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頭條丨總臺記者獨家探訪:拒絕美國制裁 德國這個小港哪來的底氣?

2020-12-22 安青網

歐洲頭條丨總臺記者獨家探訪:拒絕美國制裁 德國這個小港哪來的底氣?

2020-09-17 12:52:02   來源:央視網    

【摘要】

近半年來,一個低調的德國小港成為了國際媒體的焦點,這就是穆克蘭港。它位於德國呂根島的海濱度假勝地薩斯尼茨。今年6月,市長克拉赫特收到了一封...

近半年來,一個低調的德國小港成為了國際媒體的焦點,這就是穆克蘭港。它位於德國呂根島的海濱度假勝地薩斯尼茨。今年6月,市長克拉赫特收到了一封美國參議院的來信,信中的無理要求讓他大吃一驚。

△薩斯尼茨市長向總臺記者展示由美國三名參議員籤署的「威脅信」

在信中,三位美國參議員要求穆克蘭港運營方停止為「北溪-2」項目提供服務,否則美國將對所有與港口有關聯的人員實施制裁,其中包括市長本人。這分明就是來自美國的公開威脅。

被美國威脅的德國小港

薩斯尼茨是德國少有的海濱度假勝地。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小鎮如今顯得格外冷清。走在街頭,總臺記者看到很多有趣的海報,有反對美國威脅的海報「我們支持『北溪-2』,呂根島絕不會屈服」。

其實,「北溪-2」是通過波羅的海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天然氣管道項目,管道全長1200多公裡,設計輸氣能力為每年550億立方米,可滿足德國近40%的天然氣需求。

去年12月,美國宣布對「北溪-2」項目進行制裁。目前該項目被迫停工,還剩150公裡尚未完工。

△「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路線圖與德國穆克蘭港

位於薩斯尼茨市的穆克蘭港,正是參與「北溪-2」項目的物流中心,為項目提供重要的貨物、服務和支持。經當局批准,總臺記者獨家進入穆克蘭港進行拍攝。

項目停工後,港口中存放著大量「北溪-2」使用的天然氣管道。港區經理告訴記者,這些管道每條長12米,重24噸,現在存放在港口裡的管道多達上萬根。

△穆克蘭港口堆放的「北溪-2」項目天然氣管道

可見,穆克蘭港在「北溪-2」項目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鑑於所有與港口相關的企業與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美國制裁的對象,這樣的威脅在德國引發了眾怒。

美國實施域外製裁是非法的霸凌行徑

對於美國的制裁威脅,德國各界從上到下一致表示抵制。

德國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州長施維斯格近日專門訪問了港口。她告訴總臺記者,「北溪-2」是經過合法審批、受到德國政府長期支持的大型項目,絕不允許反對的聲音威脅百姓的權利和就業。

△9月11日,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州長視察穆克蘭港

她表示,美國想把自己的頁巖天然氣賣給德國和西歐,純粹是出於美國的經濟利益。

當地民眾的利益不是大國間政治博弈的炮灰!施維斯格州長這句話道明了德國政府維護民眾利益的決心。

△德國 默克爾:反對美制裁 將推進「北溪-2」項目建成

本月初,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公開表示,儘管美國多名議員發出威脅,德國政府依然計劃將「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建成。美國為阻止「北溪-2」項目建設實施域外製裁是非法的行為。

穆克蘭港:歡迎「一帶一路」倡議

就在施維斯格州長發表反對美國長臂管轄的聲明時,她身後不遠處的列車正緩緩地將中歐班列的貨櫃發往德國各地。

△穆克蘭港是德國北部與中國鐵路貨運交通的樞紐(圖片來源:穆克蘭港官方網站)

去年11月,載有首批41個貨櫃的貨輪抵達穆克蘭港。這些來自中國的貨櫃,經鐵路運至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後上船,在抵達穆克蘭港後又被重新裝上火車分流到歐洲各地。

△2019年11月12日,中歐班列「西安—漢堡」國際海鐵聯運線路穆克蘭港首運儀式(圖片來源: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今年3月,這條連接海路和鐵路的特殊中歐班列正式投入運營。迄今為止,穆克蘭港已發送了來自中歐班列的5000隻標準貨櫃。

△穆克蘭港執行董事哈爾姆·西弗斯接受總臺記者採訪

據穆克蘭港執行董事哈爾姆·西弗斯介紹,中歐班列經該港路程短、中轉快,單程行駛時間從14天縮減至12天,受到客戶們的歡迎。未來幾周內,穆克蘭港的中歐班列將從4列增加至6列。此外,港口還計劃將中歐班列延伸至北歐地區。

中歐班列與德俄海上航線的對接,充分證明了「一帶一路」合作的吸引力,對「一帶一路」海鐵聯運三方合作起到重要的示範作用,促進了歐亞大陸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發展。

△薩斯尼茨市市長克拉赫特接受總臺記者專訪

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薩斯尼茨市市長克拉赫特強調,美國的制裁威脅是對德國和歐洲法律的攻擊。美國已多次證明,它會通過強權和其他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作為德國能源自主政策的代表項目,「北溪-2」項目最終將會完工。

他表示,該市與其他國家展開經濟合作,最重要的是考慮當地民眾的需求。中歐班列線路的開通,給當地人增加了就業的機會,更為港口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希望穆克蘭港能利用國際物流的優勢,藉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推動當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監製丨姜秋鏑

總臺記者丨餘鵬 阮佳聞 張赫

編輯丨趙汗青

責任編輯:杜宇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觀察|拒絕美國制裁,德國這個小港哪來的底氣?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17日報導,當天上午計劃用於完成「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的「伊萬·西多連科」號管道供應船,已抵達該項目物流基地德國穆克蘭港。近半年來,穆克蘭港成為了國際媒體的焦點。這個低調的小港位於德國呂根島的海濱度假勝地薩斯尼茨市。
  • 歐洲頭條丨總臺獨家專訪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執行董事 揭秘「新冠肺炎...
    近日,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執行董事奧蕾莉亞·阮接受總臺記者獨家專訪,介紹了該計劃如何促進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並透露了中國參與「實施計劃」的具體情況。  獨家對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執行董事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是一個公私合作的全球衛生合作組織,它的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與世衛組織總部距離不到一公裡。
  • 歐洲頭條丨「民主燈塔」崩塌 美國危機遠未結束
    美國國會衝擊事件之後,首都華盛頓恢復了表面的平靜,而大選的鬧劇卻遠未謝幕。距新任總統宣誓就職僅剩不到半個月時間,呼籲川普提前下臺的聲音卻不絕於耳。與此同時,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盟友也紛紛譴責這場暴亂,美國「民主燈塔」形象正變得黯淡無光。
  • 總臺記者眼中的2020世界丨重回明尼阿波利斯
    與2020年揮手道別之際,我們通過世界各地總臺記者的觀察,回望這如此不平凡的年份,回望2020世界。 這裡就是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用膝蓋鎖喉的地方,你看,牆上還有弗洛伊德的塗鴉,夏天的時候,民眾像是潮水一樣來這裡獻花,在這裡控訴美國警察的暴力執法。現在到了冬天,明尼阿波利斯的氣溫降到了零下十幾攝氏度,街上的人也消失了。
  • 德國議員:「美國像黑手黨,歐洲要反擊!」
    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拼命阻撓「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不惜對參與企業實施制裁。對此,德國聯邦議院成員克勞斯·恩斯特怒斥其行為「就像黑手黨」,呼籲歐洲領導人反擊。恩斯特11月25日接受「今日俄羅斯」德語版採訪時,談及美國再次對參與「北溪-2」項目的歐洲企業發出制裁威脅。恩斯特表示,這就像黑手黨成員向企業勒索保護費一樣。他說,美國來到歐洲,聲稱自己是為了保護盟友免受俄羅斯的攻擊,但卻威脅歐洲企業「如果拒絕『保護提議』,它們將面臨經濟崩潰」。
  • 總臺記者獨家探訪
    總臺央視記者日前獨家探訪了這裡。新發地承擔北京80%以上農產品供應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佔地1680畝,日吞吐蔬菜水果近4萬噸,此外還包括水產、肉類等農副產品,承擔了首都80%以上的農產品供應。新發地批發市場地處北京的南部偏西,此次聚集性疫情發生在市場北部,靠近神農門的牛羊肉交易大廳。
  • 華為可以藐視美國制裁的底氣,究竟是什麼?
    對於華為來說,他的最大底氣在於——他的「5G網絡」有「新基建」的支持。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華為真正的底氣,不是他的5G技術,而是「新基建」。因為有了「新基建」的基礎,華為就可以在「5G網絡」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雲計算」以及「人工智慧」技術。這個場景一旦出現,將會為全世界做出一種全新文明時代到來的示範。
  • 美唱獨角戲:欲拉歐洲制裁中國,歐洲對老美說「NO」!
    針對美國的制裁威脅,中方多次強調,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堅決反對任何外國和境外勢力以任何方式幹預。當美國提議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涉港問題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發推稱中國「斷然拒絕」這一「毫無根據」的要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美方做法完全是「無理取鬧」。隨後,美、英在安理會非正式磋商「其他事項」下提及香港問題,但遭到中方強烈反擊。
  • 美國制裁中企,歐洲卻成了「受害者」?這三點值得玩味
    導讀: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某些歐洲高科技企業認為,美國政府利用其制裁機制將歐洲企業排擠出中國市場,同時卻為美國的企業和公司提供豁免,這代表歐洲企業又一次成為了美國濫用單邊制裁措施、揮舞貿易大棒的受害者。
  • 德國擬協同歐盟以制裁反擊美國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導 德國官員證實,默克爾政府正在考慮對美施壓方案,希望在歐盟層面展開協調一致的行動應對美國新的制裁威脅。外媒稱,華盛頓與布魯塞爾之間的衝突隨時可能引爆。據俄新社莫斯科6月28日報導,美國媒體捕捉到比在火星上找到生命或是在木星上看見花開更令華盛頓震驚的東西。彭博新聞社於德國政治精英的身上嗅到了維護民族尊嚴的氣息,這解釋了柏林為何會醞釀包含對美制裁條款的文件。倘若華盛頓執意制裁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的參與者,德方便會通過制裁方案。
  • 揮舞制裁大棒?中國還未反擊,歐洲卻先怒了!
    文丨文刀圖耳 審丨瑾涵近幾年來,美國為了能夠限制中國企業的發展,屢屢對其痛下狠手,而在近期,美國還在持續不斷地以各種藉口對中企實施打壓制裁。據外媒在2020年12月21日報導,在12月18日美商務部就藉助「國家安全」為藉口,將我國中芯國際等共計59家企業列入到制裁的清單中,如今,美國更是將對清單中的企業實施出口管制。而除此以外,身為激進的反華議員魯比奧等人也呼籲總統政府要繼續加強對上述企業的制裁,並要求禁止中芯國際獲取美國技術。
  • 「歐洲引擎」失速 德國經濟疲態畢現
    不過,本報記者一個多月來在德國實地採訪的經歷似乎顯示,歐洲經濟的問題不僅出在公認的「麻煩國家」——義大利、希臘等,更是出現在一直以來被視作歐洲經濟引擎的德國 ]   整整一個月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為趕去荷蘭採訪馬航墜機事件,乘坐火車從德國港口城市漢堡連夜趕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 這一次,美國用絞殺華為的辦法,要對德國下黑手了!
    德國很生氣。對於美國的制裁威脅,德國外長馬斯當即針鋒相對地說:美方在聲明中提到的措施,也威脅對歐洲企業實施制裁,美國政府無視歐洲自主選擇如何獲取能源的權利和主權。歐洲的能源政策應由歐洲制定,而非華盛頓。我們拒絕域外製裁。
  • 總臺記者探訪首爾火車站消毒現場 韓國防疫措施升級
    總臺記者直擊現場。 扶手、欄杆、小桌板及衛生間是消毒重點 總臺記者了解到,韓國政府每日會對公共運輸工具進行消毒。釜山到首爾這條鐵路線途經目前疫情最嚴重的大邱市,因此對該線路列車車廂進行嚴格的消毒殺菌作業是重中之重。
  • 美國對臺軍售 中方宣布制裁洛馬、波音防務和雷神3家涉事公司
    有記者提問,10月21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發表聲明稱,美國務院已批准向臺灣出售總額約18億美元的武器裝備。10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正當必要反應。請問中方是否已採取了措施?
  • 歐洲抱怨「美國制裁中企」:最後美企得了便宜,我們卻成了冤大頭
    近日,美國宣布將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大多數是中國企業,如中芯國際就在這份名單中。而美國制裁中芯國際,就是想要在晶片上對中國「卡脖子」,因為中企在晶片的使用上,基本是依賴對外進口。當初美國制裁華為時,最嚴厲的也是斷了華為的晶片供應鏈。作為盟友,美國對華制裁時,歐洲國家無論主動還是被迫,基本都跟進了,但直到現在,他們才終於發現有些不對勁。
  • 總臺記者眼中的2020世界丨阿根廷的符號——傳奇球星馬拉度納
    與2020年揮手道別之際,我們來通過世界各地總臺記者的觀察,回望這如此不平凡的年份,回望2020世界。今年阿根廷發生了很多大事,最令人矚目的自然就是著名球星馬拉度納的離世。總臺記者 劉欣:這一間房間就是馬拉度納出生的地方,裡面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馬拉度納巨型頭像彩繪。我現在所在的這一條街,就是馬拉度納小時候和朋友們一起聊天、踢球的地方。
  • 美國針對土耳其購買S-400實施制裁 土外交部:譴責並拒絕這一決定
    針對美國宣布就土耳其購買俄制S-400防空飛彈系統對土實施制裁,土耳其外交部連夜發表聲明,譴責並拒絕美對土實施單方面制裁的決定。△土耳其外交部聲明指出,「土耳其購買俄制S-400反導系統的原因眾所周知,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本人也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承認土方此舉是合理的。」聲明還強調,美國拒絕土方通過對話和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的提議,並對土方採取單方面制裁,此舉完全沒有道理。
  • 美國制裁伊朗,為何歐洲3個老牌帝國反對,未來伊朗能否變化?
    不過川普的做法,遭到英法德三個歐洲老牌帝國的反對,因為三國需要伊朗石油。但川普不管這些,誰要買就制裁誰。 不過在美國制裁伊朗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歐洲英法德站出來替伊朗說話,外界不明白,美國與英法德都穿一條褲子,為何替伊朗說話呢?
  • 美國摁不住歐洲那顆自主的心
    德新社注意到,12月初德國海事部門發出航行通知,表示波羅的海地區將會有負責管道鋪設的工作進行。在此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多次公開表態支持「北溪2號」項目,認為美國對這一項目的制裁是不可接受的。「北溪2號」項目旨在鋪設兩條從俄羅斯海岸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天然氣支線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這兩條管道的總輸氣能力達550億立方米/年,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5家歐洲公司共同合作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