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藝術電影論壇——迭代與共融」上,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舉行了「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全國放映計劃」的主題發布暨啟動儀式。國家電影專資委辦公室主任楊武軍出席論壇,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李秀磊出席論壇並致辭。
北京國際電影節一直高度重視藝術電影的傳播和推廣,努力為藝術電影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去年藝術電影論壇成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六大主論壇之一,今年該論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李秀磊在致辭中充分表達了對舉辦藝術電影論壇的肯定與期望,她認為電影市場的持續壯大催生了更多對多元化電影的需求,藝術電影的作用愈發凸顯。
-重燃:助力影院復工,吸引觀眾回流-
論壇上,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和阿里文娛電影演出業務副總裁何弭分別做了主題發布。
據孫向輝介紹,在國家電影局的指導下、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全國藝聯啟動2020「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全國放映計劃」,給予入選全國藝聯專線放映的10部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和2個新作與經典影片主題展多種形式的宣發資助,激勵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創作更多富於藝術追求與創新意義、帶給觀眾精神引領與審美啟迪的優秀作品。為了保證優秀影片入選資助體系,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建立了藝術電影標準委員會,並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審片評分系統。目前在選且片方表示進入專線發行的影片包括《掬水月在手》、《活著唱著》以及《日光之下》。
何弭以「愛藝之城——讓藝術電影觀眾相遇」為題進行了主題發布,分享了愛藝之城運營一年以來的成果,並以具體案例講解了愛藝之城如何進行藝術電影的宣發,同時對淘票票和全國藝聯的合作進行了深度的分析。之後,何弭發布了今年下半年阿里文娛的紀錄電影培育計劃Iron Facts,旨在尋找中國最優質的紀錄電影項目。
-共融:重識藝術電影,掌握國際形勢-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李迅、奧地利導演傑茜卡•豪絲娜 Jessica Hausner、法國製片人菲利普•博伯 Philippe Bober、前景娛樂創始人,製片人、發行商黃茂昌分別做了主題演講。李迅分享了「重新認識藝術電影」,討論了電影藝術創作的「光譜」,提出依據「多樣與包容」的理念探索中國藝術影院經營的新模式:藉助類型電影接近更多潛在觀眾,藉助網絡平臺謀求電影藝術發展。
傑茜卡•豪絲娜分享了「藝術片的類型化探索和風格化表達」,結合《小小喬》講述了藝術片的類型化探索、電影的藝術風格表達、電影的哲學思考表達。菲利普•博伯演講的題目是「製片人的尋寶之路」,結合COPRODUCTION OFFICE公司的實際運作情況與我們分享了發現新人才的辦法、挑選作品需要注意的問題和修復電影在歐美市場的發行情況。黃茂昌發言的題目是「國際電影節雲市場觀察」,就疫情之下國際電影雲市場的發展進行了講述,並認為流媒體平臺和影院將在新時代「靈活共存」。
-通變:本土景觀塑造,宣發理念創新-
藝術電影的創作往往具有地域性,藝術電影創作者對中國當代社會景觀的觀察具有了新的思考,對此,《平原上的夏洛克》導演、編劇徐磊、《春江水暖》導演顧曉剛、《日光之下》導演梁鳴、《大聖歸來》《岡仁波齊》《大河唱》製片人包曉更和午夜失焦製片人趙晉圍繞「中國新電影人與他們的家鄉」主題進行了第一組的分組對談,分別講述了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對於時代、家鄉以及電影美學的思考。
電影宣發環節日趨獨立,其影響力更不容忽視,成為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重要橋梁,對此,上海華人院線UME電影集團助理副總裁張文楨、 北京合瑞影業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田祺、MUWU STUDIO 創始人張文斌、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知名策展人沙丹和毒舌電影產業號毒眸主編吳燕雨圍繞「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通變之途」主題進行了第二組的分組對談,指出藝術電影的核心主力觀影人群審美升級並且越來越年輕化,而生產方應該更多考慮觀眾訴求。
本次藝術電影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未來中國藝術電影市場發展提供了諸多可供參考的寶貴經驗和思路,開闊了藝術電影發展的視野,藝術電影在新時代將會有更多可能。藝術電影論壇舉辦當天恰逢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七夕」,在電影與城市的愛情故事中,藝術電影擁有最長情的觀眾,奉獻藝術電影之美是我們與藝術電影觀眾永恆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