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電影都擅長從細微處著眼,於樸實中見深意,最終或治癒或勵志,屢試不爽。也許在這個快節奏的緊湊生活裡,一部治癒系的緩慢溫情電影,更容易俘獲人心。
最近走紅的《冠軍大叔》(Champion),就是這樣一部運動勵志題材的韓國熱血電影。(大陸譯名「冠軍」,但我更喜歡臺灣的譯名「冠軍大叔」)
主角馬克的人設,配上馬東石粗曠的外表,話語不多的臺詞,眼神帶點猶豫神傷的表情,頓時感覺這滄桑大叔滿滿都是故事。影片講述的是主角馬克大秀麒麟臂,靠著腕力比賽從小人物慢慢成長,力爭上遊的故事,結合親情的尋根之旅,更加激勵人心。
這部韓國電影,可以說是為近年走紅的馬東石所量身定製的,不然就韓國盛產小奶狗的娛樂圈,誰能駕馭的了這部電影的主角人設?
2016年的《釜山行》無疑將馬東石大銀幕硬漢暖男的形象定調,2017年大賣的《與神同行》,片尾彩蛋最大賣點,就是預告他飾演的成造神,即將在《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登場,馬東石的魅力,已然不輸於韓國小鮮肉。
雖然《冠軍大叔》使用的劇情元素,不外乎是運動競技類型電影常用的手法和套路,主角從社會底層出發,為了夢想努力不懈,但比賽途中遇到壞人算計,主角在友人支持下,最後贏得勝利的人生,不過《冠軍大叔》再加入了一些貼近韓國社會的問題,包括韓裔美國人對韓國文化的認同、單親媽媽撫養孩子的問題,以及貧富差距、黑道地下經濟等,透過劇中一些角色的互動,搭起整個故事,同樣在亞洲社會的臺灣,觀眾或多或少對劇中角色,也能產生共鳴。
而電影更加強運用「反差」手法來詮釋故事及角色,馬東石的外表,幾乎在「反差萌」上,已立於不敗,而讓他飾演臂力怪物的角色,能更加賣萌討喜,小配角童星們,功不可沒,不管是言語上,大人與小孩的對白、思考,以及畫面的互動上,幾乎都帶著反差,讓你一下想笑,一下又被一些臺詞及動作所感動。
除此,同樣是小人物,但想做大人物的振基(權律飾),油條滑頭對照馬克的古意,最後馬克的善也能感化振基的貪念;而另一女配秀珍(韓藝璃飾),單親媽媽看似馬克的妹妹,卻也牽引著馬克內心隱藏多年的情感,尋親的故事線,在《冠軍大叔》中,更是暗藏的一條重要故事線。
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不管是馬克,或是振基、秀珍,其實都是孤寂、被社會所遺棄的,但同是天涯淪落人,三人彼此坦承,互相照顧,就像「家人」的情感般,在彼此身上,即使終究沒有血源關係,但仍能找到「家」的渴望。
「手」的意象,也是《冠軍大叔》不時特寫的畫面,不管腕力對決,用手比力氣,展現肌情;手也是最溫情的承諾,牽手打勾勾,展現無法言語的親情。
腕力比賽(扳手腕)雖然不是主流的運動競技,但《冠軍大叔》營造的極為熱血,當馬克最後以「白勝民」代表韓國,其實是一種自我追尋,馬克找到根的族群認同。電影觸及的點不少,雖然沒有太詳盡的再去刻畫每一個點,但點到為止,讓觀影者有些討論空間。
《冠軍大叔》賺人熱淚,即使你知道這些哭點是設計的安排,但肌情包裹親情的壓手霸人生故事,照樣給人滿滿的感動。
即便是預先料想到也能被感動,我們的生活或許平淡太多,感動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