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生一世一雙人」。這大約是所有人眼中最美好的愛情,沒有所謂的第三者,沒有遺憾,更沒有漫長的等待,有的只是從一而終。
關於愛情的電影有很多,其中不乏悲劇,喜劇,但2012年於韓國上映的《狼少年》卻在題材之外,塑造了另外一種愛情觀。
豆瓣評分8.0
不同於以往的人設,多加了狼人的奇幻題材。這部豆瓣8.0分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少女與狼少年的相遇,相識以及終其一生的等待。原來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該有一個分或者和的結果,有人也曾在假象中得到過。我將從電影風格、事物象徵意義和情感表達來解讀這部電影。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手法,以女主順伊的回憶為主線,呈現了那段被深埋在記憶中的故事。影片中多採用暖色調,光線照進家中,淡色系的窗簾、牆上的牆紙以及家中的雜物箱都營造出一種極為溫馨的感覺。與此同時,卻也透射出了一種不同於現實的虛幻。
①用攝影代替錄製:無處不彰顯生活的溫馨
電影採用了攝影的方式,記錄了狼少年與女主及家人們的生活片段,更加接近於平凡簡單的生活,卻又適度地製造了溫馨。
女主順伊最開始遇到秀哲的時候,是在院子裡的一個草棚中,雖然他渾身十分的髒,頭髮也是又長又亂,但不容忽略的是他穿了一件偏灰色系的毛衣,而在整部電影中,毛衣和格子衣物幾乎是所有人的裝束。毛衣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溫暖的,電影中也是同樣的用意,每一個小細節都暖到心裡。
被帶到家裡的秀哲
影片中,秀哲和順伊一家人的生活幾乎圍繞著這所房子,孩子們一起玩耍也是在房屋前的山上,可以看見美麗的夕陽,透射下的光輝,既有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影子,也有秀哲對平淡生活的嚮往。
影片把許多細節處理的非常溫馨,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男女主的美好生活,讓看者心裡充滿溫暖。
②大量運用音樂:曲調輕柔,致意溫暖
音樂和故事一樣,都是最貼近生活的存在,能表達感情,也能得到治癒。電影中出現多次的情節,就是順伊為秀哲彈吉他,彈奏的曲子叫做《My Prince》,譯為「我的王子」,也正是因為曲調展現的意義,讓很多人把這部電影解讀成了暖心故事。
「通宵等待太陽升起,因為早晨來臨就能和他相見。謝謝你,握住了我的手;謝謝你,看著我的眼;就這樣,我等待的王子,來到我的身邊,一整天等待的月亮升起,因為夜晚就能與你暢談。」
一段最直白的歌詞,似乎表達出了彈奏者本身的感情,因為自身的病而局限的生活,被一個突然闖進生命的人打破了,既慶幸生活又感恩遇見,而聽眾則是那個傾聽的人,但其實兩人的感情線有似模糊,「王子」也並非是眼前人。
順伊為秀哲彈《My Prince》
這種種細膩的手法,無一不展現著韓國純愛電影的標準風格,海報上那一句「為愛,再留一次眼淚」更是被看作是點睛之筆,可剖開溫暖的外殼之後,內化的愛情觀念才更是現實。
①「雪人」象徵著兩人之間的諾言
在影片的最後,秀哲在順伊離去那條路的山上,一步一步地堆起了雪人,遵守了銘記47年的承諾。
秀哲在山上堆雪人
但其實,以雪人作為諾言本身就是一種諷刺,雪是這世上最難以保留的事物,只要遇見太陽,立刻就會融化,甚至不會留下任何痕跡。而諷刺之外,就像是錯誤愛情與當時世俗的抗爭,除了被融化掉,不會有其他任何的出路。
如果不是房屋中介一個的電話,順伊還是那個子孫滿堂的美滿老人,也許一輩子都很難主動回憶起和秀哲的那段生活,在47年後遇見又分開的場景,我看到了秀哲的執著,和順伊的懺悔。
②「繪本」意味著兩人之間的距離
在影片中,三次出現了繪本,但都以遞進的意義表示著順伊和秀哲之間的距離。
順伊用繪本教秀哲寫字、繪畫
第一次出現,是順伊發現秀哲總是在自己亂畫一些東西,便萌生了教他寫字的念頭,照著繪本教他寫字繪畫,給了他嚮往的生活。
第二次出現,是秀哲被人們發現身份之後關到了房子裡,甚至給他戴上了鐐銬,順伊帶著繪本來看他,本意也許是想要幫助他更快樂一些,卻在無形中突顯了彼此無法逾越的鴻溝。
第三次出現,是故事的結尾,秀哲已經學會了溝通語言,一字一句照著繪本為她讀裡面的故事,像是緬懷那段無疾而終的過往,卻偏偏是在47年之後,才出現了這一幕,更加彰顯出兩人的距離,是歲月也難以消除的。
③「吉他」折射了秀哲對正常生活的嚮往
影片中出現了多次彈吉他的場景,有順伊為秀哲彈奏的,也有秀哲自己摸索學習的片段,雖然音樂是共通的,可是彈奏音樂的樂器卻並不是,就像愛情本是共通的,可卻有著無形的界限。
順伊教秀哲彈吉他
每次順伊彈奏吉他的時候,秀哲都會非常安靜地坐在一旁,我不知道他是否能真正地欣賞曲子,卻在他的眼裡看到了嚮往。電影省略了秀哲在遇到順伊之前的生活境遇,但可以想像應該是並不美好的記憶,作為「狼人」,正常人平淡幸福的生活都是他未曾擁有過的,尤其和順伊一家在一起的日子,更加深了他的嚮往。
①同為救贖,卻背道而馳
在劇情中,順伊是一個身患肺病的女孩,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歡樂地奔跑,只能靜靜地坐著。而秀哲的出現則是她的救贖,最開始的時候,順伊用訓練寵物的辦法去教育秀哲,其實在我看來,開始的時候,秀哲對於順伊的意義就是一個可以分享生活的「寵物」。
他們一起生活,共同成長,秀哲成了順伊鮮少的快樂源泉,慢慢地,這份「寵愛」也變成了愛,生活的魔力總是巨大的。
順伊用摸頭表示鼓勵
而對於秀哲來說,給他溫暖的家,給他美好生活的順伊更是救贖,他不一定懂得愛,卻懂得感恩,不惜用身體去保護順伊和孩子們。
導演趙成熙曾說過:「《狼少年》中的愛情是一種幻想。」
確實如此,它是幻想,也是我們假想的暖心故事,狼少年的生活被困於舊房子中,少女卻遠離房子有新的歸宿,曾經同為救贖的兩個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卻也更像是諷刺。
②世俗眼中,被埋葬的47年
影片中,秀哲等了順伊整整47年,他學會了說話,寫字,甚至是修好了吉他,變成了順伊當初希望的樣子,卻早已物是人非。秀哲對於感情的衷心更是延續了動物的專一,或許他沒有多麼懂得愛,卻知道順伊就是自己一直的等待。相比於那些片面的誓言,這樣為愛堅守的力量更讓人動容。
47年,順伊有了新的家庭,幸福美滿,可秀哲依舊是房子裡那個少年,同房子共生共滅。這世間,就連環境也是日益更替,可那個狼少年卻成了特例,保持著最初的模樣。
47年後再相見
在很多人眼中,世俗一直都是衡量生活的標尺,被動的感受始終大於自身的意義,而影片中的順伊和秀哲則兩極的化身,因為47年的無盡變換,所以一個成為了現實,一個成為了幻想。
影片雖然沒有高超的拍攝技術,卻用最簡單的故事觸動了觀眾的內心深處,拍攝出了兩面的愛情意味。感動於少年的執著等待,也暖心於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所有時光,但終究抵不過命定的現實。
其實,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順伊有過幾次選擇的機會,只不過歷來的性格讓她選擇了安穩,她不可能去選擇一個連話都不會說,思想根本不成熟的秀哲作為一生的伴侶,就像是我們這一生中,有些人註定只能扮演一種角色。
正如海報上的字樣:「為愛,再流一次眼淚。」不能改變現狀的我們,只能通過這種方式緬懷過去,有些事,的確是遺憾,但卻是不會改變的選擇,假如故事重來一次,她它依舊會是一個悲劇,順伊也依舊會成為那個子孫滿堂的老人。
作者:安拾,樂於剖析書影,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