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要從一個朋友和他那賤萌的表情包開始說起。
這個表情來自表情包《一群貓 1》,名字叫做「哦」,是我的朋友平時非常喜歡用的表情之一。這隻正在慢慢咬著香蕉的灰貓配合著那事不關己的神態,充滿了嘲弄意味。
凝望著屏幕中那貓空洞的雙眼,之前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表情還擊的我怒氣槽已經攢夠,於是拿出 iPad,打開《Animation Desk Classic》(下簡稱《AD Classic》),準備自己動手做一個反擊的表情。
《Animation Desk》是一款 iPad 端的動畫製作軟體,而《AD Classic》則是以「經典版」存在。後者功能雖不比新版豐富,但勝在板面懷舊復古。
實木桌面、音樂磁帶、拷貝檯燈光開關、各式文具、顏料盒等元素基本符合了我們對「老一輩」動畫繪製工作環境的幻想,讓創作這件事情不僅臨場感十足,還帶了一點儀式感,很適合想要體驗動畫製作的非專業人士。
為了省去動作構思的時間,我從《一群喵 1》中挑選了另外一個適合用來反擊的表情稍作修改後進行拼接,最後做出這種效果:
▲ 也就是在原本的吃香蕉表情後,給其一記貓爪反擊
下面通過展示大致的製作過程來介紹《AD Classic》的一些基本功能:
點擊 app 左上角的「動畫」,按「加號」可以新建一個工程(首次打開 app 會默認自動新建)。
在新打開的工程裡,點擊背景層,設置背景顏色為白色。
選中中間層(下圖紅圈部分),開始作畫。首先用鉛筆或者毛筆畫出底稿,再用鋼筆進行勾線,水彩筆上色:
我們都知道,動畫之所以能動,是利用了人眼的視覺停留機制。通過快速連續地播放很多張靜止的圖片,人的眼睛會產生畫面在動的錯覺,一秒內播放的圖片越多,每張圖間的差距越小,動作看起來就越連貫。
▲1937 年的《白雪公主》的幀數要比很多現在的日本動漫都多,不愧是迪士尼
畫完第一張圖後,新增一幀,點開版面左下角拷貝檯燈(下圖紅圈),我們就可以看到上一張圖的影子。按照以前做動畫的做法,我們應該用筆把上一張圖的輪廓再描一遍(描的過程根據動作變化的需求調整要變化的部分),然後重新上色。
最原始的動畫都是畫師們一幀一幀地畫出來的,但我們現在畢竟是在平板電腦上進行創作,第二幀不需要從頭畫起。在完成了第一張圖以後,由於後面的幀動作變化不大,完全可以直接複製之前畫好的圖,粘貼到空白的後頁,然後每幀進行微調:
▲ 1 先用套索工具圈選要複製的部分,2 點擊剪刀圖標進行複製、3 翻頁、4 按印章圖標實現粘貼
在這個動畫中,為了還原出吃東西的效果,每幀需要調整的是灰貓的嘴巴開合幅度以及腮幫子的鼓起程度。(留意下面「影格管理」中灰貓嘴巴的開合程度和腮幫子鼓起程度)
使用《AD Classic》中的變形工具(套索工具圈選後會自動彈出)可以把腮幫子拉伸變形,嘴巴的部分則需要用水彩筆增補或橡皮刪改。
吃香蕉這個動作,我畫了四張不一樣的圖(幀),通過倒放(把原本 1、2、3、4 次序的圖在新開的幀中以 4、3、2、1 的順序放置,製作出嘴巴合上的動作)、重複循環等手段,湊出了 16 幀。
接下來,要開始做打貓的動作了。
其實除了從頭到尾自己畫,導入外來的圖對其進行修改有時也是可行的。(只要你能找到清晰度匹配的就好,但圖片是外來時請勿用於商業用途)例如張開爪子胖揍這個動作,作者本人在微博分享了清晰度不錯的原圖,我們截取幾張靜止圖片後通過右側工具欄的圖章工具把圖片導入即可:
▲ 圖片來自微博帳號:我是肥志
原來的表情中,被打的是暹羅貓,現在我們需要將它換成灰貓,把「啪」換成「滾」,再加個香蕉皮飛出的動作。由於之前在畫這個表情時我沒能找到作者分享的原圖,所以此處沒能用上文所說導入原圖,然後在原圖的基礎上修改的方式。
肝了幾個小時,參照著作者給出 GIF ,從線稿到上色,我把所有幀重畫了一遍。支撐著這一切的唯有想像中朋友稍後大吃一驚的表情:
▲ 打貓部分的幀
《AD Classic》的畫畫功能相比起專業繪畫 app(例如《procreate》)還是有很大差距,因此如果是再複雜一點的畫面,《AD Classic》是不能勝任的。對畫面有高要求的讀者可以選擇它的專業版《Animation Desk》。
點擊屏幕下方的圓形按鈕可以調節每秒播放的幀數,12 FPS 就是一秒播放 12 幀,圓形按鈕左右兩邊的分別是倒放和正常播放。
播放一遍檢查無誤後就可以導出動畫到相簿了。
導出後的文件的格式為 mp4,如果需要做成動圖還需要用到《Img Play》或者《GIF 製作器》等視頻轉表情工具。
事不宜遲,趕緊發給好朋友看看:
註:本文用到的表情出自《如果歷史是一群喵》漫畫系列作者肥志老師之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Animation Desk Classic》,App store 得分 4.6,適用於 iPadOS 8.0、macOS 11 或以上,141.6M,買斷制,有內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