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笑先生談歷史」每天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等等內容
探究歷史的真相,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
正文
自從隋唐建立起了科舉制度之後,底層讀書人想要翻身提高自己的社會階級,最可行的辦法就是中舉入仕。在古代讀書人的地位高到一個讓你難以想像的地步,比七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更金貴。
為何這麼說?因為當時讀書人除開做官外,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這一重身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舉個例子,宋朝時讀書人地位最高,哪怕沒有功名在身,但只要在書院讀書,每個月都能拿到政府的補貼。而其他朝代光是一個秀才的身份就能夠擁有見官不跪、不服徭役、不用納稅等一系列特權,等考上了舉人後更是能夠將這一福利擴大。
雖然說科舉制度始於隋朝,但真正成型且發展至巔峰的還是在明清時期,或者說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君主專制集權政治的巔峰。明朝時還有東林黨跟廠衛之爭,但清朝除開一開始出了個鰲拜以及晚清出了個慈禧太后外,其他時候家國大權都牢牢繫於皇帝一人之手。
當科舉制跟封建君主專制高度集中相結合後代表著什麼呢?代表著清朝的官宦品級官階制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清朝的正一品官員究竟享受著什麼樣的福利特權,為什麼那麼多讀書人削尖了腦袋想要當官。
滿清在評定官吏等級的時候,將朝中官員們分成了九品十八級,這是參考了我國自漢魏晉時期就形成的等級制度。在這個等級體系中,最高的品級被命名為超品,不過能夠達到該品級的官員往往都是皇親國戚,普通官員根本沒戲,像是公、侯、伯等爵位都屬於超品。
在常規等級中,官員們的最高品級乃是正一品。能夠在有生之年做到這個等級的官員,各個都是人中龍鳳。這個品級的文官官職主要有太保、太傅、太師、殿閣大學士,武官官職有伊犁將軍、綏遠將軍。在武官職位中有個很特殊的撫遠大將軍,這是在戰時才有的臨時官職,沒有品級但是權力非常大。
那么正一品官員的待遇到底有多好?有多大權力?看完後你就會明白,如此待遇,換誰都想要。別看清朝正一品官員的工資只有月薪180兩銀子,但這是朝廷規定的帳面工資,除此之外還有俸米,也是180斛,當時1斛米等於現在的200斤,就是既發錢又發糧。
除開原本的工資外,官員們們還有一份額外的恩俸,說白了就是朝廷多給你點補貼津貼。恩俸有多少呢?你原來多少工資,恩俸再給你發一遍。一品官員正奉有180兩,加上恩俸就有360兩,米則有360斛。
你以為這個算多嗎?要知道這只是明面上的收入,除此之外京官每年還會受到地方上"孝敬"上來的"炭敬"和"冰敬",這才是收入大頭,比俸祿高了幾十倍。多嗎?多,但是外放大臣同樣多。
像是李鴻章、曾國藩這樣的封疆大吏,也就是總督(雖然總督只有正二品,但擔任總督的都有加銜,基本都是加到正一品待遇),在外還有一份養廉銀,說白了就是朝廷多給你發錢,喊你在地方上別貪了,儘量清廉點。這養廉銀有多少?正一品大臣高達16000兩每年!
除開俸祿外,官員還有免費的食物,包括上面寫的能夠免租的田地,還有府邸居住,可以說囊括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全部都有優待。現在你應該知道了為何古代人打破了腦袋也想做官吧?這麼高的收入,光是俸祿都足夠養活一大家子,更別說古代官員又有幾個不貪的呢?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每天更新不一樣的奇聞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