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安全區域和安全距離,這些東西是如同底線一般的存在,如若被人觸犯了,肯定會鬧出矛盾。
人與人不同,不同人的隱私和對隱私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如此一來,就更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尊重自己的隱私基礎上,尊重別人的隱私。
你不能因為別人的隱私跟你的隱私不一致就不尊重別人的隱私,你更不能因為你不重視某些隱私就認為別人也不該重視,不然的話,你不尊重別人的隱私,就等於觸犯了別人的底線,不管你們是什麼關係,都有可能毀掉。
就像有個朋友吐槽自己的閨蜜時說的一樣:
「我是因為把她當閨蜜,當親姐妹,所以才會把我的很多隱私告訴她,比如我父母的婚姻中有背叛,比如我跟前男友之間的秘密等等。我跟她說我的隱私,是認為我們不分彼此,可以讓關係更親密。可她倒好,居然不把我的隱私當回事,先是揭我的傷疤,而後又四處跟別人提及我的隱私,這種人讓我無法忍受,我只能和她斷絕關係。」
02
下面這個男人的婚姻之所以被毀,他女朋友之所以堅決要跟他分手,是因為他母親觸犯了女友的隱私,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怎麼回事:
『一直以來,我都堅定地認為:只要我不變心,只要我防著外人幹涉我的婚姻,我的婚姻就可以順風順水。可到頭來的結果卻是:我防住了外人,防住了自己變心,卻沒能防住我的家人毀掉了我的婚姻。
我的家人指的是我媽,我本以為她會是我的後盾,會最大限度成全我的婚姻,結果她卻一次又一次犯錯,最後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我第一次帶女朋友回家時,本來以為大家有說有笑,會加速我跟女友結婚的進程。可中途卻發生了這樣一樁悲劇:
我媽偷翻我女朋友的包,偷看我女朋友的手機,偷看我女朋友的錢包,還從錢包裡拿了錢。被發現的時候,我媽狡辯說她只是一時找不到錢買菜了,所以才會翻我女朋友的包。
即便她做出了解釋,但我女朋友還是氣得直接離開了,我只能追出去不斷道歉,百般求饒,求她千萬不要跟我分手。
最後在我的苦苦哀求下,我女朋友沒跟我分手,但是卻給我下了最後通牒:「這種事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我不希望以後你們家任何人再次不尊重我的隱私。缺錢不能跟我說嗎?問我要錢我能不給嗎?偷翻我的包算幾個意思?」
她說下不為例,如果還有下次,絕對會跟我分手。
我回家之後嚴厲批評了我媽,說「你差點毀了我的婚姻」,隨即要她發誓以後絕不會再做類似的事。我以為她發誓了就會說到做到,可悲的是,我第二次帶女朋友回家時,悲劇再次發生了。
我第二次帶女朋友回家時,我媽雖然沒有偷翻我女朋友的包,但是卻不敲門闖進我房間,氣得我女朋友當場跟我分手了,臨走前還拉黑了我所有的聯繫方式,鄭重其事告訴我:
「我之前說過什麼,你應該還記得。我說了下不為例,不然絕對跟你分手,可是卻還是發生了類似的事,我真的不想再原諒第二次了。要知道,我是做好了結婚後跟公婆在一起住的準備的,但是你們家這個樣子,讓我怎麼敢跟公婆一起住?這次是婆婆闖進房間,如果下次是公公呢,是其他人呢?我的日子還過不過了?你不要再找我,我絕不可能再跟你繼續!」
我愣在當地沒追出去,我了解她的性格,我知道即便我追出去也沒戲了,只會加重她的怒氣。
雖然我最應該恨的是我媽,但仔細想了想,我更應該恨的是我自己。明明都已經發生過一次類似的事了,我居然還不懂得防範,真的是咎由自取。』
03
肆意觸犯別人隱私的人,他們自己也有隱私,只不過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不同人的隱私不一致,而且不同人對隱私的重視程度不一致。
但這並不能成為這些人不尊重別人隱私的藉口:你需要弄清楚別人的隱私是否跟你一致,需要弄清楚別人對隱私的重視程度,需要明確了別人的安全距離之後,再決定你的言行,這樣才是對別人的尊重。
不懂尊重別人隱私的人,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不懂尊重別人隱私的人,是變相不尊重自己,因為你會給人留下沒教養的印象,你對自己的不尊重,會使得別人一提到你就感覺噁心。
比如前面那位朋友提到的她的閨蜜,不僅總是拿她的隱私揭她的傷疤,還四處跟外人提及她的隱私,她自然不可能繼續跟這種人做閨蜜,想到她自然會覺得噁心。
再比如後面那個男人提到的他的母親,連續兩次不尊重兒媳的隱私,這怎能不讓兒媳選擇放棄婚姻?
希望其他人不要犯這種錯誤:你不僅要懂得尊重別人的隱私,而且要懂得防範和遠離那些不懂尊重別人隱私的人。尊重別人的隱私,是與人相處最基本的準則,如果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你必須要調整自己,不然等到你釀成了大錯,你會承受不起你犯的大錯帶來的惡果。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你身邊有那種不尊重別人隱私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