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橋上女孩》
張雄藝術網(文/胡瑩)一葉知秋,四季宜人的廈門雖然仍是落葉紛飛,瀰漫著浪漫氣息而遲遲不肯進入冬季,但轉眼進入了11月份的第一天,迎來了西方的盛大的節日萬聖節,同時國際國內各大藝術品拍賣行亦是以火熱之勢進入了秋拍狀態欲罷不能。而在紐約蘇富比11月14日舉辦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上,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902年經典巨作《橋上女孩》將精彩亮相,冥想去年筆者於萬聖節之際撰文《大師筆下的「鬼鬼」:可怕還是救贖?》,開篇談及蒙克名畫《吶喊》,無獨有偶,《橋上女孩》與《吶喊》似有幾分相似的味道。
蒙克《吶喊》
同樣在橋上,同樣瀰漫著神秘的畫調。果不其然都出自大師蒙克之手。只是《吶喊》之人,貌似「鬼鬼」,正面與觀者碰面,那驚悚的靈魂令人毛孔悚然,仿佛在聽不見的尖銳叫聲中望見「失魂」的千千萬萬個真實的「自己」。《橋上女孩》的色彩顯然提亮了許多,在風平浪靜的河面,巨大的樹影倒映在水面上,已呈朦朧「化開」之狀,頗具神秘之動感,遠處的村莊安寧矗立,橋上一群少女身披各色衣裙,背對著觀眾,望向遠方的村莊,似乎在竊竊私語。《橋上女孩》與《吶喊》相似之處在於蒙克律動的筆法使得畫面同樣籠罩著神秘的、捉摸不定的氣韻,仿佛預示著某一種不可估量的張力即將來臨,令讀者浮想聯翩,進入對個體、對生命、對欲望、對價值的探索與思考之狀態。2008年,蒙克《橋上少女》以3,080萬美元成交,六個月後蒙克《吸血鬼》以3,820萬美元的價格拍出,2012年,蒙克四個版本之一的《吶喊》以1.199億美元的高價創新了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這無疑是非常有趣的藝術品「現象」。
這也不禁令人聯想到近日正在熱播的根據蕭鼎小說《誅仙》改編的玄幻劇《青雲志》,以及那一位最後化身為「鬼厲」的善良果敢的少年張小凡。它既是一部纏綿悱惻、催人淚下的愛情片,也是一部伸張正義、明辨是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勵志片。那一位重情重義、果敢堅韌、執著樸實、隱忍善良的少年,在不辨是非、世俗的逼迫下,在痴情不悔、愚公不移的悽涼愛情的絕望中,墜入了魔道。但其善良本性從未改變,從而更為深刻地映射出那些戴著假面具的真小人的令人憎惡的面孔以及黑暗的深淵。這樣一位鬼厲依舊是那心底尤為柔軟善良的無辜少年,依舊是純潔善良之人內心最溫暖的熱量。又有誰會在乎「鬼厲」與否,卻是難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一往情深。
隨著東西經濟文化的交融與發展,作為西方國家傳統節日的萬聖節,在中國人中也過得如火如荼。這不,有新聞報出,一位小女孩被媽媽打扮成《千與千尋》的鬼怪「無臉男」,效果十分逼真,卻嚇壞了一些小朋友,不敢和她玩。她也是「一臉」無辜。《千與千尋》的無臉男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動漫人物,從最初的吃人的妖怪:自卑、寂寞到與千尋形影不離、不離不棄,最終獲得了真正靈魂上的救贖~再一次警醒著人們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與對待善良與醜惡,最後迷失了自己。當然,也請家長們不僅僅以大人的視角,也應留有一顆童心,去理性地看待小朋友「無辜」臉這一茬。萬聖節快樂!
來源:張雄藝術網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