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子遊和子夏曾同時求教於孔子:什麼是孝道?面對同樣的問題,孔子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對能奉養父母卻恭敬不足的子遊說,孝道需做到誠信孝敬;對為人正直卻不苟言笑的子夏則說,孝敬父母需和顏悅色寬慰長輩之心。「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孔子的樹人之道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無怪乎南宋理學家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引用程頤的評論這樣說道:「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01
便如梁啓超說的「少年強則國強」。世界的未來,通常寄托在少年人身上。從古至今,我們看到了許多充滿靈氣與天賦的少年,在歷史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著名的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六歲時便獨立創作出第一支曲子;主持編纂《資治通鑑》的司馬光,更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神童。
其實,有天賦的少年人並不少見,但能在成長過程中保全這份才能,不被埋沒的卻屈指可數。比如《傷仲永》的故事,神童仲永因為從小被父親帶著四處顯擺求財,最終「泯然眾人矣」。所以,在少年時期能獲得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被許多「仲永」的父母遺忘的淺顯道理,卻被湖北一對平凡的夫妻嚴格地踐行著,而他們的女兒則在他們的教育下,達成了11歲被特招入伍,成為我國年紀最小女兵,在24歲的年紀便破格升成排長的成就,只因她有一項特殊才能。那麼,這位天才少女徐美多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
在上個世紀世紀90年代,徐美多出生於湖北的一個普通家庭。到了她6歲這一年,父母突然發現自己的女兒有一些特別之處,她對數字尤為敏感。時刻關注著孩子興趣與天賦的父母,當機立斷讓女兒開始接觸數學,而在中國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的數學用具——珠算,就成為父母培養她的首選。自此,天才珠心算少女徐美多開始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02
在接觸珠算後不多久,徐美多就在這項技能上展現出了非比尋常的天賦,這也更加堅定了父母對於培養她這方面天賦的決心。成長都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在別的孩子還賴在父母身邊享受家中安逸生活的11歲,徐美多就被國家特招入伍,在解放軍珠心算隊開始了漫長的訓練歲月。
在訓練場的日子,任務非常繁重,一個月就能用掉差不多一筐筆。但這不是徐美多所面臨的唯一的挑戰,更大的挫折在於她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離開家鄉以前,徐美多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周圍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是其他普通孩子羨慕的對象。而當來到隊內,她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這裡,每個人都是通過層層選拔才拿到入場券的人中龍鳳,每個人都有著耀眼刺目的天賦,徐美多感覺自己曾經的光環不那麼顯眼了。
但在身邊人的對比激勵下,徐美多比從前更加發憤圖強,每天都用十二分的精力投入珠算的學習和練習中。天道酬勤,短短一年後,她就代表軍隊在珠心算比賽中拔得頭籌,緊接著又乘勝追擊,創造了世界乘法記錄。接下來的十餘年,都是徐美多人生的高光時刻,她先後斬獲了十多枚金牌,還保持著全國乘算記錄。在軍隊中,徐美多三次獲得二等功,三次獲得三等功,功成名就贏得眾人稱道的她,至今也才26歲。
03
在耀眼的光環和成就中,徐美多並沒有耽於自滿,而就此停下前進的步伐,反而是開始了另一項挑戰。在之前多年的訓練中,專心數學的她在體能訓練方面存在短板。為了提升自己的體能素質,徐美多發奮學習,增強體魄,順利拿到了當地軍事學院的入學通知書,並在大學畢業後成功地成為了一名基層指戰員。
與此同時,她也並沒有忘記鞏固自己的珠心算技能。甚至在參加軍中體能比賽的同時,還能身負國家使命出戰世界珠心算比賽。最終同時拿下了世界大賽的「個人全能特等獎」以及軍隊比賽的三甲,讓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一次新的突破。
結語
徐美多的成功與個人堅韌的心性、刻苦的練習密不可分,但如果沒有父母當年的有意栽培,她的數學天賦也不可能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所以說,在對孩子的培養中,還是要從其本身的天賦和興趣出發,才能最大化地栽培出一批有才能的人,在為國家建設儲備生力軍的同時,也開啟他們更加廣闊的未來。
參考資料:
《論語集注》
《傷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