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倒計時:46天,還剩不到50天,上千萬的莘莘學子,即將踏上決定命運的獨木橋——高考
相信每一個中國學生和家長,都忘不了曾經被高考所支配的恐怖。那種做不完試卷的崩潰感,那種發揮失常的無助感,甚至能一直持續到畢業數年,午夜夢回,他們經常驚出一身冷汗。
我的一位同事,當年從東北的一個小村莊,考上了同濟大學,現在畢業8年了,前幾天跟我所,晚上被嚇醒了,出了一身冷汗!
我問他怎麼了,他說:「夢到自己參加高考,沒有答完題」。
如果說中國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當我們望向韓國的時候,會發現,韓國的學生也是過獨木橋,只是這個橋要比我們窄的多。
一、韓國的考試——普通學生的噩夢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業能力考試」,在每年的11月份舉行。
考生要在一天內,考完5科,從早上8:40到下午5:40,只有考試間隙的20分鐘,以及中午的50分鐘休息時間,這對所有考生來說,是體力和腦力的雙重考驗,在這種重壓下,韓國大學的錄取率只有50%。
考試這一天,舉國關注,當天所有政府機關上班時間延後一小時;在考場附近的機場,也會禁止起飛和著陸,以免噪音影響考生考試;就連股市和收盤時間也要順延一小時。
家長在寺廟祭拜為孩子求福,後輩跪在地上,為學長助威。
為了高考,學生要從初中就要開始「變態」級別的備考,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是他們走出貧困的唯一途徑
韓國紀錄片《學習的背叛》,講的就是一群普通家庭的孩子為了上大學,在暗無天日的備考中掙扎的故事,看的讓人震驚,看的讓人心酸。
深夜兩點,葉媛還趴在桌前學習,她已經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熬夜了,葉媛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生,所以她必須要考上一所升學率高的私立高中。
長期的握筆,使葉媛的手上,長滿了老繭,厚的老繭被磨得脫落,還會長出新的老繭。
字寫得久了,手指會僵硬,不過葉媛可沒時間休息,她找了一根絲巾把手和筆綁在一起,這樣即使手再僵硬,只要手腕能動,她依然能夠寫字。
為了保持清醒,她一天要喝好幾罐罐咖啡,因為她知道,在這場起點不同的比賽中,唯一公平的,只有時間!
韓國學生中流行一種「四當五落」的說法,意思是,一天睡四個小時的考生會考取理想學校,睡五個小時的人則可能落榜。
葉媛擔心,她一旦躺下,就會有無數同齡人從她身上跨過去,超越她。
葉媛只是萬千學生中的一員,對所有普通家庭的學生來說,高考就像是玩單機遊戲,但是只有一條命!但是他們除了努力,就只剩下努力
就像紀錄片結尾所說:學習不會背叛努力的人,但是孩子們都知道,現實和書上說的不一樣,可是這些學生所期盼的,就是一個努力就會有回報的社會。
但是光靠努力就夠了嗎?
二、競爭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公平的競爭
父母的收入據統計,韓國中產階級的父母,平均來看,工資要比拿社會保障金的父母多賺約3萬人民幣。
高收入則意味著,父母可以花更多的錢,可以更好的私教老師,上更好的私立高中。
而高收入與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高考成績,差了多少呢?整整40多分!
圈子的文化韓國高考跟中國最大的不同是,他們多出了一個環節:面試
面試內容包括:「在校獲獎情況」、「參與課外活動頻率」、「擁有的特長」等等。
韓國學生要在高考中脫穎而出,除了分數足夠高,面試還要有豐富的履歷,這些履歷對於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太難了。
私立高中的老師,會在學生一入學,就幫他們安排好,而普通高中則不會。
但是大部分普通高中則不會。
在這部記錄片中便有這樣一個案例:
珍榮是普通高中的高三學生,他為了準備面試,一個人辛苦搜集資料,自己預測的考題和相關材料就有好幾本。
可惜,最後還是考砸了。
因為這些「面試情報」被中上流社會牢牢抓住,只在同階層內部交流,普通家庭的家長與孩子根本沒有能力觸及。
中國的高考則相對公平很多。
中國的高考
可以看到,隨著擴招每年的錄取比例逐年上升,但是即使是2010年也要比韓國的錄取比率高。
但錄取率高,就意味著考上985和211的概率大嗎?肯定不是,要考上重點大學的難度依然很大,但是沒有韓國那麼變態。
面對高考,很多學生都很焦慮,彷徨。甚至平時考試很好的學生,常常因為發揮失誤,最終導致高考失敗,如果為了堅持考取好學校,只能選擇復讀。
而現在中國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的壓力承受能力,也越來越低。
比孩子更加焦慮的,是家長。
據調新京報2019年調研顯示,45%的受訪家長表示自己壓力很大,12.9%的家長甚至比孩子還要焦慮,而對於孩子參加大考的焦慮,家長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據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醫生反饋,現在臨近高考,來諮詢的學生和家長就越多。
比如:
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女生說:「我平時學習挺用功,可一到考試,心裡就很緊張。有時候一看到試卷,大腦就一片空白,連平時做過的題都不會做了。眼看就要高考了,我應該怎麼辦?」
一位家長說:「孩子今年高三,很快就要高考了,他卻越來越怕考試。原因是,每到考試,他就手腳冰涼,有上廁所的衝動。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該怎麼辦?」
面對考試,有些學生會出現以下反應:情緒緊張,憂慮不安,害怕,手腳發冷,心跳加快,頭昏發暈,記憶遲鈍,思維混亂,甚至還會出誒新反胃的情況。這就是考試焦慮的症狀。
還有不到50天就高考了,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種考試緊張,焦慮,不安的情況,常常因為過於焦慮導致發揮失常,不用慌張,有一本書系統性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由伯恩斯坦博士寫的《戰勝考試焦慮》
在《戰勝考試焦慮》一書中,伯恩斯坦基於自己50 年的教學經驗和30 年的臨床心理學經歷,創造了一套用以提升考試成績的模型,為了是讓應試者在考試的過程中保持冷靜、自信和專注,進而發揮出應有的水平,甚至超常發揮。
這本書的作者,是多倫多大學的應用心理博士,在書中作者不但解釋了考試失敗的原因(考試應激太高),還分析了不同的考試應激狀態,並針對不同考試中,出現的不同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這本書針對所有的考試,提出了三角凳模型,分別是讓身體保持冷靜,讓精神保持專注,讓思維保持自信。通過9個核心的工具,手把手教你如何克服考試焦慮,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學習。
除了高考,其實每個人偶都可以學習這本書,對於人生的一些重要場合也很有幫助,比如演講,面試等等。感興趣的可以去自己搜一搜。
如果各位有自己高考的回憶,或者故事,也歡迎留言討論
最後祝所有的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都取得好成績。
關注我@撓仔說 歡迎轉發,留言一起交流哈,您的每一個留言和點讚,都是我的動力,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