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說歷史 讓歷史更美更有趣更貼近生活
本文出自納蘭秋《俠客天下》
對於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黃飛鴻是他們難以忘懷的最經典的武俠文化符號之一。在港版武俠片大行其道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生人要他在一場武俠片和一個雞腿麵前做一個選擇,幾乎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他們會選擇前者。雞腿今天可以不吃,但武俠片今天絕對要看,武俠片錯過了也許就永遠錯過了。在文化食糧相對匱乏的年代,武俠片給了他們無法替代的精神慰藉。於是,那個年代的很多記憶都已經模糊了,唯獨黃飛鴻、霍元甲這樣的武林中人他們記憶猶新,他們非常寬容,他們可以接受任何一個版本中的黃飛鴻,與其說他們寬容影視媒體,不如說他們對英雄的愛與尊敬始終不變。男兒當自強,做男兒,就應該像黃飛鴻一樣,這就是那個年代男孩子們最大的夢想。在佛山的黃飛鴻紀念館裡,每天來頂禮膜拜的人絡繹不絕,他們臉上的虔誠不亞於生意人朝拜財神廟裡的關老爺。據說以拍黃飛鴻系列影片而名聲大噪的導演徐克,在黃飛鴻紀念館落成那天,率他的製作班底特意趕來,對他們心目中的英雄進行「三跪九叩」大禮。這似乎有點誇張,其實不,很難說,到底是黃飛鴻成就了徐克,還是徐克成就了黃飛鴻。黃飛鴻之所以有今天的知名度當然要感謝徐克,徐克有今天的知名度也要感謝黃飛鴻。
如今的老百姓沒有不知道黃飛鴻的,而在一百多年前,黃飛鴻只不過是佛山街頭一個默默無聞的賣藝人,遠沒有今天的知名度,在佛山的酒肆茶館或者尋常巷陌,你或許可以遇到他,但你絕不會認為一百年,他會成為一個世界文化名人。黃飛鴻出生在廣東佛山,佛山古稱陶城,有多個歷史頭銜,佛山是絲織品匯集之地,是粵劇的發源地,是中成藥之都,當然對黃飛鴻來說,最著名的一個頭銜就是佛山是武術之鄉,要尋找南派武術的源頭就要到佛山。古時的佛山到了宋朝已經繁華如夢,其熱鬧程度不亞於汴京,三步一店鋪,百步一碼頭,被稱為四大名鎮之首。街上來往人流,車馬穿梭如織,兩旁樓鋪林立,鋪中出售鬧竿、戲具、花籃、畫扇、粉餌,更有珠翠冠梳、銷金彩緞、犀鈿漆窯,日常之需,無所不有。街上雜耍藝人俯拾即是,有花彈蹴鞠、踏滾木、走縈、水傀儡、吞刀吐火,圍觀者裡外三層,喊聲震天。護城河穿城而過,河中畫船小舫點綴其中,船舫歌妓舞鬟花枝招展,弦樂笙簫糜惑人心。黃飛鴻,曾經就在熱鬧的佛山街頭,表演舞獅絕活,維持生計。黃飛鴻很慶幸自己生在了武術之鄉,否則他還不知道靠什麼養活自己。佛山人自古就有習武強身自衛的習俗,他們習武從來都是自發自願的,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不強迫別人,也不強迫自己。興趣是最好的動力,佛山很快就成了武林高手扎堆的地方。各種門派,各種武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在佛山湧現。比如,清朝初年在佛山石出現的「五順堂」,其實就是天地會的秘密組織。雍正年間,為逃避官兵的追捕,武術大師張五由湖北流落到了佛山,在佛山開館傳授赫赫有名的詠春拳。蔡李佛創始人張炎在佛山創辦鴻勝館,為當時中國最大武館,蔡李佛拳也成為當時廣東最大的武術流派。到了黃飛鴻出生的清末年代,佛山的武術已進入了鼎盛的時期。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事實上,黃飛鴻在少年時期已經少有名氣,相當於他寂寞的成年,黃飛鴻的少年要精彩的多,所以有導演拍了一部濫俗的電視劇《少年英雄黃飛鴻》。一八五六年農曆七月初九,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黃飛鴻降臨於一個貧窮破落的家裡。父親黃麒英用賣藝換來的銅錢為妻子買來一個老母雞,殺了,替妻子燉上。黃麒英是佛山十大高手之一,但並不像電視上所說的闊綽,黃麒英並不想兒子像他這樣僅僅是一介武夫,窮困潦倒。他希望黃飛鴻讀四書五經,考取功名,這樣就不必天天日曬雨淋的,東奔西跑,一年到頭,日子還是那麼拮据。可黃飛鴻既然出生在武術之鄉,父親又是佛山十大高手之一,他想不習武那是不可能的。父親也沒指望黃飛鴻日後能夠繼承他的衣缽,可他沒想到,青出於藍勝於藍,黃飛鴻不但繼承了父親的衣缽,還把父親的武術心得發揚光大。父親用所得的積蓄把黃飛鴻送進了學堂,但黃飛鴻卻並不專心學習,他的心思早已飛到父親的武功上,於是逃學,跑到大街上看父親的武術表演,放學時再偷偷的跑回去。那時,父親雖然不得志,但無疑是小黃飛鴻心目中的英雄。父親的拳腳功夫、刀槍棒法無人能及,黃飛鴻不想念什麼書,就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走江湖,多好。父親發現了黃飛鴻的逃學,暴打他了一頓,那可是他好不容易掙來的血汗錢啊,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黃飛鴻身上,如今……父親撫摸著黃飛鴻的頭,無奈的搖了搖頭,也許這就是命吧。從那以後,父親再也沒有強迫黃飛鴻學習了,也再也沒有打過黃飛鴻。很快,父親開始為黃飛鴻感到驕傲,他發現黃飛鴻有習武的天分,他教黃飛鴻武功的時候,他只要教一遍,黃飛鴻就會了。而當初父親卻花了好多時間才學會。黃飛鴻不僅領悟能力強,還能夠融會貫通,把各種招式的優點結合起來。七八歲的時候,黃飛鴻就開始跟著父親到佛山街頭賣藝了。每天掙的銀子不多,父親有時感覺生活很累,但黃飛鴻卻用好奇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沒有一天覺得累。十二三歲的時候,黃飛鴻開始在佛山嶄露頭角。老百姓對少年黃飛鴻的興趣遠遠勝於那些成人,黃飛鴻的每一次演出都會吸引很多人,遊客們把黃飛鴻圍得個水洩不通,不斷的為他叫好,鼓掌。那時候,老百姓只知道有黃飛鴻這樣一個少年,卻並不知道黃飛鴻的名字,使黃飛鴻少年成名的是一場比試。有一次,武術大師鄭大雄也在街頭賣藝。鄭大雄擅長左手釣魚棍法,他擺下擂臺,和前來挑戰的人比武,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他拱手作揖,問還有沒有人敢上來與他比試的時候,黃飛鴻躍上了擂臺。父親大吃一驚,但阻止已經來不及了。鄭大雄以為黃飛鴻是個頑劣的少年,認為他是來搗亂的,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裡,讓他下去。此時的黃飛鴻眼裡放出一種威嚴的光芒,一字一頓的說:「鄭前輩,晚輩黃飛鴻,是來挑戰你的獨門絕技左手釣魚棍法的。」鄭大雄吃了一驚,原來眼前這個乳臭未乾的少年就是佛山十大高手之一黃麒英的兒子。鄭大雄有意讓著黃飛鴻,黃飛鴻覺察出來了,邊打邊說:「請前輩使出全部的招數。」說著,步步緊逼。鄭大雄倒抽一口涼氣,心想,好大的口氣,今天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還不知道天高地厚。於是,鄭大雄也不讓黃飛鴻了,兩人越戰越勇,越戰越起勁。觀看他們比武的人也排起了一條長龍,看客們都憋著一口氣,心裡為黃飛鴻捏了一把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黃飛鴻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鄭大雄,鄭大雄心服口服,嘆黃飛鴻出生牛犢不怕虎,後生可貴,來日方長。那一天,佛山的老百姓都記住了一個少年的名字,他叫黃飛鴻。幾乎在同一年,黃飛鴻父子在佛山豆豉巷賣藝,快要結束的時候,突然看見鐵橋三的高徒林福成不知為何被一群人追殺,黃麒英素來尊重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英雄好漢鐵橋三,見他的徒弟被追殺,二話不說,拔刀相助。黃飛鴻協助父親把敵人打跑,林福成為表達感激之情,答應傳授黃飛鴻「鐵線拳」和「飛砣」等絕技。學成後,黃飛鴻的武藝更上一層樓,甚至連父親都不是他的對手了。十六歲,黃飛鴻覺得可以去闖蕩江湖了,於是告別家鄉,來到更繁華都市廣州。夜宿一家客棧。半夜遭遇強盜打劫,黃飛鴻赤手空拳把手持刀棍的十幾個強盜打得落花流水,一時被傳為佳話。這是黃飛鴻來廣州的第一次義舉。此後黃飛鴻在廣州繼續賣藝,名聲逐漸傳播開來。廣州的礦工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常常遭資本家的欺負剝削,礦工們敢怒不敢言。聽說了黃飛鴻的事跡後,就集體湊錢讓黃飛鴻開了一家武館,黃飛鴻的賣藝生涯也因此而終結。兩年後,開始有點名氣的黃飛鴻又被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為行中武術教練。英雄志在四方。少年時的黃飛鴻有一個不安分的心,總渴望四處闖蕩,為開闊視野,經歷更多的世面,黃飛鴻隻身一人來到香港。
特別提醒:美好的一天結束啦,喜歡文章的小夥伴們別忘記點擊文章右下角「在看」兩個字並分享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