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紅色景點遊客安全有序入場 記者 龔豔平 攝
「盼望著,盼望著,景區的人氣終於回升了!」這是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一位景區業內人士發自內心的感嘆。
「五一」前,為促進文旅消費,全省各地紛紛出臺優惠措施,多重政策利好疊加,加快了文旅產業復甦的步伐。從「五一」假期的情況看,人們的出遊意願進一步釋放,紛紛走出家門,在紅色、古色、綠色裡追尋「詩和遠方」,沉寂多時的旅遊景區和文化場館熱鬧了起來,迎來一波文旅消費的反彈。「本地人遊本地、周邊人遊周邊、江西人遊江西」成為主流。可以說,這個假期,江西文旅市場的表現既出「彩」,又給力。
紅色旅遊持續升溫
「五一」假期首日,在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後,贛州瑞金紅色旅遊景區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遊客。葉坪革命舊址群、中華蘇維埃軍事博覽園、「二蘇大」舊址景區……各個景點都有遊客的身影。大家一邊遊覽紅色景區,一邊聆聽紅色故事,洗滌心靈,緬懷先烈。
「最近給兒子讀了《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所以特地帶他來實地感受一番。」來自福州的遊客胡先生說,他利用假期帶著一家三口自駕到瑞金旅遊,就是想尋訪贛州的紅色文化,了解當年的歷史。「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成果。這次到瑞金,就是為了重溫革命先輩不怕犧牲、不畏艱險、奮勇爭勝的英勇故事。」遊客李女士這樣說道。
作為經典紅色旅遊景區,瑞金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2018年,該市「共和國搖籃」景區成功入選「江西十大最受歡迎旅遊景點」,為贛州市唯一入選景區。
近年來,瑞金市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旅遊精品路線,擦亮紅色旅遊品牌。隨著共和國搖籃景區的不斷建設完善,景區注重遊客體驗,加強互動式、浸入式旅遊項目開發,充分利用網際網路、VR、AR等新技術手段,豐富革命舊址的陳列,形成動態立體的展示,愈加貼近遊客的需求。
經歷疫情的考驗,人們對於紅色旅遊目的地瑞金更加嚮往,一大批著名的紅色旅遊景點交相輝映,讓這座紅色城市散發著奪目的光彩。
「我們在參觀入口處、取票點、監測點、重要參觀點設立了1.5米的安全遊覽間隔標誌。對於體溫異常、未戴口罩以及不配合景區疫情防控要求的人員,謝絕入內。我們還設立了文明旅遊宣傳勸導巡邏隊,提醒勸導分散遊覽,不扎堆聚集等。」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工作人員強調。
根據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要求, 2月27日,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所屬的葉坪革命舊址群、紅井革命舊址群、大禮堂革命舊址群、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軍委舊址群、雲石山舊址群、中華蘇維埃紀念園恢復開放。3月11日,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陳列館恢復對外開放。
據介紹,為全面落實疫情防控與景區開放各項工作,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堅持因地制宜、「一址一案」,提前制定預案。為避免單日遊客量過大,對客流量進行限制,各場館接待量不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對遊客中心、舊居舊址等每天兩次進行全面消毒,對擺渡車、輪椅、雨傘等實行「一次一消毒、一客一消毒」,確保放心安全。同時,建立與防疫、公安、文旅等部門聯動機制,在遊客中心設立臨時留觀點,對體溫異常遊客實行應急管理。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門口,記者看到,遊客經過測量體溫、手機驗證、登記信息後,有序進入景區。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紅井舊址管理處主任梁霞告訴記者,3月10日,瑞金市面向全國遊客出臺了免費遊「共和國搖籃」等部分景區的政策,推動客流恢復。同時全年開展「致敬白衣戰士」系列優惠活動,感恩在疫情中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白衣天使」。
記者了解到,贛州已經形成以瑞金為龍頭,興國、於都為重點,寧都、會昌、尋烏、石城、大餘、信豐為支撐的「1 2 N」紅色旅遊協同發展格局,打響「共和國搖籃」「蘇區幹部好作風」「長徵集結出發地」等紅色旅遊品牌,並從優化紅色旅遊發展布局、推動紅色旅遊產品創新、打造紅色教育培訓品牌、加強紅色旅遊宣傳推廣、加強紅色旅遊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動紅色旅遊發展。
而繼2019年紅色旅遊博覽會在瑞金成功舉辦後,2020年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又將在贛州召開,對於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無疑將帶來更多的契機。
讓人欣喜的是,在革命聖地井岡山,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旅遊市場也在加快復甦,尤其是受今年「五一」假期延長、第十一屆井岡山杜鵑花節舉辦等利好因素,井岡山風景區各大紅色景點迎來了今年首個旅遊小高峰。此外,當地還以全網直播的方式舉行雲遊井岡山、杜鵑花精品展等活動,向廣大遊客全視角展示井岡山生態旅遊、紅色培訓、研學旅行、精品民宿等豐富的旅遊產品和資源,全方位展示井岡山的獨特魅力。
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小平小道陳列館、陳雲舊居陳列館等紅色景區,「五一」期間遊客預約參觀的熱情也很高。可以說,「五一」假期旅遊人氣的提升,就是對紅色旅遊景區迎來復甦的最好見證。
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光輝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江西這片紅土地,紅色旅遊正漸行漸近。(記者 李 昕)
「古色」贛鄱餘韻悠長
對江西來說,用紅色、綠色和古色概括再合適不過。紅色意指江西是革命的搖籃,綠色著眼於豐富的綠色生態財富,而古色的落腳點在底蘊厚重的古蹟人文。古色之於旅遊,意味深長。
正如我省一位旅遊專家所言,旅遊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好山好水之外吸引遊客的根本動力,如何塑造旅遊文化形象,打造江西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讓遊客來的了、留得住、值得留,江西旅遊人歷來為此殫精竭慮。
看江西「古色」旅遊形象,自然要從千年名樓滕王閣出發。滕王閣歷經千年滄桑而不朽,名人名篇繁若星辰,畫圖碑刻多姿多彩,楹聯匾額競妍爭輝,盡顯贛鄱文化精髓與華夏文化神韻。5月3日,記者夜訪滕王閣發現,今年「五一」期間,受疫情影響的滕王閣旅遊區終於開放了主閣,前來探古尋幽的遊客絡繹不絕。
全新升級的《滕王宴樂》夜遊項目,是人們關注的文化焦點。夜幕降臨,五顏六色的投影燈光,交織變幻在滕王閣上空,身著紅色唐裝的「滕王」,引領著近60人的儀仗隊,迎賓致辭後,攜儀仗從滕王閣主樓緩緩而下,引領賓客遊園,一路欣賞鼓舞、琵琶等樂器表演。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滕王宴樂》《滕王戲園》總入園人數為15.8萬人次,總門票收入925.7萬元,利潤300餘萬元,實現扭虧為盈。憑著精湛的節目內容和創新性觀演模式,受到了廣大遊客的一致好評。
如今,再次迭代升級的《滕王宴樂》還與「一江兩岸」燈光秀、無人機表演和滕王閣遊輪等城市亮點無縫對接,讓遊客「一夜夢回千年,穿越回到唐朝」。
觀看夜遊演藝節目後,遊客還能遊覽緊鄰南昌商業區的滕王閣仿古街,特產店、古玩店、文創禮品店.....極具贛鄱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一應俱全;按明清風格改造的榕門路老街,再現豫章古城風貌,古玩、藝術品拍賣、字畫等文化休閒業態多樣,拓展了滕王閣景區的文化商業旅遊功能;滕王閣北面,沿江贛風堂、古戲臺、環漪樓等一批功能性文化建築,重塑了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曉渡」風貌,為滕王閣唐風宋韻的文化底色注入新的內涵。
景區負責人介紹,「古色」滕王閣已經形成以舉辦旅遊節慶為載體、以拓展研學旅行為紐帶、以創新夜遊演藝為突破、以開發智慧文創為特色,在文旅融合道路上有所突破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對於遊客而言,駐足滕王閣,收穫到的是擁有文化內核的旅遊體驗。湖南遊客朱女士感嘆:「『五一』假期在滕王閣短暫的遊玩, 既能在滕王閣西面江水溼地景觀一品『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生態畫面,又能在以滕王畫蝶、王勃詩序為文化背景的《滕王宴樂》中深度體驗大唐滕王畫意生活,文化江西名副其實!」
文化是旅遊最好的資源,旅遊是文化最大的市場。「五一」期間,廬山白鹿洞書院每天迎來不少遊客。在免費講解員的引導下,遊客們安靜有序遊覽,從這座千年文脈的底蘊中涵養精神;5月1日,撫州文昌裡,《尋夢牡丹亭》大型實景演出復演,遊客們紛至沓來,在杜麗娘與柳夢梅,生死夢幻的愛情故事裡獲得至真、至善的浪漫體驗,品讀湯顯祖為撫州留下的戲劇文化魅力;景德鎮陶溪川創意集市復工開市,十餘名孩子現場興趣盎然地學起對拉坯等傳統制瓷工藝。以「文化 」「生態 」「旅遊 」為抓手,發展陶瓷文化遊等旅遊業態,千年瓷都旅遊經濟動力十足。
江西歷史文化悠久厚重,名人古蹟古景等「古」色旅遊資源豐富多樣。我省旅遊專家表示,我們應當繼續深入推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在挖掘資源中釋放潛能,在放大優勢中打響品牌,進一步延伸文化旅遊產業鏈,擴大旅遊發展聯動效應,為加快推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記者 劉 斐)
生態景區充滿活力
「五一」假期,春光明媚,恰是出遊的好時節。穿行於南昌鳳凰溝生態景區,百花枝頭鬧,芳菲春意俏,鳥鳴聲不時在耳畔響起。
進入5月,景區內玫瑰盛開,在春風中吐露芬芳。漫步玫瑰園,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5月3日,南昌遊客陳佳今年第二次來到景區,這次是帶上全家人一起來的。她說:「漫步花叢,悠悠時光,讓人沉醉不知歸路。」
2020年的春天註定不尋常,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公眾困在家裡,讓原本熱鬧的文旅市場按下了「暫停鍵」。受疫情影響,鳳凰溝景區一直處於關閉狀態,滿園春色也被關在園內。3月12日,景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恢復開放。開園首日,就有千餘名遊客有序入園,踏春賞花。
熟悉鳳凰溝的人知道,5月還不是景色最好的時候。鳳凰溝最吸引遊客的,是三四月的櫻花。春暖時節,櫻花開放時,走在景區內的櫻花長廊,花開成海,與遠處青山碧水相映成輝,是一年之中最為炫美的時期。
一晃已是春夏之交,櫻花、桃花等花開又花落,但這並不影響遊客奔向鳳凰溝的熱情腳步。「五一」假期,鳳凰溝景區日均接待遊客6000多人次,雖然和往年同期相比還存在差距,但復甦的跡象已十分明顯。
春天裡,綠色永遠是主色調。「五一」假期,鳳凰溝除了玫瑰花海,吸引遊客的還有依山勢起伏的茶海。走進茶園,在茶海中徜徉,與葉之精靈共舞。採茶姑娘手把手教遊客,採茶、殺青、揉捻、包裝等過程,許多遊客現場衝泡品味自己的勞動成果,別有一番風趣。
「春花秋色」是遊客對鳳凰溝的最深印象。遊客有所不知的是,南昌鳳凰溝景區主打生態旅遊,走的是農旅融合發展之路。細品之下,這裡的田園風味令人稱道。假期也正值景區桑果、草莓等果品的採摘期,不少遊客帶著孩子,體會勞動的樂趣。在農業體驗方面,景區正在建設精品果園,豐富品種,實行季節搭配,將來一年365日天天都有瓜果可供採摘。
鳳凰溝從發展旅遊產業以來,一直以「春花秋色」為主要賣點,但季節性過於明顯。如何破解?「優勢要保留,短板要補齊。」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所長葉川表示,目前正在推動鳳凰溝從賞花遊向休閒遊、研學遊、農業體驗遊轉變,從季節性到四季遊,打破觀花看色的瓶頸。
「五一」假期,江西旅遊市場回暖明顯。這其中,像鳳凰溝這樣的生態景區,受到不少遊客青睞。在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穿行於全省鄉村和山水間,處處可見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疫」去春來,公眾紛紛走出家門,追逐一場與綠色的約會,探尋「詩和遠方」。從「五一」假期旅遊市場總體情況來看,綠色是遊客選擇的主色調。
江西之美,在綠色山水。這個假期,山水遊是旅遊市場的一大亮點。江西名山眾多,擁有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假日期間,萍鄉武功山、九江廬山、上饒三清山、鷹潭龍虎山、宜春明月山等景區遊客接待量增長明顯,部分景區因為人數達到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採取限流措施。
因綠而美,因綠而富。對綠色發展的堅持,給我省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生態景區是遊客假期出遊的熱門選擇,下一步將推動山水遊、鄉村遊加快復甦腳步,讓更多人到綠色江西,尋找「詩和遠方」。
5月5日,立夏。春已去,夏可期。正如眼前的滿目青翠,文旅市場的復甦路充滿活力和希望。(記者 龔豔平)
城市書店書香瀰漫
全場圖書8折,可疊加使用文旅消費券;外賣能「點書」,滿68元包郵;書店搬上「雲」端,線上活動精彩紛呈……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南昌市各個實體書店積極復工復產,文化惠民的服務能力正在快速提升。借著「五一」假期,實體書店線上線下齊發力,推出一系列措施,增強讀者粘度,迎來了今年的第一縷暖陽。
5月5日上午10時,江西新華文化廣場書城迎來第一波讀者高峰。經過掃安全碼、測量體溫、手部消毒等流程後,許多讀者在一塊展板前打開微信掃起了「天下英雄城」微信公眾號。
「我想買一套人教版的標準日語課本,看劇以及旅遊中都會用到。」趙女士告訴記者,她是書城的老讀者,從小就在這裡買書看書。「關注這個微信公眾號後,進入『碼上遊』,就能『搶』到20元、30元、50元金額不等的文旅消費券,可直接購買圖書,真是太實惠了。」
「一個城市必須要有書店。」趙女士說,她一直喜愛書店,疫情期間,在微信中看到許多書店自救的信息,也積極參與支持。如響應「我是青苑書店,請不要讓我凍斃於風雪」號召,一口氣充值幾千元購買青苑的儲值卡。「真心希望實體書店越來越好。」趙女士對實體書店信心滿滿。
無獨有偶,此番熱鬧景象,也同樣出現在趙女士提及的南昌青苑書店。家住書院街的胡先生,當天特意來為孩子購買課外讀物:「我在青苑書店附近做生意,從店鋪走過來很方便。」記者看到,胡先生購買了《家風:傅雷給孩子的信》《中外神話傳說》以及鋼筆等文具,一共消費323元。此前一天,他領取了一張50元的文旅消費券,在使用該券後,實際付款273元。「優惠力度挺大,很划算。」胡先生如是說。
「政府發放的消費券對圖書銷售的拉動作用很大,看到讀者回來了,心裡就感到踏實、溫暖了。」青苑書店活動策劃負責人任建平告訴記者,為了迎接「五一」假期的到來,書店一直在做準備,對店內書籍主題展示進行調整,在店內醒目位置開設防疫書籍展示臺等。
「全民閱讀時代,書店能否生存下去,在於其是否具備足夠強的造血能力。」在任建平看來,如何將網際網路思維貫穿於運營全程,能否在線上線下進行最符合書店實際的融合,是決定實體書店能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據了解,從2月下旬到現在,青苑書店一共組織了近40場線上書友會活動,平均每周3場,累計吸引讀者十萬人次。「線上活動對銷售的促進和拉動微乎其微,但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傳達不屈不撓、不放棄的信心。」任建平說。
「想像,是作文的翅膀,這樣的寫作課太有意思了。」5月2日晚,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陳佳同在江西新華文化廣場開辦的陪伴計劃第七期——《為寫作插上想像的翅膀》直播中,吸引了不少小學生同步觀看。
「我們開播陪伴計劃有9期,前幾期線上活動吸引近40萬人次,很多讀者朋友在講座結束後就在門店下單,拉動了門店圖書銷售轉化。」江西新華文化廣場書城相關人士說,多群微信直播的模式,既能讓讀者繼續沉澱在門店讀者群,又可以一次覆蓋更多書店。
線上線下齊發力,增加「私域流量」,建立與「鐵粉」的情感連結,似乎成為實體書店的共識。作為我省唯一一家開在大自然深處的悅讀坊——美書館而言,「五一」假期,他們線上線下活動升級,積極探索雲文化服務轉型。如邀請作家陳政首講《從普羅旺斯到婺源》,與婺源鄉村10年建設者吳志軒以及孩子們分享關於鄉野的旅遊趣事等。同時,還面向讀者徵集朗讀音頻,在美書館荔枝APP「美聲館」等音頻平臺推出,讓文化,進入大眾日常生活場景。
書店穩穩紮根、城市書香瀰漫,則人文之光不滅、精神家園恆在。據新華文化廣場人士介紹,疫情期間,有許多讀者來電詢問何時開業。而「五一」假期,一對因疫情久未相見的小姐妹相約前來購書,她們說:「重整行裝的實體書店,美好如初。」
從一場風雪中走出來,回暖總是需要些時間,但信念永不會變。雖然復甦有「陣痛」,但書店人和廣大的讀者正在努力重建這個行業。(記者 張 衍)