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高血壓日,作為現代社會常見的慢性疾病,高血壓病已經普遍為人們所熟知。治療高血壓除了西藥之外,中醫對於降壓、改善相關不適症狀也有著獨特優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國醫大師臨床中針對不同證候常用的5首降壓驗方。
息風潛陽方
【組成】鉤藤15g(後下),天麻10g,決明子12g,野菊花10g,羅布麻葉15g,珍珠母30g(先煎),玄參10g,車前草10g。
【功效】息風潛陽。
【主治】高血壓,證屬風陽上亢者。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頭漲頭痛、顳頂掣痛、面赤升紅、頭筋躍起、腦響耳鳴、煩躁、肢麻肉、口乾口苦等,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經驗】高血壓常見肝風上擾,如見肢麻不利,加臭梧桐、豨薟草;頭暈痛甚,加白蒺藜、蟬蛻;面紅、目赤、鼻衄、便結,加龍膽草、山梔、大黃。
清火化痰方
【組成】竹瀝半夏10g,陳膽南星6g,炒黃芩10g,夏枯草12g,炒僵蠶10g,海藻10g,牡蠣30g(先煎),澤瀉15g。
【功效】清火化痰。
【主治】高血壓,證屬痰火上擾者。常表現為頭暈重痛、咳吐黏痰、胸悶、神煩善驚、身重肢麻、語謇多涎、口乾苦或黏,舌尖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經驗】患者素體胖夾痰溼,鬱而化火,上擾清空,周老用此方治療本證,如遇心煩夢多者,加黃連、蓮子心、茯神;神情異常者,加鬱金、天竺黃;胸悶、痰多、便秘者,加瓜蔞、風化硝。
調和氣血方
【組成】丹參12g,川芎10g,大薊15g,小薊15g,懷牛膝10g,天仙藤12g,生槐米10g,廣地龍10g,代赭石15g。
【功效】調氣和血。
【主治】高血壓,證屬氣血不和者。常見頭痛頭昏,痛如針刺,且見面色暗紅,時有烘熱,胸部緊壓感或刺痛感,肢體竄痛或頑麻,婦女月經不調,舌質暗或有紫斑、瘀點,脈澀或結代。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經驗】腦絡瘀阻,氣血失和,周老在治療本證時,如頭昏明顯,加白蒺藜;頸項強急,加葛根;胸悶胸痛,加瓜蔞皮、片薑黃;肢麻不利,加雞血藤、紅花;胸脅脹滿或竄痛,加柴胡、青木香;月經不調,加茺蔚子。
滋柔肝腎方
【組成】大生地黃12g,枸杞子10g,女貞子10g,制何首烏12g,桑寄生12g,生石決明30g(先煎),菊花10g,白蒺藜10g。
【功效】滋腎柔肝。
【主治】高血壓,證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者。見頭昏暈痛、目澀視糊、耳鳴,遇勞則升火、肢麻、腰酸腿軟,舌紅、少苔,脈細弦或細數。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經驗】肝腎同源,腎陰虧虛,水不涵木,木失條達,則風陽擾動,周老治療本證,重在滋養腎陰以柔肝木。如頭眩而面色潮紅者,加牡蠣、鱉甲;煩熱者,加知母、黃柏;肢麻者,加白芍;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阿膠。
溫養肝腎方
【組成】淫羊藿10g,淡蓯蓉10g,當歸10g,大熟地黃12g,枸杞子12g,杜仲12g,靈磁石20g(先煎),黃柏5g。
【功效】溫養肝腎。
【主治】高血壓,證屬陰虛及陽、陰陽兩虛者。可見頭昏目花、面白少華、間有烘熱、神疲氣短、腰酸腿軟、足冷、夜尿頻多,舌體胖大,舌質淡紅或淡白,脈沉細。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經驗】陰陽互根互用,陰虛日久,陽無以資生,則漸至陽虛,周老在運用溫養肝腎方的同時,如見頭昏目花,則加潼蒺藜;心悸氣短,加黃芪、五味子;倦怠、大便不實,加黨參、懷山藥;足腫,加制附子、白朮。其加減多超過兩味。
【來源:中科血康血液病醫學研究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