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一個非營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設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
第2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哈姆雷特 Hamlet
英國蘭克--雙城影片公司出品,導演 勞倫斯·奧立弗 男主角 勞倫斯·奧立弗 主演 簡·西蒙絲 巴西爾·西德尼
1948年5月4日在英國上映。1949年3月24日,在美國洛杉磯梅爾羅斯大道電影學院劇場(AMPAS Theater)舉行頒獎典禮。第21屆奧斯卡金像獎由羅伯特·蒙哥馬利(Robert Montgomery)主持。
影片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因為叔叔篡位,從而替父報仇的故事,又名《王子復仇記》。
故事梗概:故事故事發生在十三世紀丹麥的京城艾爾西諾。丹麥國王在花園打盹時突然死去。他的弟弟克勞迪亞斯接替王位,又娶原王妃為妻,前國王的兒子哈姆雷特對父親的死因有所懷疑,憂鬱過度,終日愁容滿面。他聽從好友的勸告,半夜和出現在城堡上的父親的幽靈相會,終於得知父王是克勞迪亞斯與母親合謀害死的。為了取得證據,他特地請來了一批戲子,在王宮裡演出一出十分相似的殺人劇,將父王當時被殺的經過表現出來。哈姆雷特一看母親與叔叔的反應,便明白了真相。
大臣波洛尼亞斯有個女兒叫奧非莉婭,她儀表出眾,清麗純潔,痴心地愛著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由於父仇未報,故意對奧菲莉婭十分冷淡。狡猾的克勞迪亞斯也了解到哈姆雷特的真心實意,於是施展計謀。哈姆雷特由於失算,誤將躲在幕後聽他與奧菲莉婭談話的波洛尼亞斯刺死,奧菲莉婭承受不了失去戀人和父親的打擊精神崩潰,失足落水而死。波洛尼亞斯的兒子聞訊從國外趕來,誓死要為父妹報仇。克勞迪亞斯叫他跟哈姆雷特決鬥,並且在劍頭敷以毒藥。那天,皇宮大廳裡刀光劍影,殺氣騰騰。間歇時,克勞迪亞斯叫哈姆雷特喝一杯已下了毒的酒,母親深受良心譴責,一把奪過喝下,當著兒子的面死去。哈姆雷特義憤填膺,揮劍擊中對手,冷不防也被對手暗劍刺傷。頓時毒性發作。哈姆雷特拼足最後的力氣將十惡不赦的克勞迪亞斯刺死,為父報了仇,自己也倒下了。
第2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弄臣 All the King's Men
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 導演 羅伯特·羅森 男主角 布羅德裡克·克勞福德 主演 梅瑟爾德絲·麥坎布裡奇
1949年11月8日在美國上映。1950年3月23日,在美國洛杉磯潘太及斯劇院舉行頒獎典禮,由保羅·道格拉斯擔任主持人 。
故事梗概:在美國西南部一個州的某鎮上,有個道貌岸然的傢伙叫威利·史塔克,他專門攻擊別人,伺機牟利。他手下豢養著一幫嘍羅,其中以女秘書莎迪及小記者傑克最為得力。莎迪精明能幹,善於交際,傑克則會玩弄筆墨,造謠生非。這夥人狼狽為奸,在鎮上興風作浪。藉口小學校舍建造不好,攻擊市政當局,接著到處行賄,拉攏選民,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威利起先是以清廉自居,但自從在政治上發跡以來,就搖身一變,拼命追求金錢與權利,受賄、瀆職之事不斷發生。有人揭發了威利做的壞事,但他竟不擇手段加以迫害。最終,惡有惡報,威利的罪狀被一件件揭露出來,法院傳訊了他。但還沒等到審判他被仇恨他的人槍殺了。
第2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美國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出品, 導演 約瑟夫·曼凱維茲 主演 喬治·桑德斯 苔蒂·臺維絲 安娜·巴克斯特 加萊·梅裡爾 瑪麗蓮·夢露
1950年11月16日在美國上映。1951年3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潘太及斯劇院(RKO Pantages Theatre)舉行頒獎典禮,由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主持。
故事梗概:《慧星美人》展示了舞臺生活的內幕和一位無名姑娘如何登上明星寶座的經歷。在以名媛賽拉·西頓絲命名的戲劇獎的頒獎典禮上,新秀艾娃力克眾女星,獲得戲後桂冠。大家向她熱烈祝賀。在一片讚美聲中,跟艾娃關係甚密切的一些朋友回憶起過去的情景……
八個月以前,立志當演員的艾娃經常光顧劇場後臺,一次恰巧被劇作家理查茲的妻子卡倫發現,她見艾娃面目清秀,聰明憐俐,倒也是一個演戲人才,於是介紹給紅得發紫的大明星瑪戈,艾娃成了瑪戈的跟班,終日伺候這位任性恣情的名角。
與此同時,艾娃潛心學藝,進步很快。這被瑪戈發現,不免起了戒心。儘管這樣,艾娃鍥而不捨,一方面極力巴結大名鼎鼎的劇評家艾德遜,以取得他的支持,另方面設法接近瑪戈的情人--導演比爾,請他多加指點,艾娃嶄露頭角,招致瑪戈的妒忌,後者大鬧了一場,卡倫對瑪戈的任性頗為反感,決定教訓她一下。有次乘汽車去賞雪旅行時,卡倫故意將瑪戈坐車的汽油全部放掉,結果瑪戈不能按時趕到劇場演出,只好請人代演。艾娃趁此機會登臺,使出渾身的解數,一舉成功。她不以美貌招徠,而是以真摯自然的演技贏得廣大觀眾的歡迎。對照之下,浮華自負的瑪戈和賣弄色相的卡絲維爾就相形見絀……,終於,在以名媛賽拉·西頓絲命名的戲劇獎比賽中,艾娃榮獲桂冠。頒獎典禮結束後,艾娃回到住處,發現了一個美麗的少女正用憧憬羨慕的目光等著她,一如八個月前的她自己。
第2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AnAmerican in Paris
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出品 導演 文森特·明尼裡 男主角 金·凱利 主演 麗絲麗·卡儂 喬治·蓋塔裡 尼娜·福契
1951年11月11日在美國公映 。1952年3月20日,在美國洛杉磯的潘太及斯劇院(RKO Pantages Theatre)舉行頒獎典禮, 主持人由丹尼·凱(Danny Kaye)擔任。
故事梗概:吉裡原是美軍的一個士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退伍,留在巴黎學習繪畫。他造詣頗高,但就是一幅畫也賣不出去。他同一個法國歌手亨利十分要好,他們無憂無慮地打發日子。一次,吉裡結識了一位年輕活潑的法國女郎麗絲。吉裡很快就喜歡上她了,但他們的約會卻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使吉裡頗為惱火,後來他從朋友處得知,麗絲的雙親在戰爭中死去,她已同亨利訂了婚,事雖如此,吉裡卻越來越愛麗絲。亨利看出吉裡真心愛著麗絲,便決定犧牲自己,亨利離家去美國時麗絲去跟他惜別,吉裡誤以為麗絲隨亨利遠走高飛,便陷入悶悶的遐思,他夢見自己和麗絲在巴黎街頭載歌載舞,一覺醒來,麗絲出於意料地回到他的身邊,於是兩人終於結成良緣眷屬。
第2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戲王之王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
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導演 西席·B·地密爾 主演 查爾頓·赫斯登 詹姆士·史都華 蓓蒂·赫頓
1952年1月10日在美國上映。1953年3月19日,在美國洛杉磯潘太及斯劇院和美國紐約NBC國際劇院兩地同時舉行頒獎典禮,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進行電視直播 。
故事梗概:雜技場的圓穹頂下,五光十色的聚光燈照出一位體態輕盈的女郎她在空中蕩鞦韆,一邊做著驚險的動作,一邊唱起"戲中之王"(影片主題歌),那麼舒展、優美,全場響起喝採的掌聲。這位女郎名叫波莉,是林格兄弟馬戲團的臺柱,原系歌手,後來成為特技明星。劇團經理布賴特暗中愛上了她。布賴特對待工作十分嚴格,為了招徠觀眾,他設計編排了許多精彩的雜技表演節目,融驚險與歌舞於一體,例如彈跳表演就伴以「跳吧,傑克」。他還讓男演員瑟巴斯蒂安跟波莉一起表演空中飛人,哪料兩人日久產生了感情。這在一些演員們中間引起了不和,扮演丑角的伯頓斯從此不再卸妝;一位名叫安姬爾的女演員更是爭風吃醋,原來她曾是瑟巴斯蒂安的情人,現在波莉跟他形影不離,滿肚子不高興。後來又有一位女伶加入了這場多角戀愛。影片在妙趣橫生地描寫馬戲團成員的錯綜複雜關係的同時,穿插了大量壯觀的馬戲雜技節目,而規模最大的一場"演出"卻是馬戲團全班人馬乘坐的專車跟一列火車相撞而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