這樣寫道:男,曾經火得一塌糊塗,演了好多豆瓣低分的路劇,一邊挨罵一邊圈粉,各種大媽粉狂愛。也確實是,賴寶大家都不認識,只有他圈內的朋友知道,賴寶是個性格很好的人。不知 道他是不是有預感,他怎麼在7月12號發微博說:可能我要死了,拜拜。這讓人深思和琢磨。
  • 我已經相信,有些人我永遠不必等
    腦海裡突然閃過某個人的身影,仿佛在眼前,卻再也觸碰不到了。記憶是個特別會折磨人的東西。總是不經意的一個瞬間,想起了某個人,某件事,禁不住潸然淚下。不知不覺,已近而立之年。有些人早已步入婚姻的圍城,有些人卻依然形影單只。
  • 是不是倪萍終離開了,拋棄了我們的家園,永遠離開了我們?
    公眾對倪萍的印象一直很好,但她和丈夫楊亞洲在網際網路上移民到美國,相反,到之前為止,倪萍還沒有對這個消息做出任何回應,這是非常不正常的,所以有網友說:這次真的要離開嗎?這位爆料人士還說:倪萍和楊亞洲夫妻在美國擁有兩處房產,一處在拉斯維加斯,另一處在洛杉磯。
  • 她離開 17 年了……在 2020 的尾巴,突然想起了我們的 2003
    那年,我們戰勝了非典,失去了梅豔芳和張國榮,也送走了香港的黃金時代。轉眼 17 年過去,此刻也到了和 2020 說 bye-bye 的時候。經歷了今年的種種,我們或焦慮、或不甘、或欣喜、或感動、或憧憬。驀然回首,今年的無數瞬間,都像極了昨日重現。
  • 他畫的《老夫子》是一代人的記憶,曾見證過謝霆鋒、張栢芝的愛情,可他永遠離開了我們…
    已經不記得突發「傻」想的是幾歲的哪個午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當時捧著已看了一遍又一遍的《老夫子》笑得淚流肚子痛。也不知這是不是冥冥中註定的回憶,半個小時後,朋友給我發來了王家禧老先生病逝的信息。他於美國時間2017年1月1日因年老器官衰竭安詳離開人世,享年92歲。
  • 原來那一位離開多年的《南方姑娘》,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很多我們記憶裡爛熟於心的作品,其實很多都出現在校園,且流行於校園之中。校園民謠,可以說是現代民謠的開山祖師,我們記憶裡的很多好聽的歌曲,其實都出生在那個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像老狼充滿校園情懷的《同桌的你》、《想把我唱歌你聽》;潘安邦充滿鄉土氣息的《外婆的澎湖灣》;羅大佑極具回憶感的《童年》……這些作品幾乎就是中國現代最初形成的民謠,而由他們的傳唱度也可以看到,這些民謠已經對幾代人產生了不一樣的影響,永遠留在了他們的記憶裡。
  • 我並不是突然想起你來!
    我借著微光,摸索著走到窗邊,外面的天空已經完全變黑了,遠處一片燈海。靠在窗臺邊,吹了一會兒風,人也清醒了許多。轉身走向廚房,倒了一杯水,順手關緊在滴水的水龍頭。突然想起,以前這個時候,你總是帶著圍裙在這裡給我做飯。看著你忙碌的身影,我不止一次的祈禱:就讓我們一直生活這麼下去吧!
  • 一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想起了王傑和張雨生,兩人原來有很多共同點
    他究竟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探望雨生,我們無從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後的每一年,每當他的生日來臨,失去朋友的痛楚一定會敲打他的心。人生就是這樣,變幻莫測,生死無常,在你來不及和某個人說聲再見時,便已和他永生別過。王傑和張雨生作為同時代的兩位傑出的歌手,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 原來,東山區離開我們已經12年了...
    」時常提及到,就像沒有離開過,但每每說起又會勾起一些溫暖的或者不堪回首的回憶。不知不覺東山區都已經被合併了13年了。講到東山區就眼溼溼,拿穩440102開頭的絕版身份證,再去走一圈吧。2005年5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廣州東山區,同年9月28號中午12點正式摘牌,正式併入越秀區。
  • 原來我們說了再見之後真的再沒相見
    他們的人生是不是已經各自精彩,偶爾是不是也會懷念那群一起長大的夥伴和那些無慮的時光?那個時候的我又會在哪裡,過著怎樣的人生,身邊陪伴的人都還在麼?十年如白駒過隙,有些記憶似乎就在昨天,可那些歲月早已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