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曾和趙敏芬夫婦來沈坐鎮「戲劇藝術大師班」,老藝術家謙稱: 別...

2021-01-17 東北新聞網

李法曾和趙敏芬夫婦來沈坐鎮「戲劇藝術大師班」,老藝術家謙稱: 別叫「大師」,我們只是演戲年頭多的老演員

作者:張寧

2017-10-19 14:54   來源:瀋陽晚報  

  「千萬別叫我們大師,我們只是演戲年頭多點兒的老演員。」本周,由省文化廳主辦,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承辦的2017戲劇藝術大師班正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開講,在電視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電視劇《還珠格格》中飾演皇太后的國家一級演員李法曾、趙敏芬夫婦受邀從北京來沈授課。

  大師課開講之前,李法曾、趙敏芬聽說要採訪,馬上叮囑記者千萬別稱自己是「大師」,「我們只是演戲年頭多的老演員,梅蘭芳先生那才是大師呢。」兩位表演藝術家謙遜的態度令人讚嘆。

  因在《還珠格格》中飾演「老佛爺」一角而備受觀眾喜愛的趙敏芬,對於演戲有著自己的理解:「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對人物的理解不可能深刻,更談不上塑造人物。」李法曾在一旁補充說,「另外演好戲必須深入生活,不深入生活,表演就是浮躁的、虛假的。」

  從事影視、話劇表演近60年的李法曾表示,當下影視製作技術飛速發展,不少優秀的作品脫穎而出,這是好事,但不能迴避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更多的精品,有些人急功近利,覺得體驗生活可能是浪費時間,於是就產生了不少粗糙的作品。」李法曾認為,年輕演員不僅要吃透劇本,更要向優秀的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們學習。「老藝術家們都是財富,現在的粉絲跑遍全國各地追星,我不反對。我曾經也有崇拜的榜樣,年輕人、年輕演員一定要找好演員當崇拜者。」

  雖然年過古稀,但李法曾和趙敏芬在大師班配合默契,妙語連珠,吸引到來自省內外從事各個門類的文藝工作者。上世紀六十年代從中戲畢業後的趙敏芬曾被分配到遼藝工作,此次「回娘家」可謂感觸頗深。李法曾則調侃自己是「遼藝家屬」,「遼寧人藝、遼寧兒藝是具有優良傳統的大劇院,創拍了《報春花》《高山下的花環》等優秀作品,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演員,我們希望遼藝在藝術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來越好。」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張寧 攝影記者常晟罡

(責任編輯:李丹一)

東北新聞網
微信訂閱號

東北新聞網
手機版

東北新聞網
法人微博

新聞客戶端
Android版

新聞客戶端
iPhone版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31885629)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被丈夫和兒子推薦演《還珠》的「老佛爺」趙敏芬,她現在怎麼樣了
    其實和李明啟一樣,趙敏芬也是戲裡嚴肅,戲外和藹的人。趙敏芬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她的老伴兒李法曾和她是校友,李法曾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曾在電視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夫婦倆都是國家一級演員。趙敏芬與李法曾這段緣分開啟得頗為浪漫。趙敏芬是江蘇人,但因為長年在武漢生活的關係,她有些口音繞不過來。
  • 周裡京是她學生,丈夫陳荒煤,姐姐張瑞芳,百歲老藝術家近照曝光
    10月11日,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文,介紹了看望「年過百歲的老師」張昕與看望「年過九旬的藝術師長」于洋、楊靜夫婦的情況。 同時,劉詩兵還曬出了雙節期間與張昕、于洋、楊靜在一起的合照。從于洋、楊靜夫婦的照片看,兩位老藝術家雖都已90多歲,但依然精神矍鑠,讓人看了高興。
  • 郎朗、譚元元、廖昌永……國內外藝術頂尖大師齊聚九棵樹藝術家...
    九棵樹藝術家委員會由首批27名國內外藝術領域頂尖大師加盟,將更好地促進優秀藝術活動落地,為打造奉賢藝術生態圈注入勃勃生機。陳通和莊木弟為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藝術家委員會成立揭牌。作為藝委會主席的葉小鋼說,奉賢是一個充滿藝術感和創造力的地方,今後將同藝術家一起,奉獻更好的原創作品,提供更多的藝術想像,提升年輕人的創造力,為打造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東方藝術中心作出貢獻。
  • 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大師雲集 打造饕餮盛宴
    記者今天從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活動期間,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45臺頂尖劇目將在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長安大戲院、天橋劇場等近17個劇場進行交流展演。戲劇奧林匹克期間,還將舉辦戲劇國際論壇和大師班、工作坊等配套活動。
  • 冬令營 臺灣戲劇大師夏學理帶您看見藝術的力量
    關於這些,來自臺灣的著名編導、表演藝術大師夏學理教授為我們述說了一個小女孩的故事:一天,在美國的一個女孩接到了她父親去世的消息,可是她跟別人不一樣,她並不覺得悲傷,反而豁然開朗,甚至有喜悅的感覺。在父親的葬禮上,她一直以這種奇異的竊喜去經歷了親朋好友們的惋惜和安慰。可是,當一切繁文習俗過後,她的生活就亂套了。無端的失落與凌亂,她總在不知所措。
  • 長江鋼琴藝術家安天旭鋼琴大師班圓滿成功
    長江鋼琴藝術家——安天旭鋼琴大師班圓滿舉辦2020年8月28日,由柏斯音樂集團、合肥海知音琴行聯合主辦,安徽省鋼琴協會協辦的長江鋼琴藝術家安天旭鋼琴大師班在合肥隆重開講,活動現場座無虛席,來自安徽各地200餘名的樂迷以及廣大音樂愛好者濟濟一堂,期待著安天旭的風採。
  • 華發音樂-2020珠海弦樂大師班 | 「你所希望見到的大師」系列——鋼琴藝術指導(國際)
    ,曾合作過的藝術家包括小提琴大師伊薩克·帕爾曼、約書亞·貝爾、安雅·維特哈斯、米海拉·馬丁、科利亞·巴列夏,中提琴家塔貝亞·齊默爾曼,大提琴家延斯·彼得·邁因茨、阿爾班·傑哈特、弗朗茲·海爾梅森等。在收穫了2007年第三屆卡利希施泰因-拉雷多-魯賓遜大獎及獲選2009年BBC3「新一代藝術家」後,ATOS三重奏在2012年獲得表彰其傑出藝術成就的伯萊託-布依託尼大獎。ATOS三重奏曾受邀參加過布加勒斯特埃內斯庫音樂節、倫敦金融城音樂節、萊茵高音樂節、施韋青根音樂節等知名音樂節,也曾與包括安德魯·曼策、雅克·范·斯丁、馬立克·雅諾夫斯基在內的指揮家合作演出三重協奏曲。
  • 百老匯音樂劇《灰姑娘》連排 默劇大師比佐坐鎮指導
    其中導演約瑟夫·格雷夫斯是美國著名戲劇導演,長期擔任北京大學外國戲劇與電影研究所藝術總監;舞美、服裝設計艾瑪·泰·格林是享譽歐洲的英國設計師,為英國國家劇院等世界頂級劇院所御用;創意和顧問製作人凱文·華萊士是全球頂級的音樂劇製作人,是韋伯、麥金託什等音樂劇巨擘的合作夥伴,曾參與製作《歌劇魅影》《貓》《指環王》等多部經典音樂劇;全劇譯配程何是國內音樂劇譯配第一人,主導或參與過國內至今絕大部分百老匯音樂劇的歌詞譯配工作
  • 原來這些京劇老藝術家是夫妻
    有許多京劇老藝術家是夫妻這個或許我們還不知道,其實這些傳統的老藝人也有浪漫的一面。後來在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童祥苓扮演的"楊子榮"英姿颯爽又再一次火遍了大江南北,而他的夫人就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南雲,張南雲師承梅蘭芳大師又兼學荀派,在樣板戲時代張南雲沒有了演出的舞臺,便甘於做幕後,童祥苓也不離不棄。近些年二人也會偶爾上上節目來一段《武家坡》。
  • 初心|沈培藝:「鄧爺爺」一句話改變命運,拒不伴舞曾在舞臺消失十年
    從1978年考入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系中專部,到1988年被評定為當年中國文藝界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再到如今擔任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主任、教授,成為中國舞劇表演學科帶頭人,沈培藝不僅為舞壇留下多部經典之作,更為國內舞蹈戲劇教育學科舉起探路的火把。在她魂牽夢縈的「動作的世界」裡,她見證了中國的舞蹈藝術日益走向開放多元,也舞出了美麗人生。
  • 73歲老藝術家馬淑華去世,曾被譽為天下第一杜十娘,獲戲劇梅花獎
    在2020年的第三天,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老藝術家。據媒體報導,1月3日清晨,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旦角演員馬淑華老師仙逝,享年七十三歲。從13歲入行到73歲離世,可以說馬淑華把她的一輩子都奉獻給了評劇藝術,馬淑華多年前也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飾演的幾乎都是悲劇人物,馬淑華將自己最深的感情融入其中,為他們悲,為他們哭,馬淑華一輩子就是為評劇「還淚」而來。1946年,馬淑華出生,當時馬淑華的奶奶愛聽評劇,經常帶馬淑華去看評劇,在奶奶的耳濡目染下,馬淑華開始了懵懵懂懂的評劇生涯。
  • RR · 藝術家 | 沈培藝:天命之舞
    沈培藝是我國著名的舞蹈藝術家——集表演、編導、教學、撰文於一體,身為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主任的她,更因為在最近大熱的舞蹈類綜藝節目裡擔任導師和評委而被更多人認識。沈培藝從來不避諱自己的年紀,她相信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美好。但不可否認,現在的她,「美得從容又高級」,在那些砥礪的時間和不同的角色中醞釀出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淡定。
  • 蒲劇大師閻逢春的藝術人生
    作者:周長春◎閻逢春閻逢春,是中國戲劇現代舞臺上的一個大師級人物。他窮其一生潛心於蒲劇表演藝術的實踐與創新,生前,不但在舞臺上贏得晉、陝、豫、甘一帶人民的讚譽,還把精湛的表演藝術帶至京、津、滬以及南疆福建等;死後,他精彩的表演劇目和精益求精的表演特技,還有一系列見解獨到的談藝錄,至今為戲劇表演同行和廣大觀眾所念念不忘。
  • 今日開講丨長江鋼琴藝術家「白巖峰」講座&大師班,相約大連!
    白巖峰講座&大師班 講座 冠軍開講:《鋼琴上的頭腦風暴》 他是琴壇實力派,他是冠軍「收割機」
  • ACT十周年 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作品
    ACT十周年盛邀荒誕派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經典之作《等待戈多》;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作品《李爾王》、《禿頭歌女》;挪威劇作家約翰·福瑟經典戲劇《一個夏日》、《秋之夢》等多部優秀作品來滬展演,敬請期待!>史密斯夫婦來自倫敦,是一對傳統的英國夫婦,他們邀請馬丁夫婦來家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